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生物化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_第1页
2015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生物化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_第2页
2015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生物化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_第3页
2015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生物化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_第4页
2015浙江大学远程教育生物化学在线作业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生理学绪论一、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研究对象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正常功能和现象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繁殖、营养代谢、形态发生、遗传变异等活动中的生理规律。研究范围1研究微生物细胞的重建方式与一般规律。2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3研究微生物生理活动与人类的关系。二、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1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类群众多,且都要求适合于自身的培养环境,因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培养技术。2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构成了以染色反应为基础的细菌细胞化学。细菌的每一基质都产生一个固定的染色反应,如我们要观察细胞的某一特殊构造,就需经过一特殊的染色。3显微观察技术相差,暗视野,荧光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扫描、透射)。4生化技术对细菌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合成产物进行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的技术。5生物物理技术测量细菌的能量和电泳性质时,用凝胶扩散沉降试验、免疫反应、酶活性等。在免疫反应酶活性方法中,多使用光谱仪、质谱仪、各种层析、标记元素等。6生物合成技术在生物合成中,多使用磁共振和顺磁共振、超速离心、超滤、聚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粘度计、旋光仪、比浊计、各种测压技术和分子放射自显影技术等。三、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吕文虎克(荷兰人,16321723)巴斯德(法国人,18221895)为微生物生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柯赫(德国人,18431910)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1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2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催化剂。3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4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生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四、试叙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微生物生理的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1微生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关系生物化学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和工具,以微生物为对象的生物化学规律的揭示,不少内容本身就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内容,虽然两者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都有自己应该解决问题的范围。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之处实在不少。2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关系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有密切关系,病理学家常常要求脱离寄主时研究寄生微生物,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微生物生理学角度很好了解病原微生物的营养需要,还有许多病理学上要求微生物生理学加以研究的方能解决的问题。3微生物生理学与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关系微生物生理学与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不可能不涉及到微生物的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现象也是一种生理活动,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对它细胞结构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的范围,对于结构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功能的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4微生物生理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的关系微生物生理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也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在微生物的生理活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物理、化学现象,只有具有一定的物理学、化学知识才能比较正确地理解有关的生理现象。物理学、化学也为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数理统计使我们在看起来是杂乱的众多现象中找出基本的规律。5微生物生理学与发酵的关系在发酵工业中,早就把许多微生物拿来生产成品,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否与2掌握微生物的生理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对微生物的生理规律了解得比较的好的企业则生产的产品质优而稳定。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逐步走上机械化自动的轨道,也就进一步需要微生物生理学能适应这个需要。第一章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一、试叙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核拟核真核核膜核仁染色体数11染色体组成DNADNA组蛋白细胞分裂二分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器间体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组成肽聚糖纤维素、几丁质核糖体70S80S基因重组接合、转化、转导有性、准性过程二、试叙鞭毛的结构与功能。结构鞭毛发源于细胞膜内侧的基粒上。细胞壁为鞭毛的运动提供了支撑点。G和G菌中,鞭毛结构有区别。组成鞭毛是由鞭毛蛋白组成,直径1525NM,长度312UM。着生方式鞭毛有单极生、单极丛生、偏极生、双极生、周生。鞭毛着生的方式和数量一般都是分类鉴定的依据。功能运动、具有抗原性。细菌的三种运动方式细菌鞭毛的自由运动;粘细菌的滑行运动;螺旋体的伸缩运动。三、试叙菌毛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组成菌毛是由菌毛蛋白组成。着生方式菌毛至少十根以上,一般周生。功能粘附,与致病性有关。四、试叙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结构1884年丹麦医生革兰用差别染色法将细菌细胞壁分G和G两种结构,G比G结构简单,G细胞壁只有厚厚的一层肽聚糖物质,而G除有一层薄薄的肽聚糖物质外,在外层还有一层脂质物质合并一起构成细胞壁。3组成G菌G菌肽聚糖5080110磷壁酸1020脂多糖脂蛋白功能机械保护作用,抗渗透压,保持菌体形态;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与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五、试叙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组成膜占细胞干重的10,其中脂类2050,蛋白质507,糖类1510。脂类低温型微生物含较多不饱和脂,高温型微生物含较多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表面蛋白2030,结构蛋白7080。功能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和介质,有选择性;能量交换的场所,与呼吸、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类、电子传递链位于膜上;传递信息;参与细胞壁的合成。六、试叙间体的作用。4间体是由细胞膜内陷折叠形成的袋状结构。功能与横隔壁和壁的形成、DNA的复制、细胞分裂、氧化磷酸化、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芽胞的形成等有关。七、试叙核糖体的作用及组成。核糖体由65R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个细胞可有104个,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核糖体70S80S亚基50S30S60S40S蛋白质30352030504575RNA23S5S16S28S58S5S18S八、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理由及例证。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理由基因物质;蛋白质;脂肪酸;呼吸链。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例证巨大变形虫;草履虫。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一、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哪些1碳源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常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萄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露醇、甘油和有机酸。发酵工业中常用饴糖、米粉、玉米粉、淀粉、米糠、纤维素。2氮源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中常用氮源有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蛋白质。工业上常用鱼粉、豆饼粉、蚕蛹、玉米浆、酵母粉作为有机氮源。3矿质养料大量元素主要有P、K、CA、MG、S、NA。微量元素多是辅酶和辅基的成分,或是酶激活剂。常需添加FE、B、MN、CU、ZN、MO、CO等。4生长因子一些用量虽少却能明显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有机化合物称生长因子。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核苷类(碱基)。5水份。二、试述水对微生物生长的意义。1水是细胞重要组分,保持细胞正常的胶体状态;2是代谢反应的重要介质,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才能被吸收进细胞内;3水的比热高,可有效地吸收代谢中所放出的热;4水又是热的良导体,有利于散热、调节细胞温度。三、常用的微生物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露醇、甘油和有机酸。发酵工业中常用饴糖、米粉、玉米粉、淀粉、米糠、纤维素。四、常用的微生物氮源有哪些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中常用氮源有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蛋白质;工业上常用鱼粉、豆饼粉、蚕蛹、玉米浆、酵母粉作为有机氮源。五、简述P、S、MG、K、CA、FE、CU等元素在微生物体中的生理功能。P核酸、磷脂、ATP、COA、NAD、NADP、FAD、TPP(羧化辅酶)和FMN(黄素辅酶)是细胞中主要含磷化合物,磷酸盐还可调节PH。S含S氨基酸、COA、B1、硫辛酸的组成元素,包含在蛋白质、辅酶和辅基中,在细胞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S、H2S是硫细菌的能源物质。5MG参与组成叶绿素、菌绿素等光合色素,是一些酶的激活剂和调节剂,是核糖体和膜结构的稳定剂,对某些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有一定拮抗作用。K虽不参与细胞结构,但它是许多酶作用的激活剂,调控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和细胞膜的透性,细胞内K浓度远大于胞内。NA主要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在海洋和噬盐微生物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NA。CA参与调节细胞生理状态,如维持细胞胶体状态,降低膜的通透性,调节PH,拮抗金属离子毒性,蛋白酶的激活剂,芽胞的组分,与抗热性有关。FE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基成分。CU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六、微生物生长因子包括哪几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类(碱基)。七、试述各种维生素在微生物体中的作用化合物代谢中作用对氨基苯甲酸FH4的前体,一碳单位转移的辅酶生物素催化羧化反应的酶的辅酶辅酶M甲烷形成中的辅酶叶酸FH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泛酸辅酶A的前体硫辛酸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辅基尼克酸NAD、NADP的前体,NAD、NADP是许多脱氢酶的辅酶吡多素(VB6)组成磷酸吡多素,是氨基酸的消旋酶、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核黄素(VB2)FMN和FAD的前体,它们是黄素蛋白的辅基钴安素(VB12)形成辅酶B12,重排反应的辅酶硫胺素(VB1)组成硫胺素焦磷酸,是脱羧酶、转醛醇酶和转酮醇酶的辅基维生素K甲基醌类的前体,起电子载体作用氧酸促进铁的溶解性和向细胞中的转移八、比较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在微生物体中的需要量。维生素一般需要浓度150NG/ML。氨基酸一般需要浓度2050UG/ML。核苷类(碱基)一般需要浓度2002000UG/ML。九、试述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1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少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微生物体内氧化还原作用下,氧还原生成超氧基(O2)化合物,H和过氧化氢(H2O2)这些物质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体内有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将这些物质分解。2氧可以改变氧化还原电势(EH),当环境中有氧时,随着氧浓度增加,胞外EH升高。厌氧微生物要求环境中EH应低于01V,当EH超过此值时,其正常代谢活动就不能进行,生命将终止。3好氧微生物在氧浓度很高时,体内还原型烟酰胺核苷酸类物质浓度降低,由此推测在有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体内还原型烟酰胺核苷酸类物该减少,从而影响其代谢过程致使不能生长。十、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类型能源碳源氢供体实例光能自养(无机)光能CO2H2O/还原态无机物蓝细菌、紫硫细菌等光能异养(有机)光能CO2有机物红螺菌科的细菌化能自养(无机)化学能CO2还原态无机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等化能异养(有机)化学能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细菌、全部真菌6十一、试述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四种吸收方式。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比较项目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特异载体蛋白无有有有运输物质无特异性有特异性有特异性有特异性运输速度慢快快快运输方向浓稀浓稀稀浓稀浓平衡时内外浓度C内C外C内C外C内C外C内C外能量消耗溶质分子变化例H2O、溶于水的气体、尿素、甘油、乙醇糖、氨基酸硫酸盐糖、K氨基酸磷酸盐糖、嘌呤、嘧啶十二、试述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泌。大分子营养物质如淀粉、脂类和蛋白质等不能自由地穿过细胞膜,所以微生物分泌水解酶类,首先将大分子营养物水解后,才可吸收加以利用。(P73)十三、蛋白质转运系统有哪几类SEC转运系统,TAT转运系统。十四、SEC转运系统和TAT转运系统共性有哪些两种转运系统有一定的共性,表现在以下两点1所转运的蛋白质含有信号肽。合成的蛋白质前体上均在N末端有介导转运的信号肽,信号肽均由3部分形成,位于N末端的带正电荷的N区、形成螺旋的疏水性的H区和位于C末端的含有信号肽酶切点的C区。信号肽在蛋白质穿越细胞内膜时被信号肽酶切除。2在两种转运系统中,蛋白质的转运都需要消耗能量。SEC转运系统的能源来自于ATP的水解,在不同的阶段还需要质子梯度提供能量。而TAT转运系统的能量来自于质子梯度,与植物叶绿体中蛋白质转运的PH依赖系统相似。十五、SEC转运系统和TAT转运系统差异性有哪些两种转运系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1SEC转运系统转运的蛋白质以松散的线状形式转运,而TAT转运系统转运的蛋白质以折叠形式转运,且绝大多数转运的蛋白为与细菌厌氧呼吸有关的并含有氧化还原辅因子的酶。2TAT信号肽通常比SEC信号肽长,含有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S/TRRXFLK,特征性氨基酸含量也不同于SEC信号肽。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一、试叙微生物代谢的特点。1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快,有的代时间仅20;2微生物种类繁多,各种微生物对营养要求与代谢方式均不相同,有的可以进行化能自养或异养,有的进行光能自养或异养,表现了代谢的多样性;3微生物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当外界环境条件如培养基成分,PH及温度,供氧等发生改变时,微生物能改变自身的代谢方式,适应改变了的环境;4微生物还具有易于人工控制的特点。在某些特殊因素(诱变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异,这样微生物可作为研究生物体代谢规律的理想材料。二、举出当前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1静息细胞法。这是从整体细胞水平进行研究的方法。所谓静息细胞是将培养到一定阶段的菌体,收集在一起经洗涤之后,悬浮在生理盐水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消耗其内源营养物质,使之是饥饿状态,如此获7得的为静息细胞,加入已知物质,利用静息细胞内的酶系进行分解或合成作用,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判断代谢过程。利用静息细胞可以帮助发现新的生长素,硫辛酸就是这样被发现的,但这种方法使用的是完整细胞,难以了解物质代谢的中间过程。此外,由于细胞膜的存在,某些物质不能通过膜,会造成误差。2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特别是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测定,此时,射线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殊标记,根据射线的存在就能追踪它运动的途径,所以也叫示踪原子或标记原子。放线性原子容易辩认和寻找,又不改变原子的代谢性质,因此适用于研究物质参与新陈代谢的过程,例如在研究微生物的糖代谢中,糖降解中放出CO2用14C将糖不同位置的C进行标记,能了解释放的CO2来自糖的第几位碳,确定糖降解的途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代谢活动准确,简便而且灵敏,但放射性对人体有损害,使用时应注意防护。3极谱分析法。极谱分析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电解分析,通过电解测试代谢途径中的物质种类的浓度,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快速及样品用量少等特点。4瓦勃格压力计法。本方法是利用瓦勃格氏呼吸计来研究微生物学代谢过程如呼吸、发酵,酶的活性等。5突变株的应用。突变株大致可分为两类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和特异营养突变株。利用突变株,可观察微生物代谢的中断或抑制位的物质,从而繁代谢的整体途径,测得中断位前的物质积累。6酶抑制剂法。在研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时,常常利用各种具有专一作用的抑制剂来推测代谢作用的过程。三、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从哪几方面来1能量来自有机物(1)大分子的降解;(2)二糖的分解;(3)单糖的分解;(4)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5)含氮化合物的分解;(6)其它有机物的分解;(7)内源性代谢物的分解。2能量来自无机物(1)氢细菌;(2)氨的氧化;(3)硫的氧化;(4)铁的氧化。3能量来自可见光(1)紫色细菌的光能转化;(2)绿色细菌的光能转化;(3)蓝绿细菌的光能转化;(4)嗜盐细菌的光能转化。四、在单糖分解中,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微生物有哪几种常见途径在单糖分解途径中葡萄分解为的丙酮酸的途径最为重要,这在微生物中至少有五种途径,但通常这么三种途径尤为重要,EMP途径(又称己糖二磷酸途径或酵解途径),HMP途径(又称磷酸戊糖途径),ED途径(又称己糖磷酸途径),五、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有哪些方面1CO2的固定。2二碳化合物的同化。3糖类的合成。4脂类的合成。5生物固氮。6氨基酸的生物合成。7核苷酸的合成。8核酸的合成。9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六、何谓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何谓微生物的次级代谢1初级代谢在研究代谢作用中,一般把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称为初级代谢,代谢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和维生素等。2次级代谢而把那些没有明确的生理功能,似乎并不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次级代谢,代谢产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如色素、抗生素,毒素,激素和生物碱等。七、微生物次级代谢有哪几种类型1根据产物合成途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与糖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脂肪酸代谢有关的类型,与萜烯和甾体化合物有关的类型,与TCA循环有关的类型。82根据产物作用可以区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八、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特点有哪些1次级代谢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并受初级代谢的调节;2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在菌体生长后期合成;3次级代谢酶的专一性低;4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菌株特异性;5次级代谢可能与质粒有关。九、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方式有哪几种代谢调节是指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和方向按照微生物的需要而改变的一种作用。代谢调节主要是酶量和酶活性的调节,即酶合成的诱导与阻遏,酶功能的抑制与激活。前者是在遗传学水平上发生的,涉及到基因的表达和阻遏;后者是在酶化学水平上发生的,涉及到酶的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对酶活性的影响。十、酶合成调节有两种类型1酶合成的诱导根据酶合成对底物的依赖关系,可把酶分为两类,一类是诱导酶,另一类是组成酶,也叫固有酶,诱导作用可表现出两种情况协同诱导即一种诱导剂可以同时诱导,产生若干种酶的现象;顺序诱导即一种诱导剂可以连续诱导,产生一系列酶的现象。2酶合成的阻遏阻止酶合成的现象为酶合成的阻遏,阻遏酶合成的物质称为阻遏物。如果阻遏物是被阻遏生成的酶(或酶系)所催化生成的终点物,则这种阻遏现象称为终点产物反馈阻遏;如果阻遏物是其分解代谢的产物,则称为分解代谢阻遏。十一、酶活性调节通过什么实现的酶活性调节是指通过改变酶分子的化学结构或空间构象来调节其催化活性从而改变反应速率。酶活性的调节是通过激活或抑制已有酶的活性而实现的,其特点是调节速度快。十二、酶活性调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酶活性调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底物和产物的性质和浓度、环境因子如PH等。十三、何谓酶的激活何谓酶的激活剂在某些物质的作用下,使原来无活性的酶变成有活性,或使原来活性低的酶提高了活性都称为酶的激活或活化。(酶的激活不同于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是指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酶,常拌有抑制肽的水解,而酶的激活不伴有一级结构的改变。)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激活剂。激活剂通常是金属离子。十四、酶激活作用有哪两种情况激活作用有两种情况前体激活即代谢途径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进。反馈激活即指代谢产物对该代谢途径的前面的酶起激活作用。十五、何谓酶的抑制抑制作用有哪些特点由于某种物质的存在,使酶的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称为抑制。抑制作用可以是不可逆的,这将造成酶活性的永久性丧失;抑制作用也可以是可逆的,即当抑制剂去除后,酶的活性又可恢复。造成可逆的或不可逆的抑制与抑制剂及酶的性质有关。在微生物体内代谢调节过程中所发生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可逆的,而且大多是属于反馈抑制。十六、直线反馈调节模式有哪两种9直线形代谢途径的反馈调节模式直线顺序反馈抑制作用模式十七、分枝反馈抑制的模式有哪几种分枝顺序反馈抑制的模式分枝同功酶反馈抑制的模式分枝累积反馈抑制的模式分枝协同反馈抑制的模式分枝增效反馈抑制的模式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一、什么是微生物的细胞周期、分几个阶段细胞周期是指新生的细胞长大以及最后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或倍增时间,世代时间是微生物生长中极重要的概念。真核G1、S、G2、D;原核G1、R、D。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原核细胞的生长周期一般较短,只有G1期(复制前期)、R期(复制期)和D期(分裂期),DNA复制一结束,便立即进入细胞分裂。R期D期长短较稳定,G1期可变,甚至无G期。二、什么是同步生长、用什么方法可获得同步细胞如果一个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部在同一时间进行分裂,就可以说细胞在进行同步分裂或同步生长。目前常用的同步培养法有两种,即筛选法又称淘析法,它主要依据为细菌培养物中处于同一相的同步细胞,它们的体积大致是相等的。筛选法种类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过滤法、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膜洗脱法等。诱导法是利用一些生理学手段强制微生物达到同步生长的目的常用诱导法有化学诱导法和物理诱导法两种。三、细菌的细胞周期中主要的细胞学变化有哪些细菌细胞周期中主要的细胞学变化是细胞的表面生长、横隔形成、DNA复制分离并进入子细胞和细胞分裂。四、试述细菌生长曲线各期的细胞生理特点。生长曲线以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曲线。可以分为4个时期。细胞特征10延滞期个体变长,体积增大,代谢加强,RNA含量增加,使细胞质噬碱性增强;由于代谢活性的提高,使贮存物消失。对数期(指数期)生长迅速、形态、生理、生化组成较为一致,适合于用作研究材料。在工业发酵中,也需要取对数期细胞作种子,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此时细胞生长旺盛,代谢活力强、分裂速度快,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以二分裂细菌为例,若在T0时总菌数为N0,那么T1时总数为NT。NTN02N。求对数,LGNTNLG2LGN0,即世代数N(LGNTLGN0)/LG2(LG20301),世代时间GT/N0301T/(LGNTLGN0)。)稳定期体积较小,开始积累贮存物和次生代谢产物、芽胞细菌开始形成芽胞。衰亡期多形态、畸形、革兰氏染色不稳定。五、试述生长速率与营养物的浓度关系及KS的生理意义。M(813)SK式中,S生长限制底物的浓度。M生长限制底物过量时的比生长速率常数,即最高生长速率常数。生长限制底物浓度为S时的比生长速率常数。KS当M时的生长限制底物浓度。21(813)式称为MONOD公式。1当生长限制性底物浓度很大时(SK),KS往往可忽赂不计,KS十SS,这时M,说明这时细菌以最大生长速率生长。2当生长限制底物浓度很低时,则KS十SKS,这时M/KSS,它表明这时细菌的生长远速率与生长限制性底物浓度成正比。常数KS的生理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衡量微生物对某种底物的亲和力。KS值越小,表明它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六、什么是二峰生长曲线研究其意义如何二峰甚至多峰生长曲线也较为普遍,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培养中有二种或三种以上的碳源时才出现。第一个对生长数期中微生物是利用第一种碳源,在这期间,对第二种碳源的利用有抑制作用,直到第一种碳源用尽后,利用第二种碳源的适应酶才开始形成。第二个对生长数期微生物利用第二种碳源,而第二个对生长数期的长短,是取决于该微生物产生适应酶的能力。七、什么叫连续培养连续培养器分为哪两类各自有什么特点连续培养概念不断地向培养器中加入培养液,同时移出同体积菌液使培养器中微生物保持相对稳定生长速率,始终处于对数期或稳定期,以获得大量的均匀的菌体或代谢产物培养方法。恒化连续培养特点控制一种低浓度的限制性养料因子,通过调节其浓度来获得具有不同生长速率的培养物。恒浊连续培养特点微生物以最高速率生长。八、什么是微生物的稀释率怎样表示什么是停留时间怎样计算稀释度通常以D表示,它被定义为DF/V稀释度D表示单位时间,新加入的培养基体积与培养器内培养基总体积之比,它是连续培养中极其重要的参数。稀释度D的倒数表示培养液在培养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1/DV/F九、试述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PH,O2和EH,辐射,超声波,高压,化学杀菌剂和化学疗剂。十、何谓微生物的抑制哪些因素可引起微生物的抑制11抑制抑制是在亚致死剂量因子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止,但在移去这种因子后仍可以恢复的生物学现象。引起抑制的因素温度、辐射作用、过滤、渗透压、干燥和超声波等。十一、试述抗微生物剂和抗代谢物的种类及作用。是一类与生物体内的必需代谢物结构相似、以竞争方式取代正常代谢物、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物质,也称代谢拮抗物。十二、试述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是由微生物合成或人工半合成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的化学药剂。其抑制机制有4类1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多氧霉素、环丝氨酸。2损伤细胞膜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3干扰蛋白质合成作用于30S小亚基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作用于50S大亚基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4阻碍核酸合成灰黄霉素,利福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C。5阻止几丁质合成多氧霉素。第五章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一、何谓分化与发育所谓分化是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朝不同方向发展,使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一种细胞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的过程。所谓发育是指生物体经过生长和分化使机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性不成熟到性成熟的过程。微生物的发育定义为使机体进一步复杂化的过程。二、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有何特点微生物的分化一般只发生在细胞水平,只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会由分化细胞形成分化“组织”,但决不像动物,植物那样形成由多种分化组织组成的器官及由多个分化器官形成的系统。微生物的发育阶段远不像动植物那样清晰可辨,因此可以把微生物的发育定义为使机体进一步复杂化的过程。对于单细胞的微生物来说,个体生长的过程或个体生长与发育的过程都可以被认为是发育;而对于多细胞的微生物来讲,发育则包括了生长,分化,性成熟,甚至多细胞结构(如子实体)形成的全部过程。三、研究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有何意义研究微生物的分化与发育过程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而且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倘若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微生物分化与发育的规律,就可以人为地控制它们的分化与发育行为,造福人类。例如,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