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隋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诗歌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诗歌创作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冲破了唐宫廷诗的束缚,给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和真实的感情。“初唐四杰”的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六朝诗风的影响,但他们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初步的革新,改变了唐诗的面貌,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开启了“盛唐之音”。他们之后的陈子昂则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从理论和实践上给诗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了基础。本专题选取了初唐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体会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滕王阁表达了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情感。古诗词常见的战争类意象1投笔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楼兰”是西域古国名,“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诗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柳营“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他的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后多用“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王维诗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主动请求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如岳飞词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6羌笛“羌笛”在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词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一、字音宦游(hun) 绿(pn)金樽(zn)绮筵(q)(yn)江渚(zh) 鸣鸾(lun) 槛外(jin) 牙璋(zhn)凤阙(qu) 碣石(ji) 芳甸(din) 霰(xin)捣衣砧(zhn) 滟滟(yn)(yn)二、通假字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三、一词多义(1)独(2)对(3)罢(4)辞(5)胜四、词类活用雪暗凋旗画使动用法,使模糊不清;使凋落闲云潭影日悠悠名词作状语,天天五、古今异义长河没晓天古义:银河。今义:很长的河流。槛外长江空自流古义:赣江。今义:长江。宁为百夫长古义:与“百夫”构词,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今义:年纪较大,辈分长;生长,增加。但见长江送流水古义:介词,只。今义:表转折的连词。六、特殊句式阁中帝子今何在宾语前置句,“何在”应为“在何”七、名句默写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学生用书p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解题意“和”,指用诗应答,由“和”可知,这是一首酬赠诗(唱和诗);“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则点明是针对陆丞所写早春游望而写的诗。2知作者生平经历: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历任县尉、县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被贬,不久免官。武则天时受到赏识,官至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成就影响: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诗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3析注释由注释和可知,杜审言与陆丞是同郡邻县的同僚,且都是离家做官的人,这首和诗应该是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文意概括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1本诗中最能提示主题的词语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答:明确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答:明确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答:明确(1)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2)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3)“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察觉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的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滕 王 阁1解题意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由此可知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可能通过描述该处景物、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领悟。2知作者生平经历: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六岁便科举中第。后因写一篇代沛王鸡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获罪被革职。以后官为参军,因杀官奴获罪,其父受牵连而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前往交趾省亲,渡海坠水而死。成就影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们都力求革新,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有王子安集。3析注释由注释可知,王勃于省亲途中偶逢滕王阁盛会写下此诗,内容应与此楼、此会、此时有关。文意概括滕王阁全诗写诗人站在高阁上,俯仰观察远近景物,兴起天地沧桑、人世无常之感。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首联中从哪两个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明确首联第一句是从空间角度写滕王阁,第二句是从时间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2此诗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滕王阁什么特点?答:明确颔联描写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画栋飞上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也表现出滕王阁的寂寞冷清,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表现了滕王阁的“高”“寂寞”。3你认为尾联最为传神的字是什么?简要地说明理由。答:明确“空”。“空”是“白白地”“仍旧”“依然”的意思。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慨。从 军 行1解题意“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反映军旅战争生活。以此为题可推知,本诗可能叙写军旅战争之事,抒发对战争的感慨。2知作者生平经历:杨炯(650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世称“杨盈川”,“初唐四杰”之一。十一岁举神童,后又应举及第,授校书郎。后来改任盈川令。成就影响:“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3探背景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唐甘肃一带,成为唐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分忧踊跃从军,加入保疆卫国的战斗行列之中。永隆年间,吐蕃、突厥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当时正值杨炯升迁太子詹事司直不久,有感于边情紧迫而作。文意概括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温傅部落疯狂进犯唐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1“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明确借代的修辞手法。“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都是借代。“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代指长安,“铁骑”代指精锐的唐军,“龙城”代指敌人的要塞。2第三联两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明确这两句描绘了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艰苦、壮烈的景象;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表现了出征将士的坚强无畏和战斗的悲壮激烈。3分析“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的炼字艺术。答:明确上句“辞”字,简洁精当地把将士慷慨激昂的出师阵容表现出来;“铁骑”两字,不仅显示了唐军军力的强大,锐不可当,而且隐含了必胜的自信和藐视敌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个“绕”字形象地刻画出唐军迅猛抄袭顽敌的气势,使人顿觉雄兵犹如从天而降,伏兵四起,敌人插翅也难逃脱。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1解题意本诗标题中“春夜”“别友人”点明了季节、时间、事件和诗的类型(送别诗),可推知本诗可能写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2知作者生平经历: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迁右拾遗。屡上书言事,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因进谏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成就影响:陈子昂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集传世。3探背景公元684年春,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陈子昂胸中的诗情。文意概括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只在对离别环境的沉静描述中,表达出深挚的离情别绪,情感真切却不失雍雅。1这首律诗首联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答:明确此联最精练传神的两个字是“吐”和“对”。“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答:明确(1)运用典故。“琴瑟”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2)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迢,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3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答:明确(1)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2)以景衬情,耐人寻味。“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两句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春江花月夜1解题意“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题目中包含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说明诗歌内容与这五种事物有关。2知作者生平经历: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大约活了六十岁。曾任兖州兵曹。成就影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流传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文意概括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的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此外,在绵绵相思中还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哪些哲理。答:明确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2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的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明确月亮。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明确四句诗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文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学生用书p6乐景衬哀情考点解读以乐景写哀情,是用让人感到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哀伤,表现心中难言之苦,难传之痛,从而使人物的哀伤之情更加深厚,更加浓烈。诗歌赏析:玉 楼 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赏析】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场景:花木繁盛,色彩艳丽,百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清香扑鼻。这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美丽春景)衬哀情(离别之情),自然引出下文。典题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山馆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注】远岫:远处的峰峦。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渊明谁送酒: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是,诗人自己现在的境遇不如当年的陶渊明。“远岫穿云翠,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解析:解答时注意全诗“萧条”的感情基调和结尾的感慨。开篇,诗人就把读者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诗人凭轩远眺,树因秋色而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他内心的悲哀。颈联写远山连绵,云笼雾绕,青翠苍茫;田经雨,更显肥沃。尾联抒写诗人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因此,第三联写的乐景应是衬托哀情。答案:“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这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第一步:找到所描写的景象,分析意象的寓意,整体感受意象组合而成的氛围基调。第二步:分析关键语句,揣摩整体表达的情感。第三步:梳理情景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是如何为情感服务的。 痛悼王勃不忍提笔,只因星陨南海,那是中国诗坛一个永远的痛;不敢提笔,只怕浅陋的文字,蒙羞你名冠唐朝的星辉灿烂;而今提笔,只因心揪难耐,纵然是痛,即便浅陋,也要送去来自河东故里家乡后人迟到的祭奠!历史并未给你留下太多的表演空间。你仿佛一阕华丽的行歌,刚刚声彻云霄,便戛然而止。徒使后世的人们,只能屏息倾听那袅袅不绝的余音,猜想那流淌在云端之上的天籁,难道仅是上天向凡尘的炫耀?但,即便短促,也足以使世人一瞥永恒的王勃王子安。古耿大地,钟灵毓秀;龙门之畔,俊彩星驰。你从绛州龙门而来,风涛黄河壮胆了你的诗魂,飘碧吕梁锦绣了你的诗心。你出身名门,深得家学,又聪敏早发,受祖父辈翼护,初生牛犊何惧虎,六岁善文,九岁著书,十六岁及第,十七岁入朝面试,对答治国方策,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之职,小小年纪敢挑当时大儒颜师古的毛病,真是石破天惊,被众人誉为“神童”,名噪大江南北,人生之路从此开始。翩翩少年,天生才俊,英气绝伦,亮相长安,“初唐四杰”冠冕加身,朝野上下皆知河东王子安谁料想,诸王子斗鸡游戏,你一时兴起,一篇敷衍应酬的笔墨游戏檄英王鸡,卷入权贵纷争,惹来无端祸事。涉世不深的你犯了一个大忌,作为一个朝廷的谏官,目睹两王整天的玩物丧志,不知劝阻,而火上添油:“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好一篇战天斗地的斗鸡檄文,正是你“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的淋漓张扬,但见你俯仰之间,挥毫而就,跃上白马,扬鞭驰奔,一袭白袍,展袖飞扬,让人见识了什么叫意气风发,什么叫才高倾世。那是刚刚苏醒的大唐,她还无法宠溺你那样纵横意气!即使你是大唐的第一个孩子,一切的悲剧皆因个性而生!游戏提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挑拨离间!这就是罪名!这不是你的本意,可文者无意,妒者有心,皇帝有心。同僚们想到了什么?你才高八斗,他人如何邀宠。阴谋出牢笼,奸佞进谗言。皇帝想到了什么?斗鸡?斗权?玄武门的刀光剑影仍在皇帝老儿的眼前回荡?岂容王子纷争,岂容血染皇权,你成了罪魁祸首!“驱逐出去!”一纸圣旨掷下,君王咆哮,谁敢违抗?偌大的长安竟容不下一位少年书生,在政治的斗争和抵牾中,一个率真的文人即使能写出再好的文章也是弱不禁风的,你的才华,你的抱负,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锦上添花的游戏而已,你挥斥方遒时的豪情化作驿路上的黯然神伤,化作“途穷仗友生”的困顿郁塞。王勃就是王勃!你总想一厢情愿地挑起社稷黎民的重担,用一支笔支撑起一个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天下。你依然故我,放荡不羁,为了兄弟的情谊,私藏罪奴曹达,锒铛入狱,命囚死牢。磨刀霍霍的声音,听入耳中,让人不寒而栗。你披头散发,正悠哉吟诗,面壁起舞。你从来都不需要观众,生命于你,亦是一场舞蹈,最好的观众永远是你自己。法场之上,心如死灰,也许你明白了什么是天命难违:“不是大唐需要我,是我们需要大唐。大唐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人间的诗篇从来都是天籁之音,我王勃,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而已。”有的只是追悔和失落,带着一身插满公鸡毛的“将军战袍”的耻辱走上了断头台你但求一死的要求何其可笑而孱弱,生死不过是上位者的一句话,你何曾可以自己做主。千钧之际新皇登基普赦天下,瞬间你竟成了魂在西天身在凡世之人了。一声大赦天下,你不禁傻笑起来但你心灰意冷了,功名于你何用?唯有晨昏侍奉年迈的父亲,也许是你最后的心愿了。你怀着对世事淡漠从容的心质,含着报国无门的深深遗憾,南下交趾省亲,茫然行走在江南的山水之间很难说是滕王阁在等候你,还是你在等候滕王阁,抑或二者都在等候,等候唤醒自己的另外一半生命。生在汾河边,长在渭河畔,或许你本身就是水的精灵,上苍只是暂时召唤你来人间为滕王阁作序,以成就滕王阁的声名。也只有这种解释,才能诠释你的长序为何有如此的灵动与恢弘的气韵。全部的爱恨,血泪,肝胆都流淌在尺素之上,思接千载,纵横八方的豪情吹散了西山云雨,搅动了鄱阳湖的波涛,滕王阁见证了初唐最磅礴的华彩乐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悲哉!勿要自责!勿要看破红尘,生至此,纵然短暂如流星,也全然无憾,莫要吟出那“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无限伤感与惆怅。不需消减锋芒去适应世事的复杂,不必湮灭锐气改变命运的多舛。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做你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就足够了!【赏评】本文以一段唏嘘感叹起始,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言语间流露出的,尽是对特立独行的主人公王勃失意落魄的感慨和愤懑。结尾又以慨叹收束,时而干脆利落的几个字,时而富含感情的一句话,长长短短间将对于王勃的悼念之情形诸于文,令人深有同感。全文贯穿着作者对于王勃作品的把握,王勃文章的字、句、段被很好地融入相关段落以表达作者感情,可谓恰如其分譬如“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虽写斗鸡,却显露出自身“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特色,作者细致地将二者结合,从而在贯通文意的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绿(pn)宦游(hun)扁舟(bin)徘徊(pi)b没晓天(m) 琴瑟(s) 铁骑(j) 南浦(p)c金樽(zn) 江畔(pn) 芳甸(din) 滟滟(yn)d牙璋(zhn) 江渚(zh) 绮筵(yn) 凤阙(qu)解析:选a。 “扁”读pin。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淑气催黄鸟淑气:春天温暖的气候b闲云潭影日悠悠 悠悠:悠长,漫长c雪暗凋旗画 凋:使凋落 d江流宛转绕芳甸 甸:草地解析:选d。甸:郊外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b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d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解析:选b。b项,“不平”是“心情激昂,愤懑不平”的意思,和今义相同;a项,长河,这里指银河,今指长的河流;c项,宛转,这里是指曲折,今指说话温和而曲折或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d项,长江,这里指赣江,今指长江。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b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c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有盈川集传世。d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解析:选c。盈川集是杨炯的作品。5根据相关内容,写出相应的诗句。(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出诗人由于思乡情切,倍觉异乡景物新奇的一联是:_,_。(2)画栋朝飞南浦云,_。(王勃滕王阁)(3)春江花月夜中,透漏出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思索的诗句是:_,_。(4)白云一片去悠悠,_。谁家今夜扁舟子,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2)珠帘暮卷西山雨(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青枫浦上不胜愁何处相思明月楼二、拓展提升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的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b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诗歌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c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从女子口吻着笔,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d作者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可称得上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解析:选c。c项,张若虚是初唐诗人。(2)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答:答案:从意境营造的方法看,本诗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将人物因思念而引发的试衫、开镜、妆洗等动作,与燕窥罗幕,蜂上画衣,桃红李艳的明媚春光结合起来描写,将入梦的期待、掩扉的落寞与寂寂黄昏的孤寂结合起来写,以景衬情,意境孤寂、冷清。春江花月夜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游子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奇景融合在一起,并在对江畔望月、月下奇景的画面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意境优美深邃。从意境的开掘看,本诗借助乐景与哀景的不同描绘,不断深化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景物作结,意境看似凄凉,但感情含蓄深沉,哀而不伤。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潮水、江畔明月、明月高楼、江中孤舟等画面的描绘,将游子漂泊、两地相思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生、对宇宙的深沉思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解析:选a。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误,全诗并非一味悲凉。(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答案: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感遇(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1)诗歌写出了“兰若”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写出了兰若花叶茂盛、孤芳自赏、凋零摇落、芳意不成的特点。表达了诗人虽才华出众,但年华流逝,功业未成的伤悲。(2)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答案:托物言志。诗的前四句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暗寓自己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双关。“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年华的流逝与理想的破灭。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江亭夜月送别(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亭月夜图”,请简要介绍构成这幅江亭月夜图的一两个画面。答:答案:碧色的台阶笼罩在浓雾之中,远眺,夜已深,月上中天,江山一派冷寂。(2)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而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全诗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寒”字明写分别之夜天气的寒冷,实则是诗人的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静”“彻”分别说静、动,这有动静结合的意味。“风声彻”衬托出“谷静”“山空”“月色深”,可见运用了衬托手法。本联写景,从写作角度来说视听兼具,视觉有“月色”,听觉有“风声”。写景的目的,首先要表现山中景物本身的美好,然后才是为抒情服务。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思想内容的能力。尾联“一遣樊笼累”表明作者当时身份是官员,同时希望辞官不做,获得自由;“唯馀松桂心”,“松桂”本身寓意高洁、坚贞,同时结合标题“山”表明诗人回归山中(自然)的情怀。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三、语言运用11把下面的几句诗改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100字左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答: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这类题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洁、凝练,信息量不大。扩展后的语句,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修辞或句式等方面符合要求。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扩展主体。(2)辨明情境要求,突出情境氛围。(3)区分扩展类型,选好表达方式。(4)把握文段语脉,力求写出意蕴。答案:春天的江水被风吹过,泛起些许涟漪,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似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就如同我此刻的愁绪。月光照耀着整个春江,那光亮随着波浪闪耀万里,春江上到处都泛着这皎洁的月光,不知此刻的她是否会看到。1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3个短句。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答:(1)(2)(3)答案:(1)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中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3)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边塞诗的鉴赏1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与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2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適、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3诗歌特点(1)题材广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典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 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答:解析:第一步,找到描写性的语句,即“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第二步,分析所描写景物,以及所使用的描述性词语。首联两句写到北风、白草、胡马,分别指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用“凋”来关联北风和白草,用“日骎骎”来形容胡马。第三步,总结概括景物特点。用概括性的词语来代替描述性词语。第四步,结合全诗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一要联系景物描写的常规作用,二要具体分析。本诗以景物描写开篇,下文塑造将军形象,结尾勾连古今,这样谋篇就主次分明、水到渠成了。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做铺垫”也可)。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解析:第一步,找到并分析描写塑造人物的语句。本诗在颔联和颈联通过烘托勾画来塑造将军形象,以戍楼、夜月来渲染氛围,以铁衣、战马来描摹形体,着一“秋”字来渗透内心。第二步,发挥联想和想象,整合形象特点。将描摹人物的意象组合起来,一幅老将望月图尽在眼前:深秋的夜晚,凄冷的月光洒在戍楼之上,离家多年,战马都已老病,不知家人现状如何,每思至此,将军愁肠百结,不知不觉间铠甲上已结满霜露。第三步,立足全诗分析情感。本诗主要以环境渲染、人物勾画、叙述评论来传情达意:环境险恶、将军思归、战争频仍。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一、分析典型意象,定位诗歌类型诗中若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等,就可基本判断为边塞诗。二、分析景物特点,把握情景关系古诗一般前写景,后抒情,边塞诗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一般在前文分析景物特点,在后文挖掘情感主旨。景是壮阔雄浑、瑰丽奇特,还是凄凉阴森、荒冷恐怖;情是热烈豪放、积极乐观,还是厌战盼归、渴求和平。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观点倾向边塞诗中有赴国死难的英雄,有渴望建功的志士,有反对战争的仁人,有厌战盼归的征人,有渴求和平的智者,有反对穷兵的谋臣,有欣赏异域的旅者,有闺中抱怨的思妇,透过这些人物形象,我们也能掌控边塞诗的情感走向。四、分析议论抒情,准确定位主旨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还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渴求良将和和平向往;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军中怪象,还是“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的无尽控诉;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无奈,还是“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思乡之情。通过把握议论抒情的句子,来准确把握边塞诗的具体情感。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渡 易 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