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教育概况ppt课件_第1页
西欧中世纪教育概况ppt课件_第2页
西欧中世纪教育概况ppt课件_第3页
西欧中世纪教育概况ppt课件_第4页
西欧中世纪教育概况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欧中世纪教育,1,中世纪名词解释,拉丁文:Mediumaevum英语:Middleages意即“中间的时代”文化贬义及其争议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FlavioBiondo,1388-1463)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中首先提出并使用的。,2,中世纪(Middle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发展较为缓慢,通常被称为“黑暗时代”。基督教会在这一时期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教育。同时,世俗教育也以一定的方式存在着。,3,中世纪时间与分期,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新航路的开辟早期:500A.D.-1050A.D.盛期:1050A.D.-1300A.D.晚期:1300A.D.-1500A.D.,4,西欧封建社会从476年西罗马灭亡起,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持续了1200年,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511世纪为封建社会产生和形成时期;11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发展时期;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是封建制度迈向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不断发展和形成时期。在世界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5,塑造成今天这种面貌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文明并不是在走下坡路,而是处在上升阶段。在古代文明逐渐凋亡的同时,从它的废墟上生长出一种新的文明。这种文明不断壮大,开花结果果实就是我们今天正在享受的现代文明,6,国王把大部分土地通过“采邑”形式分封给宗教和世俗大封建主公爵和伯爵;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土地分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他们占有几个或几十个庄园;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再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土。8-11世纪期间,教会也仿照世俗封建主等级制度,在教会内建立教阶结构,形成一个以教皇为最高首领,下面有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和神甫、修士(修女)的严格封建等级。,7,8,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城市学校中世纪大学,9,教阶制度,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教(首席主教,国教会组织之首或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10,原罪、赎罪、得救三大信条理论洗礼、坚信礼、婚礼、圣餐礼、忏悔礼、终敷礼、授圣职礼等七大圣礼教会法庭教父哲学、经院哲学大主教区、主教区、乡镇教区,11,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2,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分为“内学”和“外学”两部分。“内学”设基督教教义、宗教音乐、宗教仪式、读写算以及文法、修辞、天文等课程,培养神职人员;“外学”课程与“内学”相差无几,但程度较低。主要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13,公元3世纪起,罗马进入奴隶制的垂死阶段,特权阶级穷奢极欲,劳动人民生活困苦。许多基督教徒认为欲求圣洁,须脱离现实的罪恶生活,有些人隐居沙漠,有些人逃入森林或深山,过着禁欲生活。有的整夜祈祷、斋戒,在寒风烈日下劳动。后来隐居修行的人日多,便建立起公共场所,开展集体的苦修活动,如共同用膳,共同祈祷,共同作宗教仪式,形成修道院。这种修道院于公元4世纪最早出现于埃及,至公元五六世纪在欧洲很快发展起来,如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共有数千所之多。后来还设立女修道院。,14,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虔敬上帝,遵从修道院的领导)、贞洁(对上帝保持内心的纯洁)、安贫(要捐济家产,过贫穷的生活,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等品质,成为中世纪的价值标准。修道院学校的教育内容: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修道院学校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通行教材为教义问答,即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15,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和教法: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通常为教师口授,学生讲述、诵读和牢记。教学使用拉丁语,采用手抄本教学用书,问答法和个别教学制盛行。修道院学校的管理:对学生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实施禁欲主义。如僧院学校的内学,常常在夜间把熟睡中的儿童叫醒,进行祈祷。残酷的鞭笞,甚至把儿童打成残废,还有罚跪、监禁、断食等。,16,修道院制度经过不断改变而日益完善,特别到公元6世纪初,本尼狄克特别制定了教规,其中第48条规定,凡能肩挑担子的人,每天至少要有7小时的劳动,2小时的阅读。这个规定使欧洲僧院的风气为之一新。学生为贵族和僧侣子弟,僧院学生入学年龄为10岁左右,学习期限约8年至10年。“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教会学校不设体育,也没有美育。中世纪也出现了专门培养修女的修道院学校。,17,大教堂学校,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由于自有地产和捐赠而不收费,以学习拉丁文法为主。,18,堂区学校,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出现较晚,规模小设备简陋,设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者牧师的家中。以一般居民的子弟为对象,收取一定的学费。用拉丁语教授读书、识字和初步宗教知识,以及唱赞美诗等,不重视算术,只有少数教区学校才教计算。,19,中世纪修道院学校(F.P.Graves,1919),20,21,中世纪西欧教堂及文法学校,22,中世纪西欧学校拉丁文课,修士必须在基督教教义和拉丁文方面指导他们的信徒。他们不得不教授读和写,以及那些为教会事务和仪式所必需的艺术品和科学,如书法、绘画、音乐,尤其是年代学和历法知识。因为对于中世纪早期的宗教仪式文化来说,这些知识有着与它们在古代宗教仪式文化中所曾获得的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样,一种自发的基督教文化兴起了,它以修道院为核心,并通过教育和宗教影响渗透到教会和人们的生活中。,23,中世纪教育图,24,中世纪修士在阅读和整理经典著作(F.P.Graves,1919),25,宫廷学校骑士教育,西欧中世纪封建主世俗教育,26,宫廷学校,宫廷学校是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的一种教育机构,教育对象为王公贵族的子弟,主要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是欧洲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最早的宫廷学校在公元8世纪上半叶设于法兰克王国的王宫中,及至公元768年查理曼即位,南征北战,国势日盛,成为庞大的封建帝国以后,迫切需要大批有文化知识的官员管理国家政事,于是他便以宫廷学校为基地进行训练。,27,公元782年,查理曼邀请英国僧侣阿尔琴到宫廷,协助改革教育工作。阿尔琴原为英国北部约克地方的大主教学校的教师。他率领三名助手,共同办理宫廷学校,对王公、公主、皇亲国戚及侍从廷臣子弟进行教育,甚至皇帝、皇后也参加学习。,28,宫廷学校教授“七艺”及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科目。教学方法主要是问答法,教师按教学目的编写问答式的教材,叫学生背诵。受查理曼大帝的影响,英格兰国王阿勒弗烈大帝在9世纪于宫廷内设立一个很大的学校,他每年拨出皇室1/8的收入作为经费,聘请法兰克等地学者充作教员。,29,查理曼帝国图,30,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分三个阶段:0-7/8岁:家庭教育阶段7/8-14岁: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31,骑士教育产生于9世纪的后半期,至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发展到高峰,14世纪开始衰落,到16世纪,由于军事技术的发展,步兵作用的增大,火药武器的改善,笨重骑士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逐渐减小等等原因,骑士教育便完全消失。教育目的: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封建主,懂得宫廷礼节,善于讨好女主人的职业军人。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即都是在封建领主的家庭里进行的。,32,家庭教育时期。自出生至七八岁,贵族儿童在家庭中受母亲的教育,主要是身体的保护、宗教的信仰和道德的陶冶,如服从父母、尊敬长辈、端庄有礼等。侍童教育时期。男孩七八岁后,即按照自己出身的等级依次到高一级封建主的官邸中充当侍童,直至十四五岁。侍奉领主和领主夫人,学习“骑士七技”。,33,骑士侍从时期。14岁到21岁,这个时期主要是作领主的侍从,实际上已是预备骑士。平日主要侍奉领主,为他照顾战马、武器,陪他打猎、散步,战时随从出征,为之呐喊助战,并竭力加以保护。当年近21岁时,选择一个比他稍大的女子作为情妇,不论结婚与否,都必须与之相爱。,34,骑士并不像他的誓词中所说的那样是仗义勇为的侠义之士,而是对教会和封建主无限忠诚,对下层劳动人民残忍无比的武夫。骑士教育以军事知识技术为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认为读书识字是妇女的事情,不是勇敌万夫的英雄们所需要的,因此,好多骑士目不识丁,甚至不会签自己的名字。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不论是教会学校,还是骑士教育都带鲜明的宗教性和等级性,这正反映了它们为封建主阶级利益服务的实质。,35,(二)骑士教育,36,37,38,39,40,中世纪骑士教育图,41,42,十字军东侵出征图,十字军攻打耶路撒冷,43,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4,Universitas,拉丁词本意:组合、行会、团体、社团。用法:中世纪法学家用来称呼各种各样社团组织和共同体,例如行会。本义:即学者的社团(communityofscholars),指称教师和学生所共同组成的团体。,45,Studiumgenerale原意:接收来自四面八方学生的地方三个特征国际性多学科性教师群体性,46,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每一所大学的建立,又各有其特殊和具体原因。大学最初出现是被称作学者的行会(自行组织)。,中世纪大学产生原因,47,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来。,48,最早的大学创办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地。萨莱诺大学(1137年)、波隆那大学(1158年)、巴黎大学(1150年)、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帕多瓦大学(1222年)、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图卢兹大学(1233年)、里斯本大学(1290年)、布拉格大学(1348年)、海德堡大学(1386年)。文艺复兴时,西欧共有80所大学。,49,中世纪大学类型,学生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为典型,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选聘、学费数额、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由学生决定。同乡会。欧洲南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大学多属此类。教师大学:巴黎大学是典型,由教师主管校务,教授选聘、学费数额、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由教师负责。欧洲北部英格兰、苏格兰、德国、瑞典和丹麦等地大学多属此类。混合型大学:布拉格大学,学院、同乡会,50,自治性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威胁到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权。因此,教会千方百计企图控制大学。它一方面给大学以经济援助,派僧侣进入大学;一方面自己设立大学,培养高级僧侣,以加强教会的影响。从此,教会势力逐渐渗入大学。大学的自治性也就逐渐消失。教会势力深入大学,大学教育便侵润着为教会服务的经院哲学气氛。教学内容以研究、解释“圣经”为主,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呆读死记,盛行体罚。宗教教条、形式主义、“繁琐哲学”,构成了中世纪后期大学的特征。,51,产生方式、发展阶段和地理趋势,产生方式自然形成: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衍生形成:剑桥大学权威创办:那不勒斯大学、罗马教廷大学发展阶段11981300:18所13001378:19所13781500:66所地理趋势意大利南部西南欧中东欧、北欧,52,大学的性质与目的,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和学的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其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53,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54,经院哲学就是在教会的经院里讲习的基督教哲学,大致是在810世纪开始形成,11世纪广泛发展,12世纪是最盛的时期。大学产生后,各派哲学家多以大学作为活动的阵地,因而经院哲学就成为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其研究方法也对大学的教学方法产生很大影响。,55,11世纪以后,由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异端思想的出现,经院哲学内部产生不同的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并且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经院哲学自阿奎那之后便流为烦琐、荒谬的无聊争论。经院哲学家不去研究自然和社会现实,专门采用烦琐的形式逻辑的抽象推理方法去论证完全脱离实际的神学问题,咬文嚼字,玩弄概念,完全是形式主义的。,56,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大学与教会大学与王权大学与城市大学特权,57,大学的权利,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享有内部自治权利大学师生可以免除赋税和服兵役义务大学有权颁发特许证,凡持有大学学位证书者可以到各地任教大学有罢教和迁移的权利,58,中世纪大学特点,设立文、法、医、神四科;学习年限为10-14年;实行自治,并有较多的特权;学校中有一定的学术自由风气;以学位认可学生的学历成绩。,59,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制度化国际性独立性流动性宗教性,60,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突破了教会对高等教育的垄断,推动了世俗文化和自然科学进步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如教学组织、课程、考试、学位等是直接从中世纪大学继承而来,61,11世纪形成的萨莱诺医学中心,62,博罗尼亚大学,63,中世纪大学讲课,中世纪大学辩论,64,中世纪的巴黎大学,65,英国牛津大学基督教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66,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67,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外景(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68,中世纪大学讲课(F.P.Graves,1919),69,中世纪城市不是以政治而是以经济为中心,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