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2阈值3内环境4稳态5正反馈6负反馈(二)填空题1一切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_。2组织细胞或机体受到刺激以后产生的变化称之为反应,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即_和_。3刺激引起机体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_、_和_。4可兴奋组织包括_组织、_组织和_组织。5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主要有_、_和_。6神经系统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是_,其结构基础是_。7正常人体内大多数功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_调节实现的。(三)选择题A型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A细胞的生命现象B器官的功能活动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C适应性D应激性E自控调节3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A适应性反应B旁分泌反应C稳态反应D非自控调节E前馈调节4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分娩B排尿反射C降压反射D小肠运动E血液凝固5阈值是指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大刺激强度2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E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6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液D体液E组织液7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B血浆C尿液D淋巴液E细胞内液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1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2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3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48题共用备选答案)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4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5减压神经在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器反射中属于6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属于7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属于8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的纤维属于(四)简答题1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哪几个水平2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1兴奋性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该组织或细胞的兴奋性。2阈值将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固定,把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3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接触和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4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5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的作用。6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称为负反馈。(二)填空题1新陈代谢2兴奋抑制3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4神经肌肉腺体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6神经调节反射弧7负反馈(三)选择题A型题1D2B3A4C5E6A7BB型题1E2C3D4A5B6E7D8D(四)简答题1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水平,即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以及整体水平的研究。以上三个水平的研究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对于阐明生物体功能活动的规律都是不可缺少的。2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方式。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短暂、范围精确、灵敏性高;体液调节的特点是4作用缓慢、持久、广泛、调节精度较差;自身调节的特点是局限性较大、灵敏性和稳定性较差。(李家瑜)(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继发性主动转运5静息电位6动作电位7阈电位8局部兴奋9终板电位10强直收缩(二)填空题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_、_、_、_、和_。2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有_、_、_。3根据引起通道开或闭的原因不同,可将通道分为_、_和_通道。4动作电位的特点有_和_、_。5局部兴奋的特点有_、_和_。6_能阻断NA通道,_能阻断K通道。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特点_、_和_、。8组成细肌丝的三种蛋白质是_、_和_。9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_、_和_。10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11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_明带长度_H带_。12横桥与_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三)选择题A型题51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D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E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物质在特殊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递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继发性主动转运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易化扩散3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产生饱和现象的机理是A跨膜梯度降低B载体数量减少C能量不够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E疲劳4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B2个NA移出膜外同时3个K移入膜内C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D3个K移出膜外同时2个NA移入膜内E2个K移出膜外同时3个NA移入膜内5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B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C作为载体的膜蛋白质与被转运物质之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D通道蛋白质对被转运的物质没有特异性E通道易化扩散的转运效率高于载体易化扩散6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被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7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6B膜在兴奋时NA的通透性增大C膜上ATP的作用D膜的生电作用E膜上钠泵的作用8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E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9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KBNACCA2DCLEMG210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ANA平衡电位BK平衡电位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E阈电位11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BNACCA2DCLEMG212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射E超极化13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14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阈上刺激出现较低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E不同可兴奋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幅度大小相同715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局部电位B静息电位C锋电位D后电位E阈电位16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阈值C锋电位D强度时间变化率E后电位17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A神经冲动B收缩C分泌D动作电位E静息电位18电紧张性扩布的特点是A跳跃传导B通过局部电流传递C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D不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E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强19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A维持细胞内高钾B防止细胞肿胀C建立势能储备D消耗多余的ATPE维持细胞外高钙20单个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不能完全融合的原因是A刺激强度不够B刺激频率不够C不应期D细胞兴奋性过高E离子分布恢复不完全21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为零B高于正常C低于正常D无限大E正常2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取决于A刺激强度B刺激持续时间CK和NA的平衡电位D阈电位水平E兴奋性高低23与静息电位值的大小无关的A膜内外离子浓度差B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C膜的表面积D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E膜对蛋白质等负离子的通透性24骨骼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使8A静息电位增大B动作电位幅度变小C去极化加速D膜电位降低E复极化加速25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A钠离子平衡电位B钾离子平衡电位C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代数和D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之差E锋电位减去后电位26在局部兴奋中,不应期不明显的原因是A钾离子通道开放B与动作电位中的钠离子通道性质不同C阈下刺激的后作用时间短D没有钠离子通道的再生性开放机制E激活的钠离子通道数量少,失活也少27运动终板膜上的受体是AM受体BN1受体CN2受体D受体E受体28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通道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29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C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D横管、纵管和肌浆网E细肌丝、粗肌丝和横管30骨骼肌中横管的作用是ACA2的贮存库B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C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D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E将CA2泵入终池931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前负荷B后负荷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E肌细胞的状态32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A逐渐增强B发生叠加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E不发生叠加33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能与细肌丝结合的是ANABKCCA2DMG2ECL34静息电位的数值变大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极化35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A增加一倍B增加二倍C减小一倍D保持不变E减小二倍36K通道和NA通道阻断剂分别是A箭毒和阿托B阿托品和河豚毒素C四乙胺和河豚毒素D四乙胺和箭毒E阿托品和箭毒37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K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38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细胞膜上ATP的作用E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1039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内流形成的C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D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E静息电位与膜两侧NAK泵的活动有关40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A钾平衡电位B钠平衡电位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41形成NA、K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A安静时K比NA更易透过细胞膜B兴奋时NA比K更易透过细胞膜CK的不断外流和NA的不断内流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E膜上NAK依赖式ATP酶的活动42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B刺激时间C阈电位水平D细胞内、外的NA浓度E神经纤维的直径43根据NERNST公式,K平衡电位与细胞内、外K浓度比值有关。在实验中,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产生影响AK浓度BCL浓度C温度DPHE缺氧44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B乙酰胆碱释放减少C接头前膜CA2内流减少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45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11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经载体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出胞46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ANABKCCA2DMG2ECI4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一羟色胺E氨基丁酸48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酞胆碱的酶是A腺苷酸环化酶BATP酶C胆碱酯酶D单胺氧化酶ENAK依赖式ATP酶49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CCA2进人突触前末梢D前膜内轴浆粘度的高低E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50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A末梢膜电位的水平B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C末梢内囊泡的数量D末梢膜上化学门控CA2通道的数量E进入末梢内的CA2量B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1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2肌浆网终池内的CA2进入细胞质是3神经末梢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是4人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58题共用备选答案)A去极化B复极化C反极化D超极化E极化125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为6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7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8动作电位爆发时,K外流产生(912题共用备选答案)A四乙胺B河豚毒素C筒箭毒D阿托品E有机磷农药9K通道的特异阻断剂是10NA通道的特异阻断剂是11N型ACH受体门控通道的特异阻断剂是12能使胆碱酯酶失活的是(131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一连串单收缩B一次单收缩C不完全强制收缩D完全强直收缩E无收缩反应13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时程时,肌肉出现14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小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15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舒张期时,肌肉出现16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四)简答题1分别简述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特点。2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出现哪些规律性变化3前负荷是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五)论述题1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2试述从脊髓运动神经元发出冲动至相应的骨骼肌收缩所经历的生理过程。3试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特点。三、参考答案13(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2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3主动转运是指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4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间接利用ATP能量实现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5静息电位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6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是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7阈电位是指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8局部兴奋是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较小的、只局限于膜局部的去极化。9终板电位是指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终板膜产生的去极化电位。10强直收缩是指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产生单收缩的复合。(二)填空题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2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3化学门控电压门控机械门控4产生是“全或无”式的传导不衰减连续刺激不融合5幅度大小呈“等级”性传导呈衰减式反应可以总和6河豚毒四乙胺7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8肌动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9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10越低11肌小节不变变短变窄12肌动蛋白(三)选择题14A型题1D2E3D4C5D6D7E8A9A10B11B12B13A14D15E16B17D18C19C20C21A22D23C24B25A26E27C28E29C30B31A32E33C34E35D36C37D38E39B40B41E42D43B44D45E46C47C48C49C50EB型题1C2B3E4A5A6D7E8B9A10B11C12E13A14D15C16E(四)简答题1易化扩散是细胞在膜蛋白的帮助下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分为通道易化扩散和载体易化扩散,易化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特异性,可调节。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本身的耗能将物质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跨膜转运方式;主动转运分为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特点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2组织细胞在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在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论给予多大刺激也不能使它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处于绝对不应期的组织,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绝对不应期之后是相对不应期,这时,组织兴奋性从无到逐渐向正常恢复,但兴奋性比正常时要低,只有受到阈上刺激后方可发生兴奋。相对不应期过后,有的组织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的轻微变化。首先出现兴奋性的轻度增高,此期称为超常期;随后又出现兴奋性的轻度减低,此期成为低常期。3前负荷是肌肉在收缩前就具有的负荷,初长度即肌肉在收缩前具有的长度。前负荷决定初长度,而初长度决定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及参与收缩的横桥数目,能使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重叠状态的前负荷及其对应的初长度分别称为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此种状态肌肉收缩时每一横桥附近都有起作用的细肌丝存在,所以能出现最有效的收缩。在最适前负荷之前,肌肉收缩强度随前负荷增加而增加;超过最适前负荷的负荷使细肌丝由粗肌丝之间拉出,收缩强度降低。(五)论述题1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膜两侧K差是促使K扩散的动力,但随着K的不断扩散,膜两侧不断加大的电位差是K继续扩散的阻力,当动力和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K的净扩散通量为零时膜两侧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如下(1)、AP产生的基本条件钠泵活动造成的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衡状态;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即电压门控性NA、K通道激活而开放。(2)、产生机制去极化膜内外NA不均匀分布(外高内低)膜突然对15NA通透增大(NA通道开放),NA内流达NA平衡电位。复极化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K外流。后电位NA泵活动。2从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至所支配的骨骼肌收缩大致经历以下四个生理过程兴奋由神经细胞胞体沿轴突向末梢传导其机制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若为有髓神经纤维则形成跳跃式传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电化学电”的传递,引起神经所支配骨骼肌的终板膜产生终板电位,后者继而扩布至整个肌细胞膜并诱发兴奋;兴奋收缩耦联通过骨骼肌细胞的三联管结构,肌细胞膜表面的兴奋传至肌细胞内部,并激发肌浆网释放CA2,使胞内CA2浓度迅速升高;肌丝滑行肌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触发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以及粗、细肌丝在肌节内相对滑动,继而引起肌肉缩短。3答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如下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是NA通透性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PP)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特点(1)是电化学电的过程N末梢APACH受体EPP肌膜AP。(2)具1对1的关系。(李家瑜)第三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4血型5可塑变形性6渗透脆性7体液8血液凝固9红细胞沉降率10趋化性11血浆12血清(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和_。血浆是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在脱水时,其值_;贫血时,其值_。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16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与_之间的水平衡。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主要是由_所形成。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女子平均约为_,这种差异主要与_水平有关。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女子的HB含量是_。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越不易_。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女子为_。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和_。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和_。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下段是_。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吸收障碍,可引起_。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增多所致。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增多。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和很强的_。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三步。26血液凝固是一种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和_。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和_。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30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不被受血者_所凝集。31_或_血能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32某人的血清中不含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为_型;而血清中不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为_型。(三)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种缓冲对决定着血浆的PHAKHCO3/H2CO3BNA2HPO4/NAH2PO4CNAHCO3/H2CO3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氯化钾B氯化钠C碳酸氢钾D钙离子17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A球蛋白B白蛋白C氯化钠D纤维蛋白原4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5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肾素6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白蛋白减少B血浆血蛋白增多C血浆球蛋白增多D血浆球蛋白减少7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细胞比容改变9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A胶体渗透压BK浓度CNA浓度D总渗透压1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A凝集的快慢B叠连的快慢C运动的快慢D溶血的多少11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A不变B减慢C增快D先不变,后增快12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A不变B减慢C加快D先不变,后加快13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中心静脉压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D脉压14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变形运动B吞噬作用C产生抗体D凝血作用1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雄激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雌激素D红细胞提取物16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不产生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B过敏性慢反应物质18C肝素和组胺D水解酶和过氧化酶17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A与血浆中的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B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C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D与血浆中的CA2结合而沉淀18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型地中海贫血19可加强抗凝血酶活性的物质是A柠檬酸钠B草酸钾C维生素KD肝素20慢性少量失血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型地中海贫血21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A凝血因子被激活B因子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22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血小板破裂B血管紧张素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3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A纤维蛋白B血小板收缩蛋白C凝血酶D肝素24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尿液25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A血清B体液C细胞外液D血浆26肾性贫血是A缺乏铁质B缺乏维生素B12C缺乏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7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肾和肝B脾和肝C胸腺和骨髓D淋巴结28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29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1930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A因子B因子C因子D因子31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注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A不变B升高C下降D红细胞皱缩3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33ABO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AIGGBIGACIGMDIGD34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AA型BB型CO型DAB型35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36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统中A有天然凝集素B无天然凝集素C有天然D凝集素D有抗D凝集素3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C血浆不与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D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38某一体重60KG健康成年人,其体液量为A25KGB36KGC45KGD56KG(四)简答题1何谓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2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3何谓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其大小标志什么正常男女的血沉值是多少4简述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5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7简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8何谓纤维蛋白溶解基本过程和意义如何(五)论述题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和影响因素有哪些2白细胞有何生理功能3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4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5试述ABO血型的鉴定。20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胞外液是细胞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生活的外环境。2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4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5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通过小于其直径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时,将会发生卷曲变形,过后又恢复原状的特性。6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7体液指人体所有的液体。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8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9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10血管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渗出毛细血管,并朝细菌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方向游走,到达入侵细菌、异物周围,这种特性称为趋化性。11指血液未发生凝固的液体部分。12指从凝血块中析出的液体部分。(二)填空题1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间环节2内环境稳态内稳态340503748升高降低4785白蛋白球蛋白6血浆组织液7晶体渗透压NACL8不变不变9735745NAHCO3/H2CO310501012/L451012/L雄激素11120160G/L110150G/L12大破裂13015MM/1H020MM/1H14蛋白质铁15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16血浆血细胞17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8促红细胞生成素19410109/L5070204020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21敏锐的趋化性吞噬能力22100300109/L增加2123血栓止血24因子组织中25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因子转变成纤维蛋白26酶促化学加快27抗凝血酶肝素28草酸盐柠檬酸钠29血浆浓缩红细胞30红细胞血清31AB型B型32A或ABB或AB(三)选择题A型题1C2B3B4A5C6A7B8A9D10B11C12A13C14B15B16D17A18C19D20B21B22A23B24C25A26D27B28D29A30C31A32B33C34D35C36B37B38B(四)简答题1细胞外液是细胞浸浴和生存的液体环境,亦称为内环境。其生理意义一是参与机体代谢的各种酶均需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一定离子浓度;二是对维持机体细胞形态和功能也起重要作用。2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另一部分是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其生理意义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血浆和组织间的水平衡。3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其大小用血沉来测定,血沉值越小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大,血沉值越大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小。魏氏法测得正常男性血沉值为015MM/1H;女性为020MM/1H。4其功能吞噬和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结核分支杆菌等致病菌;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识别、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参与体内铁和胆色素代谢。5其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血液凝固;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6其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因子转变为凝血酶;因子转变为纤维蛋白。7其生理功能运输功能;缓冲作用;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8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纤维蛋白和因子水解的过程。基本过程包括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其作用是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块和血管内的血栓,使血流通畅,保持血管内血液处于液态。(五)论述题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有铁和蛋白质。铁的来源有两方面一为食物中摄取FE3,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FE2在酸性环境中易被吸收,每日约吸收1MG左右。二为红细胞在体内破坏释放出来的FE2重新被机体利用。蛋白质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分解后的多种氨基酸,在骨髓中有核红细胞内的聚核蛋白体22处合成珠蛋白,作为血红蛋白组成成分。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维生素B12、内因子和叶酸。叶酸正常每日由食物中摄取50100G。它直接参与细胞核中DNA的生物合成,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发育、成熟。维生素B12能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促使贮存型四氢叶酸活化,而促进DNA的合成。内因子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粘蛋白,它可保护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而间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2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异物的侵入,如各种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1中性粒细胞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聚集于细菌侵入部位和受损组织部位而大量吞噬细菌和消除损伤死亡的各种组织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在致敏物质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复合物的作用下,释放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等物质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3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如下作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作用。4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吞噬并消灭致病的微生物;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能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能识别和清除变性的血浆蛋白、脂类等大分子物质,清除衰老的细胞碎片。5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即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3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主要区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形成是指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管内血液之中。当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或基膜,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过程如下。1血浆中因子接触受损血管壁的胶原纤维或基膜被激活为A。2在A的摧化下,因子被激活为因子A。3在A的摧化下,因子被激活为A。4因子A、因子、CA2和血小板磷脂共同摧化因子,使其活化为A。5因子A、因子V、CA2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一复合物,称为凝血酶原激活物。整个形成过程参与的因子较多,反应时间较长。外源性凝血系统是指血管壁受损伤外,机体其他组织亦受损伤并释放凝血因子参加凝血的过程。1组织损伤释放出因子组织凝血致活素进入血液后与CA2、因子共同组合成复合物。2在因子、CA2、因子复合物摧化下因子转变为A,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此过程较内源性凝血系统参加因子少,反应时间短。4在血管无明显损伤或破裂的情况下,心血管内也经常有少量的纤维蛋白形成,说明在心血管系统正常时也发生凝血过程。然而,在正常机体内血液并没有凝固,却处于流动状态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粗糙面活化作用而引起内源性凝血,同时也防止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凝血因子活化。2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动,可迅速溶解所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3正常血浆中存在着肝素、抗凝血酶等抗凝物质,使凝血过程发生极为缓慢。234血流迅速,一旦血浆中某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迅速得到稀释,并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清除。5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抗原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有两种抗原A凝集原和B凝集原。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不同,将血型分为四型红细胞膜上仅有A凝集原者为A型;仅有B凝集原者为B型;两者均有者为AB型;两者均无者为O型。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抗体”,即出生半年后,血浆中出现抗体,对抗自己所没有的抗原。A型血的血浆中有抗B抗体;B型含抗A抗体;AB型不含抗体;而O型则含有两种抗体。(聂根培)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2每搏输出量3心输出量4心指数5微循环6异长自身调节7等长自身调节8窦性心律9异位心律10动脉血压11收缩压12舒张压13平均动脉压14中心静脉压15射血分数16期前收缩17代偿间隙18房室延搁(二)填空题1心肌自律细胞产生自动兴奋的基础是_,窦房结属_细胞。2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有_和_。3心电图的P波,反映_过程的电位变化,QRS波群代表_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反映的是_过程的电位变化。4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_,由它引起的心律称_。5第一心音是由于_、_和_而产生的。其特点是_。6前负荷是指_,在一定的范围内,心肌的前负荷越大,收缩力_;后负荷即_,在心肌初长度和心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后负荷突然升高,心室的等容收缩期_,射血时间_,搏出量_。24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外流产生的。8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和_。9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_,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_。10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11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内流所致,2期是由_和_离子流所形成。13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外流所致。14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_、_和_。15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16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和_的变化。17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_、_、_。18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19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和_。20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缩短最为明显的是_。21迷走神经兴奋时,窦房结细胞最大舒张电位的绝对值_,自律性_。22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和_之间的相互关系。23肾脏疾病导致大量蛋白尿时,血浆胶体渗透压_,造成毛细血管中有效滤过压_,组织液生成_。24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和心肌细胞膜上的_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_,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_,心肌收缩力_,这种作用可被_阻断。25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_和心肌细胞膜上的_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_,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_,心肌收缩力_。这种作用可被_所阻断。(三)选择题25A型题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快速充盈期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胸膜腔内负压D心室舒张的抽吸E骨骼肌的挤压3心动周期是指A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C心音活动周期D心率变化周期E室内压变化周期4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A单位体重B单位身高C单位体表面积D单位年龄E单位能量消耗率5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B动脉血压升高C心率减慢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E快速射血相缩短6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储备7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储备8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A每分输出量B心指数C射血分数D心脏作功量E心力储备9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A为机能合胞体B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C有自律性D呈“全或无“收缩E有效不应期长。10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CA2浓度26D心肌收缩能力E横桥ATP酶活性11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肌小节初长B肌钙蛋白活性C肌浆游离CA2浓度D心肌收缩能力E横桥ATP酶活性12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A心室收缩期延长B等容收缩期延长。C心室射血期延长D心室舒张期延长E心房收缩期延长13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B横桥ATP酶活性C胞浆游离CA2浓度D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E肌动蛋白活性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A快速充盈相B减慢充盈相C等容收缩相D减慢射血相E心房收缩期15左心室的搏功大于右室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的差别A每搏输出量B射血速度C心室舒张末期压力D射血分数E肺动脉平均压16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A第一心音B第二心音C第三心音D第四心音E二尖瓣关闭音17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A第一心音B第二心音C第三心音D第四心音E主动脉瓣关闭音1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NA内流与CA2内流BNA内流与K外流CCA2内流与K外流DCA2内流与CL内流EK外流与CL内流19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A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B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CCA2通道处于激活状态DCA2通道处于失活状态E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20心室肌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NA通道处于下列哪种状态27A启动B备用C激活D失活E开放2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哪一期的时程长A0期除极B1期复极C2期复极D3期复极E4期22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E有效不应期长23浦肯野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E有效不应期长24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力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E大动脉血压25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增加A刺激迷走神经传出纤维B由平卧转为站立C心率加快,超过180次/分D心舒张末期容积减少E颈动脉窦内压降低26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在哪一期的快慢A0期除极B1期复极C2期复极D3期复极E4期自动除极27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最大复极电位低B阈电位与最大复极电位差距小C0期除极速度低D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E动作电位无明显平台期28心肌收缩呈“全或无“特点是因为心肌细胞A动作电位时程长B动作电位有平台C细胞间有闰盘D有自律性E兴奋传导慢29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B动脉血压升高C心率减慢D心肌收缩力增强E快速射血期缩短30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28A窦房结B心房C房室交界区D心室末梢浦肯野氏纤维网E心室31下列哪项不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A最大复极电位B阈电位C有效不应期D4期自动去极速度E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差距32能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B外周阻力减小C心室舒张期延长D心室收缩期延长E心率增加33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相当于A收缩期B舒张期C收缩期舒张早期D收缩期舒张期E舒张晚期34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较长的主要作用为A使心肌得到充分休息B使心肌产生全或无式收缩C避免心肌发生强直收缩D便于窦房结控制心律E使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镀工程承包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制度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需求通知课件
- 丽江招聘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逻辑课件
- 兰州铁路面试题库及答案
- 跨境采购面试题库及答案
- 康泰医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铁路货场改扩建项目2025年社会经济影响及风险评估报告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示范课件
- 老乡贷贷款管理办法
- 老师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表怎么写(5篇)
- 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数学真题(原卷版)
-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走向共同富裕 课件
- 汽车销售日常知识培训课件
- (正式版)DB15∕T 2351-2021 《燕麦米加工技术规程》
-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WST840-2025学习解读课件
- 2024德州市庆云县渤海路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 新《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库450题(含各题型)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释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