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题与解答第一章192、4、6211、2、319、2解答PPQ真值表如下PQPQPPPPQ00111101101010010111000119、4所以公式PQQ为可满足式解答PQQP真值表如下PQPQPQQPPQQP0011111011011110010011100111所以公式PQQP为永真式19、6解答PQQRPR真值表如下PQRPQQRPRPQQRPQQRPR0001111100111111010101010111111110001001101011011101000111111111所以公式PQQRPR为永真式21、1解答PQR真值表如下PQRPRPQPQPQR0001101100110011010111010111010010001011101000111100101111100011所以成假赋值为01121、2解答QRPQ真值表如下PQRQQRPQQRPQ00011110011111010001001101111001100101110011000101110111所以成假赋值为010,100,101,11021、3解答PQPRP真值表如下PQRPQPRPRPRPPQPRP0001011100110111010101110111011110000110101010101101011111111011所以成假赋值为100,101第二章5、1236、1237、128、123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PQQPPQQPPQQPPQQPPQPQPQM0M2M3,所以00,10,11为成真赋值。2PQQRPQQRPQQRPQRQRPQRPQRPQRPQRPQRM3M7,所以011,111为成真赋值。3PQRPQRPQRPQRPQRPQRPQPRPQRPQPRPQRPQPPQRRPQRPQ11PQ11M0M1M2M3M4M5M6M7,所以000,001,010,011,100,101,110,111为成真赋值。7、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再用主析取范式求主合取范式1PQRPQRPQRPRPRPQRPQRPRQPRQPRQPRQPQRPQRPQRPQRPQRM1M3M5M6M7由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公式的主合取范式为PQRM0M2M42PQQRPQQRPQRQQRPQPRQQQRPQPR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M0M1M3M7由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公式的主合取范式为PQQRM2M4M5M68、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再用主合取范式求主析取范式1PQQPQQPQQPQQP11该公式无主合取范式,所以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为PQQM0M1M2M32PQRPQPQRPQPQRPPQQPQRPPPQQPQQRPQQPRPQRPQRM0M6由主合取范式和主析取范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为PQRM1M2M3M4M5M73RPPQRPPQRPPQRPPQR0Q0M0M1M2M3M4M5M6M7该公式无主析取范式第三章142、4、5151、216114、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Q,QR,R结论P证明QR前提引入QR置换R前提引入Q析取三段论PQ前提引入P拒取式(4)前提QP,QS,ST,TR结论PQ证明ST前提引入STTS置换TS化简TR前提引入T化简S假言推理QS前提引入SQQS置换SQ化简Q假言推理QP前提引入P假言推理PQ合取(5)前提PR,QS,PQ结论RS证明PQ前提引入P化简Q化简PR前提引入R假言推理QS前提引入S假言推理RS合取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SP,Q结论SR证明S附加前提引入SP前提引入P假言推理PQR前提引入QR假言推理Q前提引入R假言推理2前提PQRS,STU结论PU证明P附加前提引入PQ附加PQRS前提引入RS假言推理S化简ST附加STU前提引入U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推理1前提PQ,RQ,RS结论P证明P结论否定引入PQ前提引入Q假言推理RQ前提引入R析取三段论RS前提引入R化简RR合取矛盾为矛盾式,由归谬法可知,推理正确。第四章5、123410、2411、265、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火车都比轮船快。XYFXGYHX,Y,其中,FXX是火车,GYY是轮船,HX,YX比Y快。2有的火车比有的汽车快。XYFXGYHX,Y,其中,FXX是火车,GYY是汽车,HX,YX比Y快。3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XFXYGYHX,Y或XFXYGYHX,Y,其中,FXX是汽车,GYY是火车,HX,YX比Y快。4说凡是汽车就比火车慢是不对的。XYFXGYHX,Y或XYFXGYHX,Y,其中,FXX是汽车,GYY是火车,HX,YX比Y慢。10、给定解释I如下(A)个体域DN(N为自然数)。(B)D中特定元素2。(C)D上函数X,YXY,X,YXY。D上谓词X,YXY。2XYFFX,A,YFFY,A,XXYX2YY2X,真值为0。4XFFX,X,GX,XXXXXX,真值为1。11、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2XFXFXYGYGY此谓词公式前件永为真,而后件永为假,即公式为10,此公式为矛盾式,所以原谓词公式为矛盾式。6XFXYGYYGY此谓词公式是命题公式PQQ的代换实例,而该命题公式是矛盾式,所以此谓词公式是矛盾式。第五章1512342012231215、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1前提XFXYFYGYRY,XFX结论XRX证明XFXYFYGYRY前提引入XFX前提引入YFYGYRY假言推理FCEI规则FCGCRCUI规则FCGC附加律RC假言推理XRXEG规则2前提XFXGARX,XFX结论XFXRX证明XFX前提引入FCXFXGARX前提引入FCGARCGARC假言推理RC化简FCRC合取XFXRX3前提XFXGX,XGX结论XFX证明XGX前提引入XGX置换GCXFXGX前提引入FCGCFC析取三段论XFX4前提XFXGY,XGXRX,XRX结论XFX证明XRX前提引入RCXGXRX前提引入GCRCGC析取三段论XFXGY前提引入FCGCFC析取三段论XFX20、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可以使用附加前提证明法1前提XFXGX结论XFXXGX证明XFX附加前提FYXFXGX前提引入FYGYGY假言推理XGX2前提XFXGX结论XFXXGX证明XFX附加前提XFX等值演算FCXFXGX前提引入FCGCGC析取三段论XGX23、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证明下面推理1每个有理数都是实数,有的有理数是整数,因此有的实数是整数。设FXX为有理数,RXX为实数,GXX是整数。前提XFXRX,XFXGX结论XRXGX证明XFXGX前提引入FCGCFC化简GC化简XFXRX前提引入FCRCRC假言推理RCGC合取XRXGX2有理数、无理数都是实数,虚数不是实数,因此虚数既不是有理数、也不是无理数。设FXX为有理数,GXX为无理数,RX为实数,HX为虚数前提XFXGXRX,XHXRX结论XHXFXGX证明XFXGXRX前提引入FYGYRYXHXRX前提引入HYRYRYFYGYHYFYGYHYFYGYXHXFXGX置换假言三段论置换第六章31,32、123,41,42,4531、设A、B为任意集合,证明ABBAABAB证明由于ABBAABBAABBABAABBBAABAABBAABBAABABABAB所以原式成立。32、设A、B、C为任意集合,证明(1)ABCABC证明由于ABCABCABCABCABC所以原式成立。(2)ABCACBC证明由于ACBCACBCACBCACBACCACBABCABCABC所以原式成立。(3)ABCACB证明由于ABCABCACBACB所以原式成立。41、设A、B、C为任意集合,证明ACBCACBCAB证明XA1若XC则XAC,而ACBC所以XBC因此XB2若XC则XAC,而ACBC所以XBC因此XB综上所述,AB42、设A、B、C为任意集合,证明ABACABACBC证明1先证BCXB若XA则XAB,而ABAC所以XAC因此XC若XA则XAB,而ABAC所以XAC因此XC综上所述知BC2再证CB同理可证所以BC45、设A、B为任意任意集合,证明1PAPBPAB2PAPBPAB3针对2举一反例,说明PAPBPAB对某些集合A和B是不成立的。证明1先证PAPBPABXPAPB则XPAXPB所以XAXB所以XAB所以XPAB因此PAPBPAB再证PABPAPBXPAB则XAB所以XAXB所以XPAXPB所以XPAPB因此PABPAPB综上所述PABPAPB2XPAPB则XPAXPB所以XAXB若XA则XAB所以XPAB若XB则XAB所以XPAB因此PAPBPAB22111111111113举例令A1,B2则AB1,2则PA,1,PB,2而PAB,1,2,1,2显然PAPBPAB不成立第七章20、25、32、36、38、40、41、42、48、49、5020、设R1的R2为A上的关系,证明1R1R2R11R12R1R2R1R2证明1R1R2R1R2R1R2R11R1R1R2所以R1R2R1R22R1R2R1R2211111R1R2R11R1R1R2所以R1R2R1R225设R的关系图如图所示,试给出RR,SR,TR的关系图ABDECR关系图解ABDECRR关系图ABDECSR关系图ABDECTR关系图32、对于给的A和R,判断R是否为A上的等价关系。1A为为实数集,X,YA,XRYXY2解R不是A上的等价关系,因为R不自反2A1,2,3,X,YA,XRYXY3解R不是A上的等价关系,因为R不传递3AZ,即正整数集,X,YA,XRYXY是奇数。解R不是A上的等价关系,因为R不自反4APX,|X|2,X,YA,XRYXYYX解R不是A上的等价关系,因为R不传递5APX,CX,X,YA,XRYXYC解R是A上的等价关系36、设A1,2,3,4,在AA上定义二元关系R,AA,RUYXV1证明R是AA上的等价关系。2确定由R引起的对AA的划分。证明1先证R具有自反性AA由于XYXY再根据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自反性再证R具有对称性,AA,若,R则由R的定义知UYXV所以XVUY再由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对称性再证R具有传递性,AA,若,R并且,R则由R的定义知UYXV并且XTSY根据上述两式知UTSV再根据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传递性。综上所述R为AA上的等价关系。2AA/R,38、设R为A上的自反和传递的关系,证明RR1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明先证RR1具有自反性XA由于R为A上的自反关系所以R,再由逆关系的定义知R1所以RR1因此R具有自反性。再证RR1具有对称性RR1所以R并且R1由逆关系的定义知R1并且R所以R1R即RR1所以R具有对称性。再证R具有有传递性X,Y,ZA,并且,RR1所以R并且R1并且R并且R1所以R并且R并且R并且R由R的传递性知R并且R所以R并且R1所以RR1所以RR1具有传递性。综上所述知RR1为A上的等价关系。40、设R为NN上的二元关系,,NNRBD1证明R为等价关系2求商集NN/R证明1先证R具有自反性NN因为BB由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自反性。再证R具有对称性,NN,若R由R的定义知BD再由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对称性。再证R具有传递性,,NN,若R并且R由R的定义知BD,DF所以BF再由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传递性综上所述知R为NN上的等价关系。2NN/R,41、设A1,2,3,4,在AA上定义二元关系R,AA,RABCD1证明R为等价关系。2求R导出的划分。证明1先证R具有自反性AA由于ABAB再根据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自反性再证R具有对称性,AA,若,R则由R的定义知ABCD所以CDAB再由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对称性再证R具有传递性,AA,若,R并且,R则由R的定义知ABCD并且CDEF根据上述两式知ABEF再根据R的定义知,R所以R具有传递性。综上所述R为AA上的等价关系。2AA/R,42、设R是A上的自反和传递关系,如下定义A上的关系T,使得X,YATRR证明T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明先证T具有自反性XA由于R是A上自反关系所以R即RR由T的定义知T所以T具有自反性再证T具有对称性X,YA,若T由T的定义知RR即RR再由T的定义知T所以T具有对称性再证T具有传递性X,Y,ZA,若TT由T的定义知RR并且RR再由R具有传递性知RR再根据T的定义知T所以T具有传递性。综上所述知T为A上的等价关系。48、设和为偏序集,在集合AB上定义关系T如下,AB,TA1RA2B1SB2证明T为AB上的偏序关系证明先证T具有自反性AB所以A1A并且B1B由于R和S分别是A和B上的偏序关系,所以R和S具有自反性所以A1RA1B1SB1由T的定义知T所以T具有自反性。再证T具有反对称性,AB,若T并且T则由T的定义知A1RA2B1SB2并且A2RA1B2SB1由于R和S是偏序关系,所以R和S反对称所以A1A2并且B1B2所以因此T具有反对称性。再证T具有传递性,,AB,若T并且T由T的定义知A1RA2B1SB2并且A2RA3B2SB3由于R和S是偏序关系,所以R和S具有传递性所以A1RA3B1SB3再由T的定义知T所以T具有传递性。综上所述T为A上的偏序关系。49、设为偏序集,在A上定义新的关系S如下X,YAXSYXRY称S为R的对偶关系1证明S也是A上的偏序关系。2如果R是整数集合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那么S是什么关系如果R是正整数集合上的整除关系,那么S是什么关系3偏序集和中的极大元、极小元、最大元、最小元等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1先证S具有自反性XA由于R具有自反性,所以R由S的定义知S所以S具有自反性。再证S具有反对称性X,YA,若S并且S那么由S的定义知R并且R由于R是偏序关系,所以R具有反对称性所以XY所以S具有反对称性。再证S具有传递性X,Y,ZA,若S并且S由S的定义知R并且R又因R为偏序关系,所以R具有传递性所以R再由S的定义知S所以S具有传递性。综上所述S为A上的偏序关系。2如果R是整数集合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那么S是A上的大于或等于关系。如果R是正整数集合上的整除关系,那么S是正整数集合上的倍数关系。3偏序集极大元是中的极小元,偏序集极小元是中的极大元、偏序集最大元是中的最小元,偏序集最小元是中的最大元。第八章21、22、25、29、30、34、3521、设FNNN,FX1说明F是否为单射和满射并说明理由;2F的反函数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求出F的反函数;3求RANF解1F为单射,证明如下X1,X2N,若FX1FX2则根据有序对相等的概念知X1X2所以F为单射,但F不是满射,因为RANF2F的反函数不存在3RANF|NN22、设FZZ,FXXMODN,在Z上定义等价关系R,X,YZRFXFY1计算FZ;2确定商集Z/R解1FZ0,1,,N12Z/RNKI|KZ|I0,1,N125、设FRRRR,F证明F是双射证明(1)先证F是单射,RR,若FF则所以XY/2UV/2XY/2UV/2所以XU,YV所以所以F为单射(2)再证F是满射RR存在RR且F所以F为满射综上所述F为双射。29、设AA,B,C,B2A,由定义证明PA2A证明方法一PA,A,B,C,A,B,A,C,B,C,A,B,C2AF,FF,F,F,F,F,F01234567F0,F1,F2,F3,F4,F5,F6,F7,如下构造双射函数FFF0,FAF1,FBF2,FCF3,FA,BF4,FA,CF5,FB,CF6,FA,B,CF7,根据等势定义有PA2A方法2证明构造函数FPA2AA1PA,FA1XA1可以证明F为一映射。先证F为单射A1,A2,若A1A2则存在元素X,XA1,且XA2或者XA1,且XA2不论那种情况,则XA1,XA2至少有一个元素对应不同。所以XA1XA2所以F为单射。再证F为满射2A,则为A到0,1的函数,构造集合A3X|XAX1显然A3PA,且FA3XA3所以F为满射。所以F为一一映射,因此PA2A30、设1,2和0,1是实数区间,由定义证明1,20,1证明令F1,20,1,FXX1,而F为双射函数(显然成立)所以1,20,134、设A、B、C、D是集合,且AC,BD,证明ABCD证明由于AC,所以存在一一映射F。由于BD,所以存在一一映射G。构造AB到CD函数ABCDAB,显然CD,下面证明为双射函数先证为单射,AB,若即所以FXFU且GYGV而F,G为一一映射,所以XU且YV所以所以为单射再证为满射CD则SC,TD由于F,G是一一函数,所以存在XA,YB,使得FXS,GYT显然AB,且所以为满射。因此为双射函数。所以ABCD35、找出三个不同的N的真子集,使得它们都与N等势解A2N|NNB2N1|NNC2N|NN则A,B,C是三个不同的N的真子集,且它们都与N等势第九章4、11、15、164、判断下列集合对所给的二元运算是否封闭1整数集合Z和普通的减法运算2非零整数集合Z和普通的除法运算3全体NN实矩阵集合MNR和矩阵加法及乘法运算,其中N24全体NN实可逆矩阵集合关于矩阵加法和乘法运算,其中N25正实数集合R和运算,其中运算定义为,R,ABABAB6NZ,NZNZ|ZZNZ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7AA1,A2,AN,N2运算定义如下AI,AJA,AIAJAI8S2X1|XZ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9S0,1,S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10SX|X2N,NZ,S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解1封闭2不封闭3封闭4不封闭、封闭5不封闭6封闭7封闭8不封闭、封闭9不封闭、封闭10不封闭、封闭11、设S1,2,10,问下面定义的运算能否与S构成代数系统如果能构成代数系统则说明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并求运算的单位元和零元。1XYGCDX,Y,GCDX,Y是X与Y的最大公约数。2XYLCMX,Y,LCMX,Y是X与Y的最小公倍数。3XY大于等于X和Y的最小整数。4XY质数P的个数,其中XPY解1能构成代数系统,且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运算不存在单位元,零元为1。2不能构成代数系统。3能构成代数系统,且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运算的单位元为1,零元为10。4不能构成代数系统。14、下面各集合都是N的子集,它们能否构成代数系统V的子代数1X|XNX可以被16整除2X|XNX与8互质3X|XNX是40的因子4X|XNX是30的倍数解1是2不是3不是4是16、设V,其中和分别代表普通加法和乘法,对下面给定的每个集合确定它是否构成V的子代数,为什么1S12N|NZ2S22N1|NZ3S31,0,1解1S1不能构成V的子代数,因为乘法的单位元不在S1中。2S2不能构成V的子代数,因为加法运算不封闭。3S3不能构成V的子代数,因为加法运算不封闭。第十章15、17、18、21、22、24、27、28、29。15、设G为群,若XG有X2E,证明G为交换群证明A,BG由条件XG有X2E所以A2E,B2EAB2E,即ABABE所以A1A,B1B,BAA1B1所以BAAB,即ABBA,因此G为交换群。17、设G为群,A,B,CG,证明|ABC|BCA|CAB|证明设|ABC|R,|BCA|T,则ABCRE,BCATE由于ABCTABCABCABCABCABCABCAA1ABCATA1AEA1AA1E由定理知R|T又由于BCARBCABCABCAA1ABCABCABCAA1ABCRAA1EAA1AE由定理知T|R综上所述RT,即|ABC|BCA|同理可证|BCA|CAB|所以|ABC|BCA|CAB|18、证明偶数阶群必含2阶元证明设偶数阶群为G,不妨设|G|2N下面按元素的阶进行划分元素的阶为1,只有单位元E,所以个数为1。元素的阶为2,设其构成的集合为A元素的阶大于2,设其构成的集合为B则B的个数一定为偶数。因为AG,若|A|2则由定理知|A|A1|,且AA1所以阶大于2的元素成对出现。因此B的个数一定为偶数。所以|G|1|A|B|,即|A|G|1|B|1,所以偶数阶群必含2阶元。21、设G为群,A是G中给定元素,A的正规化子NA表示G中与A可交换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NAX|XGXAAX证明NA是G的子群证明1ANA,所以NA非空因为AGAAAA2X,YNA则XAAXYAAY在YAAY两边分别乘以A1,得YA1A1Y由于XY1AXY1AXA1Y1XYA11XAY1XAY1AXY1AXY1所以XY1AAXY1由判定定理知NA是G的子群22、设H是群G的子群,XG,令XHX1XHX1|HH,证明XHX1是G的子群,称为H的共轭子群。证明E是XHX1中的元素,因此XHX1非空。U,VXHX1则存在H,KH,使得UXHX1,VXKX1,则有UV1XHX1XKX11XHX1XK1X1XHK1X1因为H为子群,HK1属于H,从而XHK1X1属于XHX1即UV1XHX1由判定定理,所以XHX1是G的子群。24、设H和K分别为群G的R,S阶子群,若R和S互素,证明HKE证明由于H和K分别为群G的子群,显然EHK。假若XHK,且XE则XHXK则H,K由拉格朗日定理知|整除H和K的阶。而H和K的阶分别为R,S,且R和S互素所以|为1,所以XE,与假设矛盾。综上所述HKE27、设G1为循环群,F是群G1到G2的同态,证明FG1也是循环群。证明由于G1为循环群,不妨设G1,首先由定理群在同态映射下的像仍是群,所以FG1是群。下面证明G1是循环群YFG1,XG1,使得FXY而G1所以存在R使得XAR则YFXFARFAFAFAFAR这证明了FA为FG1的生成元。即FG1所以FG1为循环群。28、设G是15阶循环群。1求出G的所有的生成元。2求出G的所有子群。解1生成元为A,A2,A4,A7,A8,A11,A13,A142G的所有子群共4个子群,E,A3,A6,A9,A12,E,A5,A10,G29、设,是5元置换,且123214455312345345121计算,1,1,12将,1,1表成不交的轮换之积。3将2中的置换表示成对换之积,并说明哪些为奇置换,哪些为偶置换。解123为奇置换,1,1为偶置换。11第十一章2、6、12、13、14、16、172、下列各集合对于整除关系都构成偏序集,判断哪些偏序集是格。1L1,2,3,4,52L1,2,3,6,123L1,2,3,4,6,9,12,18,364L1,2,22,2N,NZ解1不是格,因为3,4无上确界2、3、4都是格。6、设L是格,A,B,CL,且ABC,证明ABBC证明由于L是格,A,B,CL,且ABC所以ABB,BCB因此ABBC12、对以下各小题给定的集合和运算判断它们是哪一类代数系统半群,独异点,群,环,域,格,布尔代数,并说明理由。1S,1,2,21,3,31,4,运算为普通乘法。42S2A1,A2,AN,AI,AJS2,AIAJAI这里的N是给定的正整数,且N23S30,1,为普通乘法。4S41,2,3,6,X,YS4,XY和XY分别表示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运算。5S50,1,为模2加法,为模2乘法。解1不是代数系统,对于乘法不封闭。2半群,运算封闭,有结合律,没有单位元。3半群与独异点,乘法封闭,有结合律,单位元是1,但是0没有逆元。4格与布尔代数。两个运算满足交换、相互分配、同一律、补元律。5环与域,0,1关于模2加法构成交换群、1关于模2乘法构成交换群,模2乘法关于模2加法有分配律。13、设B是布尔代数,B中的表达式F是ABABCBC1化简F2求F的对偶式F。解1由于ABABCBCABBCBABCBAC2FABBC14、设B是布尔代数,A,BB,证明ABAB0AB1证明若AB则ABB所以ABAABAABAAB0B0因此AB0若AB0两边分别求补元,即AB0所以AB1若AB1则AA1AABAAAB0ABAB所以ABA由定理知AB16、设是布尔代数,在B上定义二元运算,X,YB有XYXYXY问能否构成代数系统如果能,指出是哪一种代数系统。为什么解构成群,运算封闭。A,B,CBABCABABCABABCABABCABCABCABABCABCABCABABCABCABCAACABCBACBBCABCABC0ABCABC0ABCABCABCABC同理有ABCABCABCABCABCABC易见结合律成立。由于A0A0A0A10A所以0为单位元。由于AAAAAA000所以A的逆元为A。因此能构成群。17、设B是布尔代数,A,B,CB,若AC,则有ABCABC称这个等式为模律,证明布尔代数适合模律。证明A,B,CB,若AC则ACC所以ABCABACABC因此ABCABC第十四章6、16、25、29、44、45、506、1设N阶图G中有M条边,证明G2M/NG2N阶非连通的简单图的边数最多可为多少最少呢证明1由GDVIG,根据握手定理有NNGDVINGI1得到G2MGN2N阶非连通的简单图至少有2个连通分支,边数最多的情况是由KN1和一个孤立点构成,它的边数为N1N2/2边数最少的非连通图,当然是N阶零图,边数M0,由N个孤立点构成的图16、画出无向完全图K4的所有非同构的子图,指出哪些是生成子图,哪些是自补图。解下面给出了K4的18个非同构的子图,其中有11个生成子图818,其中连通的有6个11121314161725、画出5阶3条边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简单图解3条边产生6度,分配给5个顶点,按简单图度数的要求,有下面4种分配方案11,1,1,1,220,1,1,2,230,1,1,1,340,0,2,2,2在同构意义下,每种方案对应一个简单图,4个非同构的图如下29、设G是N阶N1条边的无向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早餐美食课件
- 2025版屋顶光伏板防水保护工程合同
- 2025版房地产售后回租包销服务协议
- 早道日语课件
- 2025版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税务筹划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地质灾害勘查合同范本范本
- 2025版能源企业退休技术专家聘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桥梁检测与养护综合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防火涂料施工项目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5版学校教室装修施工合同页5
- 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调研报告 -提升HRSSC 的价值
- 内镜中心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体育赛事消防应急预案制定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景预测报告
- 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备案登记表
- 2024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大纲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 DB15-T 3516-2024 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规范
- 电费代缴委托书
- 眼科常见病例与分析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