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ppt_第1页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ppt_第2页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ppt_第3页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ppt_第4页
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主要内容1.课程介绍2.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3.五四文学运动4.社团流派与文艺论争,课程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49大致可以十年为期划分出三个明显的阶段:1.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的40年代文学。,1.时间概念,开端: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终点: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的召开。2.属性所谓“中国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3.学习本课程的读书要求,要集中主要精力读教材中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读全书,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最初读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要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初读时要着重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提倡“朗读”。对于经典的名家名作不仅要默读,而且要“朗读”,在朗诵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与短文最好能背诵。,提倡“多写”。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多写”。一是要勤写“读书笔记”,要养成“每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自由的:作品理解分析、作品点评、读后感想、片断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抄录选文中的佳句好词都可以。有条件与兴趣,还可以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二是注意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学会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本课程的考核要求,1.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2.平时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考勤、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占课程总成绩的30%。平时作业是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平时作业约为2次。3.期末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绪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2.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古典文学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3.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晚清社会组织机构的变革,引起文化机制和文学的变化。A、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B、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C、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一、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的改革(1917-1923)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胚胎于强学会。强学会是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为了变法维新在北京设立的一个宣传政治改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的组织。1898年变法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同意设立京师大学堂,但筹备期间,发生了戊戌政变。,戊戌政变以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尽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被保存下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京师大学堂被占并遭到严重破坏,藏书损失殆尽,不得不停办。1902年10月14日,京师大学堂第一次招考,12月17日正式开学。解放前,北京大学就以这一天作为校庆日。1919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蔡元培名言,“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资格养成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蔡元培论大学,“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本校的宗旨,每年开学时候总说一遍,就是为学问而学问。”,读书与救国:“学生在求学时期,自应惟学是务,朝招暮暮,自宜在书本子里用工夫。予若现在有一班学生,借爱国的美名,今日罢课,明天游行,完全把读书忘了,像这样的爱国运动,是我所不赞成的。”,“今日学生界之浮嚣现象,余至不赞成。盖学生究在学的时代,不宜多问外事。余近观欧洲各国,自大战以还,政治经济亦罅漏百出,虽不乏热心之士,奔走呼号,以解决现实之问题,但终有若干潜心学问之士,埋头研究室内,以谋未来之大计,此则深愿教育界同人之深省矣。”,办学宗旨:(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在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筹安会之发起人,清议所指为罪人也,本校教员中有其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嫖赌娶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间有喜作恻艳之诗词,以纳妾为韵事,以赌博为消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间,自有天然界限。,北大教员,李四光和马寅初,胡适、鲁迅,梁漱溟、辜鸿铭,二、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早期所刊文章全部为文言,1916年起,白话文开始增多。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20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迁往广州,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6年7月终刊,前后共出版63期。最早的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评论刊物。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和“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显著标志。,陈独秀和新青年,新青年: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个性,首先:读者定位是“青年”,自己定位是“新鲜活泼”的形象。其次:以推进新文化和新思想为宗旨,迅速集结各种新式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个新的实践阵营。第三:以“人权”、“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等新观念的倡导为己任,开启了中国知识界新一轮的文化实践,影响极为深远。,新青年上的代表性文章(参见教材P6-7),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钱玄同:“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周作人:人的文学、论黑幕,二、文学革命的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使文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学”)。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4.创作方法上提倡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三、文学革命的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4.产生了一批创作成果。,四、文学革命的特征,1.理论预设,创作滞后。2.功利为主,审美为辅。反封建,重启蒙,强调思想革命,在一点意义上忽略或牺牲了文学自身的本体追求。3.语言、形式变革为主,文学的内涵更新相对滞后。4.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去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五、文学革命的意义,第二节社团流派与文艺论争,一、文学社团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2.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等。刊物:前期创造(季、月、旬、日)刊,1925年后,洪水、文化批评、流沙、星星文艺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前期),前期创造社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前期创造社作品丰富,成就较高。,3.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成员较复杂。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4.语丝社,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代表作家: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刊物: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语丝文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5.莽原社1925年4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名。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受到鲁迅的指导。,6.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7.浅草社、沉钟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支持时间最长的社团。8.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0.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上海成立,发起人有茅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有戏剧月刊,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进行戏剧理论的探索和传播。1921年10月戏剧停刊,社团解体。11.北大歌谣研究会1922年11月成立,周作人主持工作,主要成员有: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胡适等。主要收集、征集、整理民间歌谣。创有歌谣周刊。,二、文学论争,1.与林纾等复古派的论争2.与学衡派的论争1922年1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创办学衡杂志,称其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明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在具体批评中,全面否定新文学创作。3.与甲寅派的论争(章士钊),第三节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一、胡适的白话文学论和历史文学观胡适理论建树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白话文学”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主要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被当时的人看作为可争议的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和主要领袖,但这一事实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被人加以歪曲或抹杀。,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指出了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