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内容、方法及实例_第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内容、方法及实例_第2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内容、方法及实例_第3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内容、方法及实例_第4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内容、方法及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内容、方法及实例,目录,1、规划图件编制的依据及基本构成2、市县乡规划图件编制基本内容3、市县乡规划图件编制基本要求4、各类主要规划图,规划图件编制的主要依据,1、2006年3月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2、2008年11月发布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守则;3、2009年1月发布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4、2009年5月发布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5、2009年6月发布的市县乡三级总体规划编制规程;6、2009年11月发布的市县乡三级总体规划制图规范。,规划的数据基础及要求,制图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面向规划数据建库,图件数据在数据分层、属性结构等方面符合数据库要求,基本满足规划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规划图件的构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必备图件与可选择图件(完善)。必备图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编制的图件,可选择图件根据需要选择编制。1、必备图件包括:1)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乡级一般没有)。2)规划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云南坝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土地整治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乡级一般没有)。,2、可选择图件包括:1)现状图:区位图、遥感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图等。2)规划图: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图、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等。3)分析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分析图、土地生态保护度分级图、土地开发适宜度分级图(云南山地建设)、景观生态用地空间组织图、耕地占用与补充分析图、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完善)、农业产业用地空间组织图、城镇用地空间组织图、工业用地空间整合图、交通用地空间组织图、水利设施用地空间组织图、旅游景区用地空间组织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图以及其他分析图件。,规划图件内容,1、空间参照系统: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但图件比例尺小于1:10万,可采用6分带。,图件基本比例尺市级:市域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0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中心城区图件,比例尺范围为1:1万1:2.5万;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较大的,图件比例尺可缩小至1:5万。县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县域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乡(镇)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乡域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万。,规划图件的基本内容,规划的基本内容:1、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主要反映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引导和调控,重点是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在规划期内的转换关系(符号或晕线表达现状用途);2、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主要体现两种分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颜色表达)、土地管制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分区)。,规划图幅的基础地理要素,1.行政界线2.政府驻地3.高程特征点(制图区域内山脉、山峰、山梁、高地、山隘等,标注名称和高程值)4.等高线与等深线(包括基本等高距唯一)5.其他地物(水系等),规划的注记,1.主要注记内容1)市(地)、县(区)、乡(镇)政府驻地名称。2)公路、铁路、民用机场与港口码头名称。3)水利设施名称。4)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5)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名称。6)高程特征点名称。7)高程值。8)其他重要地物名称。,2.注记字体3.注记字向4.注记排列1)水平字列:2)垂直字列:3)雁行字列:5.注记字隔(见规划制图规范35页),规划图件的配置,1.图名(图件的标题)2.图廓3.地理位置示意图4.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5.比例尺6.图例图例由图形(线条、色块或符号)与文字组成。,7.署名和制图日期具体不同图幅配置也不相同(见市级规划34页),土地利用现状图,1.地理底图1)行政界线。2)政府驻地。3)等高线与等深线。4)道路网。5)水系。,专题要素1)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3大类)。2)大型居民点及工矿企业等的范围和名称。3)市域及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民用机场、重要港口码头、重要水利设施等。,图式: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式见附录D、附录K和附录L。图层控制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土地现状用途。(实例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地理底图(与现状图一致)2.专题要素1)土地利用功能区2)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县城城区和重点镇镇区城镇村发展区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县乡级的只有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3)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4)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乡级为重要产业项目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名称及布局),3.图式4.图层控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土地现状用途、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土地利用功能区(县乡级的是土地用途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市县),1.地理底图(+现状建设用地)2.专题要素1)基本农田集中(保护)区(范围与名称)。县级的增加基本农田整备区2)与基本农田相关的耕地、园地、草地。,3.图式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图式见附录E。4.图层控制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区域重要基础设施、相关土地现状用途。,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1.地理底图(-等高线与等深线)2.专题要素1)允许建设区和建设用地规模边界。2)有条件建设区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3)限制建设区。4)禁止建设区和禁止建设边界。,3.图式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图式见附录G。4.图层控制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土地整治规划图,1.地理底图(+现状建设用地)2.专题要素1)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范围及名称);2)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范围及名称);3)土地复垦重点区域(范围及名称);4)土地开发重点区域(范围及名称);5)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范围及名称)(县乡级的还包括区规模和净增减耕地规模);6)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自然保留地等现状用途。,3.图式土地整治规划图图式见附录H。4.图层控制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土地整治区(范围及名称)(县乡级的还包括区规模和净增减耕地规模)、相关土地现状用途。,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市县),1.地理底图(+现状建设用地)2.专题要素1)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本区域重点建设项目。2)本级规划确定的交通、水利、能源、矿产、环保等重点建设项目。3)其他独立选址建设项目。,3.图式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图式见附录I。4.图层控制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重点建设项目。,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市县),1.地理底图2.专题要素1)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用边界线表达。2)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3)贯穿中心城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民用机场、重要港口码头、重要水利设施等。,3.图式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式见附录D、附录K和附录L。4.图层控制1)对于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外的图幅部分,可采用半透明表达或灰色表达等方式绘制,以突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要素。2)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中心城区土地现状用途。,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市县),1.地理底图2.专题要素1当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的专题要素包括:1)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用边界线表达。2)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用途区。见附录C。3)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4)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内建设用地区分现状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5)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2当采用土地用途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的专题要素包括:1)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用边界线表达。2)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规划用途。见附录A。3)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4)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5)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3.图式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图式见附录J、附录K和附录L.4.图层控制1)对于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外的图幅部分,可采用半透明表达或灰色表达等方式绘制,以突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规划要素。2)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当采用土地用途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中心城区土地现状用途、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中心城区土地规划用途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乡),1.地理底图2.专题要素1)允许建设区和建设用地规模边界。2)有条件建设区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3)限制建设区。4)禁止建设区与禁止建设边界。5)基本农田保护区。,3.图式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图式见附录E。4.图层控制制图要素采用分层的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