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4.15).doc_第1页
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4.15).doc_第2页
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4.15).doc_第3页
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4.15).doc_第4页
人工挖孔桩可行性报告(4.1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可行性论证报告 目 录一. 工程概况二. 工程地质条件三. 编制依据四. 基础布置情况五.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六.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七.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八. 结论附:桩护壁计算书1一、 工程概况:二、工程地质条件:1、 地形地貌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斜坡地貌,主要以斜坡低丘地形为主,地形总体呈南高北东低,地形坡角一般约25。地面高程于321340m之间,高差约19m。场地位于梁平向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14711,层面结合程度差。地层分布连续完整,未见断层。钻孔揭示岩层层面光滑,且擦痕方向同倾向线,受构造影响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层面裂隙及两组构造裂隙裂面未见泥化夹层分布,贯通性差,结构面较粗糙,部分为钙质胶结,均属硬性结构面。工程场地中风化岩体较完整。2 、气象及水文场地原始地形为浅丘剥蚀坡谷地带,地形坡角一般25,地形较平缓,总体地形呈南高北东低,利于场区内地表水向低洼处排泄;场地内地下水与其他水体的水力联系差,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同时通过大气蒸发排泄地表水和地下水;场地内素填土层的透水性较好,含水微弱,但分布零星,粉质粘土分布较均匀,为弱透水层,下伏地层为相对隔水的泥岩地层和弱透水层(相对含水层)砂岩层,总体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风化裂隙中,大气降水通过裂隙向下渗入,在裂隙发育处富集形成,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连通程度控制,分布不均匀,彼此隔绝或仅局部连通,地下水呈脉状分布,缺乏统一的水位。综上所述,场区非汇水区域,场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场区周边无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地下水和场地岩土层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3、地层岩性根据地质测绘和钻探揭示,工程区分布的地层总体上较简单,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组成,现将其岩性特征从新到老分述如下:1 素填土:褐色,主要由泥岩碎块和粘性土等组成,碎块石含量约为12-18%,碎块石粒径25-95mm,结构呈松散状,稍湿。系平场时随意抛填,新近堆填形成。该层厚度0.50,场区内分布较广泛。2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局部区域夹强风化岩石角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该层厚度0.408.00m,场区分布较广泛。泥岩:紫红色、紫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砂质含量重,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不完整,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质较硬,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3 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紫色团块,强风化易风化崩解,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 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柱状,节长介于8-22cm,最长30cm。该层钻探揭露厚度1.5024.60m,场区分布不均。为场内次要岩性。4 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局部含泥质较重,强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或短柱状;中风化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局部块状,一般节长9-24cm,最长33cm。该层钻探揭露厚度1.4027.20m,为场内主要岩石。4、地质构造场地位于梁平向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14711,层面结合程度差。地层分布连续完整,未见断层。钻孔揭示岩层层面光滑,且擦痕方向同倾向线,受构造影响主要发育两组裂隙。J1组产状5615,延伸长度23.5m,裂面较平直,呈闭合状,发育间距13.0m,结合程度差。J2组产状31267,延伸长12m,呈闭合状,发育间距1.03.5m。结合程度差。层面裂隙及两组构造裂隙裂面未见泥化夹层分布,贯通性差,结构面较粗糙,部分为钙质胶结,均属硬性结构面。场区内未见断层通过。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根据钻探及地面调查,勘察场地地形总体较平缓,拟建场地内未见断层、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岩溶及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三、编制依据(1)渝建发2012162号文(2)本工程的东海.假日花园二期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由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提供;(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四、挡墙及5、6、7、8#楼基础布置情况:1.挡墙情况车库地下室及部分小商业门面开挖后,和主楼间形成一层(高度46m)高差,采用地下室外墙兼作挡土墙,挡土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2.5、6、7、8#基础布置图五号楼基础平面布置图 六号楼基础平面布置图七号楼基础平面布置图 八号楼基础平面布置图 车基础平面布置图五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岩性重度(kN/m3)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C(kPa)()天然饱和素填土20.0* 综合内摩擦角取30粉质粘土19.9/140*22.99 13.92 0.25*强风化泥岩24.8*/300*/0.35*/强风化砂岩24.5*/350*/0.40*/中风化泥岩25.2*5.413.23113033929.31520.45*50*中风化砂岩25.5*17.8112.014204110335.23880.50*55*注: “*”为经验值;按岩体完整程度并结合裂隙发育程度,岩体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0,抗剪强度折减系数取0.90,C折减系数取0.30。时间效应系数0.95,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取0.70;结构面抗剪强度:C取75kpa,取18,岩体破裂角取60。泥岩岩体弹性模量标准值1073MPa,变形模量标准值858MPa。砂岩岩体弹性模量标准值2743MPa,变形模量标准值2319MPa。岩土(体)工程参数建议值表 表3.4.1六、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必要性1、场地岩层埋藏较浅,稳定性好,且岩石承载力较高。2、按桩基规范计算后,建筑桩基础在满足桩基截面与墙、柱相应构造关系(大小、锚固、保护层厚度等)的要求后,桩长较短,开挖深度不大(最深不超过18米),若采用机械钻孔桩,桩底沉渣不易满足规范要求(规范规定为5cm),进而影响桩基础承载力;而人工挖孔相对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基底清底干净,桩身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故针对本项目采用人工挖孔桩在操作方便及桩身承载力方面更具优势。七、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可行性1、拟建场地岩石埋置较浅,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时,可以承受桩身周边的岩土压力。2、根据地勘资料和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中的岩土体不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性的物质,场地不存在地下水、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3、上部结构柱、墙截面较大,根据承载力要求,桩身直径较大(直径均不小于1米),工人开挖桩孔时有较大的操作空间。4、桩身成孔过程中,随时监控桩孔内的空气质量,当孔深超过5m时,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风量不小于25L/S;5、孔口四周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小于0.8米。6、桩宜采用间隔开挖。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小于4.5米。7、孔内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配设自动卡紧保险装置;电葫芦采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8、挖出的土石方及时远离孔口,不堆放在孔口周边1米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9、本项目一期工程1、2、3、4#楼实施人工挖孔桩基础(12年7月1日之前实施的),现已主体封顶。其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八、结论及建议综合上述分析比较,本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优于机械成孔灌注桩,现场地质条件具备人工挖孔成桩工艺的条件,建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附录一 1.渝建发2012162号文(2012年12月13日印发附录二护壁计算书 2013年4月15日附录一附录二:桩护壁计算书取1.4m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深15m,用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采用C30,每节高1.0m,土的天然重度r=20KN/m3 ;内摩擦角为=30o ,不考虑粘聚作用(c=0),则混凝土护壁所需厚度为:最深段的总压力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