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佛理小故事,你且看他,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佛理小故事,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佛理小故事,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者。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他所属的部族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文”、“仁”、“寂默”,所以可意译为“来自释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释迦族的圣人”。,第五单元佛理禅趣,坛经两则,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坛经大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主要叙述了慧能于大梵寺说法,法海集记坛经的缘起。第二部分为坛经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经文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集中阐述了慧能独创性的祖宗学说。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叙述了慧能去世前对十名弟子等的嘱咐及临终前后的事情。经文还描述了慧能去世后的情景,并以此作为全经的结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宗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之外的别传。指不依赖佛经,而靠自身感悟来体会佛理。禅宗不重经教,而以自悟心性为主,所以称之为教外别传。以心传心,禅宗的思想,佛性本有无住生心顿悟法门,佛性本有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凡和圣的区别在于是否悟到它。佛在心中,自心即是佛,不须向外索求。无住生心要在没有执著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自然流转。顿悟法门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转化的形式就是“悟”和“顿悟”。“悟”就是“一念相应,便成正觉”,“顿悟”即“不由阶渐,顿时完成”。,禅宗思想,慧能与禅宗,慧能(638713)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州,生活、传法于广东。他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学佛。慧能创立的禅宗,不仅与印度佛教以及中国其他佛教宗派不同,而且与旧有的各派禅学不同,它是佛教内部的一次革新。禅宗的根本特点是强调精神的领悟,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它自称是“教外别传”。其经典便是坛经。,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他告别老母亲,投靠到弘忍门下。弘忍问他:“你是何人,来此见我欲求何事?”慧能答道:“弟子岭南人,今远道求见,无他也,乃求成佛之理。”弘忍训斥道:“你为岭南穷乡僻壤的蛮人,有何资格成佛?”慧能从容回答:“人有南方北方之别,而佛性则不分南北;我虽岭南蛮人,同你尊贵的法师身份不同,但你我佛性何别?”弘忍听了十分震惊,未料这位乡下人对佛理有如此深刻的领悟,于是留他下来当行者,在寺院中打柴、推磨、做粗活。,有一天,弘忍把弟子们召到面前,当众宣布让每人写一首偈,说明自己对佛理的认识。谁能真正领悟佛理真谛,袈裟和佛法就授予谁,并让他做第六代祖。当时弘忍门下有位首座弟子神秀,名声显赫。他很快就作出一偈(佛教中的唱词),悄悄地把偈写在南廊壁间。偈中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听了神秀的偈子,知道神秀尚未体悟“空性”,于是念了一首偈,由他人代为写在墙壁上。偈子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刚写完,很多和尚都围过来观看,都很惊讶,议论说:“奇怪啊!想不到像他这样做苦役的人竟有如此修行?真不可以貌取人!”弘忍见众人如此惊怪,恐怕有人从中暗害,立即用鞋擦掉慧能的偈,故意说:“亦未见本性啊!”第二天,弘忍悄悄来到舂米房,看见慧能腰上背着石正在舂米,便自言自语说:“求道的人为了佛法而忘记肉身,应当这样吗?”接着就问:“米舂好了吗?”慧能答:“早就舂好了,还没有筛罢了。”弘忍用禅杖敲击碓三下而离去。夜晚三更时候,慧能悄悄来到弘忍处。弘忍用袈裟把窗户遮围住,为慧能解说金刚经,说:“一切事物无自性,皆从心生,如果觉悟到真实本性,心就是无所滞着了。”慧能听了很有启发,领悟到佛理的真髓:“一切事物都不离本性。”弘忍看到他已经真正领悟,,就对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接着便把禅法和衣钵秘授给慧能,说:“你为第六代祖。”还嘱他立即下山回南方隐居,待弘忍死后再继承与发展禅宗的事业。此后,慧能一直坚守师嘱,混于众人,不露声色。16年后,弘忍去世,他才出示隐藏多年的法衣,亮明自己的身份,正式落发出家,成为禅宗的首领,在曹溪宝林寺讲法二十余年,影响遍及海内。慧能的偈所以得到弘忍的赞赏,是因为他对于佛家的性空思想有更深的理解。佛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缘起性空的,什么菩提树、明镜台统统并非真实存在,人的心性也是如此,根本谈不上沾惹尘埃,何必时时勤拂拭?只要内心一旦觉悟到世界空无的道理,就可以立地成佛。这是彻底的唯心论。,六祖慧能得法的因缘为何?,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云空未必空,空,课文研读,1、根据注释解释坛经两则。2、阅读坛经两则,概括每则内容。3、坛经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结合课文简要说明。,五祖弘忍和尚夜里到了三更天的时候,把慧能召唤到佛堂里,为他解说金刚经。慧能一经传授,顿时就领悟了佛法。当天夜里接受训导,别人都不知道。于是弘忍和尚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你就是六代祖师了,这件袈裟就是信物,要代代传下去;本门修行要以心传心,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弘忍又说:“慧能!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停留,有人就会害你,你应该即刻就离开这里。”,慧能受法,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的说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佛法均属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所以就有南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称。,南能北秀,坛经两则,慧能受法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南能北秀这段文字是对“南能北秀”一说提出自己的看法。,行事谨慎,办事稳妥。,语重心长,寄寓厚望。,关心弟子,谋事周全,慧能:顿悟直指人心,神秀:渐悟循序渐进,语言特征,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二是善于运用比喻。,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同游山玩水,走着走着,佛印忽然对苏东坡说:“你骑在马上的姿势十分庄严,好像一尊佛。”苏东坡回答说:“你穿着一身黑袈裟,骑在马上好像一团牛粪。”佛印笑着说:“从我口中出来的是佛,从你口中出来的却是粪。”随从听到两人的对话,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诗人与禅宗,语言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心灵的图画,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言语不端,往往表明修养不好。有时言语虽然可以掩盖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最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流露心机。,苏东坡的许多诗词,被许多禅师视为悟后境界的作品,例如有名的庐山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还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东坡一生波澜起伏,在历经人生的沧桑之后,他的心性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曾自我表明心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诗在表达自己的“心”已不受任何外物的牵动,而自“身”的飘荡更是能随遇而安。,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鉴一下。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学僧们非常欢喜的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无德禅师藉机说教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学僧不解似的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无德禅师严肃的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作业:,1、积累与佛有关的熟语或诗词。2、百喻经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请从“相关读物”中自由选择一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成语与佛典,大千世界:出自起世经和长阿含经。“世界”,本是一个佛教名词,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广袤无垠的空间(界)。,天女散花: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子们的道行,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唯有道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水涨船高:出自五灯会元:“十五日前,水涨船高。”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体”,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位上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带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水涨船高”最初就是用来说明这个道理。,本来面目:出自坛经。原指内心纯真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头头是道: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道”无所不在。语出续传灯录:“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成语与佛典,自作自受:出自太子成道经:“自作业时应自受。”指的是:自己造下的业因,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自欺欺人:出自石门文字禅:“古盖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云门,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意思是,从前有个违犯了佛法的人,却自以为能够承继云门大师的衣钵,他那种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别人的样子,不用去描述就已经全部显示出来了。,同床异梦:出自古尊宿语录:“同床共被,梦各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成语与佛典,闭门造车:出自祖堂集:“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意思是,虽然关起门来造车,但是由于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车辙相合;由于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会和古代的圣贤相应。皆大欢喜: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佗的教导,并照着去做。还有些经书,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圆觉经等也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结尾。拖泥带水: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力强大。,神通广大:佛教宣称,释迦牟尼具有神秘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神通力”。“神通广大”用来形容佛的法力广大无边。引火烧身:出自法苑珠林。佛教宣称,罗汉成佛的时候,处理肉身的方法之一,是“自心出火烧身”。鹦鹉学舌:出自景德传灯录。本义是说,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8、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浙教版
- 2025合同样例:ODM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商场租赁合同样本
- 2025企业合作伙伴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5智能电子书租赁合同
- 化肥厂成品分类存放规定
-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插上想像的翅膀接龙精美的童话》说课稿 语文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居民燃气安全使用合同书
- 公共政策导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 发行公司债法律意见书正文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课件
- 高血压护理查房ppt
- 全关节镜下FiberTape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课件
- 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基础超详细版本
- 《临建布置方案》word版
- epsonlq590面板操作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PPT课件
- 存货计划成本法
- 某某某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