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走向“大一统”秦汉政治》课件2(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1-2《走向“大一统”秦汉政治》课件2(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1-2《走向“大一统”秦汉政治》课件2(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1-2《走向“大一统”秦汉政治》课件2(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1-2《走向“大一统”秦汉政治》课件2(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统一六国(1)状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_。,秦王朝,2拓展版图(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与长城。(2)南方:平定岭南地区,凿筑_,置郡管理。(3)“西南夷”:开辟“_”的交通路线,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条件有哪性?精讲:(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为统一奠定了基础。(2)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3)诸侯争霸使国家由区域统一向大统一发展。(4)战国时期各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发展为统一准备了条件。,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平定六国北击匈奴统一岭南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ABC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六合”是指天地四方,而不是六国。都是秦统一的活动,故A正确。答案:A,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2推广:秦始皇采纳_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李斯,3概况(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_区划,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2)“县”:隶属于郡,下设“_”、“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4特点(1)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2)郡县长官一概由_任免调动,不得世袭。5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西汉继续推行,逐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使“_”政体更为巩固。,1西周的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有什么不同点?精讲:,2.秦朝推行郡县制有什么深远影响?精讲:(1)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秦朝郡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郡县制作用和影响的掌握、及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A错误,C、D两项与材料和题干不符。答案:B,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_”称号,自称“始皇帝”。(2)确立了皇帝_的地位。2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_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秦始皇晚年制度遭破坏。4“汉承秦制”(1)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2)武帝时期措施: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朝廷对_的控制,对国家的政权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地方,1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精讲:(1)制度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2学习思考(教材P10)如果“朝议”的方式不再采用,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提示:李斯的意见是通过“朝议”形成影响的。如果不采用“朝议”的方式,不同政治主张无法交锋,正确的意见就无从发表,也难以推行,秦二世时代就是这样。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专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裁决权掌握在最高执政者皇帝手中。如果皇帝不认可,无论是怎样的“应运豪杰,因时大臣”,也不可能切实参与行政,任何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3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D随意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皇帝制度有两大特征即权力的不可转移与皇权的至高无上,本题材料显示的便是皇权神圣,专制独裁。答案:B,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形成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2确立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4制度本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专制统治。5官僚制度:从西周分封制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控制权示意图”可以看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抛弃了血缘纽带,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郡县直接向中央负责,从而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实现。,6内部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一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发现的秦墓中,出土了两件写在木片上的家信,是一对参加攻打今河南淮阳的秦军士兵兄弟向家中写的要衣服和钱的信。依据此信我们可以研究()当时的文字当时的社会经济秦国的军事制度秦国的法律制度ABCD,全解全析:,答案:D,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秦国实力的强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各民族的初步融合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分析理解能力。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答案:C,2秦国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是在()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常识,秦灭六国是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的后期。答案:B,(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进步性。材料中的“公天下”的含义是从天下选拔官吏,它与分封制下周天子主要从本宗族任用官吏的“私天下”相对,由此可知D项与“公天下”含义相符。A项不是主要表现,可以排除A项。B、C两项虽体现郡县制的进步性,但不符合“公天下”的含义,故均可排除。答案:D,3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是因为这一措施的实行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答案:D,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二据文献记载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请回答:(1)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