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孤独之旅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8.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zip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孤独之旅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8.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7.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6.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1.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0.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89.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88.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2.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1.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0.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9.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87.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86.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85.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84.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5.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4.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3.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岳阳楼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92.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我看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7.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6.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5.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4.doc---(点击预览)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004101103.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95612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1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17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关 键 词: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 新人教版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一册 同步 练习 打包 24 新人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新人
内容简介:
沁园春雪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分外( )妖娆( )折腰( )稍逊( )今朝( )成吉思汗( )【答案】fn ro zh xn zho hn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n)上阕(ju)惟余(只剩下)b莽莽(mn) 妖娆(ro)莽莽(无边无际)c折腰(zh) 稍逊(xn)略输(稍差)d滔滔(to) 风骚(s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答案】a 【解析】“阕”应读qu。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骚骚动骄奢骄美b分析折腰欣赏拆散c大雕雕刻凋零倜傥d腊月蜡象蜡烛喇叭【答案】a 【解析】a项中“骄美”应为“娇美”。4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欲/与天公/试比高。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答案】c【解析】欲与天公/试比高。5“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 )a无边无际 河水流动 b白雪 波涛c白雪一片 河水流动d无边无际 波涛滚滚【答案】d6“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 )a爱惜 b珍惜 c叹息 d可惜【答案】d7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答案】d8填空。(1)本文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过渡的句子是_。(2)“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_,这里指_。【答案】(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章辞藻9补充原文中的句子。(1)望长城内外,_;大河上下,_。(2)须晴日,_,_。(3)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_,还看今朝。【答案】(1)惟余莽莽顿失滔滔(2)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4)数风流人物10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串全词。b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贯串全词。c上阕侧重抒情,下阕侧重议论、写景。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理解。要结合上、下阕具体内容进行判断。二、课内精读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惟”“顿”都是副词,“惟”字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c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d沁园春雪的下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答案】d【解析】沁园春雪的下半阕,没有写祖国山河的壮丽,只是写了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1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采用比喻的手法。将雪后的山比作“银蛇”,将雪后的高原比作“蜡象”,生动形象。另外“舞”“驰”以动写静,增添了生机。【解析】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题目,答案可以有多种。可以说运用了比喻,将抽象的生机勃勃的雪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说运用了动态描写(化静态为动态),北国的雪景壮丽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中华民族前途光明。还可以说运用了对偶,使得音韵和谐。答案不求一致,合理即可。1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解析】这两句处在下阕的开头,一般来说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渡。三、拓展阅读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4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做简要分析。【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解析】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分析即可。15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作者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3)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全诗内容及写作背景。16 “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答案】“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鉴赏。可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s( )哑hu( )咙汹涌( ) 刮着( ) 腐烂( )【答案】嘶 喉 yng gu f【解析】此题考查基础字音字形。2在下面句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可按课文内容填写。3文学常识填空。我爱这土地选自 ,作者 ,原名 ,号 ,诗人。代表作 ,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答案】艾青诗选 艾青 蒋正涵 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多积累。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操场上飞快地驰骋着。b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c秋天的毕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秋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d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答案】d【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将“驰骋”改为“奔跑”;b.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态度”改为“成绩”;c.主宾搭配不当,将“秋天的毕节”改为“毕节的秋天”。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 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答案】d【解析】选择词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abc d【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及排序,一般方法是先确定首句或结尾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排序。二、课内精读读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回答下面问题。7.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答案】不可以。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解析】词语或句子可否删去,可从内容(表达效果)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8.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分别代表什么?【答案】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多灾多难的祖国;第四行中的“这”代表中国人民的愤怒;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解析】指示代词代表的内容可结合诗意作答。9.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答案】分别表示: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解析】可根据诗意作答。10.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答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解析】诗歌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拓展阅读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注释】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11.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诗句。【答案】(1)比喻: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2)拟人: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从诗中找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即可。1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答案】“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中华儿女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解析】结合全诗的诗意作答。13.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的? 【答案】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解析】结合诗句分析即可。14.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解析】结合诗文内容作答。乡愁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字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一枚( ) 窄窄( ) 坟墓( )( ) 大陆( )乡chu( ) 一wn( ) qin qin( )( ) 海xi( )【答案】mi zhi fn m l 愁 湾 浅 浅 峡【解析】此题考查基础字音字形,平时所注意积累。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朝鲜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b汶川地震,举世同悲,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尤显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同胞情。c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迷信的土壤并没铲除殆尽。d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滞销的高价手机,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答案】d【解析】d项中的“炙手可热”是用来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指商品畅销。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反恐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市区积极配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 b受马航事件影响,今年夏天或许是成都旅游界东南亚线路最冷的一年。 c去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宜宾人发现里面竟然没有他们引以为傲的宜宾燃面,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 d我们不能不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 【答案】b【解析】b项,将“一年”改为“一季”或将“夏天”去掉;c项,在“引起”前加上“该现象”;d项,将“不否认”前的“不”字删掉。4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互相对应的项目连起来。 邮票 a表示两地相思船票 b意味两地分离坟墓 c表示长期隔绝海峡 d象征永恒隔离【答案】b a d c【解析】可根据本课诗意作答。5下面这首小诗,请你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保持连贯。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答案】躲在叮嘱里 听着它 暖融融【解析】此题没有唯一答案。符合语境,结构与上下句保持一致,合理即可。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萤火虫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6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你微小。这样写的目的是与诗中“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这几句形成反衬,突出萤火虫虽小,却有并不渺小的心灵。【解析】第一问:在后文中找到与“小小流萤”相关的句子。第二问:结合诗文内容分析作答。7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答案】因为他冲破黑暗的束缚,内藏巨大的力量,活出了自己。所以虽然身躯是微小的,但是心灵并不渺小,力量是巨大的。【解析】可结合诗文内容回答。8“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以外在的伟大或渺小来衡量的,而在于你是不是珍惜你自己,珍惜大自然赋予你的力量,并最大限度地用这力量发出光芒。【解析】开放性试题。回答合理即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lng(_)的翅膀,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2)被雨洗涤过的花儿,更显得鲜yn(_)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3)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_)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痴如醉。(4)当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_)真的是非它莫属。(5)燕语呢喃(_),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答案】(1) 灵 (2) 妍 (3) png (4) gun min (5) n nn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耸入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袤无垠的钢结构摩天大楼,无不叙述着中国建筑工业发展史。b瑞典队伊布对着英格兰门将哈特吼叫咆哮,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c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明察秋毫,发现潜在的需求,把握商机,开拓市场。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去装点千山万壑。【答案】a【解析】广袤无垠: 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这里形容大楼,不恰当。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c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d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县政府决定从高坪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答案】b【解析】a“只有”和“才”搭配;c去掉“当时”或去掉“令”,以使句子有主语;d去掉“避免”或者去掉“不”。4四班的同学深入研究了中国山水文学中蕴含的几种人文情怀。阅读他们研究成果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山水文学表达了文人的情感世界,寄寓了文人的精神希冀。表现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人文情怀。可分为:一、入世情怀。他们认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因此他们热心从政,以功业自许。积极的入世精神,总是与雄浑苍茫的生命搏动的景象联系着。正如_。二、避世情怀。因时代背景及个人际遇的不同,他们消极遁世,主张清静无为,他们往往委身于自然山水,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在和谐静美的山水中平息争胜之心,实现自我疗伤和心灵净化。正如_。三、出世情怀,亦可称傲世情怀。此类文人借道家的飘逸与豁达,保存了人与大自然的感情。他们名曰出世,远离人间烟火,实际上却是享世,在青山绿水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天籁。正如_。(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在饮酒(第五首)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乙】张志和(字子同,号玄真子)在渔歌子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丙】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孜孜以求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志愿。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答案】d【解析】做题时应首先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根据上下句的含义做出判断,根据“入世情怀”“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等词句,可知第一处应与杜甫孜孜以求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志愿相对应;根据“避世情怀”“ 消极遁世,主张清静无为”等词句,可知第二处应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恬静淡泊心境相对应;根据“出世情怀”“享世,在青山绿水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天籁”等词句,可知第三处应与张志和的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相对应。故选d。(2)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答案】“表达”应改为“展现”。【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要先熟知病句类型。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意重复、不合语境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或滥用,或残缺,或位置错误,或搭配错误。划线句子属于搭配不当,“表达”应改为“展现”。5填空。(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 ,是我国当代著名的 、 、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 ,突出了“你” 的特点。(3)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 ,这些词语给人一种 的感觉。【答案】(1)林徽因 建筑师 诗人 (2) “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夜夜的月圆”“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爱”“暖”“希望”, 娇柔、温和、静雅 (3)鲜妍、鹅黄、绿、白 明亮、温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无边青青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窈窕玲珑的睡莲、明艳灿烂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6.第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表达了作者 之情。7.第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_;_。8.下列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萌生了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有一定的关系。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领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9.结合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6. 【答案】对欧洲文化的向往与迷恋 7. 【答案】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8. 【答案】a 【解析】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9. 【答案】年轻的我们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知识,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完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解析】从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角度思考即可。我看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丰润(rn)绿潮(cho)翅翼(y)吹熄(x)b忧戚(q) 凝望(nng) 枉然(wng) 祖籍(j)c红晕(yn) 坦荡(tn) 勃发(b) 飞奔(bn)d沉醉(zu) 飘逸(y) 摇曳(y) 咏赞(zn)【答案】c【解析】 “晕”应读“yn”。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丰润起伏翅翼沉醉b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c勃发 哲人 飘逸 咏赞d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答案】d【解析】 “摇拽”应为“摇曳”。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b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c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d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答案】d【解析】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穆旦是南开中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发表过自己的诗作,颇受大家崇拜。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 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拓展”与“感受”搭配不当,可删除 “人生感受和”;b项,成分残缺,“折映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影子”;d项,成分残缺,应在“认为”前加上“被”字。5填空。(1)我看一诗的作者是_,原名_,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_、翻译家。(2)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_!/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_。【答案】(1)穆旦查良铮诗人(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b不懂英文的他,用一部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c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d走进美丽的地中海公园,我禁不住驻足欣赏。【答案】d【解析】a.“这些革命战士”就是前面所说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应删去“这些革命战士”;b.“在世界上”和“国际”重复,任删其一即可;c.应将“他”移至“不但”前。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什么呀!”她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对今年的城市规划方案,你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c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d对联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常用毛笔竖着写。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答案】c【解析】c.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应删去其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理想穆旦1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2理想是个迷宫,按照它的逻辑你越走越达不到目的地。呵,理想,多么美好的感情,但等它流到现实底冰窟中,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使你丰富的心倾家荡产。“我是一个最合理的设想,我立足在坚实的土壤上。”但现实是一片阴险的流沙,只有泥污的脚才能通过它。“我给人指出崇高的道路,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别管有多少人为她献身,我们的智慧终于来自疑问。毫无疑问吗?那就跟着她走,像追鬼火不知扑到哪一头。8结合全诗,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1)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2)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9从诗中找出能反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句子。10理想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将其表现出来的?以第2部分为例找出这些意象。8【答案】(1)没有理想的人只是单纯地活着,自己不想也不能给别人和社会创造任何价值,就像秋日枯黄的草木永远结不出果实。最可悲的是,没有理想的人从不懂得反思,对于生活的种种坎坷与挫折只是一味地逆来顺受,从来不曾有过改变这种困境的想法,所以,没有理想的人面临的永远只是绝望。(2)理想能指引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解析】根据诗意作答即可。9【答案】呵,理想,多么美好的感情,/但等它流到现实底冰窟中,/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使你丰富的心倾家荡产。【解析】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很残酷,有可能我们满怀希望遇到的却是荒原。结合诗意,找出反映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的句子即可。10【答案】迷宫、美好的感情、最合理的设想。【解析】 先找出第2部分中出现的具体意象,再筛选出哪些意象是代指理想的。岳阳楼记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潇湘(_) 霪雨(_) 霏霏(_)怒号(_) 潜行(_) 汀兰(_)属_(属望) _(属于) 汤_(汤汤) _(汤面)【答案】 (1). xio (2). yn (3). fi (4). ho (5). qin (6). tng (7). zh (8). sh (9). shng (10). tng【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潇”“霪”“霏”可通过形声字来辨析字音。“号”是多音字,ho,ho,“怒号”应读“ho”。“汀”不要读作“dng”。“汤汤”不要读作“tng”。2. 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越明年(_)迁客骚人(_)不以物喜(_)是进亦忧(_)百废具兴(_)连月不开(_)忧谗畏讥(_)宠辱偕忘(_)沙鸥翔集(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答案】 (1). 及,到 (2). 诗人 (3). 因,因为 (4). 这样 (5). 同“俱”,全,皆 (6). 放晴 (7). 谗言 (8). 一起 (9). 群鸟停息在树上 (10). 朝廷【解析】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通假字词,具:同“俱”,全,皆。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刻 唐 贤、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2)前 人 之 述 备 矣。(3)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答案】(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前人之述/备矣。(3)然则/何时而乐耶?【解析】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故句子划分为:(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前人之述/备矣。(3)然则/何时而乐耶?4.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姑俟异日观”云尔b. 予观夫巴陵胜状 京师最胜地也c. 微斯人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d.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答案】b【解析】a项中的“观”,前者意思是“景象”,后者意思是“看”;b项中的“胜”,意思都是“美好的”;c项中的“微”,前者意思是“没有”,后者意思是“微微,稍微”;d项中的“极”,前者意思是“尽,直到”,后者意思是“穷尽”。5.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c. 前人之述备矣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 然则何时而乐耶 旦旦而学之【答案】b【解析】a于:在。c之:助词,的。d而:表修饰关系。b则:就是/那么。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c. 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d. 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c【解析】a项,第一个“观”是动词,“观看”的意思;第二个“观”是名词,“景观”的意思。b项,第一个“通”是“顺通”的意思;第二个“通”是“通往”的意思。d项,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来”的意思。c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c。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的是_,“退”指的是_。(3)某市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官民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4)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列举三个即可)【答案】 (1)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政通人和、气象万千、百废具兴、心旷神怡(任选三个)【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忧、己、具”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8.文学常识填空。(1)范仲淹,字_,苏州吴县人,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_”,世称“_”,著有_。(2)“记”是古代的一种_,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大多以_为主,兼有_、_成分。除了本课的这篇“记”之外,请再列举两篇:_。【答案】 (1)希文 北宋 文正 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集 (2)文体 记叙 议论 抒情 示例:满井游记 小石潭记【解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二、阅读理解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9.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答案】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得无异乎”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956123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