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课堂)_第1页
克己复礼(课堂)_第2页
克己复礼(课堂)_第3页
克己复礼(课堂)_第4页
克己复礼(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周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符合周礼。,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通“鉴”,借鉴,完美,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状语后置,文彩丰富的样子,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句,突出的是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悲凉心情,也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反映出孔子对西周政治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倒装句在口语中使用的远较书面语为多,论语中大量倒装句的使用,反映了该书的口语化特点。,一、孔子对周礼的态度:,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什么,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状语后置,像个觚,二、孔子所处时期的社会秩序:,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指政治清明,通“稀”,少,平民,百姓,一是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大权落入大夫手中,三是大权落入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非议政事。,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宾语前置,迂阔,不切合实际,粗鲁,不合礼仪,大概,合适,恰当,通“措”,放置,随便,马虎,宾语前置,使正,纠正,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三、如何复礼:,【1.正名】,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粮食,之乎,(能)吃到它吗,行君道,动词,诚然,如果,能,【2.各司其职,各守本分】,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义有什么不同?,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也曾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的一面。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冒犯长官,少,宾语前置,形成,表推测,大概,致力,【3.孝弟】,有人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孝悌是仁的根本,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他认为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所以他认为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但也有其合理性。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在社会安定方面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以是宾语前置,尽自己的力量效劳,(5)“子夏问孝”一段文字,孔子认为,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还不能说是孝,要做到孝,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色。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太、甚,废弛,闲居,通行,通“汝”,你,美食;香甜,停止,守丧期,一周年,那,【4.守丧】,讨论:,(1)对于守丧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则文字,你认为宰我是怎样一个人?对于守丧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宰我:不注重表面形式;他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人。守丧三年:1、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该永载人的内心,有时候流于形式的东西常常表示人将要遗忘;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2、赞成。父母抚养子女辛勤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只求安心。,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实践,赞许,聪慧,凭,靠,实践,从事,一旦,四、仁,即克己复礼,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表强调,说,固定句式,对怎么样,怎样对,如果,五、仁和礼的关系:,讨论:,(1)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内涵。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这里,孔子强调了“礼”“乐”“仁”三者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礼和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和乐反映人们的仁德。,礼,从国家大局看,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个人来看,孝悌,色,守丧三年,出自本课的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名正言顺言必行,行必果手足无措犯上作乱,综合思考,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孔子的原话是“”)的时代,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例如、。因此孔子渴望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的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人都应该“”,具体地说就是要“,”。,觚不觚,天下无道,诸侯舞八佾,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恢复周礼,监,郁,文,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综合思考,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因为在他看来;。,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