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6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6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6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6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背景 目名称 *省 *县 200 万吨 /年 玉米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 60 万吨 /年玉米深加工工程 办单位 项目主办单位: *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 法定地址:英属维尔京群岛洛德镇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a) 200 万吨 /年 玉米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意向书、正式投资合同。 b)*县人民政府会议纪要 ( 2006 年 11 月 19 日 ) 。 c) *县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 2006 年 9 月 24 日) d) 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有关玉米淀粉装置生产 及设计资料 e) 其它文件 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a) 从项目层次分析 *有限公司是根据国际商业公司法规定,经英国政府批准,于2004 年在维尔京群岛的洛德镇注册的一家国际商业公司,主要从事国际项目投融资及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日益加强,为更直接、更全面地与中国政府及企业沟通和联系,经董事会研究决定,加大对中国境内的投资,主要投资的对象是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目前在中国境内已经投资了五家企业,所投资的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玉米淀粉、冰醋酸、巴豆醛、变性淀粉等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截 至 2006 年实现销售收入近 20 亿元人民币,利润近 2亿元人民币。 2 *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投资,经过多方调察研究选中 *省 *县作为投资伙伴,拟投资 15 亿元人民币,建设年加工200 万吨的玉米深加工项目。 b) 从国民经济全局分析 *省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 2004 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 公顷,粮食产量 3135 万吨,其中玉米产量达 1050 万吨,占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为解决我国 13 亿的吃粮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与其 他产粮 大省 比较,玉米加工水平存在较大 差距,山东省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而玉米加工量占全国 46%,吉林省玉米产量占全国 玉米加工量占 21%,而 *省玉米产量占全国 而加工量只占 5%。因此玉米不能層值, “ 三农 ” 问题突出。 2004 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把解决 “ 三农 ” 问题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 “ 重中之重 ” 。过去农业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经济实力。建设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对玉米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使玉米增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种植玉米的 经济效益,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在玉米产区落实国家关于解决 “ 三农 ” 问题 的重要途径。 *省玉米资源丰富,常年玉米产量均在 1000 万吨以上,而且增产的潜力还很大,因此发展玉米深加工工业,不仅有利于解决 “ 三农 ” 问题,同时还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振兴 *省经济增加新的亮点。 目概况 目拟建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 *省 *县新站粮食工业园区,园区位于 *县城的西北隅地经场的南侧,林肇路北面,预计占地面积约 100 公顷,场内地势低洼平坦,是一片草地,地上无 咐着物,适宜建厂。 3 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设规模 本项目规划的建设规模为年加工玉米 200 万吨,生产淀粉、淀粉糖、 冰醋酸 、 醋酸脂 等。为便于筹措资金和方便市场开发,本项目拟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进行。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年加工净玉米 60 万,年工作日 300 天,每天 24 小时连续生产,吨。主要产品为商品淀粉、粗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玉米纤维饲料等。为二期建设淀粉深加工产品预先奠定原料基础。 设目标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 通过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国外专有技术和设备,实现玉米深层次地加工,生产淀粉糖及其玉米化工产品等。确保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并实现清洁生产,三废达标排放。 一期工程将建成年加工玉米 吨能力的国内大型玉米淀粉生产企业。生产满足深加工需要和市场要求的淀粉及其副产品。 通过转化 吨玉米,可增加就业 500 多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地区财政收入。 目建设主要条件 a)玉米 资源 丰富 *省是我国玉米黄金带的北起点,正常年产玉米 1000 万吨左右。 *县位于 *省西南部,松嫩两江的左岸 ,境内水、草、田三分天下,土质肥沃、集中连片,素有“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雨热同季,为粮食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秋短温差大,全年有效积温 3000 度左右,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积累;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的产粮大县,牧业大县,渔业大县。 2005 年粮食产量 60 万吨,周边肇州、肇东、兰西、前郭、扶余、大安等县的玉米钟植面积 825 万亩,产量达 454 万吨, *又是周围 4 几个市县的玉米集散地地,玉米资源丰富。 b)运输便利 厂址面临林肇公路,铁路专用线可以直接进入厂区,与干线相连。县 内公路、水陆、铁路畅通,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c)规模经济,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在加入 后,意味着从原料到产品、从质量到价格都要与国际接轨,本项目最终建设规模为年加工 200 万吨玉米,在世界上也属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一期工程建设年加工 吨的玉米淀粉装置,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产品可以销售到国内及世界各地。 d)优惠的政策扶植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把“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称为“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 ” ,这 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发展 *的玉米经济创造了大好良机,有关部门作出了相应的部署,确定了玉米深加工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玉米资源为依托,以加快玉米深加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投入,扩大玉米深加工产品总量,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产业化发展速度;优化淀粉工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淀粉下游产品,保持优势龙头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总体经济效益水平,壮大玉米深加工产业。 目投资与经济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 元,其中建设估算投资 元。每年可获销售收入 元,年平均上缴税金 元,可获利润 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由此看来,项目建成后不但具有一定社会效益,而且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好项目。 要技术经济指标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1 建设规模 t/a 618000 年处理玉米 2 产品方案 品淀粉 t/a 408000 玉米油 t/a 18000 米蛋白粉 t/a 32000 维饲料 t/a 136000 3 总投资 万元 设投资 万元 设期利息 万元 0 动资金 万元 4 全年生产天数 天 300 5 全厂总定员 人 526 理、技术人员 人 52 人 人 474 6 全厂占地面积 公顷 50 7 年均总成本 万元 8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9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10 年均增值税 万元 11 年均销售利润总额 万元 12 总投资利润率 % 6 13 总投资利税率 % 14 总投资回收期 年 15 贷款偿还期 年 0 (包括建设期) 1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得税前 17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2% 所得税前 18 盈亏平衡点 % 产年值 行性研究的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建设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增加玉米加工层次,使玉米增值,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该项目原料有保证,产品有市场;拟选厂址交通运输方便,适于建厂;年销售收入 元,利税 元,经济效益较好,项目可行。 题与建议 本项目二期规划的产品中有 20 万吨淀粉糖,由于该项目远离糖的销售市场,长距离的运输会增加产品成本,不利于竞争。建议在二期建设前对产品方案应进行充分论证。 7 界玉米的生产 与消费 界玉米生产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谷物之一,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生产成本低。随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新品种、新肥料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基因工程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使得玉米单产增加,总产量大幅上升。2003/2004 年度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为 公顷,居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第二位,产量达 吨,已经超过小麦的产量,高居所有粮食品种之首。 2004/2005 年度世界玉米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 世界上主要的玉米生产国有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欧盟和美国等诸多国家。其中以美 国的生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生产技术最先进。 世界各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见表 2界各 主要 国玉米产量(万吨) 表 别 01/02 年 02/03 年 03/04 年 04/05 年 05/06 年 所占比例 % 美国 24148 22880 25628 29992 27903 国 11408 12130 11580 12800 12700 西 3550 4500 4200 3550 4400 盟 3968 3945 3986 5335 4787 西哥 2040 1928 2180 2200 2160 度 1351 1110 1472 1360 1450 非 970 967 970 1200 950 马尼亚 700 730 702 1200 900 界总量 59872 60296 62371 70626 67335 005/2006 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为 吨,其中美国玉米产 8 量为 吨,居世界之首,占世界玉米总产 量的 美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水平也最先进,有力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美国玉米不仅总产量最高,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人均占有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2005/200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 吨,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总量的 界各国玉米消费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也是玉米主要消费国。世界各主要国玉米消费量见表 2 世界各主要国玉米消费量(万吨) 表 2国 别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备 注 巴西 3450 3570 3900 3910 4180 加拿大 1197 1252 1150 1080 1060 中国 12000 12200 11910 13100 13400 埃及 1105 1140 1090 1020 1040 印度 1305 1190 1340 1360 1380 印尼 715 720 770 750 750 日本 1630 1620 1650 1680 1675 韩国 873 896 957 910 900 墨西哥 2450 2550 2570 2760 2810 南非 880 865 870 895 890 美国 20145 20167 21109 22252 22150 其他 13755 13747 13817 10524 10380 总计 62014 62888 64456 67845 68029 表 2表 2数据表明:美国玉米生产明显大于消费,是世界主要玉米输出国;日本和韩国是玉米进口国;中国的玉米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或略有不足。有关专家估计未来几年中国也将成为玉米进口国 。因此国内建设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原料玉米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 内外玉米深加工概况 随着玉米在工业上新用途的不断开发,玉米作为粮食的含义正在一天天淡化,而作为工业原料的意识却在一天天地加强,玉米深加工 9 行业也一天天发展起来,它既是农业生产向工业生产的延伸,又是工业生产向农业生产的渗透,是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又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玉米深加工行业都取得了久盛不衰蒸蒸日上的好成绩,被人称谓“黄金产业”。 淀粉是玉米深加工的初级产 品,已经有 180 年的生产历史了。产量比较大的有美国和中国,两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 70%,其次是日本和欧盟等国。主要的淀粉品种是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和木薯淀粉等。 1996 年世界淀粉产量为 3600 万吨, 2003 年上升为 4900万吨,其中玉米淀粉 3940 万吨,占 年均递增 美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也是淀粉产量大国, 1996 年产量 2120 万吨,2003 年为 2490 万吨,年递增 占世界总产量的 其中玉米淀粉为 2460 万吨,占总产量的 我国 1996 年淀粉产量 265 万吨, 2003 年达 731 万吨,是美国增速的 ,世界的 ,其中玉米淀粉 634 万吨,占淀粉总产量的 我国 2004 年的淀粉产量已达 2005 年为 1163 万吨,其中玉米淀粉占 欧盟 2003 年淀粉产量 850 万吨,其中以米淀粉仅占 小麦淀粉占 2003 年美国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达 6100 万吨,占本国玉米产量的 24%左右,主要是用于生产淀粉糖和酒精,长期以来都是淀粉糖的用量最大,占深加工玉米用量的 40%以上,但从 2001 年开始 ,酒精的用量超过了淀粉糖 吨,占到了 其中又以燃料乙醇为主,占 2003 年燃料乙醇消耗玉米用量为 2698 万吨,占到当年玉米消费量的 这是近两年出现的新情况。详见表 2 近年美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产量(万吨) 表 210 2003 年中国用于深加工玉米量估计为 1500吨,约占玉米总产量 的 13%左右。主要用于酒精、淀粉糖和谷氨酸等。酒精是玉米的最大用户,占酒精产量 60%的玉米酒精消费玉米 482 万吨,约占深加工玉米量的 淀粉糖占 谷氨酸占 变性淀粉占 其他占 20%。其中经湿磨加工的占 直接使用玉米的占 近几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产量如表 2示。 近年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产量(万吨) 表 2 目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递增 葡萄糖浆 结晶葡萄糖 变性淀粉 氨酸盐 赖氨酸 柠檬酸 酒精 上面的数据不难 看出:由于美国的淀粉及其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比较长,多数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因此增长速度趋缓,甚至个别产品出现负增长。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用途成为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增长点。 与美国不同,我国的玉米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较短,多数产品还处于发展期,因此增长速度快,增幅大,淀粉 1996的年均递增 葡萄糖浆 1998均递增高达 其他如变性淀年度 1992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果葡糖 萄糖 粉 料乙醇 用乙醇 他 量 11 粉,柠檬酸、赖氨酸等的增长速度都在 20%以上。尽管我国的淀粉及淀粉深加工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2005 年我国淀粉 产量已达 1160 多万吨,但对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淀粉及淀粉深加工的总量还很低,按人均消费量计算仍然比较少,以淀粉为例,美国年人均消费70 多公斤;欧盟 20 公斤;印尼 斤;泰国除大量出口外,国内人均年消费 斤;中国台湾人均消费 21 公斤以上;国内人均消费 斤,仅比印尼高。这说明我国的淀粉及淀粉深加工行业的市场容量还很大,为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国玉米深加工发展前景 米资源丰富 我国的地理纬度与美国基本相同,气候条件相似,适于玉米生长,蕴藏着丰富玉米 资源,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玉米生产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表 2示是近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量。 中国近年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 表 2 度 面 积(万公顷) 产 量(万吨) 单 产(吨 /公顷) 2000/2001 2,306 10,600 002/2003 2,450 12,256 003/2004 2,400 11,616 004/2005 2,413 13,029 中数据表明:近年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 2400 万公顷,平均单产为 ,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期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为2861 万公顷,平均单产 。我国玉米单产仅为美国的 可以设想如果我国玉米单产增长 50%,即 ,则在不增加播种面积的条件下,我国的玉米产量将增至 18000 万吨,如果单产达到美国 12 的水平,总产量将达到 21480 万吨。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到 2010年我国玉米产量将达到 18300 万吨。不难看出我国玉米生产的增产潜力还很大,采用先进的玉米生产技术,选育优良的玉米品种,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努力提高 中低产田的单位面积的产量,将使我国玉米产量大幅上升,必将为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 加工工业发展速度快 长期以来我国的玉米深加工工业由于受到粮食产量的限制,而没能发展起来,直到进入 80 年代我国粮食产量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深入落实而不断增长,特别是玉米产量的大幅度的增产,才为玉深加工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玉米深加工工业,首先是淀粉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1991 年我国淀粉产量只有 135 万吨,2005年已经增加到 1163万吨, 14年间增长了近 8 倍,年均递增 这 一点说明我国淀粉和淀粉深加工工业已经由 80 年代的初期发展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也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淀粉产量及各年增长见下表: 1991国淀粉产量: 表 2份 全国淀粉产量合计(万吨) 同比增长( %) 1991 135 992 993 994 995 260 996 997 998 999 000 001 13 2002 003 004 005 市场潜力大 我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尽管许多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增长都很快,但由于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起步比较晚,基础又比较薄弱,因此按人口平均计算水平并不高。比如我国淀粉的人均占有量只有 斤,仅仅是美国人的 欧盟人的 和泰国相当。淀粉糖的人均占有量为 斤,仅为美国的 日本的 韩国的 10%。其它玉米深加工产品都有类似的情况。虽然各国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这些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并不能完全一样,但还是可以说明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向世界 经过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一些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如维生素 c、味精、柠檬酸、赖氨酸等产量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淀粉、淀粉糖等一些产品的生产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已经与世界接轨。许多过去 依赖进口的玉米深加工设备,如大型喷嘴分离机、刮刀离心机、多效蒸发器、管束干燥机等国内均可制造,并出口国外:许多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生产装置的建设规模都已经赶上或超过国外同类装置的生产规模。 项目的市场预测 粉的功能及应用领域 淀粉是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少部分以薯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多种工业的基础原料,经过深加工后用途更为广泛。淀粉制成的食品如粉丝、粉条等可以直接食用。淀粉作为原料可应用于方便面、火腿肠、 14 冰淇淋等食品和可降解塑料制品中。作为发酵原料用于淀粉糖、氨基酸、酒精、抗菌素、味精等产品 的生产。淀粉也可以加工成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铸造、医药、建筑、石油钻井、选矿等领域。 内淀粉市场分析 a)淀粉生产量预测 由于我国淀粉工业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的曾长速度已经有所下降,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年均递增在 17%以上,十五期间增速则下降为 13%左右,预计今后几年的增速还会逐年下降。未来五年的增长速率按8算,国内淀粉产量将如表 2示。按保守估计到 2010 年我国淀粉产量将达到 1600吨,因此我国 淀粉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5淀粉供给总量增长预测方案 : 表 2份 淀粉行业供给总量预测 综合预测值 增长率 ( %) 高 中 低 2005 2006 007 008 009 010 b)淀粉需求量预测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化工等行业的迅猛发展,淀粉下游产品对淀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淀粉的消费结构大致是:甜味剂占 41%;味精占 22%;医药占 11%;变性淀粉占 10%;直接食用(制成粉丝等)占 6%;其它(包括食品、商业、包装等等)占10%。这些淀粉下游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带来了对淀粉需求量的不 15 断增加。 表 2数据表明未来淀粉深加工产品对淀粉的需求量将超过2000 万吨,因此还必须不断地推进淀粉工业向前发展。 我国淀粉消费结构的淀粉需求量 表 2 种 2005(万吨) 2010(万吨) 味精 300 350 淀粉糖 400 500 变性淀粉 147 200 医药抗菌素发酵 150 200 麦芽糊精 100 150 食品(火腿、粉丝) 100 120 赖氨酸 50 120 山梨醇 50 130 其它 50 100 合计 1347 1870 c)我国淀粉供求分析 2005 年我国淀粉总产量为 1163 万吨。按预测 2010 我国淀粉的总产量将达到 1600吨;预计到 2010 年我国淀粉深加工产品对淀粉的需求量将突破 2000 万吨,由此可见,我国淀粉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制约淀粉发展的将是目前就已经感道吃紧的玉米原料。 d)玉米淀粉价格分析 由于我国玉米淀粉正处在快速发展阶,因此未来淀粉市场的竞争必然也是十分激烈和残酷的,一些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污染不治理,原料供应紧张的企业无疑将被淘汰出局。价格必将趋于理性化,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淀粉的价格将随玉米价格的起落而有生有降,淀粉生产企业将有比较稳定的合理的利润。 16 本项目的副产品主要是 玉米 蛋白和 纤维饲料 。我国是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据 2003 年统计,饲料产品总产量 8712 万吨,其中配合饲料 6428 万吨,浓缩饲料 1958 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326 万吨。到 2005 年中国配合饲料年双班生产能力达 吨,产量达7000 8000 万吨, 2015 年产量达到 吨左右。 由于耕地逐年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增产能力有限等原因,粮食产量增加受 到制约;而饲料生产,特别是配合饲料生产需消费大量粮食产品,因此饲料原料将成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饲料原料尤以蛋白质原料紧缺。因此,开发饲料资源是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以玉米为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其副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可作为饲料原料。其中玉米蛋白粉 吨,其粗蛋白含量 60% ,是优质蛋白饲料;玉米纤维饲料(又称玉米纤维蛋白饲料) 13, 6 万吨,其粗蛋白含量 20% 。这两种 产品都是生产 饲料 主要 原料 ,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货 , 本地的饲养业发达,可就 地销售 或外销 ,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前景好, 经济 效益 亦较好 。 品销售 本项目年加工玉米 吨,生产商品淀粉 吨,副产玉米油 吨,玉米蛋白粉 吨,纤维饲料 吨。主要市场是本省、国内。出口主要是面向俄罗斯、日本和韩国 品价格 本项目的产品价格参照国内市场价格进行确定。 产品价格表 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价 格 1 商品淀粉 86% /吨 1950 2 粗玉米油 元 /吨 5500 3 玉米纤维饲料 88% /吨 750 17 4 玉米蛋白粉 82% /吨 2800 场竟争力 建设规模为日加工净化玉米 2000 吨,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玉米淀粉生产线,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生产技术和能源消耗指标均达到 21 世纪国际先进水平。因此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产品具有竞争能力。 本目建设目标是建设年加工 200 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 , 建成达产后 将对 淀粉深 层次的 加工 ,使淀粉进一步增值, 企业 也将从深 加上 工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本项目系新建企业,可以充分的吸收已建装置的建设经验,采用国内已经消化吸收的国外先进技术,最大限度的缩小引进设备范 围,降低建设投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竞争能力。 原料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利于降低声场成本。 场风险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地区远离南方的大市场,运输成本偏高,不利于竞争。 3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设规模 本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加工净化玉米 2000 吨,按含杂质 3%计 18 算日加工商品玉米 2060 吨。年工作日 300 天,每天 24 小时连续生产,年加工净化玉米 60 万吨,折合商品玉米 吨(含水 14%)。 日加工净化玉米 2000 吨的生产规模,单线生产能力在国内已经属于最大规模,目前已建成 的单线生产能力为 2000 吨 /日的生产装置已有两座。本项目厂区建在玉米主要产区,原料供应有保障,运输距离短。建厂条件较好,选择 2000 吨 /日的建设规模是适宜的。 品方案 产品 主产品方案 表 号 产品名称 规 格 产量 t/a 备 注 1 商品淀粉 86%08000 2 粗玉米油 粗制 18000 3 玉米蛋白粉 蛋白 60% 32000 4 玉米纤维饲料 蛋白 21% 136000 产 品质量标准 品淀粉 本装置生产的淀粉的质量可以达到国际通用标准,通常均可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商品淀粉( 表 号 项 目 指 标 备 注 1 水份 14% 2 总蛋白 干基计 3 纤维 干基计 4 脂肪 干基计 5 灰份 干基计 6 铁 干基计 7 二氧化硫 干基计 8 19 9 细菌总数 1000 个 /g 10 霉菌 100 个 /g 11 致命菌 不得检出 玉米油 粗玉米油 (企业标准) 表 号 项 目 指 标 备 注 1 酸价, g 5 2 水分及挥发物 % 3 杂质 % 4 色泽 红 8,黄 40 5 气味、色泽、滋味 正常 米纤维饲料 纤维饲料 (企业标准) 表 号 项 目 指 标 备 注 1 水分 12% 2 蛋白含量 18% 3 灰份 1% 米蛋白粉 蛋白粉 (企业标准) 表 号 项 目 指 标 备 注 1 水分 10% 20 2 蛋白含量 60% 3 脂肪 1% 4 灰份 2% 品综合利用 本项目采用传统的玉米湿磨工艺,配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玉米的综合利用率高达 99%以 上,碎玉米、玉米纤维、玉米浆、胚芽并等用于生产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用于生产玉米蛋白粉,甚至污水处理回收的固形物亦可用于肥料,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厂址选择 址所在位置现状 点与地理位置 21 本项目拟建在 *省北部的 *县新站粮食产业园区,总占地 100公顷。 *县地处 *省的西南部,松嫩两江的左岸。东经 124 度 51分,北纬 45 度 41 分,面积 方公里,人口 45 万。境内公路,铁路,水路三路畅通。是 *省西南部的大通道,与亚欧大陆桥相接,交通便 利。 址建设条件 a)厂址为草原地,地势平坦,地上无附着物,西北略高,东部低。系冲积、洪积平原。地质结构由素填土、粉沙构成。地貌类型单一,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好,没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环境条件单一,地质灾害不发育,工程建设不易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地震烈度为度。最大冻土深度 。 b)厂址位于 *县新站粮食园区内。项目建设前实现七通一平。 c)厂址南面面临林肇公路,铁路专用线接点距厂区仅 300 米,由厂区东面引入厂内,交通十分方便。 d)地下水资源十分丰沛,总储量达 吨, 含水层顶板埋深65 米左右,含水层厚度 10,成井深度约 85 米。 象条件 1、 全年平均气温 : 2、 年平均相对湿度: 60 3、 常年主导风向:西南 4、 年平均风速, /秒 5、 全年最大风速: /秒 6、 夏季大气压力: 帕 7、 冬季大气压力: 帕 8、 历年平均降水量: 米 9、 年均最大降水量: 米 22 10、 大积雪深度: 17 厘米 11、最大冻土深度: 图布置 平面布置 根据生产流程及整个厂区的运输情况,厂内划分为办公区、生产区、动力区、辅助设施区及预留发展区。电厂及污水处理厂布置于生产区的侧风或侧下风向。一期工程共占地面积 50 公顷。 详见: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向设计 由于厂区地形比较平坦,全厂竖向设计为平坡式。 区雨水排放 厂区道路型式采用 城市型,以路牙雨水篦子暗管排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方工程量 结合地形,合理确定标高,满足生产和运输要求,力求减少填方工程量。 合理确定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方式,保证雨水顺利排除。 厂防护及绿化设施 厂防护 厂区周边采用 铁栅栏,设四个道路出入口。 区绿化 厂区绿化的重点是主要道路两侧。树种结合北方地区的特点,一般以乔木、灌木为宜,绿化系数按 19%计算。 23 平面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厂区占地面积 80000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9000 3 堆场面积 1962 4 道路及硬化地面面积 6000 5 建筑系数 % 36 6 绿化系数 % 19 24 5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术方案 产方法选择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湿磨闭路生产流程。 90年代初我国从多个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数座大型玉米淀粉装置,经过几年的消化吸收,我国不仅已经完全掌握了玉米淀粉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线。在工艺技术上充分利用国内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国产运行可靠、高效节能的先进设备,对极少数专用设备由国外专门生产厂家引进,使其玉米加工的综合指标,包括 主、副产品的收率及质量、原料、辅助材料及能源消耗等,均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艺流程 淀粉装置: 采用湿磨法闭路循环流程,其主要生产工序如下: a)原料玉米贮存与净化:原料玉米经地衡计量后卸入玉米料斗,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进入原料滚筒筛,经二级筛选后去玉米筒仓。碎玉米及部分有机垃圾经粉碎后混入纤维饲料中。 b)玉米上料及浸泡:由玉米仓出来的净化玉米经过除铁、除尘、计量后用水力输送去浸泡罐。水力输送速度为 /秒,玉米与输送水的比例为 1: 度为 50 2 度,输送水循环使 用。玉米 的浸泡是在亚硫酸溶液中逆流进行的,共 12 个浸泡灌。浸泡过程中玉米在罐内静止,用泵将浸泡液在罐内一边自身循环一边向前一级罐内输送,保持新的亚硫酸溶液与浸泡时间最长的玉米接触,而新入罐的玉米与即将排出的浸泡液接触,从而保持最佳的浸泡效果。浸泡温度 50 2 度,亚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浸泡时间不小于 48 小时。完成浸泡的浸泡液即稀玉米浆含干物 5 25 送到蒸发工序浓缩成含干物质 45%以上的玉米浆。浸泡终了的玉米含水 43%左右,经水力输送去破碎。 c)玉米破碎:浸泡后的玉米由湿玉 米输送泵经过除石器、脱水筛进入湿玉米贮斗,再进入头道凸齿磨,将玉米破碎成 4,整粒玉米不超过 1%并分离出 75%胚芽,同时释放出 20%淀粉。破碎后的玉米由胚芽泵送至一级胚芽旋流器,分离旋流器顶部流出的胚芽去洗涤系统,底流物料经过曲筛过滤掉浆料,筛上物进入二道凸齿磨,玉米破碎成 10。在此浆料中不应含有整粒玉米,结合胚芽不超过 经过二次破碎的浆料经过胚芽泵送二级胚芽旋流器,顶流物料与经头道磨破碎和曲筛分出的浆料混合一起,返第一级胚芽旋流器,底流浆料送入精磨工序。 d)精磨: 经二级胚芽旋流器分离出胚芽的稀浆料通过压力曲筛,筛下物为粗淀粉乳,淀粉乳与精磨后分离出的粗淀粉浆液汇合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上物进入冲击磨进行精磨,以最大限度地使与纤维联结的淀粉分离出来。经磨碎后的浆料中纤维联结淀粉不大于 7%,然后进入纤维洗涤系统。 e)纤维的分离、洗涤:精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在此与以后洗涤纤维的洗涤水一起用泵送到第一级压力曲筛。筛下分离出粗淀粉乳,筛上物经 6 级压力曲筛逆流洗涤,洗涤工艺水从最后级曲筛前加入通过筛面,携带洗涤下来的淀粉乳逐级向前移动,直到第一级,筛前洗涤槽中与精磨后的浆 料混合,共同进入第一级压力曲筛,分离出粗淀粉乳。再于精磨前筛分出的粗淀粉乳混合,进入淀粉、麸质分离工序。筛上的纤维、皮渣与洗涤水逆流而行,从第一级进入,从最后级筛面排出,进入螺旋挤压机脱水后去纤维干燥工序。 f)淀粉分离、洗涤:由精磨前后曲筛分离出的粗淀粉乳经过除砂旋流器、回转过滤器、再经预浓缩分离机分离出可溶物含量较高的工艺水,用于制酸。农淀粉乳进入麸质、淀粉的主离心机。顶流分离出 26 麸质水的浓度为 1%送浓缩分离机。底流淀粉乳浓度 17美,送十二级旋流洗涤器进行逆流洗涤。洗涤水用新鲜水,温度为 45 c,经过十二级旋流器洗涤并浓缩的淀粉乳浓度为 21美,蛋白含量小于 去精淀粉乳贮罐供深加工用。第一级旋流器顶流经过澄清离心机提浓,底流进主离心机,顶流为工艺水。 g)蛋白分离与干燥:从主分离机顶流分离出的麸质水,含固形物1%右,经过滤器进入麸质浓缩离心机,顶流为工艺水,进入工艺水罐,其固形物含量约为 供胚芽、纤维洗涤用。浓缩后的底流含固形物约为 14% ,经过转鼓式真空吸滤机脱水,真空度为 含水 60%湿蛋白,然后用管束干燥 机干燥。产品风力输送到包装车间包装出厂。 h)胚芽洗涤、干燥:从第一级胚芽旋流器顶流分离出的胚芽,经过三级曲筛逆流洗涤,含水 75%,进入胚芽挤压机脱水,经过脱水后的湿胚芽含水约 55%,去管束干燥机干燥,干胚芽去精制玉米油装置。 i)玉米浆蒸发:将含固形物 5稀玉米浆,通过四效蒸发系统,浓缩到含固形物 45%加入纤维中一起干燥。 j)纤维饲料干燥及造粒:湿纤维、碎玉米、玉米浆混合后进入管束干燥机干燥,经风力输送到包装车间或进行造粒后包装。 粉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27 原料玉米 筛 选 碎 玉 米 净化玉米 浸 泡 亚硫酸制备 蒸 发 浓玉米浆 胚芽分 离 二道磨 精磨 纤维分离 予浓缩 淀粉分离 胚芽洗涤脱水 干燥 榨 油 油粕 浸 出 玉米粕 纤维洗涤脱水 纤 维 麸质浓缩 淀粉精制 麸质脱水 淀粉脱水 淀粉干燥 淀粉包装 商品淀粉 麸质干燥 蛋白包装 蛋白粉 干燥装置 纤维饲料 玉米粗油 28 料平衡图 见附图 1 耗定额 粉物料及能源消耗指标 工艺技术指标 表 号 项 目 指 标 备 注 1 日处理净化玉米 2000t/d 14%水分 2 总收率( 99% 其中:淀粉( 蛋白( 纤维饲料( 粗制玉米油( 68 0% 22% 以干基玉米计 原料及能源消耗指标 表 号 名 称 单 位 单 耗 年 耗 备 注 1 原料 米 t 18000 磺 t 16 剂油 t 4 以油计 2 能源 t 38400 00 81600000 t 56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