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照明器材,摄像照明器材一般由电光源、灯具、灯架、调光设备等组成。一、电光源根据不同的照明要求,需选择相应的电光源。为此,必须了解电光源的特性参数。,(一)电光源特性参数1.额定电压2.额定功率3.光通量输出电光源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辐射出去的能量叫光通量输出,单位是流明。4.发光效率电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消耗功率之比叫发光效率,单位是流明/瓦。5.寿命从电光源开始工作时起,到丧失使用价值时止(其光通量己降低到适用范围以下或烧毁时),总共点燃的时间叫电光源的寿命,单位是小时。,6.光谱能量分布电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是指电光源各段波长的相对能量分布,一般以光谱能量分布曲线图表示。7.色温色温是用来定量分析光源的颜色成分。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则用绝对黑体的这个温度表示实际光源的色温。色温的单位用绝对温标K(开尔文)表示。,8.显色指数光源能否正确地重现物体颜色,除了与光源的色温有关外,还与光源的显色性好、差有重要关系。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了光源的显色性。物体在全色光谱的太阳光照射下,色彩还原最为真实。钨丝灯虽是连续光谱,但长波光较多,因此它的光色偏红;日光灯不是连续光谱,而且短波光较多,所以它的光色偏蓝。,(二)电光源种类1.卤钨灯电视教材制作常用卤钨灯。它是在常用的钨丝灯的基础上,充入少量的卤素造成,克服了灯泡玻璃壳易黑化的缺点,使灯泡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得到提高。卤钨灯色温30003200K,显色指数Ra9799,发光效率2123流明/瓦,2氙灯氙灯是一种惰性气体灯。氙灯放电时的光色好,且其最大特点是光谱能量分布接近日光,所以氙灯有小太阳之称,常用来做外景照明。氙灯色温6000K,显色指数Ra9597;光效高,发光效率30一50流明/瓦;平均寿命10002000小时。3.镝灯镝灯是金属卤化物灯。镝灯最大特点是发光效率高达80流明/瓦,电弧亮度分布比氙灯均匀,是一种光效高、光色好(可与太阳光并用)、寿命长的理想外景电光源。镝灯色温5500K6000K,显色指数Ra8090,平均寿命约2000小时。,4.三基色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管因其光谱能量分布曲线是以红、绿、蓝三种原色组成而得名,外形和日光色荧光灯一样。三基色荧光灯管色温3200K,显色指数Ra85,发光效率65流明/瓦,平均寿命1000小时左右。三基色荧光灯管是一种低温光源,它不会给演播室带来高温而影响摄像工作,还可以减少演播室的空调容量,降低成本。,二、照明灯具(一)聚光型灯具聚光型灯具的投射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大小可以调节,光线的方向性强、易于控制,能使被摄物产生明显的阴影。常用灯具有菲涅尔聚光灯、椭面聚光灯、注光灯、回光灯及携带式电瓶灯等。,(二)散光型灯具散光型灯具是一种漫反射式灯具,其投射光斑发散、亮度低、边缘成像模糊、散射面积大,光线没有特定方向,且柔和、均匀,被照物不产生明显的阴影。有新闻灯、四联散光灯、天幕散光灯、顶光散光灯、外景散光灯、三基色荧光灯等。,三灯架(一)落地式灯架(二)悬挂式灯架1.固定式悬挂灯架固定式悬挂灯架布光时按具体情况控制任一盏灯的开与关,不必移动灯的位置。这种灯架布光速度快,但装灯数量多,有些灯的利用率较低。2.移动式悬挂灯架移动式悬挂灯架,在它上面设置一定数量的滑动支架,灯具可沿滑动支架移动,悬吊杆又可以升降,所以,灯具的方位和高度可以任意调整。这种灯架用灯数量较少,移动灵活,适合各种复杂节目制作,但成本较高、维修量较大。,四、调光设备调光设备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第一代为电阻型调光器(已淘汰);第二代为自藕变压器型调光设备;第三代为磁放大器型调光设备;第四代为可控硅型调光设备。目前,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可控硅调光设备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五、灯光控制(一)控制灯光的亮度l.选用不同功率的电光源,功率愈大,亮度就愈大。2.改变灯具到被摄物的距离,距离愈近,亮度就愈大。3.在灯具前加网罩或柔光纸等,使光线软化。4.调整聚光型灯具的汇聚与发散,使亮度增强与减弱。5.调整调光设备改变灯光亮度。,(二)控制灯光的照射范围1.改变灯具的垂直角,垂直角愈小,光线分布就愈广。2.改变灯具到被摄物的距离,距离愈远光线照射范围就愈大。3.改变灯具的挡光片角度,可将光线限定在某一局限局部区域内。4.在灯具前面安装遮光板,可将射向某一特定区域的光线挡住。5.调整光阑型灯具的光阑大小,从而改变光束的大小。6.调整聚光型灯具的会聚与发散,使光束变小与变大,(三)控制灯光的影子1.光影规律(1)灯光的方位与影子的方向相反。(2)灯光愈强,影子愈深。(3)灯光的方位愈侧,阴影愈多,投影愈斜。(4)灯光的高度愈高,阴影愈长,投影愈短。(5)当被摄物与背景的距离不变时,灯光距被摄物愈远,灯光在背景上的投影愈实、愈小。(6)当被摄物与灯光的距离不变时,背景距被摄物愈远,灯光在背景上的投影愈虚、愈大。,2.消影方法(1)调整灯的方位、高度,变长影为短影,将多余影子移去暗处或画面外,合多影为一影。比如,主光和辅光在背景上都产生投影时,可以将辅光的距离远一点,方位正一点,高度低一点,则辅光的投影就会被物体本身挡住。(2)用遮挡方法消去不必要的投影。例如,用小功率的注光灯配置眼神光,要调整注光灯前面的挡光片角度,将光线只射到眼睛而产生眼神光,并遮挡了照射到人身上的光线,从而避免产生多余的身影。(3)用大面积的散光照明可以消除影子多而乱的现象。,第二节摄像布光,摄像布光是利用各种摄像照明器材,运用人工照明方法,按照光线不同的造型效果,对被摄物布置不同距离、方位、高度以及不同强弱性质的灯光,从而增强被摄物的立体感、质感、纵深感与艺术感。虽然布光的灵活性很大,但做到准确并不容易。布光要遵循自然光的照射规律,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视觉心理。,一、布光的光型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可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效果光和场景光等。布光往往不只是运用一种光型的灯光,而是对各种光型的灯光进行综合运用。,(一)主光主光是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用来照亮被摄物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它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主要的造型作用。故又称塑造光。其它光的配置都是在主光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起着主导作用,突出了物体的本质属性。主光一般采用菲涅尔聚光灯。主光的方位在被摄物的前面,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5至5水平角。主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5至45垂直角。主光的水平角与垂直角的角度愈大,被摄物的立体感愈强;反之,造型平淡。,(二)辅光辅光又叫补光,弥补主光的不足,照亮被摄物的阴影。它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起辅助造型作用。辅光的强弱变化可以改变影调的反差,形成不同的气氛。一般,主光和辅光的光比约为2比1。若光比大,影调硬;光比小,则影调软。辅光一般采用散光灯。辅光的方位在主光和摄像机的另一侧,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5至30水平角。辅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0至20垂直角。总之,辅光的亮度和角度,以冲淡主光的影子和避免产生第二个影子为宜。,(三)轮廓光轮廓光又叫逆光或背光,是从被摄物背后来的光。它使被摄物产生明亮的边缘,勾划出被摄物各部分的轮廓形状,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分开,增强画面的纵深感。轮廓光通常是画面中最亮的光,主光与轮廓光的光比约为1比1至1比2之间。轮廓光一般采用回光灯和聚光灯。轮廓光的方位在被摄物的后面,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30水平角。轮廓光的高度与摄像机镜头轴线成30至60垂直角。水平角太小,落地灯架会被摄人画面;垂直角太小,光线会射人摄像机镜头,使画面产生光晕现象。,(四)背景光背景光是照亮被摄物背景、布景、天幕的光。它的作用是消除被摄物在背景上的投影,使物体与背景分开,衬托背景的深度。背景光的亮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高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可与主光亮度相同或略高于主光,形成洁白明净的背景;低调画面,背景光的亮度要低于辅光,形成深沉的背景;中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在主光和辅光之间,约为主光的2/3。背景光一般采用天幕灯和散光灯。,(五)装饰光装饰光是用来突出被摄物的某一细部造型的质感,以达到造型上的完美,如眼神光、头发光、服饰光等。当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依次布局完善以后,分析被摄物局部的亮度是否合适,层次表现是否完美,如不够理想,就用装饰光修饰这些局部和细节部位。,(六)效果光效果光是用人工光源再现现实生活中一些特殊光源的光线效果或特定坏境、时间、气候等的照明。如从布景的窗户外投射强烈的灯光,使室内产生窗口投影,再现室外的阳光效果;由遮光板将点燃的碳精灯的光线迅速来回遮挡,产生闪电效果;用粗细长短不同的条形红丝绸,绑在风扇的防护罩上,被风吹起来,在灯光作用下形成火焰效果;用一个装有浅水的大盘,放些碎玻璃,轻轻地触动水面泛起波纹,在灯光作用下反射到被摄物上,产生水纹效果等。,七)场景光场景光是拍摄大场面才用的。场景光要均匀照亮整个场景,光照度至少要达到1500一2000勒克斯,使彩色摄像机无论拍摄哪个角度都能符合色彩还原的基本要求,所以场景光又称为基础光。主光为基础光的1.2一1.5倍;辅光为基础光的0.8一1倍;轮廓光为基础光的1.5一2倍;背景光为基础光的0.8一1倍.场景光一般采用散光灯。场景光的位置在被摄物的上方,还要大面积均匀分布,使整个场景的照度一样。例如,可将顶光散光灯均匀地、水平地悬挂在演播室的灯架顶上,使整个演播区的照度相同。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运用不同造型效果的灯光。,二、布光程序布光要有一定程序,先布什么光,后布什么光,心中要有数;还要避免光线的相互干扰。布光程序是按拍摄场面大小而定。,(一)大场面布光程序大场面一般先布场景光,后布背景光,再布主体光。此时,要求背景光能反映出布景的三维空间。主体光首先布置主光,确立主体的初步造型;然后配以辅光弥补主光不足之处,改进未被主光照亮部分的造型。为了区分主体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可用轮廓光照明。如果主体的局部细节造型不理想或与整体不协调,使用装饰光加强整体造型与美感。各种光线应与主光和谐一致。如果主体活动范围大,可以用两盏以上的灯做主光、辅光或轮廓光,但要注意光线衔接,避免互相影响。,(二)小场面布光程序小场面一般先布主体光,后布背景光。因为小场面的主体与背景距离此较近,如果先布背景光,在布主体光时,主光和辅光全投射在背景上,影响原来布好的背景光。所以小场面要先布主体光,然后根据主体光投射在背景上的范围大小、光亮程度,再布背景光。布光还要根据主体是人还是物,个体还是群体,静态还是动态等具体情况,考虑最佳的布光方案。只要光效理想,灯光用得愈少愈好。,三、静态布光(一)三维物体布光运用主光、辅光、轮廓光三种基本光进行照明布置,能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这种基本布光方法又叫三点布光。三种光的关系:主光强,辅光就要弱,否则会喧宾夺主。主光高,辅光就要低,才能有效地消除主光在垂直方向的阴影。主光侧,辅光就要正,才能有效地消除主光在水平方向的阴影。轮廓光可由主光和辅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正侧。当轮廓光作为隔离光和美化光时,也可以不考虑主光和辅光的位置关系。这三种光线处理得当,可以互相补充。,(二)反光物体的布光金属仪器、玻璃容器、液体等被摄物,容易产生反光。透明的图表、动画胶片和不透明的图表、照片、字卡等被摄物,由于其表面不平整也可造成局部反光。一般常用下述方法避免反光:1.改变摄像机位和被摄物的位置,避开物体的反光斑点。2.移动灯位,改变灯光在物体上的入射角,使反光斑点移到画面外。,3.将硬光软化,减轻物体的反光程度。当硬光受到某些物体遮挡而产生散射或漫反射后,再照射到物体上,变为软光,光线的强度减弱了,从而减少了物体的反光程度。在灯前加柔光纸、将灯光照在天花板、墙壁和漫反射布上,就可使硬光软化。4.如果被摄物主要是玻璃容器内的液体和容器的刻度,而不是玻璃容器的形状,常用侧光、逆侧光、顶光做主光,既照亮了液体,又避免了玻璃的反射光线射入摄像机镜头。,5.透明图表的布光可用透射法,将灯光均匀地照在透明图表的背面,从其正面摄像可避免反光。6.设法降低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减少其反光率,如在物体表面涂肥皂、凡士林等。7.用偏振镜滤去偏振光,相对衰减了反光强度。如玻璃器皿的强反光斑点,在摄像机镜头上加偏振镜,旋转至一定角度,就能滤去反射光线的偏振光。金属表面的强反光斑点,还要同时在灯前和摄像机镜头上加互成90角的偏振镜,就可以滤去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偏振光。,(三)群体布光由两个以上的人或物组成的相对静态的群体,如两人交谈,三人研究,众人开会,教师和学生上课,实验设备系统等。1.分别布光对各个物体分别进行三点布光。甲乙两人,分别配置主光、辅光、轮廓光。这种布光方法要用很多灯,光线容易互相干扰,产生较多影子,必须做好遮挡工作。2.一灯多用布光一灯多用布光,是指一盏灯对不同物体有不同的造型效果。A灯,对甲来说是主光,起主要造型作用;对乙而言是逆光,勾划其轮廓形状。它是群体布光的常用方法。,3.分组布光按灯具照明范围大小将群体分组布光。将四个人分为两组:甲乙两人用前一组灯具作三点布光;丙丁两人用后一组灯具作三点布光。4.整体布光整体布光,是用高功率灯具或几盏并列灯具分别作主光、辅光、逆光,对群体进行大面积的三点布光。,四、动态布光(一)被摄物运动的布光被摄物运动可用大面积布光、分区布光或连续布光。被摄物运动时的布光主要是解决照明效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1.大面积布光大面积布光,是将物体活动的整个区域进行大面积布光,这和整体布光相似。例如,一堂优秀教学示范课,老师一会儿站在讲台旁边讲课,一会儿走到学生当中辅导,可将整个课堂进行大面积布光;又如,舞蹈教师的示范表演,可将整个舞台进行大面积布光。,2.分区布光分区布光,是将物体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的重点区和瞬时区,物体在重点区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有较好的布光效果;物体在瞬时区很快就通过了,只需适当的照明,其影调反差与重点区相吻合就可以了。3.连续布光连续布光,是按照物体活动的路线、环境以及在每一相对位置的活动范围利用三点布光法进行连续布光,使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时,主光、辅光和逆光的方向不变,保持同一光线造型效果。,(二)摄像机运动的布光摄像机运动时的布光,可用活动灯具移动照明。例如,用摄像机的机头灯或手提新闻灯,随着摄像机运动而不断地调整照明的方位、高度和亮度平衡。摄像机运动布光是新闻摄像中常用的方法,要求灯光师与摄像师密切配合,熟悉摄像内容、路线、方向使照明效果能够前后一致、连续。例如,固定主光,随着摄像机运动平稳地移动辅光,移动的辅光要与移拍的被摄物的距离保持不变,才能使前后画面的亮度保持一致。为了使被摄物获得足够的照度,一般以近拍为宜。,第三节摄像采光,摄像采光是利用自然光造型。自然光主要是指直射的日光和散射的天空光。大自然景物的亮部都是受日光和天空光的双重照射,而暗部只受天空光照射。外景摄像时,被摄物一般是以日光为主光,天空光和周围景物的反射光为辅光。然而,自然光的方位、高度、强弱以及色温都随着不同的时间、天气、坏境而变化,摄像员只能选择合适的时间、光位、滤色镜,或利用反光板进行采光。,一、自然光自然光由于时间、季节、气候以及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时间变化时,早、午、晚与日出日落时间,日光的强度随太阳的位置而变化。日出时日光很弱,早上逐渐转强,中午时最强,下午以后又逐渐减弱。季节变化时,夏季日光最强,春秋季次之,冬季较弱。天气变化时,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的色温都不相同。地理条件变化时,纬度高低与日光强度有关,愈靠近赤道日光愈强;高山与平地、天空与海洋的摄像效果都不一样。,(一)日出光与日落光太阳初升和欲落时,与地面成0至15角之间的光线为日出光与日落光。这段时间是早晨八点之前和五点之后的傍晚。这时,日光的照射角小,物体垂直面受光多,阴影少;水平面受光少,投影长。因为日光斜穿过较厚的大气层而被散射,蓝紫光被吸收,所以光线显得柔和且偏橙红色。由于地面水蒸汽不能上升,常有雾气和霞光,使地面反射光少,受光部位很亮、背光部位很暗,两者的光比大,特别是逆光时更为明显。,拍摄技巧:1.选择典型物体作前景,对着太阳拍摄,物体的剪影与太阳、霞光的背景相映衬,产生富有诗意的造型效果。2.用顺光拍摄人像近景,可以获得柔和细腻的质感。这段时间日光的光位移动快,亮度变化大,如果事前准备不充足,容易失去日出与日落的拍摄时机。,(二)斜射日光太阳与地面成15至60角之间的光线为斜射日光(八点至十一点的上午和二点至五点的下午)。这时,日光的照射角适中,亮度较强;地面的反射光和天空的散射光较多,照亮了物体的阴影部分,使物体垂直面和水平面都有足够的亮度,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色彩鲜艳,质感好。由于日光斜射,使物体产生富于变化的斜影,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段时间是正常摄像时间:日光的光位移动慢,亮度变化不大,摄像员有足够时间等待时机,选择角度、思考构图,无论拍摄像或景物都能获得较好的造型效果。,(三)午间顶光太阳与地面成60至90角之间的光线为午间顶光(上午十一点之后至下午二点之前的午间)。这时,日光的照射角高,亮度最强。当光线近于90角照射时,物体垂直面受光少、阴影多,水平面受光多、投影短,顶部亮、下部暗,亮部与暗部反差强烈,质感不能准确表现。当太阳升至90角时,物体在地面没有投影,难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由于光线过于强烈、角度太高,使物体失真、变形,一般不选这段时间摄像。,二、日光的光位光位是以被摄物的正面为中心,光源所对应的位置。日光的位置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外景摄像时,摄像员只能移动被摄物或等候太阳光线变化,选择合适的光位和时间进行造型创作。日光的光位按水平方向分为:顺光、顺侧光、侧光、逆侧光、逆光等。按垂直方向分为:顺顶光、顶光、逆顶光等,但没有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