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1选择题(1)关于表皮角质层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BA由多层扁平的角质化细胞组成B细胞核消失,但胞质中尚存游离核糖体C胞质中有大量角蛋白丝D胞膜增厚E细胞间的细胞连接消失,细胞逐渐脱落(2)皮肤表皮中含透明角质颗粒最多的细胞是CA基底细胞B棘细胞C颗粒层细胞D透明层细胞E角质化细胞(3)表皮棘层棘细胞间的细胞连接是DA中间连接B缝隙连接C紧密连接D桥粒E连接复合体(4)关于表皮各层细胞结构特点的描述哪项错误BA基底细胞能不断增殖,分化为表皮其它层的细胞B基底细胞胞质内含板层颗粒C颗粒层细胞质内有透明角质颗粒D透明层细胞的胞核和细胞器退化,光镜下为嗜酸均质状E角质细胞胞质内充满角蛋白丝(5)与厚表皮比较,薄表皮缺少以下哪一层AA透明层B基底层C角化层D棘层E颗粒层(6)关于皮肤功能的描述哪项错误DA保护功能B感受功能C排泄某些代谢产物D分泌角蛋白E调节体温(7)厚皮肤由深至浅依次可分为DA基底层、颗粒层、透明层、棘层、角质层B基底层、透明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C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D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E角质层、透明层、棘层、颗粒层、基底层(8)关于表皮基底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EA细胞为低柱状,只有一层B属角质形成细胞C胞质内可见黑素颗粒D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强E胞质内有板层颗粒(9)关于透明层的描述哪项正确EA身体各部的表皮都有透明层B细胞立方形,界限清楚C细胞核和细胞器存在D胞质内可见板层颗粒EHE染色为嗜酸性均质状(10)关于朗格汉斯细胞的描述哪项正确EA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可将其吞噬、处理过的抗原物质呈递给淋巴细胞C主要分布在棘层D异体皮肤移植后,所发生的排斥反应与该细胞有关E以上均对(11)关于梅克尔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BA属非角质形成细胞B数量较多C散在分布于基底细胞间D有感觉功能E细胞核不规则(12)真皮乳头层的特点之一是CA纤维成分粗,毛细血管少B纤维成分粗,毛细血管丰富C纤维成分细,毛细血管丰富D纤维成分细,毛细血管少E纤维成分细,毛细淋巴管丰富(13)关于毛囊上皮性鞘的描述哪项正确CA其发生与中胚层有关B在结缔组织鞘的外层C与表皮和毛球相连续D毛发的生长与鞘细胞无关E以上均对(14)关于毛乳头的描述哪项错误BA是毛囊基部突入毛球的结构B属上皮性鞘成分C纤维成分细,细胞较多D血管和神经末梢丰富E对毛母质细胞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15)黑素颗粒可以在哪些细胞内看到AA表皮深层的角蛋白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B表皮浅层的角蛋白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C黑素细胞和梅克尔细胞D朗格汉斯细胞和黑素细胞E只存在于黑素细胞内(16)汗腺属于EA单泡状腺B复泡状腺C单管泡状腺D复管泡状腺E单曲管状腺(17)皮脂腺是BA管状腺,腺细胞内无分泌颗粒B泡状腺,腺细胞成熟后解体排出C管状腺,腺细胞分泌颗粒释放分泌物D泡状腺,腺细胞排出分泌颗粒E管状腺。腺细胞解体排出(18)汗腺的肌上皮细胞分布DA导管上皮细胞间B导管上皮细胞与基膜间C分泌部上皮细胞间D分泌部上皮细胞的外围E导管和分泌部上皮细胞与基膜间二、填空题1厚的表皮由基底层至表面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五层,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细胞组成。2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属上皮组织,后者属结缔组织。3毛、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属于皮肤的附属器。4颗粒层细胞来源于基底细胞,电镜下的特征是胞质中含有透明角质颗粒。5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三、问答题1试述从表皮深层至浅层细胞结构和种类的变化1基底层光镜1一层矮柱/立方C2核大、圆、色浅3胞质强嗜碱性电镜1丰富游离核糖体2散在角蛋白丝,少量黑素颗粒3细胞间以桥粒相连光镜1数层多边形C,表面有棘状突起2核大、圆、色浅3胞质弱嗜碱性2棘层电镜1角蛋白丝增多成束2C中出现板层颗粒内容物糖脂、固醇3突起以桥粒相连光镜135层扁梭形C2核固缩、退化3胞质内出现不规则、强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3颗粒层电镜1透明角质颗粒为富含组胺的蛋白2大量角蛋白丝穿行于颗粒中3板层颗粒增多光镜123层扁平C2无核、无细胞器3胞质嗜酸性4透明层只在厚表皮中存在电镜1无核、无细胞器2胞质内充满角蛋白丝和富含组胺的蛋白角母蛋白光镜1多层扁平、角化C2无核、无细胞器3胞质嗜酸、均质粉红色5角质层电镜1胞质内充满硬韧不溶性角蛋白2膜内附有不溶性蛋白(外皮蛋白)膜增厚、坚固3近表层C间桥粒解体免疫系统一、选择题1对于淋巴细胞特性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B具有显著的异质性C细胞大小不等D种类繁多,分工极细E寿命较短,一般只存活1周左右2对于淋巴小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又称淋巴滤泡B主要由密集的B细胞组成C大小不等,其数量和大小基本保持不变D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E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3关于周围淋巴器官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B其发生较中枢淋巴器官早,在出生数月后逐渐发育完善C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D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E受抗原刺激后则迅速增大,免疫应答过后又逐渐复原4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A淋巴小结B胸腺小体C白髓D动脉周围淋巴鞘E输入淋巴管5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一项不完全正确A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B皮质的上皮细胞有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错突细胞C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D交错突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MHC抗原E上述细胞都能分泌2微球蛋白、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6胸腺小体的特征是A是胸腺的重要特征,散在分布于皮质内B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包绕而成C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成熟D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幼稚E功能尚不太明确,但对胸腺培育胸腺细胞无作用7哪一项不是血胸腺屏障的组成A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B内皮细胞周围不连续的基膜C血管周隙及其内含的巨噬细胞D胸腺上皮细胞基膜E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8淋巴结内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结构明显增大的是A浅层皮质B副皮质区C髓索D髓窦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9淋巴结内发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A浅层皮质B副皮质区C皮窦D髓窦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10淋巴结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A浅层皮质B副皮质区C髓索D淋巴窦E生发中心11对于生发中心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初级淋巴小结中央着色浅淡的区域B是次级淋巴小结中央着色浅淡的区域C含B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D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E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B细胞形成小结帽12对于易染体巨噬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生发中心的巨噬细胞B主要位于生发中心明区C主要位于生发中心暗区D能大量吞噬已凋亡的B细胞E胞质溶酶体含异染体,为吞噬的变形的淋巴细胞核13对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又称小结树突状细胞B主要位于生发中心的暗区C不表达MHC分子,但有FC受体和C3受体D可把抗原抗体复合物聚集在细胞表面E在B细胞的活化和调节抗体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14对皮质淋巴窦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A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B位于被膜下和小梁周围C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被膜下淋巴窦D被膜下淋巴窦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E小梁周窦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15对淋巴窦结构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A由网状细胞衬里B窦腔有星状的内皮细胞支撑C窦腔内有许多巨噬细胞附着或游走D皮窦接收输入淋巴管输送的淋巴液E髓窦汇集形成输出淋巴管16在淋巴结内,滤过淋巴、清除抗原的细胞主要是A淋巴窦壁的内皮细胞B网状细胞CB细胞D浆细胞E巨噬细胞17脾的胸腺依赖区是A脾小体B脾索C白髓D动脉周围淋巴鞘E边缘区18有关脾边缘区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位于白髓与红髓交界区B含有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等C含有边缘窦,它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脾内的重要通道D是脾内识别捕捉抗原、引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E属于脾的白髓19脾血窦的特点不包括A是一种静脉性血窦,形态不规则B为脾索所包围,相互连接成网C血窦壁如同多孔隙的栏栅,由平行排列的扁平内皮细胞围成D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行网状纤维E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20对于脾血液通路,哪一项错误A脾动脉入脾后分支形成小梁动脉,后者分支形成中央动脉B中央动脉发出小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供应白髓,其末端膨大形成边缘窦C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时分支形成一些直行的笔毛微动脉D笔毛微动脉在脾内分为髓微动脉、鞘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E少部分动脉毛细血管末端开放于脾索,大多数直接连通于血窦21对于胸腺依赖区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由弥散淋巴组织构成B以T细胞为主C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D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E常分布着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二、填空题1淋巴C分四类,即_T_,_B_,_NK_,_2淋巴结的淋巴小结主要由BC构成3脾动脉周围淋巴鞘主要由TC构成4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其免疫应答方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名词解释1血胸腺屏障;从胸腺皮质内毛细血管腔到胸腺实质所经过的结构。由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的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的基膜,上皮性网状细胞组成。能阻止血中抗原进入胸腺实质。2胸腺小体;胸腺髓质内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的嗜酸性小体。是胸腺的特征性标志。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核明显,细胞可分裂,近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核逐渐退化,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已完全角质化,强嗜酸性。功能不明,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3淋巴小结以B淋巴细胞为主密集形成的圆球形小体,包括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次级淋巴小结分明区、暗区和帽区。功能体液免疫。4淋巴细胞再循环定义周围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中的淋巴C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再经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其它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功能有利于识别抗原,扩大免疫反应,使免疫系统成为一有机整体。四、问答题1什么叫淋巴组织有哪两种存在形态由含有很多和免疫相关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的网状组织构成。一般将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性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2何谓单核吞噬C系统由来源于单核细胞,并具有高度吞噬能力的细胞群体构成,包括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枯否细胞,尘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细胞等。3列表比较淋巴结和脾的组织结构、淋巴结脾被膜结缔组织,小梁结缔组织,脾小梁,丰富的弹性纤维1皮质浅层皮质含大量淋巴小结。副皮质区T细胞,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皮质淋巴窦(皮窦)窦壁单扁上皮窦腔淋巴液,含网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白髓(散在分布,相当于淋巴结皮质)A脾小体即脾内的淋巴小结B动脉周围淋巴鞘相当于淋巴结副皮质区C边缘区白髓与红髓交界处实质2髓质髓索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髓窦为髓质淋巴窦,含淋巴液红髓(相当于淋巴结的髓质)A脾索相当于淋巴结的髓索,含血细胞窦腔为血液窦壁为长杆状内皮窦,但本质为血窦。B脾窦位置上相当于淋巴结髓4试述在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各发生什么变化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常同时发生。当抗原进入淋巴结和脾后,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可捕获和处理抗原,并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初始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后者予副皮质区在淋巴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在脾增殖分化,导致这两种结构明显增厚,效应T细胞输出增多,引发细胞免疫。B细胞在接触抗原后,在TH细胞的辅助下于浅层皮质在淋巴结和白髓在脾增殖分化,该部位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在淋巴结和脾索中浆细胞增多,产生大量的抗体进人淋巴或血液。内分泌系统1腺垂体嗜酸性细胞能分泌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促性腺激素D生长激素E黄体生长素2关于甲状旁腺描述错误的是A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B嗜酸性细胞体积大,胞质嗜酸性C主细胞分泌的激素属肽类激素D分泌的激素参与血钙浓度调节E嗜酸性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减少3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的A近端小管曲部B近端小管直部C细段D远端小管直部E远端小管曲部4腺垂体分为A前叶和后叶B前叶和垂体柄C远侧部、中间部和漏斗部D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E前叶、中间部和正中隆起5与肢端肥大症相关的是A垂体细胞B嗜酸性细胞C嗜碱性细胞D嫌色细胞E以上都不是6关于嫌色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体积小B着色浅C细胞界限清楚D胞质少E细胞数量较多7神经垂体的功能是A合成加压素和催产素B调节腺垂体的功能活动C贮存和释放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激素D受下丘脑弓状核分泌物的影响E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8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是A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B中心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C高尔基复合体、微体、溶酶体、线粒体D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中心体E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9甲状腺滤泡腔中贮存的物质是A四碘甲状腺原氨酸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C甲状腺球蛋白D碘化甲状腺球蛋白E酪氨酸10甲状旁腺的腺细胞可分为A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BA细胞和B细胞C滤泡上皮细胞与C细胞D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E主细胞和嫌色细胞11产生肾上腺素的细胞是A嗜酸性细胞B嗜铬细胞C主细胞D交感神经节细胞E嫌色细胞12肾上腺皮质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是富含A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B滑面内质网和溶酶体C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D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E滑面内质网和脂滴13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的激素的功能是A排钾B排钠保钾C保钠D排钾保钠E以上均不是14可产生雄性激素的细胞是A肾间质细胞B胰岛细胞C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D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E垂体嗜碱性细胞15关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描述错误的是A滤泡上皮细胞自血中摄取氨基酸B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合成甲状腺球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与摄入的碘在滤泡上皮细胞内结合D分泌颗粒以胞吐方式排入滤泡腔贮存E释放入血的是经溶酶体水解的甲状腺激素一、名词解释嗜铬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呈多边形,如用含铬盐的固定液固定标本,胞质内可见黄褐色的嗜铬颗粒,因而髓质细胞常称嗜铬细胞。细胞大,多边形,嗜碱,细胞内含棕黄色嗜铬颗粒。电镜下,胞质内含许多分泌颗粒,根据颗粒所含物质的差别,嗜铬细胞可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肾上腺素细胞颗粒内含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细胞颗粒内含去甲肾上腺素。垂体门脉系统大脑基底动脉环的垂体上动脉分支到垂体漏斗处,分支吻合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然后又在结节部下端汇集成垂体门微静脉,下降到远侧部再分支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与远部腺细胞接触,构成垂体门脉系统。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二、腺垂体远侧部有哪些腺细胞分别产生哪些激素包括嫌色细胞和嗜色细胞,嗜色细胞又分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嫌色细胞形成嗜色细胞。三、叙述脑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四、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结构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和释放过程。滤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氨基酸,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高尔基复合体加糖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滤泡腔内贮存。滤泡上皮细胞能从血中摄取I,后者经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活化,再进入滤泡腔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形成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滤泡上皮细胞在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胞吞滤泡腔内的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胶质小泡。胶质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小泡内的甲状腺球蛋白被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少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4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五、试述分泌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细胞及两种激素对血钙含量调节作用的有关组织学机制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细胞稍大,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较淡,嗜银。分泌颗粒内含降钙素,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使骨盐沉着于类骨质,并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CA2,使血钙浓度降低。主细胞呈多边形,核圆,居中,HE染色胞质着色浅。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主要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骨盐溶解,并促进肾小管吸收钙,从而使血钙升高。在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共同调节下,机体维持血钙的稳定。消化管1消化管粘膜下层内有腺体的是A食管与胃B食管与十二指肠C胃与空肠D胃与十二指肠E十二指肠与空肠2下列关于食管结构的描述,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固有层中常有少量腺体B粘膜肌层为一层纵行的平滑肌C粘膜下层内含有食管腺D粘膜上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E管壁内既有平滑肌,又含有骨骼肌3人胃粘膜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A胃底腺壁细胞B胃底腺主细胞C胃底腺颈粘液细胞D胃内分泌细胞E胃上皮细胞4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下列哪种物质A盐酸B胃蛋白酶C粘原颗粒D胃蛋白酶原E以上都不是5胃底腺壁细胞的特点如下,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细胞较大,呈锥体形或卵圆形B以腺体上部为多C游离面胞膜内陷成细胞内小管D分泌盐酸,故胞质为嗜碱性染色E无分泌颗粒6消化管的潘氏细胞分布在A胃幽门腺底部B小肠腺底部C大肠腺底部D胃底腺底部E以上都对7胃底腺主细胞特点之一是A主要分布在腺的颈部B细胞呈圆锥形C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于顶部胞质D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E分泌内因子8胃底腺壁细胞能分泌A盐酸与胃泌素B胃泌素与内因子C内因子与粘液D粘液与盐酸E盐酸与内因子9胃粘膜上皮的特点是A单层柱状上皮B细胞分泌粘液C下陷形成许多胃小凹D大约每三天更换一次E以上都是10下列关于中央乳糜管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绒毛中轴结缔组织的一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B中央乳糜管的起始端为盲管C小肠各段含有中央乳糜管D中央乳糜管的管壁为一层内皮,细胞间隙较大,通透性好E各种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由中央乳糜管输入血液11小肠表面积的扩大是由于上皮和固有层形成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绒毛,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皱襞,上皮和固有层形成绒毛,杯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皱襞,粘膜形成绒毛,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粘膜形成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绒毛,杯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形成绒毛,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皱襞,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12小肠中不担负吸收功能的结构是A肠腺B中央乳糜管C有孔的毛细血管网D微绒毛E绒毛13小肠环形皱襞由A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B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C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D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E粘膜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14在消化管杯状细胞存在于A食管、胃、小肠的粘膜上皮B胃、小肠、大肠的粘膜上皮C小肠、大肠的粘膜上皮D食管、小肠、大肠的粘膜上皮E食管、胃、大肠的粘膜上皮15小肠吸收细胞具有发达的A皱襞B微绒毛C纤毛D绒毛E以上都不是16下面关于肠腺潘氏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为锥体形,常三、五成群B常位于肠腺的基底部C胞质内有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D分泌颗粒内含有溶菌酶E属于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一、名词解释1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是胃黏膜固有层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呈分支管状,有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干细胞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颈黏液细胞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保护上皮,干细胞有高度的分裂分化能力,内分泌细胞分为ECL和D细胞,ECL细胞分泌组胺,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2小肠绒毛小肠粘膜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称肠绒毛。它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是小肠特有的结构。肠绒毛的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中轴为疏松结缔组织,其内含有1到2条纵形中央乳糜管。肠上皮吸收的脂肪主要经中央乳糜管运送,其周围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氨基酸、单糖主要经此进入血液。小肠绒毛的形成,使小肠吸收的表面积大为增加。3小肠腺由小肠绒毛根部的上皮向固有层下陷形成,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潘氏细胞和干细胞构成。吸收细胞有吸收功能,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潘氏细胞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内分泌细胞促进碱性的胆汁和胰液中和胃酸,并为胰酶的消化作用提供碱性环境,干细胞有分裂分化功能。4小肠皱襞由小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出形成,和小肠绒毛一起扩大小肠的表面积。二、简述消化管一般结构消化管的一般结构除口腔外,消化管管壁自内向外分为四层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1)粘膜由内向外依次分为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上皮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作用;胃肠道是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固有层由富有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小腺体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和粘膜下神经丛。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及十二指肠腺。(3)肌层除口腔、咽、食管上、中断和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形、外纵形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4)外膜咽、食管和大肠末端的外膜为纤维膜;其余消化管的外膜为浆膜。三、列表比较胃粘膜与小肠粘膜胃粘膜小肠粘膜形态收缩时,粘膜形成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消失腔面隆起许多环形皱襞,由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形成上皮较多粘液细胞构成的单层柱状上高柱状吸收细胞名称食管胃小肠大肠粘膜表面胃小凹绒毛上皮复层扁平单层柱状单层柱状纹状缘杯状C单层柱状杯状C多无腺体胃腺小肠腺大肠腺无L小结无L小结L小结L小结多固有层乳糜管粘膜肌层纵行平滑肌束内环行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内环外纵平滑肌。内环外纵平滑肌。消化腺是非题1唾液腺和胰腺染色切片上光镜观察下,其腺泡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内均可见分泌颗粒。唾液腺有些看不到。2唾液腺和胰腺的导管均有吸收或分泌水或电解质的功能,故可影响和调节皮固有层以紧密摆列的胃底腺为主,结缔组织较少中央有中央乳糜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腺体分泌物的量和电解质含量。3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亢进,高血糖素分泌过多,使血糖升高,并从尿中排出。4胰腺腺泡内的分泌颗粒因细胞功能状态而变化,饥饿时细胞内分泌颗粒减少,进食后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5正常人肝内的结缔组织很少,相邻肝小叶常连成一片,分界不清。6肝的小叶下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伴行于肝小叶之间的肝门管区内。7肝小叶内的血流是从周边流向中央,肝小叶内的胆汁是从中央流向周边。8肝细胞既分泌胆汁,又将多种物质释放入血,故肝细胞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的功能特点。9肝贮脂细胞的结构类似脂肪细胞,胞质内有一个大脂滴,细胞核被挤至边缘呈扁平状。10肝小叶内邻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摄取的营养和氧较充分,故其代谢和增殖能力较强;邻近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则反之。11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时,胆小管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胆汁可溢入窦周隙,进入血窦,出现黄疸。1大唾液腺的纹状管下颌下腺内的最发达舌下腺内的最发达腮腺内的最发达三种唾液腺内的均发达舌下腺和腮腺内的较发达2大唾液腺腺泡的半月是浆液性腺细胞组成,位于腺泡与导管之间粘液性腺细胞组成,位于腺泡与导管之间粘液性腺细胞组成,位于腺泡底部浆液性腺细胞组成,位于腺泡底部以上都不对3哪些腺内可见半月胰腺和舌下腺腮腺和下颌下腺胰腺和腮腺腮腺和舌下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4关于闰管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与腺泡相连单层柱状上皮管径较细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闰管短或无腮腺和胰腺的闰管长5粘液性腺泡的特点是细胞核扁平,位于细胞基底部细胞间分界较清楚腺泡腔较大分泌物较粘稠以上都对6浆液性腺泡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胞质内有分泌颗粒细胞间分界不明显分泌物主要含唾液淀粉酶以上都对7腮腺的特点是混合性腺体,闰管长浆液性腺体,闰管长粘液性腺体,闰管长混合性腺体,闰管短浆液性腺体,闰管短8胰腺的泡心细胞是一种有收缩功能的细胞脱落的腺细胞有吞噬功能的细胞闰管上皮细胞从血管渗出的白细胞9胰岛细胞的特点之一是数量比细胞多无分泌颗粒与细胞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可增殖分化为其他内分泌细胞以上均不对10肝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的是胆小管面和肝细胞连接面肝细胞连接面和血窦面血窦面和胆小管面血窦面胆小管面11关于肝小叶的结构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肝板两侧的血窦是相互通连的胆小管位于肝板之间窦周隙与胆小管是互不通连的相邻肝板是相互吻合连接的中央静脉汇合为小叶下静脉12肝小叶不包括肝血窦胆小管肝扳小叶间静脉中央静脉13肝的基本单位是肝板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肝小叶14胆小管位于肝板之间肝细胞与肝血窦之间相邻肝细胞之间肝细胞与贮脂细胞之间肝细胞与窦周隙之间15肝小叶的组成哪项是错误的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胆小管小叶间胆管16窦周隙或狄氏隙内有枯否细胞贮脂细胞单核细胞血细胞以上都不是17不属于门管区的结构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淋巴管小叶下静脉小叶间胆管18组成小叶间胆小管管壁的细胞是立方细胞扁平细胞肝细胞柱细胞肝巨噬细胞19肝血窦的特点是内皮无孔,基膜较厚内皮有孔,基膜较厚内皮无孔,无基膜内皮有孔,无基膜内皮有孔,基膜较薄20肝小叶内血窦在肝板之间,狄氏间隙在肝细胞之间,胆小管在肝细胞和血窦之间血窦在肝板之间,狄氏间隙在肝细饱和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胆小管在肝细胞索之间血窦在肝细胞之间,狄氏间隙在肝细胞和血窦之间,胆小管在肝板之间血窦在肝细胞之间,狄氏间隙在肝细胞索之间,胆小管在肝细胞之间血窦在肝板之间,狄氏间隙在肝细胞和血窦内皮细胞之间,胆小管在肝细胞之间21肝贮脂细胞的特点之一是有产生纤维和基质的功能胞质的脂滴内贮存大量维生素无增殖能力位于小叶边缘的结缔组织内胞质内有脂滴,故染色切片中易辨认22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对A细胞和细胞的分泌活动有促进作用对A细胞和细胞的分泌活动有调节作用仅对A细胞有调节作用仅对细胞有调节作用对外分泌腺细胞有调节作用23胰岛的功能是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细胞分泌胰岛素A细胞分泌胰岛素,细鲍分泌生长抑素,细胞分泌高血糖素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分泌高血糖素,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细胞分泌高血糖素,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细跑分泌胰岛素,细胞分泌高血糖素24胰岛分泌高血糖素的细胞是细胞细胞泡心细胞细胞乙细胞25胰岛细胞分泌生长抑素高血糖素胰淀粉酶胰岛素胰蛋白酶26胰腺的外分泌部腺泡是浆液性腺泡,有肌上皮细胞,有泡心细胞浆液性腺泡,无肌上皮细胞,无泡心细胞浆液性腺泡,无肌上皮细胞,有泡心细胞粘液性腺泡,无肌上皮细胞,有泡心细胞粘液性腺泡,有肌上皮细胞,有泡心细胞27人的肝小叶均为多角棱柱体均为圆柱体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均为方形柱状体大小形态不一28成人肝的肝板由几排肝细胞组成,无孔由几排肝细胞组成,有孔由单排肝细胞组成,无孔由单排肝细胞组成,有孔由几排肝细胞组成,有的有孔,有的无孔问答题1、胰岛细胞的类型及功能。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肝细胞的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浓度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贮存,降低血糖。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方式或经缝隙连接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B细胞或PP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分泌活动。PP细胞分泌胰多肽,具有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及胆囊收缩的作用。2、肝小叶的形态结构。基本结构单位,多面棱柱体,中央为纵行的中央V,周围为放射状肝板肝细胞,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肝血窦与肝板之间有窦周隙,肝细胞之间有胆小管。1、中央静脉沿肝小叶长轴走行的血管,管壁为一层内皮细胞,壁外无平滑肌。2、肝板(肝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放射状排列成板状。肝细胞核大而圆,常染色质丰富,有一至数个核,双核细胞多。多倍体肝细胞数量大。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电镜下,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3、肝血窦(1)窦壁1)有孔无隔膜内皮,质内许多吞饮小泡2)细胞间隙大3)内皮外无基膜4)仅有少量网状纤维缠绕(2)窦腔1)肝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2)NK细胞4、窦周隙(1)血浆(2)贮脂C含脂滴,贮存VA;(3)网状F散在5、胆小管相邻肝C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互连成网,相邻肝CM向各自胞质内凹陷围成肝CM有紧密连接,桥粒肝C的微绒毛伸入其中含有胆汁,汇入小叶间胆管名词解释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称门管区,每个肝小叶周围有34个门管区,门管区内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由于肝血窦内皮通透性大,故窦周隙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窦周隙,浸于血浆之中。窦周隙是肝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质内许多吞饮小泡,细胞间隙大,内皮外无基膜,仅有少量网状纤维缠绕。窦腔内有肝巨噬细胞和NK细胞。胆小管相邻肝C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互连成网。在HE染色中不易看到。电镜下,肝细胞的胆小管面形成许多微绒毛,突入管腔。靠近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膜形成由紧密连接、桥粒等组成的连接复合体,可封闭胆小管周围细胞间隙。胰岛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团,分布于腺泡之间,HE染色浅。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功能呼吸系统1关于嗅细胞,哪项错误A分布于鼻粘膜的嗅部B是一种感觉上皮细胞C游离面有嗅毛D嗅毛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2呼吸系统的导气部始于鼻,止于A小支气管B细支气管C肺泡管D终末细支气管3气管上皮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A纤毛细胞B刷细胞C基细胞D杯状细胞4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A一个终末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B一个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C一个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D一个小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5肺的呼吸部指A终末细支气管及以下分支至肺泡B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下分支至肺泡C肺泡管及以下分支至肺泡D全部肺泡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细胞是A克拉拉细胞B小颗粒细胞CI型肺泡细胞D型肺泡细胞7在支气管树中,肺泡最早出现于A细支气管B终末细支气管C呼吸性细支气管D肺泡管8关于终末细支气管,哪项错误A上皮为单层柱状B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C有少量杯状细胞和腺体D上皮中有大量克拉拉细胞9关于I型肺泡细胞,哪项错误A是一种扁平的细胞B覆盖了肺泡70的表面C表面有一层活性物质D是气体交换的部位10关于型肺泡细胞,哪项错误A是一种立方或圆形的细胞B含板层小体C板层小体是分泌颗粒,含磷脂等D可由I型肺泡细胞分化而来11鼻嗅部粘膜A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B嗅细胞为多极神经元C支持细胞为矮柱状D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E固有层内含单管泡状混合腺12气管壁的三层结构是A粘膜、粘膜肌层、浆膜B上皮、肌层、外膜C粘膜、肌层、浆膜D粘膜、肌层、外膜E粘膜、粘膜下层、外膜13对气管上皮描述哪项是对的A为单层柱状上皮B为单层立方上皮C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为假复层柱状上皮E为复层扁平上皮14气管外膜A由间皮构成B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C由环形软骨环构成D由马蹄铁形透明软骨环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E软骨环缺口朝向气管腹侧一、问答题1简述气管管壁的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分为黏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固有层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常见淋巴组织,具有免疫防御的功能,浆细胞与上皮细胞联合分泌SIGA,对细菌、病毒有杀灭作用。上皮1纤毛细胞呈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纤毛,纤毛向咽部快速摆动,将黏液及其黏附的尘埃、细菌等推向咽部咳出,净化吸入的空气。2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与混合性腺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构成粘液性屏障,可黏附空气中的异物颗粒,溶解有毒气体。3刷细胞柱状,游离面有微绒毛,4小颗粒细胞锥形,数量少,分布在上皮深部,胞质内含有分泌颗粒,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5基细胞锥形,位于上皮深部,可增殖分化为上皮中其他各类细胞。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界限,内有较多混合性腺。外膜较厚,含透明软骨环,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构成的膜状韧带连接。软骨环的缺口处为气管后壁,内有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和平滑肌束。2试述从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各段的结构变化。气管由内向外分为黏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的上皮中有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基细胞,固有层中有弹性纤维和淋巴组织。黏膜下层有混合性腺,外膜有透明软骨环、韧带和平滑肌束。主支气管结构与气管相似,随着管腔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环状软骨逐渐变为不规则的软骨片,而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假复层单层纤柱单层柱状杯状C/混合腺/软骨片/平滑肌一环层4肺泡和肺泡隔的结构。肺泡半球形小囊,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壁薄,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肺泡隔,内有密集的连续毛细血管和丰富的弹性纤维,有肺泡孔。二、名词解释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泌尿系统1肾小叶的组成是A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迷路B一个髓放线及其两侧的皮质迷路C肾锥体及其相连的皮质部分D一个髓放线和相邻的一个迷路2肾单位的组成是A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系B肾小体、近端小管和髓袢C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D肾小体和肾小管3浅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的区分根据是A肾小体的位置B肾小体的体积大小C肾小体形成原尿的数量D髓袢的长短4肾小体A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B由肾小管和血管球组成C由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D以上都不对5原尿形成的部位是A肾小体B肾小管C集合管D血管球6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部位是A肾小囊和肾小管B肾小体和肾小管C肾小管和集合管D以上都不对7髓袢的组成是A近端小管直部和细段B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C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D远端小管直部和集合管8原尿的成分不包括A葡萄糖B红细胞C氨基酸和蛋白质D电解质9下列结构中不参与滤过屏障组成的是A内皮窗孔B基膜C血管系膜D裂孔膜10与血液中物质能否通过滤过屏障的无关因素是A物质的分子大小B物质表面的电荷C物质的分子量D物质的化学成分11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泌A葡萄糖B氨基酸C氢离子D钠离子12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的是A近端小管B远端小管C细段D集合管13上皮细胞基底面上纵纹发达的是A近端小管B远端小管C细段D集合管14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部位是A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B髓袢C远端小管和集合管D髓袢和集合管15肾内可分泌肾素的细胞是A球内系膜细胞B球旁细胞C球外系膜细胞D间质细胞16球旁细胞由下列何种细胞演变而来A球内系膜细胞B球外系膜细胞C人球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D足细胞1名词解释滤过屏障定义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腔到肾小囊腔所经过的结构。组成A有孔毛细血管的内皮B基膜内皮与足细胞共同的C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的裂孔膜功能选择性的滤过。致密斑定义远端小管在跨过血管极时,靠近血管极侧上皮细胞变窄、增高,形成的椭圆形结构。功能是一种离子感受器,感受管腔内NA浓度的变化。球旁细胞形成入球微动脉靠近血管极处中膜平滑肌细胞上皮样变而形成的细胞。功能A分泌肾素RENIN。B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2请结合原尿形成的过程叙述肾小体的结构。肾小体呈球形,有血管极和尿极。血管球是肾小囊中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一条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进入肾小囊内分支,分支又分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又形成出球微动脉离开肾小囊。入球微动脉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粗,使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毛细血管为有孔型,血液中的物质从里面流出,内皮基底面除与血管系膜相接触的部位外,有基膜,基膜较厚,分三层,在血液物质滤过中起关键作用。肾小囊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肾小体的尿极处与近曲小管上皮相连续,在血管极处有肾小囊腔。电镜下可见足细胞,足细胞上有裂孔膜。滤过屏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分子量7万以下,带正电荷物质。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原尿。3列表比较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近端小管远端小管近曲小管近直小管远曲小管远直小管光镜单立上皮,细胞大嗜酸性,染色深;腔面有刷状缘;上皮细胞较矮,有刷状缘单立上皮,细胞小染色浅;腔面平整,无刷状缘;侧面管腔大而规则,管壁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比近端小管的细胞小,核位于侧面界限不清;基部有纵纹界限不清;基部有纵纹直部更发达;中央胞质染色浅,无刷状缘。电镜腔面密集微绒毛顶部顶小泡、顶小管;侧面侧突相互嵌合;基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微绒毛、侧突不如曲部发达。细胞间有紧密连接,腔面微绒毛稀少侧面有侧突相互嵌合;基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发达。有少量短小的微绒毛,质膜内褶发达。功能1吸收全部营养物质大部分水和NA;2分泌H、NH3、肌酐、马尿酸等;转运酚红、青霉素等。良好的吸收功能,重吸收原尿成分的主要场所。离子交换重要部位,吸收水、钠离子排出钾离子、氢离子、NH3等功能。能主动向间质转运钠离子。4试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及功能。1球旁细胞形成入球微动脉靠近血管极处中膜平滑肌细胞上皮样变而形成的细胞。功能A分泌肾素RENIN。B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2致密斑定义远端小管在跨过血管极时,靠近血管极侧上皮细胞变窄、增高,形成的椭圆形结构。功能是一种离子感受器,感受管腔内NA浓度的变化。3球外系膜细胞又称极垫细胞。起信息传递作用男性生殖系统1、名词解释血睾屏障定义从睾丸间质内CAP腔到生精小管腔所经过的结构。组成CAP内皮及基膜CT生精小管基膜支持C的紧密连接。功能阻止血中抗原进入生精小管腔;防止生精小管内雄激素外溢。2、简述精子发生的过程。1精原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是生精细胞中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一部分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分化为B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进过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圆形,体积较大,核大而圆,经过DNA复制后,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复制,迅速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产生两个精子细胞。4精子细胞染色质浓缩,移至一侧构成头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以后变成顶体;中心粒移至核尾侧,发出轴丝;线粒体汇聚于轴丝近段周围,形成线粒体鞘;多余胞质脱落。3、简述精子形成的过程。4、简述支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LM长锥形,轮廓不清;核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浅染,核仁明显。EMRER、GOLGI发达;溶酶体多;微丝、微管丰富。侧面基底部有紧密连接。功能支持和营养生精C。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吞噬残余体。控制生精C移动、精子释放。组成血睾屏障。女性生殖系统1从新生儿至青春期的卵巢生长发育中,卵泡的数量逐渐增多。2卵泡细胞和卵细胞之间,卵泡细胞之间均有缝隙连接,藉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沟通。3近些年的研究认为,人的初级卵泡发育至成熟排卵是跨几个月经周期,约需85天才能完成。4输卵管上皮细胞也受卵泡分泌的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5子宫体部和底部内膜的浅层较厚,从青春期起始发生周期性剥脱,也是胚胎植入和生长发育的部位。6妊娠时子宫平滑肌纤维不仅显著增长,还可分裂增生,使子宫肌层增厚。7卵巢内分泌功能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卵巢分泌的激素又可对下丘脑和垂体起反馈作用。8老年妇女易患阴道炎是由于阴道上皮变薄,脱落细胞少,故细菌易繁殖。9放射冠细胞的突起突入透明带,与卵母细胞突起或细胞膜接触,二者之间有缝隙连接和桥粒。10在脑垂体分泌的LH和FSH的影响下,人的生长卵泡一般经1014天发育成熟。11排出的卵为次级卵母细胞,并停止于分裂后期直到受精时才能完成。12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和一些雌激素,前者由颗粒黄体和膜黄体协同分泌,后者由颗粒黄体细胞分泌。13如排出的卵没有受精,所形成的黄体称妊娠黄体。1排卵时,卵细胞处在A卵原细胞时期B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成熟分裂时期C初级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D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E成熟卵时期2放射冠是A卵原细胞内的一部分B初级卵母细胞的一部分C次级卵母细胞的一部分D卵泡膜细胞的一部分E卵泡细胞的一部分3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次成熟分裂完成于A排卵时,卵巢内完成B受精时,卵巢外完成C排卵时,输卵管内完成D受精时,输卵管内完成E受精时,子宫内完成4排卵时离开卵巢的有A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B成熟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C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D成熟卵细胞、放射冠、粒层细胞E初级卵母细胞、卵泡液、粒层细胞5下列哪一种论述是正确的A闭锁卵泡是退化的初级卵母细胞B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细胞C闭锁卵泡是退化的卵泡D闭锁卵泡是退化的成熟卵泡E闭锁卵泡是退化的原始卵泡6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剥脱和排出的是A子宫内膜层B子宫颈和子宫体内膜功能层C子宫内膜基底层D子宫内膜功能层E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7输卵管的上皮为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部分有纤毛C单层扁平上皮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E复层扁平上皮8正常妇女一生大约排出卵子A200个B400个C800个D1000个E1500个9卵泡的透明带是A由卵母细胞分泌形成B由卵泡细胞分泌形成C由卵泡膜细胞分泌形成D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E由卵泡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分泌形成10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是在A原始卵泡形成时期B卵泡生长发育时期C排卵前48小时D排卵前E排卵后48小时11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是在A卵泡生长发育时期B排卵前48小时C排卵时D排卵后48小时E以上都不对12卵泡液A由卵泡细胞分泌形成B由卵泡膜细胞分泌形成C由卵泡膜血管内血液渗出而成D由卵泡细胞分泌和卵泡膜血管内血液渗出而成E由卵泡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分泌形成13卵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功能性食品配方创新与监管合规策略报告
- 2025-2030分布式能源存储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年急诊医学创伤抢救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签名技术规范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合作机会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地热能在农业温室大棚中的能源供应模式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报告
- 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报告
- 职高课件模板
- 【生物】第四节 激素调节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卫生院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物流紧急事件应急预案方案
- 期中专题复习-词汇句型训练-2025-2026学年 译林版2024 英语八年级上册 原卷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科普知识竞赛题库(+答案)
- 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课件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矿山爆破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MOOC期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期末慕课答案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试生产方案确认表(各单位会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