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85F汽油机机体加工工艺编制及第一套夹具设计
59页 22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夹具体.dwg
箱体结合面铣镗夹具装配图.dwg
设计图纸8张.dwg
2P85F汽油机机体加工工艺编制及第一套夹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2P85F汽油机机体加工工艺编制及第一套夹具设计论文.doc
2V85上箱工艺卡片.dwg
目录
1 引言 1
1.1 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 1
1.2 加工中心的应用 2
1.3 气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
2 生产纲领 4
2.1 计算生产纲领决定生产类型 4
2.2 计算生产节拍 5
3 零件的分析 6
3.1 零件的作用 6
3.2 零件的工艺分析 6
4 工艺规程设计 8
4.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8
4.2 基面的选择 9
4.3 制订工艺路线 11
4.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2
4.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5 夹具的设计 47
5.1 问题的提出 47
5.2 夹具设计 47
结束语 51
致谢 52
参考文献 53
表1 54
1 引言
机械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是在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使我对专业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打下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夹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好的夹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还可以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从而使产品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企业对夹具的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设计是根据林海集团生产的要求,设计2P85F上箱体工序卡及第一道工序的夹具。所用机床主要是加工中心等,型号是VF-0。本次设计要求是单班制年产2万台;夹具设计须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及节约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但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结合生产实际应用设备的能力有限,故没有能够做到很详细的设计,而且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请老师给以指导和批评。
1.1 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
在整个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业所提供的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因而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机械制造业放在突出的位置。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它同时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源泉。对于像机械制造业这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的行业来说,创新是特别需要的。在新的世纪中,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各学科的融合将更为紧密。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机械制造业将出现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新的世纪中,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
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
灵捷化——使生产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机械制造厂的机制能灵活转向。
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智能化制造将会显著减少制造过程物耗、能耗,显著地提升传统制造产业的水平,故探索智能化制造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努力。
1.2 加工中心的应用
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机械产品日趋精密、复杂而且改型频繁。这不仅对机床设备的生产提出了提高精度与效率的要求,也提出了增加通用性与灵活性的要求。随着微电子技术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理念,推动了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由此,数控机床根据需要而产生,后来加工中心的出现。
加工中心在加工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提高加工精度,产品质量稳定
(2)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了加工零件的适应性、灵活性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5)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加工中心由于备有刀库并能自动更换刀具,使得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可以完成多工序的加工。加工中心一般不需要人为干预,当机床开始执行程序后,它将一直运行到程序结束。加工中心还赋予了专业化车间一些诸多优点,如:降低机床的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加工精度,削减废料量,缩短检验时间,降低刀具成本,改善库存量等。由于加工中心的众多优势,所以它深受全球制造企业的青睐。
1.3 气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气动技术,全称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具有高速高效、安全长寿、低成本、易维护、防过载等优点,在工业部门的许多领域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气动技术在控制传动技术方面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由于气动传动装置的传统优势:如功率密度高、动力高且价格经济等,在许多场合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在数控机床中,由于易实现高频率换向、可大范围调速、节省空间体积、简化机床结构等特点,气动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装置中:
(1) 机床部件的移动。主要用于进给运动传动,如主轴、工作台的移动等。
(2) 数控机床中的辅助装置中。如固定循环、自动换刀、工作台的夹紧松开、自动门的开合、吹气、工件夹紧、工件的自动上下料、搬送堆放等处,可以缩短加工辅助时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充分发挥数控设备的高效性能。
(3) 自动吹屑。如工件、交换工作台、工具定位面等处。
(4) 运动部件的平衡。如主轴箱的重力平衡、机械手、刀库的平衡装置等。
(5) 检测功能。如工件位置的确认、刀具缺损的确认等。
随着IT工艺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在工业界的应用,气动技术作为主机配套的重要基础件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系统化、智能化、状态监测可诊断等方面。
未来,气动技术还将不断进步,比如,面对总线断路通信错误循环时间错误及程序停止等一些故障的诊断,还将会进一步在阀岛技术中得以体现。预计,随着芯片的大量生产成本降低之后,将来以太网和微芯片在分散装置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通,以太网将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传递载体,他的一端与计算机控制器相接,另一端接到智能原件。几千里之外,完全可实现设备的遥控、诊断和调整。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参考过程。
回顾这次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毕业设计期间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在王羡梅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完成了2P85F上箱体工序卡及第一道机加工夹具的设计。从开始接到题目到拟订工艺方案路线,再到设计说明书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工艺的略知,对工艺规程等相关设计很不了解的状态,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的设计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从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拟订出一道最佳工艺方案的重要性,工艺方案的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和经济性等。但在此次设计中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很多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对相关机械手册查阅也未能够很好的掌握,最严重的是理论与实践不能够很好的相结合,这些都以待改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致 谢
经过近四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学生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她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开题报告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们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同学们,他们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分担了许多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感谢学校图书馆的开放,让我们有足够的资料可供参考。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通过毕业设计,使我对机械加工工艺这门课程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对于各方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实际的体会。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初步掌握的知识与实际需要还有相当距离,还需在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本设计由于时间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限制,在设计上不很周详,许多应该考虑的因素,可能没在设计上体现出来。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各方面的帮助,才能使设计得以顺利进行,借此我深表谢意。
最后感谢学院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参 考 文 献
[1] 赵家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第二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 郑修本. 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郑修本. 机械制造工艺学[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组.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S]. 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
[6] 美国可切削性数据中心.机械加工切削数据手册[S]. 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7] 李庆余, 张佳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 龚定安,蔡建国编著.机床夹具设计原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M]. 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薛源顺.机床夹具设计[M]. 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 中国亚德客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气动装置产品[M]. 第三版,2005.
[13] 孙丽媛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14] 赵家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15] 美国可切削性数据中心.机械加工切削数据手册[S]. 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6] 徐学林.互换性性与测试技术基础[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18] 李益民.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9] 张耀震.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手册[S].第一版,北京:航天工业出版社,1987.
[20]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S].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