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doc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doc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doc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doc_第4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长1432公里,其中,输水总干渠长1246公里,天津干渠长144 公里。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基本自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 清泉自山中奔流而出,河水清澈见底,这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 2014年12月27日开闸送出的汉江水,又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的闸口流出,继而又从北京千家万户的水龙头里流出。从此,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幅超过50%。工程的供水范围为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不止解了首都“口渴”的燃眉之急,也有效改善了沿线141个县级以上城市的供水。工程计划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实施全线统一调度,水量调度以国务院批准的规划为基本依据。其中河南省37.7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主要任务是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约占92.7%,同时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约占6.3%。最新评估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保持类标准,干线输水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中线工程的贯通,能使约6000万人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 2014年11月1日,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筑物主要有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等。渠首闸坝顶高程176.6米,轴线长265米,引水闸底部高程140米,分3孔,设计流量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达420立方米秒。电站为河床径流式,装机容量万千瓦,安装台2.5万千瓦机组。 陶岔到团城湖,一渠碧波走了半个月。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013亿元,足足“走”了十一年。创造了许多水利工程建筑上的奇迹。 “长高”的大坝,南北两利 老丹江口大坝开建于1958年9月1日,1967年11月大坝下闸蓄水。1968年具备发电功能,至1973年第6台机组并网发电,装机容量90万千瓦。老丹江口大坝总长2.5公里,工程最大坝高97米,坝顶高程162米。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2009年6月20日,混凝土坝坝顶全线贯通,坝顶高程由原来的162米增至176.6米,坝顶长度由原来的2494米增至3442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增至170米,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之美誉。水库来水90%源于汉江,10%来源于汉江支流丹江。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 丹江口大坝巍然耸立在在汉江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的下游800米处。坝顶可鸟瞰丹江口城区,远眺武当山,回首则是大坝锁汉江的雄姿和烟波浩渺的胜景。对游客来说,这是个绝佳观景点,对丹江口人来说,大坝却是个生命体,因为好几年来,他们见证了大坝一点点地“长”高。自2005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以来,历时近5年,大坝终于从原来的162米“长”至176.6米,表孔坝段溢流堰顶高程由原来的138米加高至152米。自1958年开始建设的丹江口水库是汉江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1973年工程初期规模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此时的丹江口大坝总长2.5公里,坝顶高程162米。在三峡工程之前,丹江口水库是整个长江流域控制作用最好、综合效益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水利枢纽,在防洪、发电等方面有着辉煌的过去,多年平均发电量40亿度,丹江口水库及其防洪系统可抵御20年一遇洪水。可为了满足南水北调的现实要求,同时也为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达到防范汉江百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成为实现“南北两利”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举措,既可提高向北方调水的保证率,又可减轻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是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又被称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工程,即在初期工程的基础上完建。所以,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汉江集团)的王立工程师对外介绍时,喜欢将该工程形象地比喻成在原有基础上的“穿衣戴帽”。事实上,用“穿衣戴帽”来形容工程的节省建设成本很形象,因为加高工程总投资才100多亿元,其中大坝工程本身投资只需14亿余元。但在施工要求、难度等方面,却绝非“穿衣戴帽”一般简单。丹江口大坝“长”高后,蓄水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库容可增加116亿立方米,加高大坝工程投资之省、效益之大,国内尚无先例。那几年,看着大坝一天天“长”高,丹江口人的心情是复杂的。除了喜悦,多少还有几分留恋不舍。因为他们要为大坝的“长”高而作出贡献:随着水位的提高,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安置34.5万人,工程占地搬迁6.5万人,复建和一次性补偿160家企业、609家单位,抢救和保护文物点609处 丹江口水库,唯有源头活水来 2014年7月25日,南水工程穿越焦作市区。焦作市是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越的城市。总干渠城区段总长16.7公里,其中中心城区段长8.4公里。该段总干渠宽度约100.4米137米,水深7米,水面宽度49米57米,挖深约06.92米,堤防高度约2.4米10.25米。为了保证南水北调穿越焦作市城区段的水质安全,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中心城区段两侧分别规划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通水后,丹江口水库就成了京津冀豫地区的“大水缸”。丹江口水库是丹江口大坝下闸后,拦截汉江蓄水形成的,水域横跨鄂、豫两省,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库区还涉及到湖北省郧县、张湾区、郧西县等)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之间,由湖北境内的汉江库区和河南境内的丹江库区两部分组成。南水北调,成败关键在水质。长距离输水,对水质的要求更高,但这对于属于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的丹江口水库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自198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有监测数据的连续25年来,库区水质一直稳定在能直接饮用的国家二类及以上标准。库区内的28个水质监测指标,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国家一类标准,仅在汛期总磷和高锰酸盐两项指标属于国家二类标准,高于调水要求的三类水质标准。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段正式通水,津滨水厂的工作人员通过调控中心观察水厂运行情况。区别于之前的引江、引滦混合水,水厂供水范围覆盖的东丽区、津南区及滨海新区部分区域的市民将喝上纯正的汉江水。 2014年12月27日上午,长江水抵达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市内配套工程的第一站曹庄泵站。在泵站水闸处看到,尽管天津室外温度很低,但经过千里跋涉的长江水水面并无结冰,平缓流动。 丹江口水库原有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大坝增高后,水库面积扩大到1050平方公里。为防止大坝增高带来的水体污染,蓄水前,库区对170米水位线下的新淹没区进行最彻底的清污处理,淘汰了污染水源的产业,沿线各地淘汰“两高一低”企业1000多家,提高了库区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水平,连受污染的土壤都被挖起,进行无害处理达标后才能回填。为确保中线源头水质,国家将水源区43个县全部纳入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2013年8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丹江口水库库底清理综合评价为合格,完全能够满足蓄水要求,具备调水条件。 陶岔渠首:天下第一“水龙头” 2014年12月27日,天津津滨水厂内,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水流进调节池。目前,津滨水厂已完成引江水源的输水切换,实现稳定运行。预计2015年春节前后,中心城区市民都将喝上汉江水。 控制着“南水”的总阀门,陶岔渠首闸坝枢纽好比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龙头”。“龙头开,南水来”,一开陶岔渠首闸门,一库“南水”便欢歌北上了。69岁的李进群此时肯定比任何时候,更能领悟到自己守护的意义了。淅川农民李进群因近40年义务守护陶岔渠首,而被誉为“守护渠首民间第一人”。李进群与渠首的缘分源自1969年,那年,他加入陶岔老渠首10万建设大军,他的右臂和141位工友被永远埋在了建设工地。陶岔老渠首工程在1972年8月就已竣工。依托老渠首建成陶岔渠首工程包括库区引渠、陶岔控制闸和总干渠三部分。库区引渠连接丹江口水库与陶岔控制闸的引水通道,全长4.4公里,陶岔闸为引水工程的渠首控制闸,其闸孔为5孔涵洞式结构,安装5扇弧形钢闸门。陶岔渠首水位高程为147米,渠尾北京团城湖水位高程约49米,这近百米的自然落差使得“南水”北上自流输水成为可能。陶岔闸以下为总干渠,全长8.9公里,口宽150500米,深1247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即沿用这段总干渠,“南水”至此开始了一千余公里的漫漫旅程。 湍河渡槽:飞龙在天 2014年12月1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段渠内丹江水清澈透底,缓慢流向京城。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和受水区,是中线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沿线各省市中渠道最长、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施工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省境内全长731公里,占中线工程总长的57%;分配年用水量37.69亿立方米,约占年调水总量95亿立方米的40%;河南段布置渠首大坝、大型隧洞、渡槽、桥梁、倒虹吸等1254座,平均每公里1.7座。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设有39个分水口门,分别向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等11个省辖市、34个县(市、区)的83座水厂供水,输水线路总长约1000公里,直接受益人口2000多万。 湍河,因上游穿峡切割而下,水流湍急而得名。出淅川,入邓州,丹江口的渠水北行不远便面临着横跨湍河的难关。从湍河之上凌空飞渡的渡槽,轻松地让南水由此飞渡难关。湍河渡槽工程位于邓州市十林镇与赵集镇之间,距离邓州市26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第一个大型控制性工程,是目前国内同类工程中单跨过水断面最大、单跨重量最大的输水工程,也是世界上目前跨度最大、流量最大的“U”型渡槽工程。可谓是“千里干渠第一跨”, 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第一个奇观、第一道风景。湍河东去,丹水北上,构成了一幅立体的流水画卷。远观湍河渡槽,有如矫龙腾云,有如长虹卧波,气势壮观。渡槽长1030米,其中槽身长720米,为相互独立的3槽预应力现浇混凝土U形结构,共18跨,单跨40米,单跨槽身重量达1600吨。比湍可更急湍的是渡槽里奔流的渠水。渡槽设计流量为350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为420立方米每秒。按最大流量算,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昆明湖注满。如今,一台完成历史使命的造槽机和一跨仿真试验槽,被施工方特意留在了干渠的北侧,成为建设湍河渡槽主题公园的标志性工程景观。 穿黄工程:潜龙在渊 北京团城湖明渠旁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饮水不忘思源,水源地的无私奉献、搬迁人民的大公无私、数十万建设者的艰苦奋斗,铸就了一条清泉北上的生命之路。喝到南水的人都应牢记南水北调的艰辛不易,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 当清澈甘甜的汉江水遇到了浊浪滔天的黄河水,该怎么办?穿过去!如何穿?一开始就有通过地上渡槽“飞渡”和地下隧道“穿越”两个方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穿黄,跨度之长,难点之多,都是迄今为止国内水利工程所没有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干渠沿途少不了与其他河流遭遇,常采用倒虹吸工程,在河底开凿隧洞,渠水穿洞而过,能避免渠水受到污染,又不影响其他河流的正常流动。倒虹吸工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并不少见,较大的就有安阳河倒虹吸、汤河倒虹吸、穿漳倒虹吸等。不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非穿黄工程莫属!工程采用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盾构技术挖掘施工,不用挖开河床、土方量小,对黄河河势河床和防洪的影响降至了最低;边掘边进边构筑隧道衬砌,挖掘、加固同步完成,有效解决了黄河河床容易渗水引起洞壁坍塌的难题。针对隧道要面临河水河床的外层压力和隧道内部因流量、落差过大形成的内部高压,还设计了内外两层衬砌的双层隧道,分别应对独一无二的内外双重压力。整条隧道分为两部分,分别是3.45公里的直隧道和0.8公里的倾斜隧道,直隧道只允许有千分之一的倾斜度,要求高到肉眼不可能察觉,倾斜隧道倾斜度高达4.91%,南北整个隧道底部的落差只有多米。隧道每年有1530天检修期,半年左右放空隧洞的水检查一次,每35年安排3060天大修,维修车辆可直驱入洞进行维修、清淤等。隧道内布置有现代化的观测仪器,在自动控制室就能掌握洞内受力、变异等情况。 千里干渠:为保南水清如许 一个北方的普通家庭正在使用自来水。清泉流进千万家,南水北调是民生工程,南水流进了北方老百姓的家里,缓解了北方日益突出的水源危机,也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绵延北上千余公里的干渠有如血管,护送着“南水”为干渴的北方输去“血液”。这些“血液”是否新鲜洁净?无疑是举世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