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先秦散文(王步高版)_第1页
大学语文课件——先秦散文(王步高版)_第2页
大学语文课件——先秦散文(王步高版)_第3页
大学语文课件——先秦散文(王步高版)_第4页
大学语文课件——先秦散文(王步高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以“道”为核心,“道”在老子中出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二十五),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章七十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章五十八),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章四下八),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四、独特的美学观,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要通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办法体现。,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文句大体整齐,随文成韵,规则不一,与论语的纯散文体不同。谷神不死,是谓玄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章六),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天之道,其犹张弓欤?(章七十七)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章五),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六十四),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本段所论,乃贯彻其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人生原则;认为只有自处于曲,枉,洼,敝,乃能全,直,盈,新;所求须少,而后乃得,若求之过多,则必迷乱。,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段旨在说明,只有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明,才能认识清楚,判断正确,有所长进。,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古人所传的“曲则全”者,并非虚言。确实能以此行之,就可以使天下归附。进一步强调了“曲则全”的实践意义。,主旨在宣扬老子谦退不争反而有益的处世哲学,实是一种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1、文字简约而义蕴深厚,警句迭出。,2、文句骈散交错,委婉有致。,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共20篇,492章,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内容以社会伦理问题为主,涉及到哲学、教育、历史、政治、历史、经济、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贯穿其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对后代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为官方科举取仕的必读书。,子路(1)曰:“卫君(2)待子为政,子将奚(3)先?”子曰:“必也正名(4)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5)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6)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7),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8)而已矣。”,(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卞人,(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九岁。(2)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因为得罪了南子夫人,被卫灵公驱逐,被迫逃往晋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就回到卫国,父子争夺君位。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3)奚:什么。(4)正名:即正名分。“正”是动词,即纠正,“名”就是名词,“正名”就是要使名词所指的内容符合名词本身。,孔子的“正名”指社会伦理中的客体要符合其名称,也就是按照“礼”的标准,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不是泛指一切名词。,(5)迂:迂腐。(6)阙:同“缺”,存疑的意思。(7)中:音zhng,得当。(8)苟:苟且,马马虎虎。,“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中国文化中有一门学问叫“名学”,就是逻辑、思想的研究。严格讲,正名就是指确定思想的观念。,孔子强调名称与观念的重要,认为为政就先要把思想领导清楚,要符合儒家的伦理规范。子路认为文化思想是空洞的东西,孔子首先教育他:,一个真有学问的君子,对不了解的事不乱下断语,然后告诉他“必也正名”的道理。政治的重心,“名不正,则言不顺。”,在理论、道德上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是一定不会成功的。“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没有文化的政权,就没有文化的社会,那么立法的制度就建立不好,法治没有良好的基础,一般老百姓就无所适从了。,所以说为政的道理,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问题。领导的重点,还是思想的领导、文化的领导,这也是“正名”的真正内涵。,这种观点影响非常深远。如果一个社会到了“民无所措手足”的状况,一般人无所适从,不晓得走哪条路好,这就是文化思想的问题。,文化思想看来毫不相干,但形成时代潮流,对国家命运的影响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文化思想左右了历史。,孔子得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的结论,这个“名”字包括了思想文化的内涵。真正的传统思想,事无不可对人言,言又具有可实践性。,在理论上,逻辑上绝对站得住,不是空洞的,一定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君子对自己的言行一定要谨慎。,文中吸收并灵活运用口语虚词,逼真地表现了说话人的语气、性格,语言深刻平实、含蕴丰富、风格明快。,这种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体现出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称“亚圣”。,孟子共有七篇,由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集中了孟子的思想。东汉学者赵岐加以整理,将七篇分为上下两卷。我们今天看到的孟子就是14卷。,注本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仁政”而王天下,其主要政治思想是民本思想。,孟子较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于用形象说理,好设机巧,引人入彀。,景春(1)曰:“公孙衍、张仪(2)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3)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4)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5)。居天下之广居(6),立天下之正位(7),行天下之大道(8)。得志,与民由之(9);不得志,独行其道(10)。,富贵不能淫(11),贫贱不能移(12),威武不能屈(13)。此之谓大丈夫。”,景春:战国时纵横家。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他们怒则说诸侯使相攻伐,故诸侯惧也。,(3)冠,去声。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4)女,音汝。女家,夫家也。妇人内夫家,以嫁为归也。(5)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6)广居:仁。(7)正位:礼。(8)大道:义。(9)与民由之:推其所得于人。,(10)独行其道:守其所得于己。(11)淫:荡其心。(12)移:变其节。(13)屈:挫其志。,孟子不仅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王道”、“仁政”、民贵君轻等政治理想,他还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在此篇中他把道德操守置于崇高的地位,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阿谀苟容,窃取权势,是妾妇顺从之道,非丈夫之事。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自我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身处富贵温柔之乡,不能丧失志向;身处贫贱困苦之地,不能改变人格;身处强暴威胁之时,不能丢掉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高尚人格)。,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高风亮节、正气凛然。认真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信仰。,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上)才能达到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这种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篇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具有雄奇精妙的论辩艺术与修辞技巧。在排比、比喻、反诘等众多修辞手法中体现出文章的气势,文采飞扬。用譬喻来陈说事理,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孟子善于揣摸对方心理,巧设话题,辩论是非,引人入彀,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又加强了说服力。,1、庄子简介,庄子,名周,公元前4世纪宋国人,曾做过宋国的地方小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他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重要的思想家,著有庄子10余万言,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为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子一书中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社会、自然的各种基本问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说理,思想博大精深,想象奇特宏丽,语言华美生动。,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鲁迅在中国文学史纲中说庄子:“著书十万馀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于山(3),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5)?”,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訾(8),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物物而不物于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14),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8)!”,(1)大木:大树。(2)不材:不成材。天年:自然寿命。(3)夫子:指庄子。(4)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6)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不材间,既受材累又受不材累。(7)若夫:至于。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8)訾(z):毁谤非议。(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10)专为:不主于一端。(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12)万物之祖:指未曾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下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14)人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16)廉:刚正、有棱角。议:非议指责。(17)谋:算计、暗算。欺:戏弄欺侮。(18)志:记注。乡:同向,趋向、归向。,作品分析,本篇体现了“虚己处世”的人生哲学,虚构了逃避现实的理想境界,指出顺应自然之道,寻求虚己免害的处世方法,达到天与人同一的境界。,文中写庄子入山,见不成材之木得终天年,无用却能保全;宿于故人家,见鹅不能鸣因而被杀,得出要在材与不材间自处的设想。进而指出,这样也不能免累,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不仅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更是追求顺应万物自然的自由境界。,山木运用寓言说理,以形象直接说理。庄子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寓真于诞,寓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