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_第1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_第2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_第3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_第4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稿(一)1第一部分组织教学今天我们要共同来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作为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大家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明确目标,为将来积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共建和谐美好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事实上,经济政治与社会虽然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但是其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它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又要回归到生活,从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有哪些关联学习之后就可以找到答案了。首先我们从经济现象入手,进入这门课程的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商品及其二因素的关系。第二部分导入新课(提问)“商品”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只是实体店铺,还有电商平台,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商品”。那么,在生活中,同学们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吗下面请同学们辨别一组物品,看看他们是不是商品呢(多媒体展示)1、商场里待售的服装、食品、家电和教室里的空气2、商店里出售的毛衣和妈妈给你织的毛衣学生思考(教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凭经验都有了心目中的答案。没错,我们说商场里待售的服装、食品和家电是商品,而教室里的空气不是商品;商店里出售的毛衣是商品,妈妈给织的毛衣不是商品。大家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那么,到底如何区分一样物品是不是商品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关于商品的一些知识。课堂小记讲稿(一)2第三部分讲授新课第一章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概念(提问)刚才提到的商场里待售的服装、食品、家电等这些物品,那么它们与不被归为商品的教室里的空气,这两类物品有什么区别呢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学生答)这类物品的区别在于是不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教师讲解)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妈妈织的毛衣,它也是妈妈辛苦劳动制成的;再如,某菜农有400斤大白菜,其中300斤卖掉了,100斤留着自家食用。那么,这些大白菜都是菜农通过劳动产出的,那么它们都是商品吗如果不是,哪些部分是商品哪些部分又不是商品呢(学生答)这400斤大白菜不都是商品,只有300斤卖掉的是商品,100斤自家食用的就不是。课堂小记讲稿(一)3(二)商品必须用于交换(教师讲解)所以,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人们在它身上付出了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其次,它必须用于交换,这个交换指市场交换(交换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正在交换和准备交换)。可见,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提问)由此我们看,刚上课时提到的教室里大家呼吸的“空气”,我们没有把它归结为商品。为什么呢(学生答)因为它不满足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即必须是劳动产品,并且用于交换。(教师)我们再来看一则前段时间很火的新闻。(多媒体展示)由于我国经常会出现雾霾天气,国外一家公司看到了商机,向我们出卖新鲜的空气,图片上还有价格,也有人购买。那么,这些空气能称之为商品了吗(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讲解)这些空气虽然原来是自然物,但是他们被收集、加工、包装,也就是说他们成为了劳动产品,而后被出售,也就是被用来交换,所以变成了商品。二、商品的二因素(教师)商品具有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问)同学们日常为什么要购买衣服、食品、饮料呢(学生答)买衣服为了装扮、御寒;买食品为了充饥;买饮料为了解渴。课堂小记讲稿(一)4(教师讲解)是的,人们对商品最直观的认识就是它对人有用,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如饼干可以充饥,衣服可以抵御寒冷,汽车可以用来代步,手机可以用来联络他人,等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二)商品的价值(教师)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是促使交换的原因。那么,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呢比如在原始的物物交换中,1把斧子能够交换20斤大米。(学生思考)(教师讲解)是它们的使用价值相同吗不是。是因为“重量、体积”等属性相同吗也不是。它们的相同点是在形成这些商品的过程中都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1把斧子20斤大米”是因为它们耗费了等量的人类劳动,我们把它们称为具有了等量的价值。由此可见,商品所具有的另一个因素,即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呢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问)怎么理解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呢(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不管其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都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这种撇开了具体劳动特殊性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用1把斧子交换20斤大米,这两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是不一样的。大米有大米具体的劳动形式,比如播种、灌溉等。而斧子也有课堂小记讲稿(一)5斧子的生产方式。既然他们的生产方式不同,可是为什么可以交换呢因为在这两种商品的身上,都渗透着对这两个商品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这种劳动是无差别的,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可以说,价值是交换关系存在的基础。人们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来促成交换的意愿,按照价值来完成交换。三、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提问)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廉”。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学生答)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教师讲解)“物美价廉”是商品本身两个基本属性的反应。“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价廉”则是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板书)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一)二者相互统一(教师)从统一的角度看,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相互依赖、不可分离。首先,任何一个商品都必须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否则就不可能成为商品,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其次,价值说到底是劳动,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要存在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东西,没有具体形象的东西,这种抽象的东西就找不到存在的载体,就不可能存在,即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课堂小记讲稿(一)6再次,价值是区别商品和其它物品的依据,某样物品若没有价值,那么无论它有多大的用途(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即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提问)(多媒体展示案例)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他把这些“自然之声”给身边的朋友听,结果发现这些声音可以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生理需要。那么这些“自然之声”是不是有了使用价值是的。但是,它们是不是商品呢(学生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讲解)这些“自然之声”经过了他的收集、剪辑、加工等劳动过程后,成为了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生理需要。显然,这些声音有了使用价值。但是,它们并没有用来交换,形成价值。因此,不是商品。后来,这个美国人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生意兴隆。这个时候,这些“自然之声”就有了价值,可以称之为商品。总之,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如空气、阳光等。因此,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二者相互矛盾(教师)从对立的角度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矛盾的。首先,二者反映不同的关系。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永恒的范畴;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讲稿(一)7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其次,二者具有互相排斥性。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获得商品的价值,并使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二者不能兼得。第四部分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商品及其二因素的关系,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理解商品的两个因素,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