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知识归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20042444.docx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956165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17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关 键 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物理 下册 11.1 功课 教案 练习 打包 新版 新人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年级,物理,下册,11.1,功课,教案,练习,打包,新版,新人
内容简介:
功 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二、重点、难点:1.知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2.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三、自主学习:1请看下述四种情况填写对应表格:是否受力运动距离两者方向12342功的定义是什么?3.(1)请判断学生a在下列动作中是否对哑铃做了功:动作1: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平举在手中,从讲台左侧匀速慢慢走到讲台右侧。( )动作2: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 )动作3: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 )动作4: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过头项。( )(2)动作2与动作3相比,将轻重不同的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哪次更累?(3)2.动作3与动作4相比,请同一对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还是举过头顶更累?4请写出功的计算公式和个物理量的单位?fh5实验名称:测量提起四个钩码上升5cm所做的功实验数据表:12随堂检测1做功的两个因素: , 2功的计算公式 ,单位是 。3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j。4一个人用50n的力搬石头,但石头未搬动,这个人对石头做的功是_ _j。箱子重200n,把它从地面沿着18m长的楼梯搬到10m高的楼上,人对箱子做了_ _j的功;又提着箱子水平移动了20m,人对箱子又做的功是_ _j .5某学生用40n的力将重60n的铅球抛出5m远,则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人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 )200j 300j 0j 500j6重50n的重物,在10n水平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那么重力对重物做的功是 ( )a50j b250j c0 d上述都不对7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文具盒所受的重力对它做了功b文具盒所受的支持力对它做了功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8如图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 b 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运动起来c 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降低d 人用力搬石头,石头不动a 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升高9.物体a的质量为50kg,用100n的水平拉力恰好能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物体a前进0.5m时,求力f做的功。随堂检测参考答案:1物体受力 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2w=fs j30 60040 2000 05c6c 7c8d950j4第1节功导入一:暴风雪过后,一辆汽车陷进雪地里,你帮司机把车周围的雪铲开,司机发动车子,你试着帮司机推车,但车轮只是不停空转,尽管你已经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过了一阵,你已经精疲力竭,而车子还是卡在雪堆里. 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你对车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导入二:出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这位战斗英雄吗?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点燃导火索,“轰”的一声巨响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幸福的今天,他是人民的功臣. 可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董存瑞手举炸药包时却是“劳而无功”,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怎样才算“做功”? 在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一、力学中的功思路一1.做功的含义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让学生讨论叉车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学生思考并回答:叉车的工作有成效,体现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货物举高了.小明的工作没有成效,体现在他虽然施了力,但并没有使大石头移动.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设计意图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课件展示:(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3)小孩子用力推车,车未动;(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让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再说出几个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分析并回答.(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时,人施了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人做了功;(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时,工人施了力,车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工人做了功;(3)小孩子用力推车时,小孩施了力,但车没有移动,小孩没做功;(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时,吊车施了力,但重物没有移动,吊车没做功.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可能举出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教师引导: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例1:起重机吊起重物静止在空中,问拉力是否做功?货物的重力是否做功?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例2:起重机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学生回答: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例3: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会怎样?学生回答:物体靠惯性运动,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学生回答后接着问:假如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冰面上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3)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设计意图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对几种情况下,不做功情况的分析,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思路二(一)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所示).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2.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3.功的概念物理学中规定: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活动: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送给老师.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模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3.分析课本图11.1 - 2,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4.练习: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为什么? (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为什么? (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设计意图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种不做功情况.知识拓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的两个因素具有同向性,即物体通常会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判断某个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关键要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通过了距离,如果物体根本没有动,或者物体虽然运动了,但运动的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垂直,则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2)功的两个因素具有同体性,即一定要明确某力对某物体做功,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此“物体”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尤其是通过机械做功时,一定要注意两因素的同体性.(3)功的两个因素具有同时性,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指力和物体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如果物体受力后脱离施力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此时的原作用力已不存在了,其做功为零.过渡语功是有大小的,功的大小如何来计算呢?二、功的计算思路一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学生认识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与力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表达式:w=fs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1焦=1牛/米(1 j=1 n/m)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重力是否做功?为什么?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向是水平的,马的拉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因此马的拉力对物体做功.计算功的大小时应该利用拉力大小800 n与水平运动的距离3000 m.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因此重力不做功.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设计意图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思路二1.功的多少如图甲所示,用力把一砖块匀速提升1 m,做了一份功w.如图乙所示,如果用力把二块同样的砖匀速提升1 m,做功多少?如图丙所示,如果用力把一块砖匀速提升3 m,做功又是多少?点拨:从上面分析可知功与力、距离的关系如何呢?学生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有:(1)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一定,力越大,做的功越多;(2)力一定,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3)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4)功的多少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2.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1)公式:功=力距离,即w=fs.(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3)1 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 j.即1 j=1 n1 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3.功的简单测算(1)请学生实际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1 m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人拉着重2000 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 m,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功吗?如果拉力为500 n呢?强调解题规范化要求.1.做1 j的功就相当于()a.把质量是1 kg的物体移动1 m做的功b.把1 n重的物体水平移动1 m所做的功c.把质量是1 kg的物体匀速举高1 m所做的功d.把1 n重的物体匀速举高1 m所做的功解析:a项中力的大小和移动距离的方向不明确;b项中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水平方向上受力大小不明确;c项中克服重力做的功w=gh=mgh=1 kg9.8 n/kg1 m=9.8 j;d项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gh=1 n1 m=1 j.故选d.2.如图所示,以下实例所列举的几个力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力是()a.船在水的作用力下前进一段距离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c.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d.当杠铃静止后,举重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解析:物理学中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由图示可知,杠铃静止时受到了运动员的支持力,但在支持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故d选项中支持力没有对杠铃做功.故选d.3.分别用两个相同大小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向右运动了相等的距离,但一次使物体匀速运动,另一次使物体加速运动,如图所示,则() a.两次做功大小相等b.哪个物体重力大些,外力就对物体做功多些c.拉物体匀速运动的力做功多些d.拉物体加速运动的力做功多些解析:物体在不同路面上受到的拉力f大小相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相等,由公式w=fs可得w1=w2,因此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4.如图所示,在50 s的时间内,男孩提着重15 n的小提琴水平向左匀速走了100 m,女孩用5 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走了100 m,他们中对物体做功的是(选填“男孩”或“女孩”),做功的大小是j.解析:由题图可知,男孩提小提琴的力与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箱子在女孩5 n拉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100 m,所以做了功,w=fs=5 n100 m=500 j.【答案】女孩5005.质量为50 kg的何勇同学,在一次爬杆比赛中,用12 s爬到了5 m高的杆顶(g取10 n/kg).(1)何勇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何勇爬杆过程中做了多少功?解析:(1)何勇质量为50 kg,故所受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2)何勇爬杆过程克服重力做功,则w=gh=500 n5 m=2500 j.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沿力方向移动的距离.4.功的单位:牛顿米,专用名称: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1 j的大小: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的功约为1 j.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6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4题.7功 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生活中大量实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时,该力才对物体做了功。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能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很多学生对于功的计算只关注力和距离,而忽略了物体移动距离是否沿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一种模型,即物体在受到力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才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再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如铅球、哑铃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有关。在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再让学生体验测量直接提4个钩码上升5cm做的功。这样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功的概念,使思路清晰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力的测量、判断物体的移动距离及其测量方法已经了解,但往往对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导致功的计算产生错误,本课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归纳,及实验测量,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功,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的理解。学法引导放手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动手做实验,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实验器材教师器材:哑铃(大小各一对)学生器材:每组一套共20组:弹簧测力计1把、刻度尺1把、钩码4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7分钟)播放一段大力士拉车的视频,观察两位大力士的拉车情况。教师:掌声送给取得胜利的亚诺,但我认为掌声更应该送给明知道已经失败却坚持到底的汤米。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到处充满着各种比赛,希望大家向汤米一样,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设计意图】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培养熏陶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凡事有锲而不舍的勇气和决心。教师:(展示两幅图片,拉汽车水平运动,提起重物)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时,是什么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拉力。教师: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物体受到绳子施加的拉力,且物体运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教师:(再展示两幅图片,搬石头却没搬起,拉汽车却没拉动)人对物体施加了什么力?学生:拉力。教师:这个力是否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物体虽然受力,但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移动距离。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头顶西瓜的神骑哥;图片:学生背书包行走)在物体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人对物体施加了什么力?学生1:神骑哥给了西瓜向前的摩擦力。学生2:因为西瓜已经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神骑哥给西瓜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并明确学生2的说法是正确的。)学生3:学生给书包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足球比赛视频;图片:子弹离开枪膛的瞬间)不计阻力时,球离开脚后(子弹离开枪膛后)水平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受到什么力?学生1:足球在草地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学生2:子弹受重力。教师:它们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两个物体运动方向都与受力方向垂直。教师:(用课件将以上四种情况展示在一张幻灯片上)请将上述四种情况对应填入下表。是否受力运动距离两者方向1234学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设计意图】课始,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思考,通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发现这些现象中的异同点,从而提炼出物体受到力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这一模型,引出本课的主题。二、新课讲解1功的定义(约8分钟) 教师:在物体学中,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的情况提炼出一种模型,这种模型叫做功。(板书功的定义)教师:由定义可知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教师:对,这也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用哑铃完成一些动作,大家一起判断他是否对哑铃做了功。动作1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平举在手中,从讲台左侧匀速慢慢走到讲台右侧。动作2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动作3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动作4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过头项。学生:判断a是否对哑铃做了功。教师:请a同学谈谈将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是举哪一对哑铃更累?学生a:举大哑铃。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更累说明了什么?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要做更多的功。教师:请a同学谈谈都是举大哑铃时,举到与肩齐平还是举过头顶更累?学生a:举过头顶。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更耗体能说明了什么?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时要做更多的功。【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解。同时意识到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2功的计算(约4分钟)教师:通过以上的体验活动,大家知道了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板书功的计算公式:w=fs教师:介绍功的单位及焦耳生平。板书:功的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进行人文教育,并学习这位伟大科学家为了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教师:请大家想想,刚才所举的事例中,另外三种情况为什么没做功呢?学生1:第2种情况物体受力但没移动距离。学生2:第3、4两种情况物体受力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建立的功的概念,反推不做功的情况,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解。3实验探究:学生活动:(约5分钟)教师:请大家设计实验测量直接用手提起四个钩码上升5cm所做的功。要求: (1)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选择实验仪器(3)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选择仪器,设计数据表,然后进行实验。教师:请大家在实验时必须沿力的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及仪器,并设计数据表,如下表:弹簧测力计示数f/n钩码上升的距离s/m做功的大小w/j直接用手做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仪器并动手实验,练习设计实验数据表格。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四、课堂例题(约5分钟)投影1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对汽车做的功是多少?2如图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a到b,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b从b到c,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c从c到d,没有力对铅球做功d从a到d,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让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点评。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学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课后作业等方式,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二、功的计算:1公式:w=fs2单位:j教学反思本节课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并从生活实例中熟悉的受力分析和与移动距离找出共性与差异,提炼出要研究的物理模型,符合sts的理念。提炼出模型之后,再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为了化解本节课的难点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场景设问,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外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及做功多少”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711.1“功”知识归纳练习题一、单选题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孩把一个箱子搬起来,女孩对箱子做了功b.司机费了很人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2.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时间越短,所做的功就越少b.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物体做功越快,做功时间越长,所做的功就越大3.小威同学的教室在五楼,平时他一般是慢步上教室一天,快迟到了,小威跑步上教室则( ) a.慢步上教室克服重力做的功多b.跑步上教室克服重力做的功多c.慢步上教室的功率大 d.跑步上教室时做功快4.某同学用100n的力猛踢一个重为20n,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球离脚后在草地上前进了25m,则人对足球做的功是()a.0jb.2500jc.500j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b.把一本物理书从地面拿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20jc.小明用10s时间爬上三楼做功约为30jd.小明爬上三楼做功约为3000j6.在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提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b.用力推讲台,讲台没动c.将一桶纯净水从一楼扛到三楼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7.如图,将同一物体沿不同的光滑斜面拉到斜面顶端所用的力分别为f1、f2、f3 , 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 ,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f3 w1=w2=w3b.f1f2f3 w1=w2=w3c.f1f2f3 w1=w2=w 3d.f1=f2=f3 w1w2w38.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b.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d.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9.小华的家住在五楼,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一楼提到家里,提篮子的力所做的功大约为( ) a.2jb.20jc.2000jd.200j10.小均用动滑轮将质量为40kg的货物匀速提高了5m ,他用250n的拉力拉了1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n/kg)()a.有用功为200jb.额外功为500j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d.小均的功率为200w11.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hab=hbc , 下列关于小钢球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b.在c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小c.在ab段克服重力做功小于在bc段克服重力做功d.运动到最高点c时所受的合力为零12.如图,小明沿水平地面推箱子,但箱子没有移动,此过程( )a.小明对箱子没有做功 b.重力对箱子做了功c.小明对箱子的推力大于地面对箱子的阻力d.箱子所受的重力与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3.如图为“擦窗机器人”,其质量为2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g取10n/kg,不考虑吸盘内空气的重力),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b.擦窗机器人的吸盘在工作时利用了大气压c.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d.擦窗机器人以0.1m/s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下运动8s,它所受重力做的功是为16j14.在相同的力f作用沿力f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试比较在图示的三种情况中力f对物体做功的多少()a.w1=w2=w3b.w1w2w1c.w1w2w3d.w1w3w215.在图所示的各个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b.运动员在举起杆铃的过程中c.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d.大家用力推汽车,汽车不动二、填空题16.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那么,钩码所受的重力为_n;当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从开始提升到h=16cm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是_j。17.某同学用1.8n的拉力,沿斜面匀速向上拉一个重为4.5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2m,高0.3m,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n 18.小陈和小李两位同学体重相同,都从一楼上到四楼,小陈走得慢,小李走得快,则w小陈_w小李 , p小陈_p小李;(填“”“”或“=”)19.小华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5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10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5m,物体重力做功是_j. 20.体重60kg的王健做引体向上,在1min时间内完成了10个,每次上拉,身体重心上升30cm,则他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功_j(g取10n/k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956165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