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2、孔隙结构3、排替压力4、隐蔽油气藏5、生物气6、油藏地球化学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8、油气藏描述9、控制储量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二、问答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2)地球化学特征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煤型气主要为甲烷。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介于生物生气阶段于热催化生油阶段之间,其地化特征也是两者的过渡9、油气成藏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10、试述残留盆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点11、试述非常规天然气藏的类型及特点12、试比较分析前陆盆地与箕状断陷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13、试述非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和形成条件,并以断陷盆地为例说明其分布规律14、试述前陆盆地的特点、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特征,并举例说明之答(1)前陆盆地的特点前陆盆地是位于褶皱山系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陆盆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前陆盆地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强烈变形作用;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褶皱冲断带、深凹(坳)带及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褶皱冲断带带有褶皱推覆体、叠瓦推覆体等类型,下部常见双重构造;前缘隆起部位常发生挠曲应力产生的张性或张扭性断裂;盆内构造样式以台阶状逆断层及相关褶皱为特征,冲断方向自造山带指向克拉通。前缘隆起、冲断带上的不整合较为发育。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迁移是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典型前陆盆地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2)前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种盆地类型。它具有两类烃源岩层系,即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坳陷型烃源岩层系。无论是大陆边缘型还是前陆坳陷型烃源岩,其成熟的生油中心总是靠近深坳带一侧,受造山期间的挤压以及地层负荷的作用,深坳陷部位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储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进行运移。前陆盆地的储集岩体总体山也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下部以台地相为主题的储集体系和上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合地层圈闭是前陆盆地内最为普遍也最为重要的圈闭。背斜构造圈闭主要为一些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分布在靠近盆地逆掩冲断带一侧。断块圈闭,既有裂陷阶段形成的由正断层构成的断块圈闭,亦有后期受造山运动影响在逆掩冲断作用下形成的由冲断层构成的断块圈闭以及早期正断层反转形成的断块或在前缘隆起轴部张扭性断裂形成的圈闭等。与逆冲断层有关的断块圈闭主要发育在受冲断作用比较强烈的山前地带;与正断层活动有关的断块圈闭,一是发育于早期的裂谷盆地内,二是发育在靠近地台一侧。前陆盆地的地层圈闭主要发育在靠近地台一侧,多期构造升降会形成多个不整合面。另外前陆盆地地层总是向克拉通台地方向逐渐超覆,因此,不整合是前陆盆地常见的合重要的一类圈闭。(3)前陆盆地的油气田分布主要是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性和张扭性断层有关的大块油气藏;在前缘斜坡带也存在因基底冲断作用形成的基底卷入型厚皮构造圈闭。在平面上,前陆盆地内的油气围绕生油气中心呈条带状分布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由于造山带活动以及冲断带不断挤压,盆地内油气藏会受构造运动而不断调整、改造和再分布,因此,前陆盆地也是油气藏遭配合比较严重的一类盆地。(4)实例略15、简述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答含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一个与某一确定烃源岩有成因联系的所有烃类分布范围所构成的天然系统,它包括已形成的油气藏及油气聚集成藏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含油气系统可看作是介于含油气盆地(或含油气区)与油气聚集带(或成藏组合)之间的一个油气地质单元。油气系统研究的关键在于将盆地中的有效烃源岩系、储层、盖层、上覆岩系等基本地质要素与圈闭形成、油气形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成藏作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动态演化的观点来阐明其演变特征。即,它强调的是过程研究,突出关键时刻时油气运聚趋势的研究。含油气系统研究对有利区带或成藏组合的评价优选,圈闭有效性的地质评价和勘探目标的经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6、简述含油气盆地评价研究的任务与主要内容答(1)任务含油气盆地评价是油气勘探的起点。其任务是搞清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优选出有利的含油气带。(2)主要内容A、盆地结构研究,包括盆地结构、边界,盆地构造层序、盆地构造运动历史、盆地类型与构造特征及构造单元划分;B、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研究,包括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烃源岩层系与生油坳陷,储集层位及储集体类型和特征,区域盖层特征,圈闭样式与分布;C、油气系统以及,包括沉积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烃源岩生烃史等过程以及;D、油气资源评价;E、区带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优选勘探方向。17、试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2000考试题及答案(试卷一)一、试述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答通常我们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又叫做烃源岩。对烃源岩的研究和评价包括烃源岩的地质研究烃源岩的地质研究包括烃源岩的岩性、岩相以及厚度的研究,而岩性特征是研究烃源岩的最直观的标志。1、粘土岩类烃源岩主要包括泥岩、页岩粘土岩等,是在一定的稳定水体中形成的,环境安静缺乏氧气,浮游生物和陆源有机胶体能够伴随粘土矿物的堆积、保存并且向石油转化,富含有机质和低价铁化合物,颜色多呈暗色。2、碳酸盐岩类烃源岩低能环境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生物灰岩和泥灰岩为主,多呈灰黑、深灰、褐灰及灰色,隐晶粉晶机构,颗粒较少,多呈厚块状,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发育,一般最有利的生油相是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深水湖相。陆相盆地中,深水湖泊是最有利的生油岩相,其中又以近海地带深水湖盆的泥岩型生油条件最佳。在空间上最有利的地区是湖盆中央的深水地区,在时间上最有利的是沉积旋回中的持续沉降阶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作为有效的烃源岩,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有机质,良好的有机质类型以及一定的有机质热演化史。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第一步是测定岩石中可溶有机质和不溶有机质的含量。第二步是确定干酪根类型以及可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最后依据光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有机质的演化阶段,烃源岩的有机化学指标包括1、有机质丰度岩石中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是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岩石生烃能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标准主要包括有机质含炭量TOC、岩石热解参数,氯仿沥青”A”和总烃HC含量等。(1)有机碳含量TOC是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又称剩余有机碳含量,以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岩石中有机碳含量与剩余有机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将剩余有机碳乘以122或133即为所含剩余有机质含量百分比。(2)氯仿沥青”A”和总烃HC含量氯仿沥青”A”是指岩石中可抽提的有机质的含量;总烃含量包括氯仿沥青”A”和芳香烃组分的总和,这两者常是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2、有机质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干酪根)具有不同的生烃能力,形成不同的产物,这种差异与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I型干酪根生油能力强II型干酪根生气能力强,III型干酪根生油期的能力都较差。另外,还可以根据生油岩可溶组分组成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有机质的类型。生油岩中可抽提物的相对含量是生油岩有机质母岩性质和演化经历的反映,因此生油岩中可溶抽提物组成特征对划分有机质类型也有参考意义。3、有机质成熟度成熟度是表示沉积有机物向石油转化的热演化程度。目前评价烃源岩的成熟度的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镜质组反射率,孢粉碳化程度,热变指数,岩石热解参数,可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特征。1镜质组反射率R0镜质组反射率于成岩作用关系密切,热变质作用越深,镜质组反射率越大,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低于05,随埋深增加逐渐变化,热催化生油气阶段为05,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约为2。(2)热变指数通常我们用孢粉、藻类的颜色变化来标度1级未变化,有机残渣呈黄色;2级轻微热变质,有机物残渣呈橘色,3级中等变质有机物残渣呈棕色或褐色;4级强变质,呈黑色;5级强烈变质,除有机物残渣呈黑色以外,岩石也有变质现象。石油、湿气和凝析气生成阶段的热变质指数介于2537之间。另外,烃源岩的研究还包括一些新方法1、有机相法有机相类似于沉积相,可以跨时而不受到地层或岩石单位局限,它包括有机质类型,来源以及沉积环境三个因素,但以有机质类型最主要。原始有机物类型是决定烃类生成的主要因素;来源分为水生、陆生和再循环有机碎屑,常为不同来源的有机物的混合;沉积环境对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有重要影响,可分为陆地、湖泊、三角洲、大陆架和开阔海等环境。将有机相分为藻质相、无定形相、草木相、木质相和媒质相。在实际地质环境中,大多数烃源岩所含有的有机质不是单一型,而是以不同比例混合的ROGERS提出了半定量法(1)将有机质细分为无定形、细分散状、藻质、草本、半丝质藻、木质和煤质7类。(2)按其在有机质中的含量分为三级60优势;1030次要;、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它包括1、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不整合面的上下常常可以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主要是与潜伏剥蚀突起及潜伏剥蚀构造有关。油气在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中聚集就形成了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地台及褶皱区都有分布,据目前油气田的这类油气藏分布来看,在地台区较多,可能是由于地台区升降运动较频繁,沉积岩希之间沉积间断较多,容易在下伏构造遭到风化剥蚀后,再度下降被沉积物所覆盖;并且地台区的基底隆起和基底断裂发育,易形成一系列的剥蚀突起和剥蚀构造,当被上覆不渗透地层所覆盖时,就形成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圈闭中聚集的油气,主要来源是上覆沉积的生油凹陷,通过不整合或有关的断层为通道运移。在盆地边缘地区,不整合现象比较发育,这样就会较多发育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2、地层超覆油气藏有超覆和退覆作用形成的油气藏圈闭所构成的油气藏叫做地层超覆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圈闭都是在水陆交替的地带形成,特别是在水进阶段,这是盆地以稳定的下降为主,伴随着轻微的振荡,常与浅海大陆架或大而深的湖泊还原环境有联系。3、生物礁油气藏生物礁圈闭是指礁组合中具有良好的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层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生物礁圈闭的形态与礁组合中储集体的形态有关,生物礁油气藏形成的条件主要是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储集体生物礁来限定,生物礁块主体和前礁相为最有利的储油条件。多分布在海盆的潜水部分,这里水浅、阳光充足,适合珊瑚孔虫等造礁生物的发育。、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是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它包括岩性尖灭油气藏和透镜体油气藏。它的形成条件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尖灭体及透镜体圈闭,从而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由于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得静水条件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油气圈闭,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它包括构造鼻或阶地型水动力油气藏和单斜水动力油气藏。其形成的条件是在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扰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的这些部位,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这样就形成了水动力油气藏。而且油水或气水界面倾角不能大于背斜顺水压力梯度一侧的储集层倾角。、复合油气藏受到多种控制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复合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形成了复合油气藏。它的形成受到构造、地层、岩性和水动力条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共同作用。它包括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水动力复合油气藏。以断陷盆地为例说明其分布规律,我不知道该怎么叙述。五、试述沉积盆地异常流体压力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答地层压力不等于该点的地层水的静水压力,称为异常压力,有异常高地层压力和异常低地层压力。其异常压力由孔隙中的流体来承受,形成异常流体压力。造成异常流体压力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层上覆压力地层埋藏到一定深度,上覆岩石的压力大于其静水压力,造成岩石的压缩,孔隙度减小,过剩的压力由孔隙中的流体来承担,就形成了异常流体压力;2、烃源岩的油气的生成对于烃源岩来讲,达到生油门限深度后,烃源岩生成大量的油气,这些油气不能够完全溶解在孔隙水中,剩余的油气充填在孔隙空间中,形成异常的流体压力;3、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使得埋藏较深的原来有较大压力的地层抬升到地表或将原来埋藏较前的具有较小压力的地层埋藏到深处,这样就形成了异常的高压和低压;4、刺穿作用在不均衡压力作用下,可塑性岩层发生侵入刺穿作用,使上覆较软的页岩、未固结的砂岩发生挤压和断裂,减小空袭容积,流体压力增大,造成异常流体压力。5、蒙脱石的脱水随着埋深的增加,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大量的结晶水析出,充满孔隙空间,形成了异常的流体压力。6、浮力作用油气水的密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也可以形成异常的流体压力。异常流体压力一般分布在埋深较深的地层中,对烃源岩来讲,达到生油门限深度后出现。常由深部向浅部减小。由沉积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减小。异常流体压力是形成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排出的动力,也是油气进入储集层厚发生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对于异常水压力,可以用来对油气进行封闭,使原来不具备成藏条件的油气形成油气藏。因此,异常流体压力对于油气的运移和油气藏的封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2000年考试题(试卷二)一、试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的基本观点二、试述碎屑岩储层孔隙空间的类型、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三、试述断层和不整合在油气藏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四、试述单断型断陷盆地的基本特点及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和分布特征五、试述油气系统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000年考试题(试卷三)一、试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识别标志二、试述盖层物性封闭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三、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基本模式四、试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五、试述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基本类型、油气藏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2000年入学试题卷一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因岩性横向变化,或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2低熟油气3流体势4含油气系统5流体压力封存箱6排替压力7凝析气藏8油气资源量9均化温度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直线渗流定律,求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二、简答题40分,任选四题1什么是油气差异聚集原理10分2岩性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的主要差别是什么10分3简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10分4层序地层学在石油地质学领域中有哪些应用10分5为什么说“油气是在人脑中发现的”10分三、论述题30分,任选2题1“三场”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15分2试述“油气成藏机理”的含义15分3试述石油地质学理论的最新进展15分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地层圈闭指因储集层岩性横向变化(15分),或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15分)。2低熟油气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降解成因的(10分)的各类低温早熟(10分)的非常规油气(10分)。低熟油生油高峰阶段对应的R0大致在0207或在生物甲烷气生烃高峰之后(05分),烃源岩中某些特定的有机质(03分),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大量生油高峰之前(08分),源岩RO07左右(05),经由不同生烃机制的低温生物化学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05分)的液态和气态烃类(04分)。相当于干酪跟生烃模式的未成熟和低成熟阶段3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10分)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10分)。公式可表示为GZP0PDP/Q2/2(10分)或GZ0PDP/(标准气压下)(10分)4含油气系统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04分),与一特定有效烃源岩层系相关(08分),包含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08分),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08分)。5流体压力封存箱沉积盆地内(05分)由封闭层分割(10分)的异常压力系统(15分),称为流体压力封存箱。6排替压力指某一岩样中(05)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15所需的最低压力(10)。7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体(15分),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10分),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05分)。8油气资源量地壳内部或地表天然生成的矿藏(10分),在目前或将来,从经济上讲是值得开采的(10分),而在技术上又是能够开采的油气总和(10分)。9均一化温度常温下流体包裹体内往往表现为多相组合(10分),在升温后,当包裹体由气液组合变为均匀单相时(15分)的温度称为均一化温度(05分)。10绝对渗透率假定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08分),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08分),在这种条件下,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直线渗流定律(08分),求得的渗透率值就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06分)。二简答题40分,任选四题1什么是油气差异聚集原理10分要点及小分1油、气、水比重不同,在圈闭中会发生重力分异;(25)2在离供油气区最近,溢出点最低的圈闭中,在气源充足的前提下,形成纯气藏(25分);(3)相离稍远的,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纯油藏;(25分)(4)在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水。(25分)2岩性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的主要差异是什么10分要点及小分1圈闭成因不同前者是沉积作用控制,后者是由构造运动控制(25)2运聚成藏过程不同前者可以由初次运聚成藏,也可以是二次运聚成藏,但后者主要是二次运移后成藏。253保存条件不同前者相对容易保存,而后者容易被破坏或改造254形态特征不同前者为地层的岩性变化所致,幅度较小,形态各异,后者只有背斜和断层两类,幅度相对比较大,容易识别。253简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10分要点及小分1无机成因气2分2生物化学气2分3煤系气2分4油型气2分5固态气体水合物2分4层序地层学在石油地质学领域中有哪些应用(10分)要点及小分1地层对比(或层序划分)102储层评价及预测203烃源岩类型、丰度及成熟度预测(15)4盖层质量及分布预测155生储盖组合类型预测206地层及岩性圈闭识别及预测(20)5为什么说“油气是在人脑中发现的”(10分)要点及小分1用旧思路很少能在老区找到大量的石油(25)2未发现的油田作为一种观念存在于某些勘探者的头脑里(25)3当无人再相信某个地区还有更多的石油有待发现时,也不再会发现更多的油田(25)4只有还有人的头脑中存有新油田的影像,随着艰苦的勘探,新油田就会可能被发现(25)三论述题30分,任选2题1“三场”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15要点及小分1地温场与生烃的关系15分2地温场与储层成岩演化的关系(10分)3地温场对地层压力和流体运移的影响(15分)4地温场对烃类相态的影响(15分)5地温场与油气藏保存的关系10分(6)压力场与有机质热解的关系(15分)(7)压力场与油气运移的关系(15分)(8)压力场对油气相态的控制(15分)(9)地应力场对储层成岩的影响(10分)(10)地应力场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15分)(11)地应力场对油气藏改造的影响(15分)2概述“油气成藏机理”的含义(15分)要点及小分(1)油气藏形成的静态条件,包括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通道等。(50分)(2)油气运聚成藏的动力,包括热动力,地层流体压力,附加地应力,浮力,毛管力等。(50分)(3)油气成藏的过程,包括成藏时间、成藏期次、油气充注过程等。(50分)3概述石油地质学理论的最新进展(15分)要点及小分(1)油气生成方面(20分)低熟油气,煤成烃(2)储集层方面(20分)储集层非均质性,储集层建模,储层流动单元(3)盖层方面(10分)盖层封堵性,盖层类型(4)圈闭方面(10分)裂缝圈闭,低幅构造圈闭(5)油气运移(30分)“三场”理论,古流体势分析,烃类扩散,优势运移通道等。(6)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30分)流体压力封存箱,深盆气(7)油气聚集及分布(20分)含油气系统(8)天然气成因(10分)2001年入学考试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干酪根2煤型气3流体封存箱4生烃强度单位面积烃源岩的生烃能力。5油气远景资源量推测资源量指区域勘探阶段中,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区域地球化学勘探和区域探井钻探等综合勘探,经过盆地分析评价方法,推测出的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或含油气区带蕴藏的远景资源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有机质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的基本方法。3何谓二次生烃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出现二次生烃有何意义4何谓隐蔽圈闭7如何识别隐蔽圈闭三、综合题每题20分,共40分,L必答,2、3、4任选一题1某油田公司欲在一个已经发现油田的盆地设立“油气疏导体系和运移方向研究”的课题,请你为这一课题写出设计书主体部分的内容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成果图件。2试述油气系统研究与传统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区别与联系。3论述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体用。4论述层序地层学在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中的应用。2001年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无机成因油气2干酪根3排烃门限4岩性油气藏5煤层气6水合甲烷7资源量8地质流体9滚动勘探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将勘探开发滚动式进行,即从浅层到深层,从一个区块到另一个区块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需反复认识,多次勘探,甚至可能当第一个区块投入全面开发后,在勘探第二个区块的启发下,反过来再补充勘探第一个区块,这种将勘探工作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中,即所谓滚动勘探开发。10叠合盆地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简述盖层封油气机理及主控地质因素2油气成藏的动力类型及作用机理3简述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类型及主控因素4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任选2题)1深盆气成藏机理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油气聚集带与含油气系统概念并评述它们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作用3、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作用2002年试题及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1分)、大小和分布(1分)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1分)。2油气运移临界饱和度油(气)水同时存在时(1分),油(气)相运移(1分)所需的最小饱和度(1分)。3油气聚集带受一定地质条件限制(1分),成群或成带出现(1分)的若干油气田(1分)发育带。答案2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次生油气藏原有油气藏遭到破坏(1分),分散状态的油气(1分)遇到新的圈闭条件又重新聚集(1分)所形成的新的油气藏。5固态气体水含物在特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1分),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1分),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1分),亦称冰冻甲烷。6含油气系统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与一特定有效烃源岩层系相关(1分),包含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1分),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1分)。7油气资源量系指在地表附近天然形成后(1分),在现在或将来能够开采并值得开采的油气总量(2分)8凝析油气藏是指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气相存在,开采到地表后因温压降低而凝析成液态石油的油气藏9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A”是岩石中可以溶解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10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答案2沉积盆地中,被各种成因形成的封闭层所分割的具有独立流体压力特征的地质单元成为流体压力封存箱。流体压力封存箱中的流体压力可以是异常高压也可是异常低压。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区域静水压力系统。它的规模取决于盆地特征,可以是区域性的,但更多是局部性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称之为流体压力封存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题盖层封油气机理(10分)评分要点(1)物性封闭亦称毛细管压力封存闭物性封存闭的定义(1分)毛细管压力公式(1分)排替压力概念(1分)封闭流体的相态特点(1分)(2)超压封闭超压封闭的定义(1分)超压盖层的流体势特征(1分)封闭流体的相态特征(1分)(3)烃浓度封闭烃浓度封闭的定义(1分)油气扩散的原因和方向(1分)烃浓度封闭与其它封闭机理的关系(1分)2。简述油气差异聚集原理评分要点(1)在离供油气区最近、溢出点最低的圈闭中,在气源充分的前提下,形成纯气藏(1分);距离稍远、溢出点较高的圈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油藏(1分);在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的圈闭中可能只含水(1分)。(2)一个充满了石油的圈闭,仍然可以作为有效的聚集天然气的圈闭(1分);但是,一个充满了天然气的圈闭,则下再是一个聚集石油的有效圈闭(1分)。(3)若油气按密度分异比较完善,则离供油区较近、溢出点较低的圈闭中,聚集的石油或天然气的密度应小于距离油源区较远、溢出区较高的圈闭中的油或气的密度(2分)(4)所形成的纯气藏、油气藏、纯油藏的数目(1分),取决于油气来源供应的充分程度(1分)及圈闭的大小和数目(1分)。3。简述深盆气特征及形成条件特征负压异常压力系数05母质类型为类或类母质转化程度适中R0为10左右源岩厚度较大或分布范围较广,发生过大量的生排烃作用具有富集油气的大型隆起带或背斜带,具有良好生储盖组合主要圈闭形成时间早,离油源近,成藏时间晚2002年试题及答案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热解参数TMAX是法国研制的ROCKEVAL生油岩快速评价仪得出源岩评价参数,与TMAX一起组合使用的还有S1,S2,SM。TMAX表示源岩内有机母质大量热解时的实验温度,一般为450左右。TMAX越大表明岩石已经历的转化作用越强。2煤层气煤层气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也称瓦斯气。3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是大多数油气运移通过并进入到圈闭成藏的主通道。4隐蔽油气藏是在一些特殊的或通过常规方法不易发现的(隐蔽)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包括低幅度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水动力封闭的油气藏和深盆气藏等。5石油液态窗它是美国学者PUSEY1975提出的沉积地层内有利于液态石油生成和富集成藏的有利领域,一般分布在地温为60120之间6二次生烃指由于受到盆地地壳抬升作用烃源岩埋深变浅而停止了生烃过程,当盆地再次接受沉积,烃源岩层的地温超过先前所经历的最高地温时而发生再次生烃的现象。答案2生油岩中的有机质由于埋藏较浅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直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生产大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烃”。7沉积盆地流体压力封存箱系指沉积盆地内由于不均一的封隔作用形成的独立的异常压力系统,其压力高于或低于正常静水压力。造成流体异常压力封存箱的原因复杂,它可以是区域盖层和断层的封闭作用,也可能是区域性的致密成岩作用。8油气资源量系指在地表附近天然形成后,在现在或将来能够开采并值得开采的油气总量9凝析油气藏是指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以气相存在,开采到地表后因温压降低而凝析成液态石油的油气藏10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A”是岩石中可以溶解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深盆气藏特征及形成条件特征负压异常压力系数05母质类型为类或类母质转化程度适中R0为10左右源岩厚度较大或分布范围较广,发生过大量的生排烃作用具有富集油气的大型隆起带或背斜带,具有良好生储盖组合主要圈闭形成时间早,离油源近,成藏时间晚2试述断裂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断裂的定义与分类I级深大断裂控制着含油气盆地形成及地层展布级断裂控制着含油气盆地生烃凹陷及油气聚集带的形成级断裂控制着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断裂具有对油气藏形成与破坏作用的双重性3阐述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与地质原理。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定义砂岩体成因类型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条件是基本条件,深水浊积砂体是主要形式砂岩体的围岩特征是成藏的首要条件,围岩进入排烃门限是成藏前提砂岩体自身的物性特征是成藏的决定性因素,孔渗性差的砂体不含油或充满度低砂岩透镜体成藏还受断裂作用,外源油气等方面的影响2002年试题及答案C卷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30分)1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流体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须的所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2油气资源量油气资源量是特定时期内估算出的在勘探工作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件下最终可探明的油气总量。包括已发现的储量和未发现的远景资源量两部分。3输导体系油气输导体系是由不同类型的运移通道在盆地中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的通道系统。4流体势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流体相对与基准面所具有的总势能。5未熟低熟油未熟低熟油是在有机质的未熟低熟阶段由一些特殊的有机质在低温化学和低温生物化学作用下生成的一类低温早熟的油气。低熟油生产高峰阶段对应的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值大体上在0207范围内,相当于干酪根生烃模式的未成熟和低成熟阶段。6煤型气由腐殖型有机质(III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答案2凡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也有人称为煤系气。7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的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8地层不整合圈闭以地层不整合面为遮挡条件形成的地层圈闭称为地层不整合圈闭。9凝析气藏气藏或油藏的含气部分凡能确认在地下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的即为凝析气藏。(答案2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藏气体,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其中部分烃类气体反而凝结为液态,具有这种特征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气藏。凝析气是烃类物系在特定温压条件下所固有的物理相态。它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A、在烃类物系中气体数量必须胜过液体数量;B、地层温度介于烃类物系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结温度之间,地层压力超过该温度时的露点压力)10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A”是岩石中可以溶解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二、简述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烃源岩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方法1)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总烃含量、生烃潜量2)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显微组分含量,C、H、O元素组成,热解分析3)烃源岩的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干酪根颜色、热变指数、正构烷烃分布及奇偶优势比2简述深盆气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1)特征致密储层、气水倒置、异常低压、倾角平缓2)形成条件具有区域性倾斜的构造背景、致密储层的上倾方向过渡为物性较好的储层、储层下倾方向活跃的气源3简述煤成油的形成条件及我国煤成油资源前景1)形成条件生油的煤应含有较高的富氢显微组分含量,一般应大于10;煤成油应具有有利的排烃条件。2)资源前景我国西北侏罗系煤富氢显微组分含量高,分布广,煤成油前景好,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三、综合题和论述题(任选二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我国东部第三系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的主要类型、油气藏组合特征及其分布规律A以披覆背斜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披覆背斜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组合。主要分布在盆地或凹陷中部以及大型隆起或凸起周缘;B以逆牵引背斜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逆牵引背斜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岩性油气藏。主要沿大的同生断裂带下降盘分布,紧邻生油凹陷,又与三角洲砂体、湖底扇砂体和河道砂体相配合,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C以断裂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一种多类型的复合的油气带,发育断块和断鼻油气藏、逆牵引背斜、地层超覆、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在断陷盆地的两大断块的结合部位,受两条以上断裂带的控制,为一个地垒性断裂构造带。D以底辟拱升背斜构造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断块和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次为砂岩上倾尖灭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陷盆地的中部。E以砂岩上倾尖灭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油气藏。一般分布在断陷的斜坡带。F以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凹陷中部的低洼部位。G以古潜山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古潜山油藏为主,次为披覆背斜、逆牵引背斜、断块、地层超覆等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下构造层断块体或古地貌隆起上。H以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复式油气聚集带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断块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的斜坡带。2对你熟悉的一个盆地,请你为“XXX盆地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目标优选”项目设计出至少五个课题及相关的专题。注项目以下设课题,课题以下设专题。3试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大中型油气田的定义;盆地面积大,沉积地层厚度大;发育含大量I类优质烃源岩的生油气凹陷,生排油强度超过20108T/KM2母质丰度大TOC05母质类型为类或类母质转化程度适中R0为10左右源岩厚度较大或分布范围较广,发生过大量的生排烃作用具有富集油气的大型隆起带或背斜带,具有良好生储盖组合主要圈闭形成时间早,离油源近,成藏时间晚。2002年试题及答案D卷一、名词解释1生物气在低温05母质类型为类或类母质转化程度适中R0为10左右源岩厚度较大或分布范围较广,发生过大量的生排烃作用具有富集油气的大型隆起带或背斜带,具有良好生储盖组合主要圈闭形成时间早,离油源近,成藏时间晚2、煤成烃有何特点试对我国中、西部侏罗系煤系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评论。1)煤成烃指由煤型有机质形成的油气。煤成烃特点生油潜力低,可生一定量的天然气;生液态烃量取决于壳质质组分的数量;所形成的油饱和烃含量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具有较高的高等植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8分。2)西北侏罗系含煤盆地的勘探前景分析(12分)分析中应提及西北几个重要的侏罗系盆地(2分)分析应真对煤系地层特点和西北构造背景特点展开,应包括生烃、储层、构造作用、保存等方面。(10分)3、试编写对某区带开展油气成藏期次综合研究的课题设计(要求写明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方法以及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要完成的图件)。1)成藏期次研究方法(5分)地质历史演化分析(烃源岩演化史、圈闭演化史)流体历史分析(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成分、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油藏物理2)研究思路和技术(5分)(略)3)资料(5分)(略)4)图件(5分)(略)2003年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油气系统2、水合甲烷3、流体封存箱4、油气聚集带5、排替压力6、氯仿沥青“A”7、圈闭8、凝析气藏9、流体势10、无机成因气二、问答1、盖层封油气机理2、油气差异聚集原理三、论述1、深盆气藏机理及基本特征2、大中型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2003年试题(二)一、名词1、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地各种低熟早熟的石油,即烃源岩中的某些有机质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生烃高峰阶段以前,经由不同生烃机制的低温生物化学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出的液态烃。2、TTI3、异常高压4、深盆气藏5、油气差异聚集在油气运移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圈闭的溢出点依次增高,在油气按比重分异作用下,沿区域倾斜方向上,在构造位置最低的圈闭聚集天然气,构造位置较高的圈闭聚集石油或油气并存,位置最高的圈闭中聚集水,这一过程就称为油气差异聚集。6、油气系统7、评价井8、单储系数9、烃浓度封闭是指盖层中含一定浓度的烃,只有突破压力超过该烃被驱走的压力时,油气才能溢散,盖层的这种封闭原理称为烃浓度封闭。二、问答1、含油气盆地分析主要任务2、天然气成因类型3、碳酸盐岩主要成因类型4、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地质因素及其作用特点答油气藏破坏包括圈闭的破坏和油气的破坏。圈闭的破坏多源于构造运动,包括变形作用、断层作用和不整合作用。变形作用导致圈闭形态改变,导致圈闭有效空间的变化及油气藏的调整;断裂作用导致圈闭完整性的破坏或圈闭有效性完全破坏;不整合作用可导致储盖层的破坏。油气藏中油气的破坏原因包括岩浆活动、水动力条件及微生物改造作用。当高温岩浆侵入油气藏,会把油气烧掉。活跃的水动力环境可以改变油气的组成,严重时可把油气从圈闭中冲走,导致油气藏破坏。生物降解作用可以导致油气组成和性质的改变,例如正构烷烃的减少,比重和粘度等的增加。另外气侵作用也会导致油藏成分的改变。5、简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答资源评价方法可以分成四大类成因预测法,类比预测法,统计预测法和综合预测法(1)成因预测法以油气成因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油气生、运、聚、散的原理计算资源量,主要有盆地模拟法,沥青“A”(2)类比预测法以油气成藏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已知区和未知区的相似性进行资源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成藏条件综合类比法和回归分析法两大类。(3)统计预测法以统计学为理论方法,根据油气田分布的统计规律和勘探规律进行资源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勘探趋势外推法和油田规模序列法。(4)综合预测法综合各种信息进行资源评价的方法。三、论述题选择你所熟悉的某一含油气盆地,论述其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答案要点一、概念题1低熟油干酪根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其生油高峰阶段源岩的RO值大体上在0207之间。2TTI时间温度指数(LOPATIN,1971),用来表示时间与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影响。3异常高压超过正常地层压力(静水压力)。4深盆气藏发育在构造下倾方向或下部层位、气源岩与致密储层相连通的天然气聚集。5油气差异聚集沿区域倾斜向上属同一渗透层的几个相邻圈闭中,在构造最低部位的圈闭中聚集天然气,较高部位的圈闭中聚集石油或油气并存,而在构造位置最高的圈闭中充满水。6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盆地内与一特定有效烃源岩有关的、包含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系统。7评价井在已获工业油气流的构造或圈闭上所布的详探井,其目的是取得储量计算的有关参数。8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和单位厚度所占有的地质储量。9烃浓度封闭盖层中的烃气含量大于储层中烃气的含量时由于烃气浓度差而封盖作用。二、简答题1含油气盆地分析的主要内容1)沉积史2)构造史3)生排烃史4)运聚史5)油气资源潜力2天然气的成因类型1)有机气A生物化学气B原油伴生气C凝析气D裂解气E煤型气2)无机气A火山气B岩浆岩气C变质岩气D宇宙气E无机盐类分解气3)混合气A大气B天然气水合物3碳酸盐岩裂缝的成因类型1)构造裂解2)成岩裂缝3)沉积构造裂缝4)压溶裂缝5)溶蚀裂缝4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1)抬升剥蚀2)断层切割3)水动力冲刷4)火山活动5)生物降解6)机械渗漏5简述5种油气资源评价方法1)盆地类比法2)盆地模拟法3)体积速度法4)油田规模序列法5)WENG旋回外推法6)聚集系数法三、论述题1盆地构造及演化史应包括1)盆地构造及演化史2)源岩3)储层4)盖层5)圈闭6)源岩热演化史7)火山活动8)油气藏类型等2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1)与断层之关系2)与不整合面的关系3)与油气藏类型之关系4)与区域盖层之关系等2004年试题及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1、有机相是有机质发育分布的沉积相带,包括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来源以及沉积环境三因素。有机相可以跨时而不受地层或岩石单位局限。2、排烃门限源岩大量排出油气的临界地质条件。3、油气地质储量指已发现的油气资源量。4、叠合盆地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盆地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叠置。答案2不同期原型盆地的纵向叠加和空间并置,横向复合、空间叠加的原型盆地类型可以相同,也可发生很大变化,及至出现不同性质的盆地复合式叠加形成叠合盆地。5、深盆气深盆气藏的简称,是一种特殊机理在盆地深凹区致密储层中形成的非常规天然气藏。(答案2深盆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藏。其气水分布与常规气藏相反,即水层位于)气层之上。储层为低渗致密型,而水层的孔渗条件明显好于气层。它的形成需要区域分布和全天候生气的源岩条件。答案3是发育在致密储层中、具有异常地层压力和“气水倒置”关系的非常规气藏,一般埋藏较深,多发育在盆地构造的低部位或构造斜坡的下倾部位。6、凝析油气藏在地下以气态形式存在,采到地表后变成液态烃的油气藏。7、水合甲烷水和甲烷结合形成的固态冰状物,可燃。8、煤层气煤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形成并富集在自身内部的天然气,也称瓦斯气。9、油气藏规模序列油气藏大小分布10、含油气系统有效源岩区形成得全部油气藏形成作用11、石油液态窗美国学者普西提出的含油气盆地中适合液态烃形成、富集和保存的有利领域(埋深在50150度)12、排聚系数油气聚集量与生成总量之比率,油一般110,气一般11013、流体势单位质量流体在地下具有的势能,应包括位能、动能、界面能和弹性能四种。(答案2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称为流体势,在含油气盆地中,流体势包括气势、油势和水势,在三维空间内,每种流体均按各自等势面减小的方向流动)14、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的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15、圈闭油气在地下富集成藏的场所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异常高压油气藏有几种成因类型A、气柱高;B、高压封存箱内成藏;C、构造应力作用;D、天然气快速充注;E、岩性气藏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施工规范课件
- 官方的购房合同2篇
- 农业碳汇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与2025年政策建议报告
- 农业碳汇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与市场发展研究
- 理想信念主题课件
- 电气工程专项方案(3篇)
- 农业温室项目2025年投资策略与风险防范研究报告
- 广西启点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4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改项目变更(非辐射类)环境影响报告表
- 房屋屋面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农业气象服务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报告
- 2025年湖南郴州市北湖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项目四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92课件
- 麻醉深度监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口腔修复学笔试题及答案
- 桥梁养护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智能化硬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 水上服务区(加油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7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儿童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