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八年级政治下册第4单元分清是非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1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课件苏教版.ppt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八年级政治下册第4单元分清是非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1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课件苏教版.ppt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八年级政治下册第4单元分清是非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1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课件苏教版.ppt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八年级政治下册第4单元分清是非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1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课件苏教版.ppt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八年级政治下册第4单元分清是非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第1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课件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默写,1、如何做到明辨是非?2、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为人正直的人有哪些优良的品质?),一个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举着一副望远镜“看”天空。公园里的游客看到小孩的样子,以为天空出现了什么稀罕事物,于是纷纷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公园外面的人看到公园里的人都在看天空,觉得天空肯定是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也争先恐后地买来望远镜对着天空眺望。直到小男孩从长椅上站起来,摸索着向前走去,人们才知道,原来天空什么稀罕物也没有。,看热闹,看到那些被双目失明的小男孩“欺骗”而跟着凑热闹买望远镜看天空的人,你会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笑。,实际上,欺骗人们的是那个小男孩吗?那是什么呢?(1分),从众心理,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1.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含义;2.明确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不同影响;3.学会正确面对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学习目标,请认真阅读课本P1417页,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从众心理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2分)2.从众心理的不同影响(两面性)是什么?(4分)3.怎样正确对待从众心理?(4分)4.如何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4分)5.什么是好奇心?(2分)6.好奇心的不同影响有哪些?(4分)7.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P17,自学指导,具体要求:依据问题,自主在书上寻找、标画答案,有疑问的小组内小声交流,时间大约5分钟。,1、从众心理的含义及表现(P14):,表现:别人怎么想,自己也怎么想;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人云亦云、随大流,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含义: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1.转学来的芳芳,看到同学都有整理错题的习惯,也学了起来。,3.小强发现自己做出的数学题与其他许多同学的答案不一致,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答案改了,结果却错了。,2.在同学影响下我也开始关注我爱发明节目。,C.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A.拓宽视野,B.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连连看,(1)积极影响: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2)消极影响:盲目从众有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2.从众心理的行为不同影响(两面性)(P15):,(1)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2)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3.怎样正确对待从众心理?(P15),4、怎样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P15下),(1)提高知识水平(2)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3)提高自制性与独立性,欣赏美文,当第一只森林古猿过腻了在树上爬上爬下的生活而对陆上平坦的生存环境感兴趣时,他便爬下树木试探着走向林边的空地.这也是好奇。当一个人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掉下来,就想:“为什么苹果掉在我头上而不是飞向天空,掉在月球上呢?于是,他便认真研究,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是的,都是因为好奇心,才使人类更进步,有了更高的文明。,5.什么是好奇心?(P16),(1)积极影响: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2)消极影响:好奇心既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它会造福于社会,而一旦与恶结缘,它就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6.好奇心的不同影响有哪些?(P1617),(1)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2)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7、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P17),堂清知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1.从众心理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P142.从众心理的行为不同影响(两面性)是什么?P15上面3.怎样正确对待从众心理?P15中间4.如何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P15知识链接5.什么是好奇心?P166.好奇心的不同影响有哪些?P16177.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P17,1、下列现象中体现从众心理的是()认为自己一定会比别人做得好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走进自然,探索未知世界消费看潮流,购物看广告A.B.C.D.,D,A,当堂检测,2、在现实生活中,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心理现象B.从众心理总能克服盲目自信C.从众心理总会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D.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有从众心理,(提示: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默写本上,选择题每题5分,问答题15分!),4、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这句话说明()A.好奇心使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的欲望B.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C.好奇心会把我们引上歧路D.好奇心在任何时候都会造福于社会,C,B,3、法国作家法郎士指出,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没有好奇心,或者缺乏好奇心,他的生活将永远是平庸的,缺乏趣味的。这启示我们()A.好奇心是个人成长的物质基础B.有好奇心的人就是品行高尚的人C.好奇心可使人有所成就,使生活充满情趣D.科学家和诗人的生活是充满趣味的,5、阿基米德在洗澡中悟出了浮力原理,牛顿从苹果中看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富兰克林用风筝捕捉到雷电从而发明了避雷针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够产生发明创造,造福于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评析。(6分),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和利用它。(2分)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它会造福于社会,(2分)而一旦与恶结缘,它就会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2分),6、“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如果大家都顶红灯走了就剩我一个人还站着,那感觉挺傻的,尤其是在路上没有车的时候感觉就更另类了,后来也就不管了,别人走也跟着走了。”,(2)请你就如何让“中国式过马路”谢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请简要分析这种心理状态。,说明我们易被环境所左右,具有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