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参考)人教版.ppt_第1页
11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参考)人教版.ppt_第2页
11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参考)人教版.ppt_第3页
11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参考)人教版.ppt_第4页
11基因工程和PCR技术(参考)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来到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宗芸,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PCR技术,李宗芸,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分:分离目的基因切:对目的基因和载体适当切割接: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转:重组DNA转入受体菌筛:筛选出含有重组体的受菌体,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切,接,转,增,检,ADNA的体外重组(切与接),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切-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反应,接-把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成重组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反应的操作,大部分II型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的反应条件:,Tris-HCl,50mMpH7.5,MgCl2,10mM,NaCl,0-150mM,DTT,1mM,0-50mM低盐酶,100mM中盐酶,150mM高盐酶,Volume,20-100ml,TT,371-1.5hr,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m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接把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成重组体,1.粘端连接2.平端连接3.尾接法,同种内切酶生产的粘性末端的连接,同尾酶生产的粘性末端的连接,不同粘性末端的连接,粘性末端的更换,人工粘性末端的连接,同种内切酶生产的粘性末端的连接,5,5,EcoRI,退火,G,CTTAA,AATTC,G,G,CTTAA,AATTC,G,T4-DNAligase,5,5,5,5,同尾酶生产的粘性末端的连接,BamHI,5,G,CCTAG,GATCC,G,5,5,5,GATCA,T,5,退火,G,CCTAG,GATCC,G,5,GATCA,T,T4-DNAligase,5,5,BclI,G,CCTAG,GATCC,G,5,GATCA,T,5,5,不同粘性末端的连接,BamHI,5,G,CCTAG,GATCC,G,5,5,5,G,ACGTC,3,T4-DNAligase,5,5,PstI,3,T4-DNApol,切平,5,5,G,C,Klenow,补平,5,GGATC,CCTAG,GATCC,5,CTAGG,5,5,人工粘性末端的连接5突出末端,5,G,CCTAG,GATCC,G,5,5,5,5AATTC,G,T4-DNAligase,5,5,Klenow,补平,Klenow,补平,5,GGATC,CCTAG,GATCC,5,CTAGG,5,GAATT,CTTAA5,5,5AATTC,TTAAG,TdT,TdT,dGTP,dCTP,GAATTGGGGGG,CTTAA,AATTC,GGGGGGTTAAG,GGATCCCCCCC,CCTAG,GATCC,CCCCCCCTAGG,GGATCCCCCCCAATTC,CCTAGGGGGGGTTAAG,5,5,GGATCCCCCCCAATTC,CCTAGGGGGGGTTAAG,退火,BamHI,BamHI,EcoRI,BamHI,人工粘性末端的连接3突出末端,CTGCA3,G,G,3ACGTC,5,GCATG3,C,5,C,3GTACG,T4-DNAligase,TdT,TdT,dCTP,dGTP,GCATGCCCCCC3,C,退火,PstI,PstI,C,3CCCCCCGTACG,CTGCAGGGGGG3,G,G,3GGGGGGACGTC,5,5,CTGCAGGGGGGC,GCCCCCCGTACG,5,5,CTGCAGGGGGGC,GCCCCCCGTACG,5,5,CTGCAGGGGGGCATGC,GACGTCCCCCCGTACG,5,5,CTGCAGGGGGGCATGC,GACGTCCCCCCGTACG,Klenow,PstI,SphI,人工粘性末端的连接平头末端,C3,G,G,5,G3,C,5,C,3G,T4-DNAligase,TdT,TdT,dTTP,dATP,GTTTTTTTTTT3,C,退火,C,3TTTTTTTTTTG,CAAAAAAAAAA3,G,G,3AAAAAAAAAAC,5,5,CAAAAAAAAAAC,GTTTTTTTTTTG,S1,C,3,5,5,CAAAAAAAAAAC,GTTTTTTTTTTG,加热,粘性末端的更换,BamHI,5,5,T4-DNAligase,Klenow,补平,GATCC,5,G,5,G,CCTAG,5,5,5,GGATC,CCTAG,5,GATCC,CTAGG,5,5,GGATCGGAATTCCGATCC,CCTAGCCTTAAGGCTAGG,5,5,EcoRI,GGAATTCC,CCTTAAGG,EcoRIlinker,同聚物加尾法,同聚物加尾法,重组率,重组率的定义,重组率=含有外源DNA的重组分子数/载体分子总数在常规实验条件下,重组率一般为25-75%重组率是衡量连接反应效率的重要指标,较高的重组率可以大大简化DNA重组的后续操作。,B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和扩增(转与增),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转化的原理与技术,转化率,转化细胞的扩增,转化的原理与技术,Ca2+诱导的完整细菌细胞的转化,Ca2+诱导的完整细胞的转化适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等),1970年建立此技术,其原理是Ca2+与细菌外膜磷脂在低温下形成液晶结构,后者经热脉冲发生收缩作用,使细胞膜出现空隙,细菌细胞此时的状态叫做感受态,转化的原理与技术,Ca2+诱导的完整细菌细胞的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00ml菌体培养至OD600=0.5,离心收集菌体,用10ml冰冷的10mMCaCl2溶液悬浮菌体,离心收集菌体,用1ml冰冷的75mMCaCl2溶液悬浮菌体,冰浴放置12-24小时,备用,转化的原理与技术,Ca2+诱导的完整细菌细胞的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质粒转化:,取100ml感受态细胞,加入相当于50ng载体的重组,冰浴放置半小时,在42保温2分钟(热脉冲),快速将转化细胞转移至冰浴中放置1-2分钟,DNA连接液,混匀,加入1ml新鲜培养基,于37培养1小时(扩增),涂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筛选,转化的原理与技术,细菌原生质体的转化,革兰氏阳性细菌(如枯草杆菌、链霉菌等)接纳外源DNA的主要屏障是细胞壁,因而这类细菌通常采用原生质体(细胞去壁后的形态)转化的方法转移质粒或重组DNA分子,酵母菌、霉菌、植物细胞也可用原生质体法进行转化,转化的原理与技术,细菌原生质体的转化,不同细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不尽相同,以链霉菌为例:细菌需生长在高渗培养基中(如34%的蔗糖溶液,并加入甘氨酸以增加细菌细胞壁对溶菌酶的敏感性。在制备过程中,菌体应始终悬浮在10.3%的蔗糖等渗溶液中。与原生质体接触的所有器皿应保持无水无去污剂,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转化的原理与技术,l噬菌体DNA的转染,感受态细胞的培养:将大肠杆菌在含有麦芽糖(不含葡萄糖)和MgCl2的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0.5吸附:加入经体外包装好的重组噬菌体悬浮液,30保温10分钟转染裂解:加入20倍体积的新鲜培养基,30培养2小时,直至培养液中菌体裂解,培养液澄清度增加,然后涂板筛选,转化的原理与技术,电穿孔转化,将待转化的质粒或DNA重组连接液加在电穿孔转化仪的样品池中,两极施加高压电场。在强大电场的作用下,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产生缝隙,质粒或DNA重组分子便可进入细胞内电穿孔转化法操作简单,而且几乎对所有含细胞壁结构的受体细胞均有效,但转化效率差别很大同样的原理,电穿孔法也可用于质粒消除实验,转化率,转化率的定义,转化率是衡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定义为:每微克载体DNA在最佳转化条件下进入受体细胞的分子数。由于在一般的转化实验规模下,每个受体细胞最多只能接受一个载体分子,因此转化率的定义也可以表征为:每微克载体DNA转化后,受体细胞接纳DNA的个数,即克隆数(在筛选时,未接纳载体或重组子的受体细胞不长),转化率,转化率的定义,例如,pUC18对大肠杆菌的转化率为108,即每微克pUC18中只有108个分子能进入受体细胞。一微克pUC18共有3.4X1011个分子(6.02X1017/2686X660),也就是说,每3400个pUC18分子才有一个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化一微克pUC18共需2ml感受态细胞,大约含有2X1010个大肠杆菌细胞,也就是说,每200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能接纳pUC18DNA,转化细胞的扩增,扩增操作,转化细胞的扩增操作是指转化完成之后细胞的短时间培养。在实验时,扩增操作往往与转化操作偶联在一起,如:Ca2+诱导转化后的37培养一个小时原生质体转化后的再生过程l噬菌体转染后的30培养等,均属扩增操作,转化细胞的扩增,扩增操作的目的,增殖转化细胞,使得有足够数量的转化细胞用于筛选程序,扩增和表达载体分子上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表达外源基因,便于筛选和鉴定,C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检),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载体遗传标记检测,克隆DNA序列检测,外源基因产物检测,C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检),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由于重组率和转化率不可能达到理想极限,因此必须借助各种筛选和鉴定方法区分转化子与非转化子、重组子与非重组子、目的重组子与非目的重组子,转化子,重组子,目的重组子,载体遗传标记检测,抗药性筛选法,ROP,ROI,SalI,BamHI,Tc,r,PvuI,PstI,PstI,EcoRI,ClaI,HindIII,HindII,BalI,Ap,r,抗药性筛选法的基本原理:,pBR322,4363bp,ori,抗药性筛选法可区分转化子与非转化子、重组子与非重组子,将外源DNA片段插在EcoRI位点:,非重组子呈Apr、Tcr,重组子呈Apr、Tcr,将外源DNA片段插在BamHI位点:,非重组子呈Apr、Tcr,重组子呈Apr、Tcs,载体遗传标记检测,抗药性筛选法,抗药性筛选法的基本操作:,先将转化液涂布含有Ap的平板,再将Ap平板上的转化子影印至含有Ap和Tc的平板上,在Ap平板上生长、但在Ap和Tc平板上不长的转化子即为重组子,Ap,Ap+Tc,影印,挑选,载体遗传标记检测,营养缺陷型筛选法,营养缺陷型筛选法的基本原理:,营养缺陷型筛选法可以区分转化子与非转化子,一般不能区分重组子与非重组子。其原理是:载体分子上携带某种营养组份的合成基因,而受体细胞本身不能合成这一营养组份,将转化细胞涂布在不含此营养组份的培养基上,长出的便是转化子,载体遗传标记检测,显色筛选法,显色筛选法的基本原理:,显色筛选法可以区分转化子与非转化子,也可区分重组子与非重组子。其原理是:载体分子上携带某种显色酶基因,其表达产物能使细胞产生颜色反应,从而易于辨认和挑选,如大肠杆菌质粒pUC18携带的lacZ基因(蓝色反应)、链霉菌质粒pIJ702携带的melC基因(黑色反应)等,载体遗传标记检测,显色筛选法,显色筛选法的基本操作:,pUC18,Ap,r,lacZ,ori,Ap+X-gal,重组子(Apr+lacZ-),将外源基因克隆在pUC18的lacZ标记基因内部,使之灭活,此时重组子呈Apr、lacZ-,淡黄色菌落;而非重组子则呈Apr、lacZ+,蓝色菌落,克隆DNA序列检测,限制性酶切图谱法,所谓的限制性酶切图谱法就是对载体上插入的外源DNA片段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并以此与目的基因的已知图谱对比,因此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区分重组子与非重组子,而且还能鉴定目的重组子。但这种方法在用于数千规模的转化子筛选时,工作量极大,实验成本也高。,克隆DNA序列检测,菌落噬菌斑原位杂交法,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法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克隆的目的基因或DNA片段的同源序列设计并合成探针,以此搜寻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目的重组子。其中,DNA同源序列之间的特异性互补杂交是该技术的基本理论依据,外源基因产物检测,蛋白质生物功能测定法,淀粉酶目的基因的鉴定:,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为多糖或单糖。将难溶于水,的淀粉加入固体培养基内,培养基呈混浊状。将,待鉴定的重组克隆涂布在此培养基上,含目的基因的目的重组子可,其表达的淀粉酶分泌出胞外,并均匀扩散,同时降解淀粉为可溶性,的多糖或单糖。因此,目的重组子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如果透,明圈不明显,还可往培养板上喷碘,使淀粉所在区域呈蓝色本底,,易于辨认。,蛋白酶、脂肪酶等目的基因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鉴定,外源基因产物检测,蛋白质生物功能测定法,抗菌素抗性基因的鉴定:,抗菌素抗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使受体细胞产生对该抗生素的抗性。据此,只需往培养板中加入适量抗生素,理论上长出的菌落即是含有目的基因的目的重组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抗生素有时会诱导受体细胞产生抗性,因此必须从抗性重组克隆中抽出重组质粒,二次转化受体细胞。如果此时转化平板上出现大量的抗性菌落,即可认为这种抗性确由目的基因的编码产物产生,PCR技术,KaryMullis(1985)发明过程Mullis在“偶然想出的聚合酶链反应”一文中写到:“这种简单得令人惊奇,可以无限量地拷贝DNA片段的方法是在不可想象的情况下,即驾车行驶在月色下的加利福尼亚山间公路上时想出来的”。发展过程:开始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Klenow片段,该酶不耐热,每次加热变性DNA后都要重新补加。耗时、费力、易出错。耐热DNA聚合酶的应用使得PCR技术自动化。,专利官司1987年美国专利局专利授权1989年,DuPont异议,大小公司对簿公堂,将决定谁将获得诺贝尔奖。DuPont理由是,1971年PCR的雏形已由Khorana一系列文章阐明,并公布于众,应当是公共产权。斯坦福大学Kornberg(研究DNA聚合酶获诺贝尔奖)也认为,任何具备生物技术知识的人都可以从Khorana等的文章中推知如何操作PCR。美国专利局驳回DuPont异议,地方法院判属CetusCetus获胜后马上反诉,指出DuPont已侵犯另一项与PCR有关的专利并要求对方赔偿以及不再销售与PCR有关试剂和仪器,PCR发展速度惊人,没有一种技术能与之相比引用论文最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Mullis,与开创了“寡核苷酸基因定点诱变”加拿大籍英国科学家MichaelSmith共获,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Denaturation(变性)Annealing(复性)Extension(延伸),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首先待扩增DNA模板加热变性解链,随之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某一温度,这一温度可使引物与它的靶序列发生退火,再将温度升高使退火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得以延伸。这种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就是一个PCR循环,PCR就是在合适条件下的这种循环的不断重复。,PCR原理,PCR原理,变性,PCR原理,复性,引物,引物,PCR原理,延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4种dNTP,合成的互补链,PCR原理,变性,PCR原理,复性,PCR原理,延伸,PCR原理,变性,PCR原理,复性,PCR原理,延伸,DNA以指数形式扩增(2n),其中长片段以线性形式扩增(2n+2),最终主产物片段长度在两个引物之间。,预变性(92-95C,2-5m),变性(92-95C,30s),复性(40-60C,30s),延伸(72C,30-60s),总延伸(72C,7m),(25-35),PCR的一般过程:,经过30次的循环,扩增的DNA片段可达100万倍以上。,PCR实验程序,模板(templateDNAorRNA),引物(primers)聚合酶Taqenzyme,缓冲液10PCRbuffer,Mg+,5mmol/LdNTPs,pre-denaturation-denaturecompletelyDenaturationannealingElongationcycles:25-30,PCRoptimization变性温度和时间92-95,富含G和C的序列,可适当提高,但过高或时间过长都会导致酶活性损失。退火温度与时间引物中G、C含量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