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分析.doc

244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7955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62.27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9-18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244FM摩托车 发动机 装配线 设计 cad图纸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244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 外文翻译 任务书
资源描述:

244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

29页 12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1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外文翻译--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分析.doc

工艺过程卡.dwg

托板.dwg

线体装配图.dwg

设计零件图8张.dwg

转盘.dwg

随行夹具装配图.dwg

零件图.dwg

零件图5张.dwg

244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开题报告.doc

244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论文.doc

目   录

1  引言 1

1.1  本课题研究依据和意义 1

1.2  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的具体工作 3

2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总体设计 5

3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线体设计 7

3.1  线体的形状设计 7

3.2  线体的具体设计 8

4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随行夹具设计 11

4.1  随行夹具的总体设计 11

4.2  随行夹具的具体设计 13

5  转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 18

6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工序的编制 20

6.1  摩托车发动机的装配 20

6.2  摩托车发动机的拆卸 22

结术语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发动机装配线是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的载体,由于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装配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动机装配线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摩托车质量和产量。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上的设计要求及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并针对实验室教学的场地和条件,在查看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设计整套适用于学校实验室教学的摩托车发动机的装配线。由于经费的限制,对一些发动机装配线的先进设备的选用也受到了限制,所以,本文将设计的是手动传动的线体、简易的随行夹具和发动机的装配工序。

关键词  发动机装配线  随行夹具  装配工艺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Engine Assembly Line Design of 244FM Motorcycle

Abstract

Engine assembly line is the engine assembly line order process, assembly process as a result of a direct impact on product quality, the assembly line in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the engine assembly line is reasonabl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on motorcycle. According to the book on school design an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is subject through research, teaching space for laboratory and conditions, in view of the basis of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design of the whole school laboratory for teaching motorcycle engine assembly line. Because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 engine assembly line for some of the advanced equipment of choice is also limited, so, this article is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line manual body, accompanied by simple assembly fixtures and engin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Keywords  engine assembly line   assembly fixture   assembly process 

1 引言

1.1 本课题研究依据和意义

发动机是摩托车领域技术最密集的关键部件,在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被装配零件的多样性、工艺的繁琐性,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因此每个环节的控制都必须具备较高可靠性和一定的柔性,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要求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敏性和适应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装配作业是制造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后置工序,装配质量对产品性能有直接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现代机电产品的装配工作量占整个产品工作量的30%~70%,所需人力约占熟练劳动力的40%,装配成本约占产品成本的25%~70%,装配时间约占产品总生产时间的20%~50%,而在实际生产中,装配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却远低于其它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国外制造业中普遍采用了机器人技术。利用机器人的识别、定位、检测、补偿、避碰等功能和它的柔性装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柔性和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较为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多年来,国内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和装配线或技术,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和改造,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主要包括总装线、分装线、工位器具及线上工具等。在总装线和分装线上,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柔性输送线输送工件,并在线上配置自动化装配设备以提高效率。[1] 

柔性输送线主要有:启停式动力辊道和摩擦辊道两种,输送速度一般为3-15m/min。 

启停式输送辊道只在需要输送工件时启动辊道运转,为了启停平稳,通常采用变频电机。工位间无需设置停止器,但每个工位需设置单独驱动,不论是否配置拖板,工件只能按设置好的工位进行积放,其柔性较摩擦辊道差,成本也较摩擦辊道高,但使用寿命长、耗能少,通常用于重型装配线的输送。

摩擦辊道为连续运行方式,行进速度恒定。输送线上设置停止器,定位准确可靠。线上可配置装配拖板输送工件,拖板可在工位间实现积放,一个工位可积放多个拖板。也可采用特别处理的辊面实现无拖板输送。

辊道传动方式为伞齿轮或链传动。采用减速电机驱动,运行稳定可靠,噪声小,基本不需日常维护。辊道纵梁可采用铝合金材料或钢板制成,并敷设盖板及外罩板,专机工位设置护网,整线外表美观。

1.2 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动机装配线在国外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有着非常科学的设计理论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国外发动机装配线的发展以汽车行业的装配线尤为突出,已经到达了很先进的水平。发动机装配线、车型总装线以及其他部件的装配都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装配线,同时还普遍采用了机器人的识别、定位、检测、补偿、避碰等功能和它的柔顺装配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柔性和生产率,缩短了生产周期,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一定的成本

在汽车制造行业,一条典型的装配线应具备以下七方面基本功能:①质量保证功能、②满足通过多品种产品的柔性功能、③对设备的监控功能、④信息管理功能、⑤安全与人机工程合理化功能、⑥物流与零件供应功能、⑦完成总成装配后的整机测试功能。[2]而为了保证装配线的装配精度,国外很多汽车生产商在发动机装配线被正式使用之前都会进行模拟。例如福特公司,他们的许多发动机装配线在正式实施之前都使用WITNESS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用来验证其设计的正确性。[3

结 术 语

本文对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对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深刻领会了它的设计方法,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的先进实例,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出用与学校实验室教学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设计思路,本文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

(1) 设计装配线体形状:总体两半圆加两直线线体(类似长椭圆形)。

(2) 装配线体尺寸:宽度为0.34米;两直线段可满足全部20个装配工位同时装配。

(3) 设计随行夹具,满足随行夹具可水平旋转并定位,同时,固定发动机箱体的横架可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完成线体及夹具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 编写部分装配工艺过程卡、夹具零件加工工序。

由于场地和经费的限制,本文设计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相对比较简单,没有使用先进的设备。但是,这样的装配线完全可以满足实验室教学使用。

致  谢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主任的关怀和指导下完成的。我很高兴能可以在曲主任的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为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做一个比较好的总结。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做毕业设计一直到现在,经过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装配线设计,到完成毕业论文,一步一步都离不开曲主任的悉心指导。曲主任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深邃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一直深深的影响和激励着我,使得我在学习和生活上受益匪浅。在毕业设计完成之时,谨向恩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曲主任在今后教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时,我还要感谢跟我一起做毕业设计的同学,他们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资料,建议和帮助,使我在大学最后的日子里深深体会到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在这里也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最后感谢评审老师能够在百忙中审查我们的论文,对我们论文提出指导建议。祝你们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参 考 文 献

[1] 沈斌.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J]. 期刊: 新技术新工艺, 2007.

[2] 熊庆春,马良. 产品装配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 李哲林,罗杜宇. 装配型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监控系统[J]. 江苏大学学报, 2006年第05期.

[4] 陈庆生主编. 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M]. 贵阳: 贵阳科技出版社, 1990.

[5] 金同. 自动装配线设计[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

[6] 王同坤. 机械自动化装备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7] 刘鸿文. 材料力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 徐桂元. 机械制造工艺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9] 方子良等编.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10] 范祖尧. 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33-38.

[11] 李庆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2] 林万云. 工业机械设备[M].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312-336.

[13] 濮良贵. 机械设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07-319.

[14] 吴宗泽. 机械设计使用手册[M]. 北京: 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0:420-430.

[15] 魏登山. 发动机装配过程中检测探讨[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设计 (论文 )题目 : 244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 指 导 教 师 :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 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辞典、手册); 4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 7408 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 2009 年 3 月 15 日”或“ 2009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摘要 发动机是摩托车领域技术最密集的关键部件,在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被装配零件的多样性、工艺的繁琐性,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因此每个环节的控制都必须具备 较 高可靠性和一定的灵敏度,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随着 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 较为 刚性装配线向柔 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 多年来 ,国内 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和装配线 或技术 , 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和改造,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发动机 装配线 国内外 发展趋势 1 发动机 装配线 的简介 发动机装配线是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由于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装配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 发动机是摩托车领域技术最密集的关键部件;因此 ,发动机装配线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摩托车质量和产量。 1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因此每个环节的控制都必须具备较高可靠性和一定的灵敏度,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合理地规划发动机装配线可以更好地实现产品的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和高质量。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主要包括总装线、分装线、工位器具及线上工具等。在总装线和分装线上,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柔性输送线输送工件,并在线上配置自动化装配设备以提高效率。 2 柔性输送线主要有: 启停式动力辊道 和 摩擦 辊道 两种,输送速度一般为 33 启停式输送辊道只在需要输送工件时启动辊道运转,为了启停平稳,通常采用变频电机。工位间无需设置停止器,但每个工位需设置单独驱动,不论是否配置托盘,工件只能按设置好的工位进行积放,其柔性较摩擦辊道差,成本也较摩擦辊道高,但使用寿命长、耗能少,通常 用于重型装配线的输送。 4 摩擦辊道为连续运行方式,行进速度恒定。输送线上设置停止器,定位准确可靠。线上可配置装配托盘输送工件,托盘可在工位间实现积放,一个工位可积放多个托盘。也可采用特别处理的辊面实现无托盘输送 。 辊道传动方式为伞齿轮或链传动。采用减速电机驱动,运行稳定可靠,噪声小,基本不需日常维护。辊道纵梁可采用铝合金材料或钢板制成,并敷设盖板及外罩板,专机工位设置护网,整线外表美观。 发动机托盘的使用,可适应多品种机型装配需要,操作灵活,并符合人机工程的需要。 5 装配线上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有自动打号机、拧紧机、自动翻转机 或随行夹具 以及其它专用装配设备等,可大大提高装配线的装配能力。 6 目前,装配线普遍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通过现场分布 I/O 统一控制装配线的运行及完成各工位间的通讯。组建现场信息监控系 统采用以太网等方式,完成装配线上的信息采集、排产下达、工位监控及装配提示等功能。 7 为了使复杂的发动机 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就必须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完美。而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既达到高 度 精细,又满足工业生产必需的高效率,就必然要借助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才能实现。 8随着国内摩托车生产厂家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摩托车发动机装配技术、设备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8 在发动机生产中,装配线是发动机最终状态、最终结构、最终精度的展示,对确保发动机的精度、质量至关重要。一条发动机装配线要保证发动机的装配技术条 件,实现高精度;要保证装配节拍,实现高效率;要多机型同时装配,实现高柔性;要有效地控制装配精度,实现高质量。要实现以上几个方面必须从生产线的规划开始着手。 9 2 摩托车发动机 装配线的 发展 趋势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 10 年位居世界第一。近几年, 随着 摩托车行业 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又由于在 装配作业时装配对象和装配工人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对保证装配的高质量及采用专门的装配设备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便于实现装配的自动化。国内发动机装配线 目前均趋于 采用了柔性装配线。 10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有许多成熟的 装配 技术已在摩托车上得到了应用, 同时还普遍采用了机器人 的识别、定位、检测、补偿、避碰等功能和它的柔顺装配技术, 大幅度提高 了 生产柔性和生产率,缩短 了 生产周期,保证 了 产品质量,降低 了一定的 成本。 摩托车发动机制造业 的装配线技术 应紧跟汽车工业的发展动向,结合自身特点和具体要求, 选择性地 移植汽车发动机上的 装配 先进技术。 把更多更好的 装配技术应用于摩托车发动机。 11 一条发动机装配线尽管具备各种功能,但其最终目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保质、保量和按节拍装配出合格的发动机,究竟是否具备这些功能,还要经生产实践检验,在实际生产中验证。新工艺、新技术及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发动机装配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发展,未来的发动机装配线的规划将有更多选择。 3 发动机装配线的 国内外差距 目前 , 我国发动机装配线 其设计开发能力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 在装配线开发方面 已 缩短了 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12但就全国范围而言, 开发和技术创新 能力 总体 还比较弱,装配线的开发还处在引进、仿制及小规模改进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开发系统, 主要是 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开发人才,缺乏验证手段, 加之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 这种弱的开发能力是我们不能进入世界摩托车发动机强国的最大障碍 之一 。 为了促进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在人员素质的提高、科研手段的完善、资料的积累、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 还需 做大量的工作 。 13 这几年,我们的许多企业花了很大的力气,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装配线和各式各样的设备,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从总的方面来看 ,我们的 装配线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一定 差距。 14目前,国内还有部分生产厂生产条件较差,从原本混乱的零部件市场上购买零部件拼装发动机,经常出现紧固件松动、密封部位渗油、摩擦损失偏大、振动噪声偏大、零部件损坏等现象。 在装配线制造技术上 来看 , 我国少数设备生产厂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已能自行设计和制造用于中小机械的非同步装配线,并用于生产中。但与引进的设备相比还有 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是可靠性差,辊子和滚杠耐磨强度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所以 这种设备仍以引进为主, 但如果 采用国产设备将使生产线的成 本大大降低, 在我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制 , 尚需我们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 15 参 考 文 献 1 熊庆春 , 马良 . 产品装配技术 M.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 2 金同 . 自动装配线设计 M.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1995. 3 王同坤 . 机械自动化装备设计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4 刘方 . 机械设计手册 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5 赵家齐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基础 M. 上海: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 2004. 6 阮天林 . 浅谈四冲程发动机配气机构及气缸盖的检查 M 第 05 期 . 7 魏登山 . 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在线检测探讨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8 李哲林 , 姜立军 , 罗杜宇 . 装配型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监控系统 J. 江苏大学学报,2006 年第 05 期 . 9 陈庆生主编 M. 第 1 版 . 贵阳:贵阳科技出版社, 1990. 10 徐桂元 . 机械制造工艺学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1机械设 计手册联合编写组 . 机械设计手册 M. 第 2 版 械工业出版社 ,1987. 12 沈斌 , 陈伟 .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 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J. 期刊 : 新技术新工艺 2007. 13 冯辛安等编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8. 14 华北重型机械学院等合编 .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5 方子良等编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 拟采用 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 课题 主要对 发动机装配线 及随行夹具进行 设计 ,主要解决线体传输、随行夹具转动等难题。 (1) 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参观学校实验室 。 (2) 在工厂的 参观 实习。 (3) 通过指导 老师的指导。 (4) 通过 浏览因特网上的相关资料。 (5) 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数据的理论 计算和分析 工作路线: (1) 设计准备 了解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设计内容的步骤; 分析发动机上的零件,明确内容及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按任务书设计线体及夹具;确定发动机装配方案,制定装配工艺过程卡。 (2) 草 图设计 绘制 装配线线体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及随行夹具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写明整个设计的主要计算和一些技术说明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 页 共 29 页 目 录 1 引言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本课题研究依据和意义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本文的具体工作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总体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线体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线体的形状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线体的具体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随行夹具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随行夹具的总体 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随行夹具的具体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 转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工序的编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摩托车发动机的装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摩托车发动机的拆卸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结术语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致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 页 共 29 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发动机装配线是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 的载体 ,由于 装配 工艺的 好坏直 接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装配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占有重要地位 。发动机装配线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摩托车 质量和 产量。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上的设计要求及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并 针对实验室教学的场 地 和条件 ,在查看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设计整套 适用于学校实验室教学的 摩托车发动机的装配线 。由于经费的限制,对一些发动机装配线的先进设备的选用也受到了限制,所以,本文将设计的是手动传动的线体、简易的随行夹具和发动机的装配工序。 关键词 发动机 装配线 随行夹具 装配工艺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3 页 共 29 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 摘要 44is as a of a on in an is a on to on of in of of of of of of is is of by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4 页 共 29 页 1 引言 课题研究依据和意义 发动机是摩托车领域技术最密集的关键部件,在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被装配零件的多样性、工艺的繁琐性,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因此每个环节的控制都必须具备 较 高可靠性和一定的 柔性 ,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要求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敏性和适应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装配作业是制造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后置工序,装配质量对产品性能 有直接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现代机电产品的装配工作量占整个产品工作量的 30% 70%,所需人力约占熟练劳动力的 40%,装配成本约占产品成本的 25% 70%,装配时间约占产品总生产时间的 20% 50%,而在实际生产中,装配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却远低于其它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此,国外制造业中普遍采用了机器人技术。利用机器人的识别、定位、检测、补偿、避碰等功能和它的柔 性 装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柔性和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随着 摩托车行业 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 较为 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 多年来 , 国内 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和装配线 或技术 , 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和改造, 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主要包括总装线、分装线、工位器具及线上工具等。在总装线和分装线上,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柔性输送线输送工件,并在线上配置自动化装配设备以提高效率。 1 柔性输送线主要有:启停式动力辊道和摩擦辊道两种,输送速度一般为3 启停式输送辊道只在需要输送工件时启动辊道运转,为了启停平稳,通常采用变频电机。工位间无需设置停止器,但每个工位需设置单独驱动,不论是否配置 拖板 ,工件只能按设置好的工位进行积放,其柔性较摩擦辊道差,成本也较摩擦辊道高,但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5 页 共 29 页 使用寿命长、耗能少,通常用于重型装配线的输送。 摩擦辊道为连续运行方式,行进速度恒定。输送线上设置停止器,定位准确可靠。线上可配置装配 拖板 输送工件, 拖板 可在工位间实现积放,一个工位可积放多个 拖板 。也可采用特别处理的辊面实现无 拖板 输送。 辊道传动方式为伞齿轮或链传动。采用减速 电机驱动,运行稳定可靠,噪声小,基本不需日常维护。辊道纵梁可采用铝合金材料或钢板制成,并敷设盖板及外罩板,专机工位设置护网,整线外表美观。 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动机装配线在国外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有着非常科学的设计理论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国外发动机装配线的发展以汽车行业的装配线尤为突出, 已经到达了很先进的水平。发动机装配线、车型总装线以及其他部件的装配都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装配线 ,同时还普遍 采用了机器人 的识别、定位、检测、补偿、避碰等功能和它的柔顺装配技术, 大幅度提高 了 生产柔性和生产率,缩短 了 生产周期 ,保证 了 产品质量,降低了一定的 成本。 在汽车 制造 行业, 一条典型的装配线 应 具备以下七方面基本功能 : 质量保证功能、 满足通过多品种产品的柔性功能、 对设备的监控功能、 信息管理功能、 安全与人机工程合理化功能、 物流与零件供应功能、 完成总成装配后的整机测试功能。 2而为了保证装配线的装配精度,国外很多汽车生产商在 发动机装配线 被正式使用之前都会 进行模拟 。例如 福特 公司,他们 的许多发动机装配线在正式实施之前都使用 真结果用来验证其设计的正确性。 3 同时,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有许多 成熟的装配 技术已在摩托车上得到了应用。 摩托车发动机制造业的装配线技术紧跟汽车工业的发展动向,结合自身特点和具体要求,选择性地移植汽车发动机上的装配 先进技术, 把更多更好的装配技术应用于摩托车发动机。 目前 , 我国发动机装配线其设计开发能力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 在装配线开发方面 已 缩短 了 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总体 还比较弱,装配线的开发还处在引进、仿制及小规模改进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开发系统, 主要是 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开发人才,缺乏验证手段, 加之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 这种弱的开发能力 是我们不能进入世界摩托车发动机强国的最大障碍 之一 。为了促进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在人员素质的提高、科研手段的完善、资料的积累、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6 页 共 29 页 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 还需 做大量的工作 。 4 这几年,我们的许多企业花了很大的力气,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装配线和各式各样的设备,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比如 由江苏瑞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 经通过国家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并开始实行批量生产。经广大用户反映 ,该生产线性能先进,生产效率高,完全可替代欧美进口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 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我们的 装配线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一定 差距。目前,国内还有部分生产厂生产条件较差,从原本混乱的零部件市场上购买零部件 ,甚至无装配线, 拼装发动机,经常出现紧固件松动、密封部位渗油、摩擦损失偏大、振动噪声偏大、零部件损坏等现象。 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以工艺设计为先导,以数控技术为核心,是自动化地完成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加工、制造、装配、检验等过程的先进生产技术。它涉及计算机、网络、控制、信息、监测、生产系统仿真、质量控制 与生产管理等技术。 5由于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现代化柔性自动化发动机装配线已成为国内外汽车生产大型企业竞相研发的目标。目前,国内 如 上海通用五菱青岛发动机、云南内燃机有限公司汽车发动机、北京华泰清洁型发动机等 的 发动机装配线上 。国内一大批汽车生产线需要升级换代,但 国外厂家生产的装配线由于价格昂贵,国内一般厂家难以承受。鉴于此,国内不少厂家,通过引进、消化、创新等多种途径,自行进行研制。如 江苏瑞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潜心研发,将模块化的各类柔性自动化专机、高精度机器人装配、各类检测软件及在线检测等技术融为一体 ,使发动机生产线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将发动机装配生产线最快生产节拍由 54 秒提升到 20 秒、年产能由 30 万台提高到 80 万台,产品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由于该生产线具有高度模块化的特点,装配线的生产交货期由一年左右缩短至半年。 文的具体工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最终要设计一项可以用于本校实验室教学的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因此,本课题 在设计方面必须紧密联系实验室教学,同时借鉴国内外的发动机装配线设计。 本文 在查看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上的设计要求,针对实验室教学的场地限制,将设计整 套摩托车发动机的装配线。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7 页 共 29 页 具体研究步骤与研究内容如下: (1) 首先到 学校实验室及 摩托车生产厂商 的发动机装配车间 进行考察 , 为 装配线的整体设计 做好准备。 (2) 以 学校 实验室场地为 基础, 确定线体的整体尺寸,初步完成装配线的线体设计 。 (3) 根据发动机的尺寸 和任务书的要求 ,设计随行夹具 。 (4) 完成随行夹具上典型零件加工工 艺过程卡,个别工 装设计 (如启动杆处油封装配工装的设计)。 (5) 对摩托车发动机进行拆装实习,了解发动机的构造,合理安排发动机的装配工序 ,完成发动机产品装配工艺过程卡等。 (6) 总结 所有 设计,预计本课题的可行性,再次结合实际,做必要的修改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8 页 共 29 页 2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总体设计 通过对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初步了解,结合本课题 要求 ,用于实验室教学的摩托车发动机 装配线在设计时 必 需考虑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一些发动机装配线的先进设备的选用将受到限制。 (1) 发动机 装配线 的线体 设计 对于 装配线线体 的总体 设计, 首先要 确定 的是 线体的 形状,由于本校实验室场地有限,因此, 线体的具体尺寸需要结合实验室的大小。 其次 才 是对线体的 具 体设计,目前 在装配线上, 国内普遍采用柔性输 送线输送工件,并在线上配置自动化装配设备以提高效率。 但是 ,因受到经费方面的限制, 本课题 无法选用 柔性输送线 之类的电传动,只能设计成手动传动。而在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中也无法使用既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又可以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气枪等 自动化 设备。 6 (2) 发动机 装配线 的随行夹具设计 考虑到随行夹具依靠的是手动传动,因此,在设计时要 考虑 随行夹具的总体重量,使用 材料,设计尺寸 等,及时做 必要的修改。 首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本课题需设计的 随行夹具可水平旋转并定位,同时,固定发动机箱体的横架可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 度并定位。 针对以上两个需要 的定位 ,分别设计出夹具的定位装置。 其次,根据发动机的总体尺寸,确定夹具的总体尺寸,然后根据夹具的装配关系,再结合 定位装置,分别设计夹具的各个零件, 并 确定装配尺寸。 (3) 转轴的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 转轴是随行夹具中的关键 部 件,因此,选取转轴进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 。主要 工序是 对轴的端面和外圆进行粗加工、精加工,然后是在轴的外圆上钻孔,最后是切槽。 (4) 发动机装配工序 的 编制 通过对摩托车发动机的 实地 拆装,了解了发动机的具体构造 ,安排了主要的装配步骤如: (a) 活塞的安装 (b) 汽缸的安装 (c) 离合器的安装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9 页 共 29 页 (d) 右曲轴箱罩的安装 (e) 飞轮的安装 (f) 左曲轴箱罩盖的安装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0 页 共 29 页 3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线体设计 体 的 形状设计 (1) 直线 式线体 图 于实验室场地的限制,要满足全部 20个装配工位同时装配,必须设计成两条直线。 直线线体有利于发动机的传送,是线体的理想选择。但这样的设计有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两条线体之间无法连接,大大降低了装配效率 ,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图 直线式线体形状示意图 (2) 圆形转台式线体 如图 圆形转台式线体 , 线体通过转动 可以使发动机的传送具有连续性,克服了直线式线体 传送 的缺陷 。但是, 把线体形状设计成圆形 必须 增大圆的半径, 否则无法满足 20个装配工位同时装配,这样就 需要更大的空间来支持 。因此,这样的设计不适合用于实验室教学。 图 圆形转台式 线体形状示意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1 页 共 29 页 (3) 直线加半圆式线体 经过上述分析,排除了直线式和圆形转台式,根据条 件,选取两者的优点,将其结合起来,得到直线加半圆式线体。 直线加半圆式 线体的形状是总体两半圆加两直线(类似长椭圆形),如图 示。两直线处可满足全部 20 个装配工位同时装配 ,而半圆处则用于两直线之间的传送 。 这样的设计可以弥补以上两种方案的缺陷,是线体形状设计的较优选择。 本课题设计的装配线是用于实验室教学,因此采用手动传送,设计成直线型可提高传送效率。由于场地的限制,将直线分成两段,两端采用半圆连接 , 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空间,同时,半圆连接有利于传送。 图 线体形状示意图 体的具体设计 体的 传送轨道设计 (1) 选用槽钢 轨道 槽钢是复杂断面的型钢钢材,其断面形状为槽形。 它 主要用于建筑结构和车辆 、机械 制造等。 材料多为 碳素结构钢, 在使用中 ,槽钢 具有较好的焊接、铆接性能及综合机械性能。 7 选择槽钢作为轨道,在槽中装满小钢球,然后把随行夹具的 拖板 放在小钢球上,这样就可以实现轨道的作用,将随行夹具随意传送,达到装配线体的传送要求。 这种设计 虽然简单,但是实际操作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当随行夹具的拖板 在轨道上传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离轨道 的现象 ,特别是在圆弧处传送的时候,在整个随行夹具和发动机一起传送时,必须要考虑它的碰撞、摩擦。结构上比较难处理,太多的钢珠在槽钢完全暴露也不是很好。 (2) 选用角钢 轨道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2 页 共 29 页 角钢 俗称角铁 , 是简单断面的型钢钢材, 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 生产角钢的原料钢坯为低碳方钢坯, 故 角钢 多为 碳素结构钢, 成品角钢为热轧成形、正火或热轧状态。主要用于金属构件及厂房的框架等。在使用中要求有较好的可焊性、塑性变形性能及一定的机械强度。 选择角钢,将其 内侧相对 放置作为轨道,然后在随行夹具的 拖板 底部安装四个转动钢 球, 让 钢 球在角钢内侧滚动, 实现随行夹具的传送。 这种设计不会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但是仍需解决摩擦的问题。所以,在 拖板 与角钢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 同时,在转动钢球上面套上一个转座, 该转座在夹具传送过程中受到很大的摩擦力,所以, 转座 材料 的选取需要额外考虑。 尼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软化点高,耐热,磨擦系数低,耐磨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有自熄性,无毒,无臭,耐候性好,染色性差。 8 转座的材料可以采用尼龙 66,因为该材料 特别适合用于 一定 强度或耐磨 的 部件 。让尼龙转座与角钢接触,可以降低摩擦 损耗。即使在传送相对困难的圆弧处,转座的自由转动 可以滚过角钢侧面, 可以提高传送效率。 比较而言,选用角钢作为轨道的这一设计相对 来说更加适合。 体机架的设计 机架主要用来支撑整个线 体的重量,一定要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机架重量要尽可能的轻 。由于装配线工作时会产生震动,机架还要考虑其减震性能。 可 选用槽钢作为机架, 热轧槽钢抗压抗拉强度好 , 每根槽钢的承载力约为 用 16根槽钢,能承 载 所需的重量, 符合机架的要求。 9将槽钢与角钢的其中一面焊接起来,这样有助于增加线体的稳定性。 根据操作人员的身 高,机架的 理想高度 为 体的 安装设计 选定轨道 和机架 以后,将考虑线体的 连接 问题。 (1) 轨道两端的角钢的固定 轨道两端的角钢 已经分别与作为机架的槽钢 连接 起来,如 果 用连接板 焊接起来的话 , 将给线体的搬运带来困难。因此, 将 整个线体的 安装都设计成便于拆卸的。用一定尺寸的连接板, 用 轨道两端的角钢 固定 , 这样的连接便于拆卸。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3 页 共 29 页 图 角钢连接示意图 (2) 机架的固定 机架的固定主要是与地面之间连接。 在槽钢固定在地面上时,将 槽钢 与 能放在 其内部的角钢相连 ,用 槽钢的槽底 与角钢的一面连接固定,再用膨胀螺钉将角钢固定在地面上,如图 膨胀螺钉的 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璇入螺钉时使胀管直径扩大,对墙体的钻孔壁施加了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大大超过螺钉受到的拉拔力,确保不会被拉出 。 10所有的连接都是可拆卸的,有利于线体的搬运。 槽 钢螺 栓角 钢膨胀螺钉图 机架固定 示意图 体的 外 观设计 线体材料选用的是槽钢和角钢,由于本课题所设计的发动机装配线是用于 实验室教学,因此,线体的使用频率较低。 但 线体材料的 外观 也是值得考虑的地方。 对角钢和槽钢先进行氧化,使其发黑,再喷上银粉漆 ,即美观又实用 。 为了方便 操作人员 的装配,可以在线体的外侧装挂上类似于倒三角盒形的托盘,可以放置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和工具 ,充分利用线体,同时又使整个线体美观、整洁 。在线体的内侧,可以装上一层塑料板, 防止螺钉等小零件在安装时掉到地上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4 页 共 29 页 4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随行夹具设计 行夹具的总体设计 随行夹具的设计是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的关键环节, 装配的精度和效率 与 夹具的定位 也有一定关系 。 随行夹具的 总体定位设计要完成 随行夹具 的 水平旋转并定位,同时,固定发动机箱体的横架可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 (1) 随行夹具的水平旋转并定位 为了满足随行夹具可水平旋转,在 拖板 上表面安装圆形转盘 ,并通过 板 上。 但这 在转盘定位的同时,会把转盘固定住, 无法 满足转盘的转动。为达到转动的目的,在螺栓与转盘接触的地方加上特制 的 套筒 ,可以使转盘不因螺栓的固定而无法转动。当然,只有这样的设计还是无法使转盘真正随意地旋转。通过在转盘底部开一个圆形的槽 (如图 在槽中加上一定数量的 滚珠 ,再 把 转盘固定 到 拖板 上, 通过滚珠 在 拖板 上 的滚动, 可以使转盘绕着螺栓随意旋转。 在 圆形转盘的 侧面钻有均匀分布的八个孔,转盘的 定位 则依靠 这 八个孔和定位栓来完成 。 槽图 开槽转盘 示意图 (2) 横架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 固定发动机箱体的横架与转轴用螺栓连接,横架随着转轴的旋转而旋转。要使横架可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可以对转轴进行定位。根据分析,设计如下两种方案: (a) 竖直放置 定位栓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5 页 共 29 页 如图 将转轴中间段的直径加大,在大轴 外周 面钻 8 个孔 ,均匀分布。在 U 形架顶端用 内六角圆柱头 螺钉连接一块带孔的定位板, 定位栓 可以穿过定位板上的孔一直插入转轴端面的孔中进行定位。 而选用 内六角 螺钉的原因 是 在 螺钉中能承受的拧紧力矩最大的是内六角螺钉 。 11 这样的 设计 虽然可以达到定位的目的,但是 定位栓 并不能完全固定住转轴。当 定位栓 插入 转轴端面的孔中后,没有外力将其压住,所以, 定位栓 在一定情况下还是会脱离转轴,无法实现定位的目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 定位板和转轴大端面之间的 定位栓 上加一个压 紧 弹簧。依靠弹簧的弹力,使 定位栓 稳稳地插入转轴内,完成 横 架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 定位板转轴U 形 架定位栓图 定位栓 竖直放置 示意图 (b) 水平放置 定位栓 水平放置 定位栓 的定位原理与竖直放置 定位栓 的原理相似,只是 定位栓 放置的位置不同。 如图 平放置 定位栓 可以省去定位板,同时降低了操作高度。这种设计 相对来说 有一定的优越性,但 是操作性和安全性欠佳。当转轴远离操作人员时, 定位栓 就不在操作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调整 定位栓 就会有很多不便,操作性欠佳。并且, 在图 定位栓 在 端凸出一段,一旦两个随行夹具首尾相撞, 定位栓 就将被撞坏,所以,此设计的安全性也不佳。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6 页 共 29 页 横架定位栓转轴U 形 架图 定位栓 水平放置示意图 行夹具的具体设计 根据随行夹具的总体设计, 随行夹具主要由 拖板 、转盘、 轴、横架和定位栓 等组成。 随行夹具的总体布局如图 每个零件在设计时都要考虑 很多情况,如 保证装配尺寸 等 。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零件的设计。 横 架U 形 架转 盘转球及转座托 板转 轴 转 轴 图 随行夹具 装配 图 板 的 设计 拖板 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整个随行夹具 ,因此, 拖板 的设计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拖板 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 拖板 的 尺寸:根据 发动机的尺寸 标准和 随行夹具 的尺寸大小确定 拖板 尺寸。 (b) 按 承载的要求:根据 拖板 上面 承载随行夹具和发动机的重量以及传送工作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7 页 共 29 页 考虑 拖板 的 板厚 需求。 (c) 拖板 的 材质: 拖板 要考虑 抗弯强度(动载能力)、抗压强度(静载能力)、抗冲击性能性)等 。 12木 拖板 和塑料 拖板 在大部分物流作业场所均可使用。木 拖板的承载能力比塑料 拖板 大,不易弯曲变形,但不适合潮湿和卫生要求高的作业场所。塑料 拖板 是一个整体结构 拖 板 ,适合周转而不易损坏,方便清洁,但承载能力不如木 拖板 。 钢结构 拖板 适合 解决较重货物的承载问题, 根据 拖板 的受载情况,选用钢拖板, 材料选用 (d) 拖板 的 结构: 拖板 有不同的结构方式,根据 随行夹具的设计 特点、承载要求以及其他应用工况要求来选择。 (e) 拖板 的形状:如图 示,这是 拖板 的底部,中间开了一个通孔,用于螺栓连接。四个角上均钻有螺纹孔,用于和转座之间的螺钉连接。 图 拖板 示意图 盘的设计 为了满足随行夹具的水平旋转并定位,在夹具设 计中加入了转盘。 对转盘 的主要要求就是结实牢固,耐用 ,同时在结构上要满足水平旋转和定位。 图 图中可以看到,转盘的侧面 钻有 均匀分布的八个 普通孔,这些孔的作用是对转盘进行定位。转盘中间开有阶梯孔,用于放置连接转盘和 拖板 的螺栓,而阶梯孔的作用就是隐藏螺栓头 。 转盘上表面的四个螺纹孔是与 的孔对应起来的,它们的作用是连接 转盘和 根据转盘的受载情况,它的材料选用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8 页 共 29 页 图 转 盘示意图 形架的设计 U 形架的 主要作用是支撑 固定发动机箱体的横架,同时又要保证它可以水平旋转并定位。图 是 U 形架的主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到, U 形架的左右两端均开有通孔,该孔的作用是安装与横架连接的转轴,具体安装位置可见图 随行夹具装配图。在 于安装连接 了使 此选用内六角沉头螺钉。 235钢,可以满足所需的强度和刚度。 由于 了保证操作的安全 性 ,在 角 处理。 图 意图 轴的设计 转轴 的作用是 连接 同时,由于转轴与横架用螺栓连接,横架就与转轴一起转动。 转轴 大端外圆上的有八个均布的孔, 如图 而 固定发动机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9 页 共 29 页 箱体的横架可绕水平轴翻转一定角度并定位正是通过这八个孔来实现的。 如图 轴与 转轴的不同之处在于 转轴没有加大直径的外圆用于定位。 而为了防止在操作人员推动随行夹具的时候出现失误,导致相邻的两个随行夹具相撞而被损坏,在处于随行夹具边缘的转轴上安装橡胶垫,可以缓 解两者的撞击。 图 转轴示意图 转轴与横架是用 螺栓连接, 如图 示, 考虑到发动机和横架的重量都较大,螺栓可能会失效。因此,本文计算了螺栓的剪切强度。 根据 切应力的校核公式 3对螺栓进行校核 : = 已知发动机的总重量约为 25架的重量约为 10栓的材料选用 20 钢,许用切应力 =30内径 d=5横架的厚度为 l=10转轴的厚度为 s=7据已有数据可以算出 F=由平衡方程求出 : F s = = F =2 ( 5 m )4 10 故螺栓满足强度要求。 14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0 页 共 29 页 图 转轴与横架连接示意图 位栓 的设计 为了满足随行夹具的旋转定位 ,在随行夹具上安装定位板,通过定位栓来对随行夹具进行定位。如图 ,在定位栓的一端开有 6的槽,用于安装弹性挡圈,并且通过弹性挡圈来固定住弹簧。 图 定位栓示意图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1 页 共 29 页 5 转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 转轴是随行夹具中的关键部件,因此,选取转轴 (如图 示) 进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编制。 图 转轴示意图 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1) 在车床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毛坯 左 端外圆 (a) 车右端大端面,保证尺寸 17 (b) 车右端端面,保证尺寸 35 (c) 粗车右端外圆至 28。 (d) 车右端外圆至 86。 (e) 倒角。 (2) 在车床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毛坯右端外圆 (a) 车左端大端面,保证尺寸 16 (b) 车左端端面,保证尺寸 16 (c) 车左端外圆至 26。 (d) 粗车左端外圆至 22,保证尺寸 (e) 倒角。 (3) 在车床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毛坯左端外圆 精车右端外圆至 28 (4) 在车床上用三爪自 定心卡盘夹紧毛坯右端外圆 (a) 精车左端外圆至 22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2 页 共 29 页 (b) 切槽至 20 证尺寸 10 (5) 在钻床上 用专用夹具固定,配合使用分度头 (a) 在大端端面上钻钻 8 8的孔,用分度头控制角度,使 8 个孔均匀 分布 。 (b) 在左端外圆上钻 2 个 12的孔,深 6证尺寸 106此基础上钻 5的通孔,保证两孔同轴。 (6) 在铣床 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毛坯右端外圆 在加工有阶梯孔的轴的一端切 10证尺寸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3 页 共 29 页 6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工序 的 编制 托车发动机的装配 塞的安装 (1) 用布盖住曲轴箱开口,防上活塞销夹掉入曲轴箱。 (2) 用规定的的脱硫油涂覆活塞销。 (3) 安装活塞,“ 志要朝向进气口侧。插入活塞销。 (4) 安装新的活塞销卡簧。 注意: 不得将活塞销卡簧端口对准活塞销镗孔内壁。 缸的 安装 (1) 清除曲轴箱上表面。 注意: (a) 不得损伤曲轴箱密封表面 。 (b) 不得使杂物掉入曲轴箱内 。 (2) 用 清洁的机油涂覆活塞和活塞 环 。 (3) 安装 销 钉和密封衬垫 。 (4) 用 手压住活塞环的同时,安装气缸 。 注意 : (a) 务必小心操作,不得损伤活塞和活塞环 。 (b) 不使凸轮链条掉入曲轴箱内 。 (5) 安装 汽缸盖 。 合器的安装 (1) 安装离合器外毂和花键轴垫圈 。 (2) 将离合器垫片和波形弹簧安装在离合器中心 。 (3) 用清洁的机油涂覆离合器盘片 。 (4) 在离合器中心上安装离合器盘片 A,盘片 B 和压板 。 (5) 使盘片卡爪和离合器外件上的槽隙相对,安装离合器中心组件 。 注意 : 将盘片 A 卡爪插进离合器外壳上的槽中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4 页 共 29 页 (6) 安装锁紧波形垫,要将“ ”标志朝外 。 (7) 在中心锁紧螺母的螺纹上涂油,旋紧锁紧螺母 。 (8) 用离合器弹簧压紧夹具压下离合器中心,夹住离合器中心的同时,旋紧螺母 。 速器的安装 (1) 安装止动块臂回位弹簧,垫圈,止动块臂和螺栓 。 (2) 旋紧动块臂螺栓 。 转矩: 牛顿米( 英尺磅) 。 (3) 将销钉装在变速转筒上 。 (4) 用螺丝刀将止动块臂移向下方并固定 。 (5) 安装变速凸轮,使凸轮上的孔同销钉相对齐 。 (6) 安装并旋紧变速凸轮螺栓 。 (7) 将推力垫装在变速轴上 。 (8) 将变速轴装在曲轴箱上,使回位弹簧端部顶在曲轴箱凸轮上 。 (9) 将变速臂装在变速心轴上 。 曲轴箱罩的安装 (1) 在离合器升降杆构件上涂机油 。 (2) 顺时针方向转动离合器升降杆臂,将升降杆构件装在右曲轴箱罩上 。 (3) 安装销钉和密封衬垫 。 (4) 安装右曲轴箱罩和十二支螺栓,并分或次交叉旋紧螺栓 。 (5) 安装底板,旋紧三支螺栓 。 (6) 将离合器缆索工具固定在缆索固定件上。调节离合器分离杆游隙 。 (7) 安装脚踏式起动机踏板,旋紧螺栓 。 轮的安装 注意 : 安装前检查飞轮上有无附着碎屑。有无磁铁吸引钢屑和其他铁类金属屑 。 (1) 清理飞轮的锥形部分内孔并涂机油 。 (2) 将起动机齿轮圈和半圆键装在曲轴上 。 (3) 将飞轮装在曲轴上,将飞轮的键槽对准半圆键并推入 。 (4) 在飞轮螺栓上涂油。 (5) 安装垫圈和飞轮螺栓 。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5 页 共 29 页 (6) 用飞轮夹具夹住飞轮 ,旋紧飞轮螺栓 。 转矩 :75 牛顿米 (斤米 ,54 英尺磅 )。 (7) 在起动机惰性齿轮轴上涂覆清洁的机油 。 (8) 安装起动机惰性齿轮和轴 。 工具:飞轮夹具 。 曲轴箱罩盖的安装 (1) 安装销钉和新的密封衬垫 。 (2) 小心安装左曲轴箱罩盖 ,注意不要夹住电线 。 (3) 安装七支螺栓,分两到三次交叉旋紧七支螺栓 。 (4) 将电线正确敷设在左曲轴箱上 。 (5) 装上线夹 ,旋紧螺钉 。 (6) 将空档开关线接在开关上 ,安装压片 。 (7) 连接交流发电机电线连接器 。 (8) 在发动机减速齿轮上涂机油 。 (9) 安装起动机减速齿轮和轴 。 (10) 在新的 O 型环上涂油 ,将其装在减速齿轮罩盖上 。 (11) 安装减速齿轮罩盖 ,旋紧螺拴 。 (12) 安装左曲轴箱后罩盖 ,旋紧螺栓 。 15 托车发动机的拆卸 (1) 凸轮轴的拆卸 汽缸头盖螺栓;汽缸头盖;缸头盖垫;螺母 /垫片;凸轮轴座;定位销;凸轮链轮螺栓;凸轮的链轮;凸轮轴;开口环;垫圈;套筒。 (2) 凸轮轴 座的 拆卸 摇臂轴;摇臂;弹簧;锁紧螺母;调节器。 (3) 汽缸头的 拆卸 火花塞;歧管螺母;进汽歧管;凸轮链张力装置上部螺栓;汽缸头螺栓 /螺母;汽缸头;定位销; 缸头垫。 (4) 汽缸的 拆卸 凸轮链滑块;螺母 /垫圈;汽缸;汽缸垫;定位销; 活塞销夹;活塞销;活塞;顶部环;第二层环;外齿轨;油环。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44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14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任务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7955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