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doc_第1页
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doc_第2页
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doc_第3页
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doc_第4页
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 访万家活动篇一: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小结 策底坡小学 “千名教师帮扶万名学生”工作小结 遵照县教育局统一安排,2013年秋季学期,我校认真组织开展“千名教师帮扶万名学生”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精心安排 我校历来重视教师帮扶学生工作,把帮扶工作做为特殊学生快速成长,提高家长对教育满意度的有效载体来抓,帮扶工作已经纳入了学校工作的常规管理,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学校领导亲自抓落实,学校一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检查一次帮扶的任务完成情况。从帮扶前的工作布置,到帮扶后的工作总结都能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并始终参与全过程。教师们也都细心准备、周密安排。把帮扶作为宣传学校的一个契机,大力宣传教育政策、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二、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这次 “千名教师帮扶万名学生”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学困生、留守生、问题生、单亲生、优秀生的问题,帮扶每一位学生快速成长。所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帮扶3名存在问题的学生, 并对帮扶的过程进行督察,帮扶后的情况进行评比。 三、不拘形式 各具特色。 在帮扶活动中,教师能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许多教师的做法颇具特色。有的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教师深入到各个学生家庭,耐心细致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许多教师还主动帮助家长及其子女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扶结束后,都进行了认真总结,收集整理帮扶工作有关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有些教师对收到的家长意见,及时给予了答复,有些教师则把帮扶情况做了汇总、反思。 四、帮扶不够理想的方面 1、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爷爷奶奶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五、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5、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 6、家长要多与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7、学校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勾通,协调做好教育工作。 总之,这次“千名教师访帮扶万名学生”的活动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了解到大量真实的资料,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宣传了党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好政策,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好家访工作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策底坡小学 2013年12月5日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篇二:“千名教师进万家”走访活动总结 滕村中心小学 “千名教师进万家”走访活动总结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走访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学校领导亲自抓落实,从家访前的工作布置,到家访后的工作总结都能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并始终参与家访的全过程。教师们也都细心准备、周密安排,把家访作为宣传学校的一个契机,大力宣传教育政策、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采取进农村、进家庭的方式,针对学生学业、学校安全、学校管理、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走访,向群众宣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多方面征求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活动目的 这次 “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目的是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那个坏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范围 我单位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布置,并提前做好,同时提出了明确的家访要求:单位一把手、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每人至少家访10户学生家庭,其中,贫困学生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为必访对象。各教师还要做好详实的家访记录和自己的家访分析感悟,之后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征求到的进行梳理汇总,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限期解决,不能解决问题的梳理汇总上报。 五、活动反馈回的信息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4、家长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5、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爷爷奶奶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6、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7、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电脑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六、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1、建议增加老师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多让彼此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以便得到相应的教育。 2、幼儿园玩具及活动设施较少,幼儿教师年龄偏大。 3、建议学校加强学生的道德、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4、建议增加孩子室外活动的时间,增进孩子体质。 5、建议对孩子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多给予孩子关心、爱护、指导和鼓励。 总之,这次“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了解到大量真实的资料,向广大学生家长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了党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好政策,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好家访工作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滕村中心小学 2014-5-26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篇三: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2014.12 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总结 2014-2015学年度 第一学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体育局“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施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改进我校教师的工作作风,提升良好职业形象,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水平,形成我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我校对“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全校48名教师对三百多名学生进行了家访,现将我校的家访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一、高度重视 精心安排 我校历来重视家访工作,把家访工作作为密切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教育满意度的有效载体来抓,家访工作已经纳入了学校工作的常规管理。结合学校实际,成立家访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徐淑荣 副组长:王洪林 于宝红 成 员:王丽颖、夏伟、张丽艳、王宝春、吕宾及班主任 活动监督电话:1303970669915145365366 学校领导亲自抓落实,从家访前的工作布置,到家访后的工作总结都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并始终参与家访的全过程。教师们也都细心准备、周密安排。把家访作为宣传学校的一个契机,大力宣传教育政策、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二、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我校成立了古城镇中心小学“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督查小组: 组 长:徐淑荣 副组长:王洪林 成 员:张丽艳 王宝春 这学期家访活动的目的是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的坏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布置,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家访中,教师们深入到各个学生家庭,耐心细致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许多教师还主动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家访结束后,都进行了认真总结,收集整理家访工作有关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有教师对收到的家长意见,及时给予了答复,对家访情况做了汇总和反思。 三、严格要求,彰显师德 学校要求教师下基层访万家活动要做到“六知道”,即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或单位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或单位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或单位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或单位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或单位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等。要求教师在家访前精心策划,做好准备工作;在家访中遵循四个法则:帮、勤、细、激,即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对学困生家访要“勤”,对单亲、留守生家访要“细”,对优等、特长生家访要“激”。 四、成效显著,弥补不足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校的教师走访了200多名学生家庭,留下了详细的家访记录和真实的家访图片,对学生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取得了显著成效: 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前勤和后勤教师通力合作,积极深入学生家庭,密切与家长交流。同时我校班主任教师与家长建立了QQ群,及时通过电话、校讯通和QQ等多种方式联系,使交流几乎没有障碍。在深入走访中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了解了很多学校里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 2.现在的学生家长比较年轻,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也较高,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3.家长老师互相信任。由于我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 在普遍家访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多数家长现在仍然非常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部分父母忙于农活,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将其子女交于老人帮带,可是爷爷、奶奶管教不了,徒劳无益。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放假时,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2.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访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