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守望中华礼仪之邦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我们中华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文明真是粲然大备,“礼仪之邦”这个词正是对她的赞誉。可是近代以来,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中华民族的礼受到了过度的批判,甚至被全盘否定,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甚至连起码的礼仪规范都没有了。正是这种“文化自戕”,动摇了我们民族自信和文化自尊的根基。怎样认识中华礼仪之邦2004年雅典奥运的开幕式,没有向全世界炫耀希腊的现代化,而是展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古希腊文明,这是他们高明和成功的地方。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主题是明确的,就是展现我们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不是西方文明的分店,也不是西方文明的复制品,它是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原生文明之一,是东方人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文化个性。在我看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不能抓准中华文明的核心,并且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有一位著名导演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随便舀一勺都是精彩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中华文明确实非常浩瀚,精彩之处,在在多有,但它决不是一锅粥,无论怎么舀都一样。这些年各地的文化热蔚为大观,茶文化、酒文化、豆腐文化、小枣文化等等,无所不及。再看书摊上,青楼文化、乞丐文化、流氓文化之类的书触目皆是。这些当然都是文化,也应该研究。但是,毋庸讳言,它们都不是中华的核心文化。用礼乐之道教育民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什么?这在学术界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是礼。有人会说,你这是卖什么吆喝什么,因为你是研究礼的,所以才会把“礼”抬得这么高。可是对不起,这一说法的发明权不是我的,而是属于著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先生就先获我心。钱先生在台北的素书楼会见一位美国学者时说:“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只是看到了它的手指和脚趾,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钱先生非常明确地说道:“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为什么可以用“礼”来统领中国传统文化呢?钱先生强调了以下两个要点:首先,“在西方语言里没有礼的同义词”,“西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正因为如此,欧洲国家的地域多“小国寡民”的特征。而在中国,方言、风俗可以彼此歧异,但是,“无论在哪儿,礼是一样的”。中国各地的风俗、方言的差别之大,甚至不亚于比如法国与德国的差别。而数千年来,中国虽然历经磨难,但始终没有走向分裂,因为彼此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是认同的,那就是“礼”。其次,“(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传世文献里可以为钱先生的说法提供佐证的地方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左传中讲到,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左传和礼记里还多次讲到礼是“国之干也”、“人之干也”,“政之舆也”之类的话,礼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犹如一棵树的躯干,而不是枝杈。没有它就挺立不起来,因为它是中国人立国安身的准则;礼还是推行政令的车舆,没有它,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于四方。可见“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钱先生的见解,高屋建瓴,非常精辟,不如此认识,就不足以把握“中华礼仪之邦”的本质,我本人非常的赞同。可惜不知什么原因,学术界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钱先生的这个谈话,所以我必须在一开头就特别提到,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礼”是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都包含着尊敬父母、文明进餐等道理那么,具体来说,礼包括哪些内容呢?限于时间,我不能面面俱到的介绍,只能着重介绍下面几个要点。首先,礼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国家典制。任何国家都有典章制度,而在中国古代,十分强调典制的制订,一定要符合礼的原则。为什么呢?因为古人是把礼作为道德和客观规律的代名词的。所以礼记中写道:“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易”是改易、移易的意思。礼体现的是不能改易的道理,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国家典制是行政管理的规范,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所以历代政治家和执政者都非常重视,因而有许多的作品。其中最值得向大家介绍的是周礼这部书,不知诸位读过没有?清代学者孙诒让称赞它“体大思精”,是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六代治国智慧的集成。周礼是一部理想国的蓝图,建立一个美好的国家所需要的纲领和政策,书中几乎全部涉及到了。例如:中央和地方的格局应该怎样划分?两者的关系怎么协调?如何教育民众?如何考核各级官员?部门之间如何制约?丰歉之年的税率怎么确定?司法制度如何保证公平合理?等等,非常丰富,而贯穿于其中的则是“理”。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周礼里的秋官是主管司法的部门,但这绝不是一个滥用刑罚的机构,因为严刑酷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刑是一种在迫于无奈的时候才使用的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最终不用刑。因此,秋官里面有许多合于“理”的规定。例如,在判定罪名时,先要确认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是初犯还是屡犯?如果属于初犯,罪行较轻,就不要关进监狱,让他站在一块称为“嘉石”的石头上,把罪名牌挂在他胸前,让他感到羞耻,决心改过自新。这样虽然没有用刑,但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再如,为了保证下情上达,民众有冤屈要申诉,有关官员必须受理。如果拒绝受理,申诉者可以站在一块叫做“肺石”的石头上,这时监察部门的官员就会出来听取申诉,如果情况属实,拒绝受理申诉的官员要受到惩处。类似的制度,也见于其他礼书。例如,仪礼中的觐礼记载的是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互聘问的仪节。在主宾见面的时候,使者要致送“国礼”“圭”,一种非常珍贵的玉器,这是必须要有的外交礼节。但是,在使者要归国的时候,主人要举行一个称为“还玉”的礼节,就是把对方致送的“圭”郑重其事地奉还给使者。各位可能要说,这不是开玩笑吧?既然接受了,为什么还要退回去?这里面是含有深意的。国家与国家交往,借助于礼物来表达自己一方的敬重,这是在情理之中的。直到今天,我们去见客人都是不好意思空着手。可是,如果彼此交往的注意力集中在礼物的贵重与否上面,那么,这个礼就成了行贿和受贿,味道就完全变了。所以,“还玉”礼节的设计非常重要,是为了不让礼物冲淡礼的真意,表示君子之交淡如水。左传一书以叙述史事为主,中间常常夹杂“君子曰”的评语,评判的标准是“礼也”还是“非礼也”,就看你的言行是否站在“礼”上。比如鲁隐公五年春,鲁隐公忽发奇想,打算到一个非常遥远的、叫做“棠”的地方去看人家捕鱼。臧僖伯劝阻说:根据自古相传的礼制,国君是为民众树立法度的人,应该专心去做国家的大事。执行乱政,那是要亡国的。鲁隐公坚持要去,臧僖伯“称疾不从”。由于隐公的做法“非礼也”,不符合礼,所以史官将它写进了鲁国的史书,以警示后人。所以说古代的礼,包含了一套以道德为核心的制度。类似的例子,左传里非常之多,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一读,相信收获一定会很多。在战国时代,临淄人就已经盛行玩“蹴鞠”了礼是对人性合理的制约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文化,人的灵魂是要靠上帝来管理的。中国文化不然,它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的灵魂是要靠自己来管理的。这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那么,人怎样管理自己的灵魂呢?时下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叫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情感、情绪能够左右人的行为,情感偏颇、情绪失控就会出乱子。我这里有一张北京晚报,上面有一篇报道,题目是2/3的命案属于激情犯罪。中庸开头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全篇的核心之所在。“天命之谓性”,是说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尊重人性,具有普世的意义。“率性之谓道”,“率”就是沿着,沿着尊重人性的理路来治理老百姓,充分考虑到民众的喜怒哀乐之情。那么,几乎就是治国之道了。可是,人性有天然的弱点,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除非你是圣人。如果过分张扬人性,肆意放纵它,那么人性与兽性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民众,让他们懂得修正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修道之谓教”。朱熹在四书集注里说,修道的“教”,就是指礼乐教化。中庸接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在没有外发的时候,是处于“中”的位置,既不过分,也没有不足的问题。当人在受到外界的影响,情感的外发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往往不是太过,就是不足。要想做到“发而皆中节”,就是恰到好处,就像孔子评价诗经的时候所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一旦进入“和”的境界,在任何时候都能波澜不惊,从容面对一切,情绪不会大起大落,不会大喜大悲、狂怒暴躁,“举世誉之而不私悦,举世毁之而不加沮”,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需要长期的学习。中庸又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民众原本就有中正的本性,这是我们得以治国的最大的“本”。通过礼的方式,把民众引导到“和”的境界,把残留在人性中的动物性转变为理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最大的道。中庸之道,就是追求“和”的道理。“礼之用,和为贵”,礼的终极目的,就是造就和谐的人以及和谐的社会。现在西方有人说中国的发展方向不清楚,其实中华民族从古代就是讲“和”的民族,最有资格谈“和谐”。我们今天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绝不是应付海外舆论的权宜、粉饰之词,而是我们千年传统的自然延续。儒家认为,人修身需要在“质”和“文”两个方面下工夫。“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品德,比如质朴、诚信、正直、敬让,这是做人的底色。“文”,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文明人的典雅的“文采”。孔子的一个学生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质”就行了,干吗要“文”?孔子说,虎豹与犬羊的重要区别是在于它们的皮毛上面的“文”不一样,如果把它们的皮毛统统剃掉,还能区分虎豹和犬羊吗?“质”是“文”的依据,“文”是“质”的表露,乐记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德Q动于内”,“礼发诸外”。所以,中国人的礼,非常强调内在的德性,把它当做学习礼的起点。礼是中华民族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体现西方人讲平等,我们东方人讲尊卑,乍一听我们太落伍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讲尊卑?其实,西方人讲平等也是宗教文化的体现,因为人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你爸爸是上帝的儿子,你也是上帝的儿子,没有区别,孩子见了爸爸可以拍肩膀。现在这种平等被很多人追捧。但它就一定好吗?参考消息转引的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说,由于一些学生的行为无法容忍,2004年有1/3的美国教师认真考虑过要改行。因为80%的学生张口闭口都说享有自己的权利,如果老师的管教过于严厉,他们的父母就会提起诉讼。所以,孩子毫无顾忌,变得很粗野。这种所谓的平等,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使得正常的教育很难进行。中国人讲尊卑,看似不平等,其实不然。尊卑是相对的,父亲与儿子在一起,父尊子卑,因为父亲岁数大,社会经验丰富,对儿子有养育之恩,当然要尊敬。但这种关系不是不变的,儿子会变成父亲,那时也就成了尊者,受到子女的尊敬,公平得很。平辈之间交往的原则,是以对方为尊,实际上是彼此为尊。我敬你一尺,你也会敬我一丈。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平等。所以,钱穆先生讲,礼是以对方的存在并且心存敬意作为前提的。礼的原则是与人为善,处处为对方着想,以此求得社会的和谐。在我们的历史上,最早实行礼治的是文王。史记里记载,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天下怨愤。周文王用道德来收揽人心,威信很高,诸侯之间发生争端,都会找文王做裁判。当时,虞、芮两国为了中间的一块田地长期纷争,于是去找文王评理。可是,他们走进周的地界,发现“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感到非常惭愧的是:“吾所争,周人所耻”,我们所争执不休的私利,正是周人感到可耻的东西,去找文王评理,岂不是自取其辱?于是,他们转身回国,通过互相谦让解决了争端。文王没有出面,就把虞、芮之争解决了,两国的风气也得到了改善,这就是礼乐教化的力量,成为后世追慕的典范。因此,后世为政者十分重视礼的教化作用。史记在介绍制度史的时候,就把礼书放在第一篇,并且强调它对于治理社会的基础意义。旧唐书礼仪志说礼是“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不可须臾离”。汉代有曲台集礼140篇。唐太宗践阼之初,就命令房玄龄、魏徵等礼官学士修订了贞观礼100卷。后来,唐高宗又命令长孙无忌等增益补订,撰成显庆礼130卷。再后来,徐坚等奉命修撰大唐开元礼150卷。这些礼书使得大唐的典制粲然大备,对社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衣冠文物,声教迄于海外,对于新罗、日本等地的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礼在当代还有价值吗 有人可能会讲,现在是工业文明甚至是后工业时代,我们的“礼”都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太老旧了!应该把它淘汰了!说老实话,把社会的发展分成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或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是学者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而做的划分。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刀断斧劈式的,而是一个有机体。就像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他体内有一以贯之的东西,不是说到了一个阶段一切都要从头做起的。比如孝敬、诚实、守信等这些基础性的道德,是可以超越意识形态而存在的,我称之为“人文基因”,它不仅有继承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有所遗传。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的引领人类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从来就是伴有精神追求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即便如此,他们还会在陶罐上面画画,用海蚶壳、石片做成佩饰;他们还会思考地球以外的事物,许多神话就是这一时期的产品,这就是精神追求啊!改革开放之初,有不少人认为,只要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什么难题都不难解决。没想到,制假、贩假之风随之而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而且败坏了我们国家的形象。于是,又有人认为,只要把法制建立起来,一切问题都会化解。可是,知法犯法、有法不依、钻法律空子的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令人不胜其烦。事实证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领,需要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准。在杂乱无序甚至是无政府的状态下,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不仅很难长久,而且会带来灾难。礼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实力如何,大家往往只注意那些看得见的硬指标,比如外汇储备、人均GDP、钢铁产量、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等。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理念等。软实力很难量化,但确实是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的。软实力不但可以在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提供史鉴、醇化民风、树立民族形象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为经济、政治、外交的发展助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邻国似乎比我们觉悟得早一些。环球时报有一篇文章:日本借软实力提升形象。日本人意识到,现在仅仅用金钱、军事手段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已经很困难了。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因此,应该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用独创的传统的自然协调的人文力量来赢得各国的信赖。日本的做法是,“动漫、游戏、生鱼片,一个都不能少”,希望借此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完全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再塑中华民族的形象服务,它的作用千万不能低估。礼的缺失带来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讲到礼,就讲是封建秩序。于是,我们把礼统统打烂了,结果连起码的社会秩序也没有了。不管是骑自行车的,还是开汽车的,都互不相让。将来大家有钱买了飞机,在天上一定也会这么撞来撞去的(笑声)。美国新闻周刊有一篇报道:在中国开车危险又刺激,据调查显示,中国车祸的总量占全世界的20%。中国每辆车发生车祸的比例是美国的16倍。在过去5年中,中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是10万。中国的交通法虽然规定了礼貌驾驶,但和现实是有差距的。纽约时报有一篇题为可怜的中国空姐中报道说,从郑州到上海的一架飞机,本来90分钟就到了,可是客人带的行李多得摆在厕所前边。于是,有人就开始嚷嚷,有的人说饿了,有的人说扰乱了我的商业计划,结果把空姐都弄哭了。空姐说,请系好安全带,结果客人毫不理会。客舱里总是很吵,有的客人还大声唱歌。空姐请他们安静下来,结果客人瞪着眼看着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后,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该知礼仪、懂荣辱,营造适合于人居的人文环境。遗憾的是,我们的生活虽然已经进入了小康,而生活方式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的表现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谦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礼是以敬为主,可以说没有敬就没有礼,而敬又是以谦让为基本内涵的。现在是凡事争先恐后,生怕吃亏,在这种心态之下,不愿排队,不肯让座,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开汽车,彼此抢道。北京的马路之宽,海外也不多见,而交通秩序之混乱,同样是海外罕见,其根源是无礼。没有公德心,自己家里弄得干干净净,门外如何就不管了。有的人把大地当作大痰盂、大垃圾桶,乱吐乱扔,使得大环境脏、乱、差。不会用敬语。敬语是文雅的交际语言,需要有一定的教养和文化才会使用,如今,许多人还停留在“文革”时期的风气里面,说话以粗俗为美,以带脏字为豪爽。不知有雅言,不会用敬语,见到人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他的尊重。总之,我们经济上去了,可是人文素质上不去,影响生活质量。天坛祈年殿和曲阜孔庙金声玉振牌坊,这些中国古代建筑也包含了“礼”的内容传统礼仪与人文奥运人文奥运的投入如此的巨大,我们期望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呢?这个问题现在必须把它想得很透彻。否则,将来就没有评估这届奥运是否成功的标准。人文奥运,我们究竟要什么有人认为,在最近一二十年当中,奥运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产业,它可以为主办国带来巨额的商业利润,这正是许多国家积极申办奥运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在奥运会中赚到钱,当然是好事,何乐而不为?可是,这不是我们申办奥运会的主要目的。我最近在报纸上看到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的谈话,她曾经在莫斯科亲身见证了萨马兰奇宣布由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的历史性场面,目睹了大厅内中国代表欢呼的动人情景。她说大家决不是为了钱在欢呼,而是为了国家的地位和尊严在欢呼。我非常赞成她的见解。我国政府没有说要把北京奥运办成金牌奥运、利润奥运的口号,而是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目标,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我想,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并不困难,北京市政府不仅早有规划,而且大家都已见到了成效。科技奥运也不是什么难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距今已经40多年,“神六”也已经成功升天和回收,运动场上那点技术问题是难不倒我们的。难就难在人文奥运。应该说,奥运无论在哪个国家举办,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差别主要是在人文奥运上。奥运是否成功,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看主办国是否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本国的文化与形象。以前,日本、韩国在经济起飞阶段,曾经成功地借助奥运会来展示自己的形象。2008年奥运会也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展示我们国家尊严的机会。所以,人文奥运要真正做到人文,就要恢复我们传统礼乐文化中优秀的东西,让别人看到我们的精神面貌。如果人文奥运没有给别人留下这些印象,那么我们赚的钱再多、金牌拿得再多,也是得不偿失的,那么奥运会就是失败的。什么是“人文奥运”那么,什么是人文奥运呢?不少人认为,所谓人文奥运,无非就是让老外来看看我们的天坛、故宫、八达岭等古迹。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还常常用到“人文日新”这个词。那些古迹,是凝固了的历史文化,它怎么能“日新”呢?即使它们需要修复,也必须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它的原貌,任何翻新都是对文物的破坏。可见,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许昌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国家管网集团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届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6国家管网集团校园招聘(河北招17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国网陕西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卷)
- 2026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高校毕业生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b卷)
- 造型基础教学课件
- 【老旧住宅小区物业设施设备管理问题调查分析-以S小区为例10000字(论文)】
- 2025至2030电动车桥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乡村氧化塘管理制度
- 妊娠期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讲课件
- 森林生态系统韧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下水管网安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寿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人物“一字评”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CJ/T 167-2002多功能水泵控制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