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材料热学、光学、电学性质_第1页
纤维材料热学、光学、电学性质_第2页
纤维材料热学、光学、电学性质_第3页
纤维材料热学、光学、电学性质_第4页
纤维材料热学、光学、电学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纤维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8.1热学性质,8.1.1常用热学指标,质量为1g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g。纤维的比热值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一个定值,是一个条件值。同时,又是纤维材料、空气、水分的混合体的综合值。比热值的大小,反映了材料释放、贮存热量的能力。或者温度的缓冲能力。影响纤维材料的接触冷暖感。,(1)比热C,8.1.1常用热学指标,导热系数也称热导率,其倒数称为热阻。纤维本身的导热系数由于纤维结构的原因呈现各向异性。对于纤维集合体,也是纤维、空气、水分三者的综合值。导热系数与集合体的体积重量的关系呈对号规律。,材料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场条件下,热能通过物质本身扩散的速度。单位:J/mh。在数值上为在传热方向纤维材料厚度为1m,面积为1m2,两个平行表面之间的温差为1,1h(物理学上常定义为1s)内通过材料传导的热量焦耳数。,(2)导热系数,8.1.1常用热学指标,绝热率表示纤维材料的隔绝热量传递保持温度的性能。它常常通过降温法测得,将被测试样包覆在一热体外面,另一个相同的热体作为参比物(不包覆试样),同时测得经过相同时间后的散热量分别为Q1和Q0,则绝热率T为:其中:t0不包覆试样的热体单位时间温度下降量(温差);t1包覆试样的热体单位时间温度下降量(温差)。绝热率数值越大,说明该材料的保暖性越好。实际测试中,为了方便和结果的稳定可靠,常常使用两只饮料易拉罐作为容器,加入同质量和温度的水,测量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温差。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欲比较保暖性的纺织品应该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最好在标准大气中。www.casino-,(3)绝热率,克罗值是国际上经常采用的一个表示织物隔热保温性能的指标,同时也可以表示织物在人穿着过程中的热舒适性。它的定义是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不超过50%,空气流速不超过10cm/s的环境中,一个人静坐并感觉舒适时衣服所具有的热阻,称为1克罗。1克罗=4.310-2m2h/J,8.1.1常用热学指标,(4)克罗值,保暖率是采用恒温原理的织物保暖仪测得的指标,是指在保持热体恒温的条件下无试样包覆时消耗的电功率和有试样包覆时消耗的电功率之差占无试样包覆时消耗的电功率的百分率。该数值越大,说明该织物的保暖能力越强。,(5)保暖率,热力学性质也叫热机械性质,是指在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纺织材料的机械性质随之变化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温度点来表征纤维材料力学行为的差异。,8.1.2热力学性质,(1)概念,对于结晶体,热力学状态以熔点为界分为两个状态。对于非结晶体,热力学状态一般分为三个状态玻璃态、高弹态、黏流态。用玻璃化温度Tg、黏流温度Tf来划分。,(2)热力学曲线,Tg,Tf,黏流态,定形是指使纤维(包括纱、织物)达到一定的(所需的)宏观形态(状),再尽可能地切断大分子间的联结,使大分子松弛,然后在新的平衡位置上重新建立尽可能多的分子之间的联结点的处理过程。热定形则是指在热的作用下(以加热、冷却的手段进行大分子之间联系的切断和重组)进行的定形。热定形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纤维材料在加工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使其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形态保持性、弹性、手感等。生活中的衣物熨烫、生产中弹力丝的加工、蒸纱、毛织物煮呢、电压及其他整理工艺都是在运用热定形。www.casino-,8.1.3热定形,(1)概念,湿度(或定形介质):目的是降低Tg温度:加热到Tg以上,Tf以下。促使应力松弛完成外力:施加外力达到我们所需的外观形态时间:大分子间的联结只能逐步拆开,达到比较完全的应力松弛需要时间,重建分子间的联结也需要时间。,8.1.3热定形,(2)影响热定形效果的因素,(1)耐热性指抵抗抗热破坏的能力。可用破坏温度来表示,或受热时性能的恶化来评价。(2)热稳定性指在某温度持续作用下的抗破坏性能。常用单位时间破坏率来表示。,8.1.4耐热性与热稳定性,合成纤维因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的收缩。产生收缩的原因:(1)定形效果不好,有残余内应力存在;(2)分子链比较伸展,各键节、键段的无规运动,使大分向内卷缩。用收缩率表示。(如汽蒸收缩率、沸水收缩率等)。,8.1.5热收缩,织物接触到热体而熔融形成孔洞的性能熔孔性。织物抵抗熔孔现象的性能叫抗熔孔性。,8.1.6熔孔性,(1)概念,(2)影响熔孔的主要外界因素,热体的表面温度;热体的热容量;接触时间;相对湿度。,8.1.7阻燃性,根据纤维在火焰中,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况分为:A.易燃:遇火就燃,离火仍燃,且燃烧迅速,可造成火灾。B.可燃:遇火能燃,离火后仍蔓延,但速度慢。C.难燃:在火焰中可燃,离开火则自熄。D.不燃:与火接触亦不燃烧。,(1)定性表达,(2)定量表达,A.点燃温度B.火焰最高温度C.燃烧速度(单位长度的时间)D.极限氧指数LOIwww.caishen-,8.2光学性质,8.2.1色泽,色泽既是外观质量也是内在质量的反映。(1)颜色:材料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结果。多用白度表示。(2)光泽:反射可见光的能力。影响光泽的因素主要有:纤维的表面状况。如粗毛比细毛光泽强。纤维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会产生不同的光泽效果。如表面平滑平行反射(镜面反射),光最强;表面粗糙漫射,光柔和(反射光强一致)或产生闪光效应(有峰值漫射)。纤维结构与含杂。蚕丝的特殊光泽与它的层状结构有关。成熟度高的棉纤维比成熟度低的光泽好。水分使光泽下降,颜色浓度上升,表面上的油、蜡等其他成分也会使光泽发生变化。纤维彼此排列的平顺程度。,8.2.2折射与双折射,一般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受倾斜方向的一条入射光照射时,在物体表面会分成一条反射光和一条折射光,其反射角、折射角分别遵从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纺织纤维大多都属于单轴晶体,所以当一束光线照射时,进入纤维内的折射光会分成方向不同的两条折射线-发生双折射。分别用n和n表示,(nn)称为双折射率。双折射率的大小可以反映纤维大分子的取向程度,双折射率越大,说明大分子排列越整齐,且越平行于纤维轴向。大分子的取向度越高,纤维性能的各向异性表现就越显著。www.caishen-,8.2.3耐光性和光防护,纤维材料在日光照射下,其性能逐渐恶化,其强度下降,变色,发脆,以至丧失使用价值。纤维材料抵抗日光破坏的性能称为耐光性。日光中的紫外线(波长400nm以下)和红外线(波长780nm以上)是造成纤维光损伤的主要原因。,8.2.3耐光性和光防护,所谓光防护是指纤维制品阻隔红外或紫外光的透射,防止红外或紫外线对人体产生破坏的性能。,8.2.3耐光性和光防护,紫外线波长较短,它由强度较大的UVB(280315nm)和波长较长、低能量的UVA(315400nm)以及UVC(100280nm)组成。紫外线的辐射不分季节、不分阴晴、不分海拔高低,只是到达地面的强弱(紫外线指数)不同,最强时段为上午的10:00下午4:00(该时段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时段)。研究表明:引起皮肤癌的主要波段为UVB,其典型光谱为297nm,起作用强度大约是UVA区的1000倍,而紫外线UVC区的作用虽然也很强,但因其绝大部分受到臭氧层和空气介质的阻隔而难以到达地面。因此防紫外线面料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对UVA区和UV区紫外线起到有效的遮蔽作用,尤其是要遮蔽UVB区。在常用纤维中,羊毛、麻、蚕丝、涤纶等防紫外功能较好,而棉、粘胶、锦纶、腈纶等的防紫外功能较差。当然,纱线的结构、织物的密度和厚度、颜色等对紫外防护也有影响。www.caishen-,8.2.3耐光性和光防护,国家标准GB/T18830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当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30,透过率T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只有当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透射比T两项指标都符合标准要求时,才算是合格的防紫外线产品。目前,防晒纺织品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纤维内嵌入紫外线吸收材料(纺丝时加入防紫外材料),织物防紫外线印染整理,织物表面加金属涂层,织物表面加非金属物涂层。紫外线透过率(也叫透射率)T的定义为覆盖有试样时的紫外线辐照度占无试样时的紫外线透射辐照度的百分率。根据紫外线区段的不同可分为UV-A区段透射率TUVA和UV-B区段透射率TUVB。,8.2.3耐光性和光防护,紫外线防护系数UPF(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的定义为:皮肤无织物保护时产生红斑所需紫外线的最小辐照度与能量与产生红斑的最小辐照度的紫外线透过织物的辐照度的比。可以这样理解UPF的意义,比如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UPF值越高,就说明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在国家标准中纺织品的UPF值最高的标识是50,也就是UPF50。因为UPF大于50以后,对人体的伤害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一般UPF值在1524时称为良好,在2539时称为非常好,4050或以上者称为优良。,8.2.4紫外荧光,纤维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会发出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称之为紫外荧光。各种纺织纤维具有不同颜色的荧光,可用来鉴别纤维,产品开发。www.casino-,8.3电学性质,8.3.1纤维的绝缘性能,体积比电阻:V=RS/L(cm)质量比电阻:m=dV(g/cm2)表面比电阻:S=RW/L(),(1)常用指标,相对湿度P476P477,湿度上升,电阻下降。温度温度上升,电阻下降。含杂杂质往往使电阻降低。(化纤油剂就可以降低电阻)其他因素纤维集合体的形状、体积重量、纤维排列状况、测试电压、时间、电极形状等均对电阻有影响。,(2)影响纤维电阻的因素,8.3.2纤维的静电特性,两个电性不同的物体因相互接触或摩擦后分开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上会产生静止电荷(一个带正电荷,另一个带负电荷),这种现象称之为静电现象。实践表明:往往是介电系数大者常积聚正电荷;表面物质呈酸性者常积聚负电荷;表面物质呈碱性者常积聚正电荷。不同区域的摩擦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电荷积聚。,(1)静电的产生与积累,(2)静电电位序列,需要强调说明的是静电电位序列表只是表达一种规律,和实际的情况不会完全相符,因为实验条件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位序就可能颠倒,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