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理学(部门法部分),许玉镇043185166307uyz,.,2,第一章绪论,一、作为法理学的部门法1、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法学基本范畴:权利与义务为社会所关注的广州两兄弟为筹钱救母,闹市刀劫人质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绑架罪判处哥哥张方述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弟弟张方均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元。张述把刀架在女人质喉咙前,向警方索要赎金.,.,3,.,4,2、公法与私法:民法与刑法中国黄静华硕门案件德国磨房案3、法学的基石是私法。,.,5,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属性,尤其是市民社会的一般条件、趋势和要求。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对我国民法的原则做了规定,,.,6,一、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权的对立物,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7,二、自愿原则(等价有偿),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8,等价有偿原则是公平原则在财产性质的民事活动中的体现.很多民事活动,比如赠予和赡养,继承等并不是等价有偿进行的,因而等价有偿原则只是一个相对的原则,不能绝对化。,.,9,1、在合同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常常具有相对性2、在从事转移财产的民事活动中,一方取得的财产与其履行的义务,在价值上大致是相等的3、在共同从事某种民事活动时,禁止非法无偿地占有他人的财产4、一方给另一方造成损害,应以得到同等价值的补偿为原则,使加害人与受害人的损失额相等,.,10,三、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则是一条法律适用的原则,即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原则又是一条司法原则,即法官的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作出合理的判决,.,11,四、诚实信用原则,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如果说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约的自由,那么诚实信用应是题中之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昭示:无论法律多么严谨,也无法限制复杂多变的市场制度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总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12,民法规定该原则,使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能主动干预民事活动,调整当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关系符合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据该原则作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的漏洞旨由于该原则位阶高、不确定性强,用而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司法专横的工具,对该原则的运用,必须与其他原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13,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对于如何判断权利滥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14,六、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民事主题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道德的简称,又称善良风俗,它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15,四川省泸州市某公司职工黄永彬和蒋伦芳1963年结婚,但是妻子蒋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只得抱养了一个儿子。由此原因给家庭笼罩上了一层阴影。1994年,黄永彬认识了一个名叫张学英的女子,并且在与张认识后的第二年同居。黄的妻子蒋发现这一事实以后,进行劝告但是无效。1996年底,黄永彬和张学英租房公开同居,依靠黄的工资(退休金)及奖金生活,并曾经共同经营。2001年2月,黄到医院检查,确认自己已经是晚期肝癌。,.,16,在黄即将离开人世的这段日子里,张学英面对旁人的嘲讽,以妻子的身份守候在黄的病床边。黄永彬在2001年4月18日立下遗嘱:“我决定,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我的朋友张学英一人所有。我去世后骨灰盒由张学英负责安葬。”4月20日黄的这份遗嘱在泸州市纳溪区公证处得到公证。4月22日,黄去世,张根据遗嘱向蒋索要财产和骨灰盒,但遭到蒋的拒绝。张遂向纳溪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依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判令被告蒋伦芳按遗嘱履行,同时对遗产申请诉前保全。,.,17,意见一:尽管继承法中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而且本案中的遗赠也是真实的,但是黄永彬将遗产赠送给“第三者”的这种民事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应该驳回原告张学英的诉讼请求。意见二:既然依照法律应当确定黄某的遗嘱合法有效,就应该尊重并维护黄某对自己财产所作的处分;张学英既然没有被法律排除在可以接受遗赠的人之外,其受遗赠权就应该得到尊重,其对自己法律权利的主张就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和维护。,.,18,法院最终支持第一种意见。不过,在判决出来前,公证处撤销了当时的遗嘱的公证。宣判后,在场1500余旁听者,起立鼓掌。,.,19,第三章民事法律行为主体,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地位和资格。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就可以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始于出生,终于死亡。,.,20,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地位和资格。意思能力,是指自然人认识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和判断自己民事行为的后果,则其有意思能力。,.,21,根据自然人认识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将自然人分为三个阶段:已满十八周岁的人,称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人,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十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划分的标准,一是年龄;一是精神智力状态。,.,22,劳动成年制,即法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生活来源是指收入是否达到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23,一个人即使超过十八周岁,若患有精神病,则其依然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按照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来判断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公民的权利能力问题,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一,被申请宣告人必须是精神病人;二,必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三,以法定程序宣告;四,必须由法院以判决的形式宣告。,.,24,精神病的种类临床上精神病的类型很多,常见的精神病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等。一、功能性精神障碍:1、轻型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2、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并偏执性精神并更年期精神并儿童精神并双相情感性精神并躁狂症、抑郁症、感应性精神病等。,.,25,二、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并颅内与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等。三、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四、其他类型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26,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27,司法鉴定程序1、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当事人向公安机关侦办人员提出申请不受理申请不予鉴定(受理申请,一般情况下由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得出结论。)公安机关根据案件侦破需要决定进行鉴定一般情况下由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得出结论。,.,28,2、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当事人向检察机关主侦检察官提出申请受理申请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鉴定(不受理则不予鉴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鉴定结果表示质疑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鉴定。,.,29,3、检察机关起诉阶段当事人向检察机关主侦检察官提出申请受理申请检察机关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得出结论。(不受理则不予鉴定),.,30,4、法院审判阶段当事人向检察机关主审法官提出申请受理申请法院征求检察机关及各方当事人意见意见一致根据意见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得出结论。(意见不一致由法院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得出结论。)当事人向检察机关主审法官提出申请不受理则不予鉴定),.,31,焦点:目前刑事案件中当事人亲属及其律师只能申请对当事人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但是否允许由司法机关决定。依照刑事诉讼法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目前在刑事案件中,只有司法机关可以成为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委托人,刑事案件的被告和家属及辩护律师都没有这个委托资格。,.,32,代表称邱兴华案未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太草率“无证据证明邱兴华该做司法鉴定”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高院院长赵郭海就邱兴华是否应做精神病司法鉴定时强调,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邱兴华不具备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条件。,.,33,三、宣告失踪,(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条件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它是人民法院在法律上以推定方式确认自然人失踪的事实,结束失踪人财产无人管理、所负担的义务得不到履行的不正常状态,从而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制度。,.,34,在我国,宣告自然人失踪须具备以下条件:1.须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2.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35,3.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人民法院接到宣告失踪的申请后,应对下落不明的自然人发出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公告期届满,不能确定被申请人尚生存的,应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二)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自然人被宣告失踪后,其民事主体资格仍然存在,因而不发生继承,也不改变与其人身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36,(三)失踪宣告的撤销民法通则第22条规定: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失踪宣告一经撤销,代管人的代管权随之终止,他就应当将其代管的财产及其收益交还给被宣告撤销失踪的人,并将代管理期间对其财产管理和处置的详细情况告知该人。,.,37,四、宣告死亡,(一)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它是人民法院以判决的方式推定自然人死亡。法律上设立宣告死亡制度,对结束下落不明的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不稳定状况,稳定社会经济生活是有重要意义的。,.,38,在我国,宣告自然人死亡须具备以下条件:1.自然人下落不明须达到法定的期间。2.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人寿保险合同的受益人。,.,39,3.须由人民法院进行宣告。普通失踪的公告期间为1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公告期为3个月。(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现存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如著作人身权法律关系此时并不消灭。】,归于消灭。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人被宣告死亡会产生与生理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这主要包括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与其配偶之间婚姻关系消灭;他的继承人因此可以继承其遗产;受遗赠人可以取得遗赠等。,.,40,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24条第2款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仍然能够独立参加各种民事活动,其实施的民事行为仍然可以是有效的。(四)死亡宣告的撤销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只是法律上的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有人确知他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41,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自然人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撤销死亡宣告后,如果被撤销死亡宣告人的配偶已与他人再婚的,新的婚姻关系受到法律保护;其配偶没有再婚的,原婚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恢复。被撤销死亡宣告人有子女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应当恢复,但子女已被他人依法收养的,其收养关系不得单方解除。,.,42,案例:2000年开始外出打工的某村民王某没有与家人联系,2005年6月其妻刘某准备向法院提出对王某宣告死亡的申请,王某的父母不同意,只同意宣告失踪。2005年7月法院受理了刘某的申请,经过一年公告,2006年7月法院以判决的形式宣告王某死亡。刘某随即改嫁张某,并将其与王某独子刘某某,改为张某某,办理了张某对刘某某的收养手续。,.,43,其时刘某与王某的父母共同居住在由王某外出打工赚钱所建的四间瓦房中,王某父母不同意刘某与张某结婚后继续居住于此。2007年6月王某突然返回,原来其因欠债未与家人联系。王证实其后因有病住院,未能看到法院公告,要求法院撤销死亡宣告。同时主张恢复与刘某婚姻关系,解除刘某某与张某的收养关系并以其被宣告死亡为由拒绝支付医院医疗费用。,.,44,五、法人,(一)概念与特征法人(LegalPerson,Juridical/JuristicPerson)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45,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46,(二)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1、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成立法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如机关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的。二是经过核准登记而成立。如工商企业、公司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成为企业法人。,.,47,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对特定范围内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支配,同时排斥外界对法人财产的行政干预。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的组成人员不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48,(三)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我国民法通则根据法人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两大类。,.,49,外国民法中有关法人的分类,1、公法人与私法人。这种分类是以法人的创立者以及法人职能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公法人是指依公法设立的行使国家权利职能的法人,主要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机关及其他权力部门。私法人是指依私法设立以追求私人事业为目的的法人,主要指公司、企业等社会组织。,.,50,2、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这种分类是以法人设立是否以社员的存在为基础作为划分标准的。社团法人是指由自然人(社员)的集合体而组成的法人,它的成立必须以其成员的存在为基础,然后由成员筹集资金成立法人实体。财团法人是指以一定的捐献财产为基础,为实现捐献目的而成立的法人。,.,51,3、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这种分类是基于社团法人中其成立宗旨是否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作为划分标准的。营利法人是指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成立的人。公益法人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而成立的法人。,.,52,(四)公司,1、公司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根据现行中国公司法(2005),其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公司均为法人(民法通则36条),投资者可受到有限责任保护。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出自大同的列词传。,.,53,在公司的概念中,一般包括4个要素:1)、(必须)公司是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的取得都需要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承认,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取得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等证件;,.,54,2)股东出资组建公司的目的在于通过公司的经营活动获取利润,营利性成为公司的重要要素,并以此区别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法人、以行政管理为目的的国家机关3)以行为为基础设立由股东的投资行为设立,股东投资行为开成的权行是股权。股权是一种独立的特殊权利,不同于经营权等物权,亦不同于债权。,.,55,4)独立的公司须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从事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区别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例如上市公司。,.,56,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公司的优点显然表现在:1、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决定了对公司投资的股东既可满足投资者谋求利益的需求,又可使其承担的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增加其投资的积极性。2.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在社会上广泛集资,便于兴办大型企业。,.,57,3.公司实行彻底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4。公司特有的组织结构形式使公司的资本、经营运作趋于利益最大化,更好地实现投资者的目的。5.公司形态完全脱离个人色彩,是资本的永久性联合,股东的个人生存安危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因之,公司存续时间长稳定性高。,.,58,.,59,编辑本段我国现行关于公司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关于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若干规定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60,十大年内最赚钱公司2009年11月最新消息,从前三季度净利润绝对值前十名来看,工商银行以999.1亿元位居榜首,其余公司依次是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交通银行、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1,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为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正如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由下可见,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作用,是法律事实中行为的组成部分。,.,62,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事法律事实中行为的一种,具有如下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各类民事法律事实。1.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消灭)的内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的活动。,.,63,2.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民事行为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与其相对应的是事实行为。所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64,.,65,三、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依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做法,可作如下区分:(1)无行为能力人与限制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2)依司法实践,无行为能力人于日常生活中从事的处分零花钱等细小民事行为,应为有效,如购买铅笔一支,购买冰棍一支等。(3)除上述两种情形外,无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行为均为无效。(4)限制行为能力人从事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应为有效,如一位16岁的中学生花150元购买教辅书一套。,.,66,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就是说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其要求有两点:(1)内部意思与外部表示一致;(2)出于行为人的自愿。由于受到外在原因导致行为人处于意志不自由的状态,因而其表示的意思非其真意,这种情形包括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67,欺诈指故意欺瞒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胁迫指以不法加害威胁他人,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该恐惧心理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利用对方陷入危难,有所急需,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或诱使他方作不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68,误解是指认识与对象的不一致,即行为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或其他有关情况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以至于意思表示与内心意志不一致。意思表示动机上的错误、行为人对标的物的用途等判断失误而产生的错误、当事人对履行合同的能力的认识错误?对民事行为性质的误解、对相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对标的物同一性的误解、质量的误解?,.,69,对于重大误解的认定,我国司法解释比较注重考察误解的结果是否导致双方利益的重大不平衡。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70,显失公平行为是指不具备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原因,但行为人单方面获取暴利,依照行为当时的情形,社会公认为重大不公平的行为。显失公平行为违反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71,3.内容合法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行为内容合法表现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72,无效民事行为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民法通则第58条第2款规定: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是指当事人意思不发生效力,而不是说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如果该无效行为满足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或其他损害赔偿的法律要件时,仍得发生侵权、不当得利等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效力。,.,73,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简称可撤销行为,是因行为有法定的重大瑕疵而须以诉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赋予当事人撤销权或变更权。一旦当事人行使了撤销权或者变更权,则被撤销或变更部分的行为,就视同无效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效力。,.,74,无效合同: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75,可撤消合同: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76,效力待定合同:1)行为能力欠缺者所订立的合同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3)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属于可撤销合同。,.,77,第五章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就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78,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79,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刑罚科处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80,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刑法第4条明文规定了该原则。,.,81,平等适用刑法的具体要求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对于事实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认定犯罪;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其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对于被判处刑罚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刑罚。,.,82,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刑法第5条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以客观行为的侵犯性与主观的罪过性相结合的犯罪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主体再次犯罪的危险程度,作为刑罚的尺度;,.,83,在立法上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对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宏观预测和遏制手段的总体涉及,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度与法定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财务管理-财经类-财经商贸大类
- unit 7 Today is Monday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起)
- 第1课 寻根之旅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艺术·美术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人教版2024
- 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类-教育与体育大类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
- 跳动的琴弦(欣赏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 蓄电池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三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第1章 生命的世界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网格员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
- 造型基础教学课件
- 抗菌型PE(聚乙烯)保鲜膜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培训
- 2019-2025年中国私人农庄行业市场运营趋势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中国先秦文学课件
- 园林绿化监理质量控制措施
- 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 森林生态系统韧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