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后作业4 柳永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后作业4 柳永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后作业4 柳永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作业(四)柳永词两首一、知识积累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b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d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解析b项,“萧鼓”应为“箫鼓”,c项,“更哪堪”应为“更那堪”,d项,“良晨好景”应为“良辰好景”。答案a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个秋天)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因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年复一年)解析a项,三秋,秋季。答案a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形胜地,兴亡处b一将功成万骨枯 将登太行雪满山c竟无语凝噎 有志者,事竟成d不知乘月几人归 忽复乘舟梦日边解析c项,都是副词,最终。a项,分别为名词,形体;名词,地理形势。b项,分别为名词,将领;副词,将要。d项,分别为动词,趁着;动词,坐。答案c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执手相看泪眼a洛阳亲友如相问 b故曰教学相长也c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两岸青山相对出解析a项,是副词,有指代意义,指代“你”。例句和其他三项都是副词,意为“相互”。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b便纵有千种风情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解析b项,风情,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指情怀、意旨;风土人情。答案b6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例句和a、b、d三项都是由名词排列而成,属于意象组合。答案c7下列对望海潮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阖,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c“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解析d项,“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错误。答案d8.下列对雨霖铃一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起始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为全词奠定了基调。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都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c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人物语言。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d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是虚写。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解析c项,“重在刻画人物语言”错误。答案c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2)望海潮中的“_,_,_”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3)望海潮中,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_,_,_。”(4)雨霖铃中“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5)雨霖铃中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此时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的诗句是:“_,_,_。”答案(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011题。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b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c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两句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解析d项,“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没有批判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答案d1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两句写的不是一个时间也不是一个季节的景色,而是高度概括,夏有荷花,秋有桂子,“三秋”写时间,“十里”写地域,是杭州西湖景色的代表。答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十分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因而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2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的铺写为下文设伏笔。b“执手”两句紧承“留恋处,兰舟催发”,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直接抒情句,词人借千里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d作者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写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解析c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间接抒情。答案c13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点。_答案“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们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第二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适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里,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三、语言表达14“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什么意思?结合下面一段文字的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50字。我国语言文化中关于“井”的词语、成语、俗语比比皆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井田制、井底之蛙、井水不犯河水、市井、背井离乡“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说明_,是作为柳词流传广度的一个比喻。“有井水处”即指有人聚居处,就好像如今我们所说的大街小巷。井水、古井在以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答案柳永的作品通俗易懂,易于风行,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盛行于市井巷陌,只要有井水喝的地方都能唱柳永作的词15为下面文段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不少于50字。柳永的词,家喻户晓。但不少人对柳永的“风流韵事”却更是津津乐道。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不少人对柳永的印象,仍停留在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这篇小说里。历史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不过,以小说为依据来评判人物,显然是太不严肃了。作为河东柳氏的后人,我曾经搜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柳氏宗谱,其中有不少的家谱,对柳氏都有记载,柳氏后人对柳永的文章和道德,都很是推崇备至!笔者在古文真宝一书中,发现了一篇柳永所写的劝学文,可知_。答案柳永是一位治学严谨,道德诗文俱佳的大儒,并非如小说所写的穷困潦倒、断子绝孙,以致死无葬身之地的“花花公子”。16把下面词的画线部分扩展成一段话。要求:不得改变原词意境,50字左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_答案这时男女主人公双手紧握,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泪汪汪的,好不凄然。他们本来有许多话想说,但又哽咽得连一句也说不出来。练习2能力提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记体大思精,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的历史画卷。3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司马迁的安排,可谓_,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_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有尽有波澜壮阔见微知著天衣无缝b包罗万象云谲波诡独具慧眼滴水不漏c应有尽有云谲波诡见微知著滴水不漏d包罗万象波澜壮阔独具慧眼天衣无缝解析“应有应有”应该有的东西全都有。表示一切齐备。“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根据语境“包罗万象”更为贴切。“波澜壮阔”形容气势宏伟,规模浩大。“云谲波诡”形容世事变幻莫测或文笔曲折多变。根据语境应用“波澜壮阔”。“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和实质。“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根据语境应用“独具慧眼”。“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完美自然,没有破绽。“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周密严谨,毫无漏洞。两者适用对象不同。根据语境应用“天衣无缝”。答案d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b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c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d在司马迁编排人物传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时,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解析a项,搭配不当,“造成”与“叙事脉络”不搭配。c项,中途易辙,“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主语应是“人物传记”。d项,成分残缺,无主语。答案b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b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c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d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即人各一传解析根据上文的照应关系,先说分传,后说合传,可排除b、d,根据下文“合传是以类相从”叙述结构,根据句式一致,可排除a。答案c4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文启事的初稿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今年的6月15号是人民日报社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人民日报开办70周年,本社特决定举办以“我与人民日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次征稿面对海内外的作者、读者。务请广大作者、读者提供自己与人民日报之间发生的真实、生动、难忘的故事,我们期待您的大作,以便共襄人民日报70年的成长历程。(1)_(2)_(3)_(4)_(5)_答案(1)“15号”改为“15日”(2)“开办”改为“创刊”(3)“面对”改成“面向”(4)“务请”改为“诚邀”(5)“共襄”改为“分享”5下面是某电商企业的“产品质检流程图”,请根据图示,写一段文字介绍产品品质把控情况,要求表述准确,语言简洁、连贯,不超过90字。_答案原材料入厂后,前端质检人员检验原材料,合格之后,入库等待生产;生产过程中端质检人员监督整个生产过程;产出货物进仓后,后端质检人员再次检测,以确保货物质量。二、名句名篇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2)雨霖铃中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_,_”,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3)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答案(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杨柳岸晓风残月小桥流水人家(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78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了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阑之久与怀想之深。b“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里点明了“春愁”的具体内容,也说明了“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生”字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c“草色烟光”句展示了主人公望断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阑、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d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感染力更强了。解析b项,没有点明“春愁”的具体内容。答案b8结合下片内容,简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表现词人的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_答案下片写词人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结尾“衣带渐宽”二句陡然一转,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表现了词人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910题。诉 衷 情 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开篇“雨晴气爽”两句总写登楼远眺。先以“雨晴气爽”烘托环境气氛,同时暗指时值秋季;再以“江楼”点出登临地点,“伫立”而“望”写出了词人的形象。b“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从大处落笔,都是从高处远眺所见的景象,一句写江,一句写山。这两句对仗工整,并通过“暮山”暗示了具体的时间。c下片“残阳里”一句以“残阳”的意象突出了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也承上启下,转入抒情。特别是“如醉”一词,一方面写词人借酒消愁,但是愁未消人先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词人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d这首词意象之间互相照应和映衬,如“伫立”对“静倚”、“暮山”对“暮云”等,词意发展脉络清晰,是一首结构谨严的好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