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 剂 学,教 材:规划教材方剂学参 考 书:方剂学学习指导 中医药高级丛书方剂学等,龙 陵 中 医 医 院 内科 杨志强 联系电话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方剂及方剂学的概念,方 剂 的 定 义辨证审因 确定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辨证,辨病,中医学,现代医学,?,?,病人,病态信息,望闻问切,问触叩听辅助检查,病因病机,证,病因病机,病,治法,治法,方药;针灸;推拿等,药物;手术;理疗等,人,西医,中医,措施,措施,方案,方案,病人,证候表现(自诉及诊察),病因病机,证,治法,方剂,中药,辨 证,论 治,方,术 ;药方,处 方,通“齐”,调和,方 剂?,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处方,方剂最初是临床医家治疗疾病有效药物的记载 医家们逐渐认识到某些药味的配合使用与某些病证有着固定的疗效关系,这些有着特定适应病证的有效方剂,通常也被称为“成方”成方,便是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成为方剂学中的主要内容,方剂与药物的根本区别,方剂不是药物的简单组合或药物功能的简单相加 方剂中药物经过有目的合理配伍,是新的有机整体,每一味药物是方剂中的一个分子,是质的变化 方剂中的药物之间有着复杂的交互配伍的关系,方剂功效正是方内药物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综合效应,方剂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方剂的基础,方剂是药物治病的进一步发展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药的作用只有在方剂中才能更好发挥,方剂只有有目的有法度地运用药物才能更有效地防治疾病。,中医治法方剂理论临床运用规律,方剂学 的 定义,研究阐明,一门学科,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是法的体现,法是方的依据;方是实践的产物,法是理论的总结“法从方出,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第二节 常用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一)汗法: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方法。适用于外感表证以及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二)吐法:通过涌吐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部位的痰、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实邪壅盛、病情急剧的病证,(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和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到改善的方法。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五)温法: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方法。适用于中焦虚寒,亡阳厥逆,以及寒凝经脉之证(六)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祛除里热病邪的方法。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证,也可用于虚热证。,(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或消痞散结,使停积在体内的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渐消缓散的方法。适用于食积、虫积、癥瘕积聚、痞块等证。(八)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里虚证。,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第一节:七方(一)大方:药味多或量大,以治疗病邪较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须顿服(二)小方:药味少或量少,或分次服,以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疾患的方剂,(三)缓方: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需长期服用。(四)急方:药性猛烈,用于病势危急证,急于取效。,(五)奇方:单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单数的方剂(六)偶方:两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双数的方剂(七)复方: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的病的方剂,第二节 十剂(一)宣剂:用宣散涌吐之品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二)通剂:用通利之品以治疗乳汁不下,湿痹留滞经脉等证(三)补剂:用补益之品,治疗正气不足等证(四)泄剂:用开泄之品,治疗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五)轻剂:用轻浮之品,治疗外感表邪、肌腠闭塞无汗之证(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越、惊悸不宁证(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尿道结石(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久病滑脱之证,(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十)湿剂:用滋润之品,治疗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之证,三 方剂制方理论,(一)组方原则君 臣 佐 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臣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佐药:1.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 2.正佐,制约主药的烈性或毒性; 3.反佐,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 现象。使药:1.引经药; 2.调和药性;,(二)方剂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的变化(1)随证加减:(2)药物配伍的变化(3)组方变化2.药量增减的变化3.剂型更换的变化4.合方的变化,四 剂型与用法,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药露 茶剂 锭剂、饼剂 线条剂 合剂 糖浆剂 冲剂 片剂 安培口服液 注射液 气雾剂 滴丸,(一)中药煎煮法,1、煎煮器具:陶瓷器皿,忌铜铁锡2、煎前浸泡:水浸入药物深部,使药物有效成分溶出3、煎煮用水:清洁水,液面淹没药物,4、煎煮火候及时间:先武后文,发散药及芳香药煮沸后文火煮5-10分钟。矿物类、骨角类、壳类、补益药煮沸后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5、煎煮次数 :一般药物可复煎,质地厚重或滋润的补益药可煎多次。但易挥发的药物只煎一次。6、应绞渣取汁:可使药渣吸收的药汁挤出,7、特殊煎煮法(1)先煎:矿物、贝壳、毒性大的药物(2)后下:容易挥发的药物轻清解表药和芳香药(3)包煎:质地轻、细小容易漂浮或成糊粘锅的药物,和有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4)另煎:贵重药物(5)烊化:胶性、粘性大的药物(6)冲服:入水即化和汁液性的药物,(二)中药给药规则,1、服药时间(饭前或饭后1小时)饭前服药:滋补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驱虫药、攻下药饭后服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消食药睡前服药:安神药、缓下药。晚间服药:涩精止遗药截疟药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2、服药多少:每日1剂,复煎早晚服,每服200-250毫升。发汗、泻下药以得汗、得下为度,呕吐药小量频服3、服药冷热:多温服,如用辛温发散药治外感风寒,热服、顿服,温覆取汗;用寒凉药治疗热在肠胃可冷服4、服药方法:祛寒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用黄酒送服;有呕吐症状的病人在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或橘皮预防呕吐,浓药少量多次服不能进食者可鼻饲,解表剂,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根据证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方剂学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方剂理论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方剂学才逐渐地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方剂学,综合学科,方剂学 基本任务,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 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方剂学 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古人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为主线,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中药物配伍的主次关系和功效与主治病证病机相关的配伍原理方剂适应范围、使用要点、加减变化及剂型选择的规律等,方剂学现代研究的新领域,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方剂学 研究方法,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方剂学 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如何学好方剂学?,明确方剂学的学科特点,抓住方剂学最重要的学术特征,即方证,注意了解学科整体结构。运用类比方法,分析相关方剂在辨证、立法、组方配伍等方面的异同,重视重点内容和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加强实践,第二节 方剂学的发展简史,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方剂学发展的简史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单味中药 多味中药(复方)(单方) 方 剂 方 剂 学,汤液为方剂诞生奠定基础,一、秦汉时期: 五十二病方(载方283) ,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黄帝内经(记载13首方剂), 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 (载方113+245) 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2.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单方510+复方494 载方简、便、廉、效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3.隋唐时期: 备急千金要方 (载方5000余)、千金翼方 (载方近3000) (唐,孙思邈) , 外台秘要(唐王焘,载方6000余), 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4.宋元时期(宋): 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 , 圣济总录(载方近2万), 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 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编制的第一部中成药药典。,4.宋元时期(金元):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 , 我国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著濡门事亲 李东垣专补脾胃,著脾胃论 朱震亨力倡滋阴,著丹溪心法,5.明清时期: 普济方(明朱橚) (载方61739) , 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汤头歌诀 (清汪昂) , 为初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甚广。,6. 近现代时期: 中医方剂大辞典(载方近10万), 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方剂学,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熟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医学的全面发展,方剂学的独特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并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复习思考题,1.试述方剂、方剂学的概念,怎样理解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2.从方剂学的发展简史中归纳出对方剂学有贡献的主要医家和主要著作。 3.如何理解“方书之祖”。,一、方剂与病证,二、方剂与治法,三、方剂与中药,第二节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一、方剂与病证,“方证相关”是学习和研究方剂应当遵循的逻辑。,如何理解“方证相关”?,二、方剂与治法,治法来源于方剂;?治法指导遣方用药;方剂体现并完成治法。,如何理解“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病人,证候表现(自诉及诊察),病因病机,证,治法,方剂,中药,方从法出,以法统方,法随证立,方即是法,方以药成,常用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提出八法。即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汗法解表剂;吐法涌吐剂;下法泻下剂;和法和解剂;温法温里剂;清法清热剂;补法补益剂;消法行气、活血祛瘀、 祛湿剂、祛痰剂、 消导化积剂、驱虫剂等。,三、方剂与中药,1.中药的发现是方剂的基础,方剂的运用又促进了中药的发展。,2.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一、“七方”之说 始于内经, 即大、小、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颈椎损伤患者的个案护理
- 公司节假日培训课件
- 梯子游戏故事案例解读
- 亮闪闪的微笑课件
- 《装在套子里的人》笔记课件
- 腹外疝的护理查房
- 事故安全宣传培训记录课件
- 皮肤科护士年终总结
- 电气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 家政三方合同协议范本
-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技术规程
- DB32T 5079-2025城镇供水水表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
- 行业法律法规解读
-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与应对
-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的个性化调整
- ESD静电防护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模板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2025年半月谈材料试题及答案
- DB37-T 5310-2025《城镇排水管渠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