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名著导读)“从头道来”80后为什么《那么红》_第1页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名著导读)“从头道来”80后为什么《那么红》_第2页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名著导读)“从头道来”80后为什么《那么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头道来”80后为什么那么红胡玮莳:萌芽杂志社最具传奇色彩的编辑,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发现韩寒,并亲自打电话通知其参加复赛,将其推到公众眼前;2002年做了萌芽杂志第一个长篇连载那多三国事件薄,那多由此浮出水面;2003年大胆连载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部小说最终畅销120万册,奠定郭敬明自韩寒之后青春文学霸主地位;此外,包括小饭、蒋锋、七月人、岑梦棒、李海洋等一大批八零后年青作家皆出自其门下。这个群体出现在媒体上通常有两种称号,一个叫“80后写作”,另一个叫“青春写作”,虽然群体中的所有人都对这两个称呼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鄙夷,在我看来,尤其是站在杂志编辑的立场上,还是认为这两种粗糙的叫法是这个群体和另一时代写作者最为直接的区分方法,这有助于整个群体的发展,而个体如果没有群体的支撑成功的几率非常小。“80后写作”者并没有意识到作为整体出现要比个人单打独斗要有利得多,而是执着于表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坚持文学创作的急于和只为市场写作的划清界限,而后者能够拿出让所有人都惊羡的销售成绩,几乎像一个神话。作为一名杂志小编辑,我要利润,要活命,要买名牌货,所以巴望着手里的韩寒,郭敬明永远用不完,不过作为编辑的使命感(我还是留了一点),我更希望那些在纯文学创作道路上辛苦摸索的作者能真的出个大师级的人物,让我在物质主义熏心的生活里还能体会艺术的价值感和崇高感。照我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来看,人与人其实并无不同,所谓个性不过是刻意强调来起到自我确认的作用,人类几千年历史,我看到的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但是对个体来说,这种重复就是根本。我没有把握也没有能力去判断谁的名字会在历史上留下来,那基本上不是个能讨论的问题。但是我对坚持创作理想的写作者从心底里感到尊敬,所以竭尽所能来表示我支持的决心。几个月前我协助上海作协举办了一次有关“80后”写作的讨论会,本地的评论家不少人列席。虽然我也不指望这样的会议会修成正果,不过还是有些收获的,至少让我看到了一些事实。总体来说,评论界对“80后”评价非常之低,当然有效的评论本来就寥寥,但是就算读过他们的作品,也未必会有多少赞誉之声。比较普遍的评价是他们的作品缺少历史厚重感和人性的深度。在我比较了解的几位作者如小饭、蒋峰、和文学研究者七月人的创作中,他们无疑把重点放在小说的技术探索和创造美感上,并且在我的经验里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在他们的作品里,我随时可以发现向世界文学大师致敬的印记,那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大师,而是一些相对陌生的名字。对我来说,他们小说中随意一段描写都有可能引起我阅读的喜悦,而他们对文学的见解,也常常令我感到新鲜有趣,甚至茅塞顿开,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是几近疯狂地热爱我的工作的重要原因。郜元宝有句话很精彩,“文学的标准本来就隐藏得很深”,是的,什么是好小说又有谁说得清楚,说清楚了又会有几个人以为然?情况或许是这样,有一天我变成了亿万富翁,倾全力包装我看好的作者,宣传做得铺天盖地,只要你一抬眼就能看见关于他们的新闻,什么节目等级高就上哪个,然后就会有很多很多人来吹捧这些作者如何如何有才气,水平超越了谁谁谁大师,中国的诺贝尔就靠他们身上了。如果我够疯癫,会相信有这样的人出现,当然不可能是我。在对纯文学创作表示了敬意之后,我不能不说那些书卖得匪夷所思的作者。郭敬明这本书里郭敬明没有出现,对很多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个能够在销售上击败韩寒的梦幻级少女杀手,与韩寒不同的是他只要随便写几个字就可以让无数少女和他一样泪流满面;而韩寒在多年后依然靠着一贯的骂人功夫来保持自己在文坛上的位置,通稿2004如此,长安乱又何尝不是如此。与此同时韩寒还要凭借自己酷酷的外表在女粉丝的心里加分来与郭同学分庭抗礼。即便如此,论到各自的粉丝数量,恐怕还是小郭同学略胜一筹。韩寒的生活在一般人眼里像是表演,而郭敬明只要一忧伤女孩子的心都共鸣碎了。不过在我的印象里,韩寒的生活很真实,而郭敬明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忧郁。我在连载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时候与小郭有过几个月的书信来往。小郭在梦写到4万字的时候来找我,我读后决定给他比较多的版面力推。虽然当时他的中篇幻城刊登后反映很热烈,不过和现在的名声不能相提并论。也许因为这样我们有过一些非常愉快的交流,在几个月里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说上几句,他的性格里有相当讨人喜欢的东西,让我愿意没什么大事也会和他说上一通,几乎变成当时生活里的一个习惯。小饭为此多次表示过对我的不满,的确,我一直有把小郭变成我们这个团体的一部分的想法,这个想法除了我自己,几乎受到所有人的嘲笑。我也一直试图影响小郭的写作观念,在这一点上他从来没有认同过,但是他不会正面和我对抗,只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不能接受的态度。为了了解他,我有一次去看了看他的个人论坛“刻下来的幸福时光”,过后实在忍不住写了一封信给小郭批评那里的风气,实在做作得令人吃惊,写完那封信我想他这次应该要翻脸了。后来他还是回了信,说我不能理解他。之后不久,萌芽上刊登了一个关于他的专题,我随后收到他指责我出卖他的短信,与此同时他在萌芽网上发表了引发很大火力的帖子,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那次事件里让我最为欣慰的是我所有朋友都出来说明事实,虽然小郭后来发短信给我说sorry,但是我们的关系已经改变了性质。对于他的回忆,我常常停留在他说过要从四川家里带给我的腊肉,还有同样无法兑现的蓝山咖啡。韩寒和韩寒的关系应该用交情两个字形容,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允许我这么说。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他,他说过回上海时来看我,不过从来没有兑现过。这一点他和小郭一样,都是说话不算的家伙。有一次他要来,可是我忽然犯起了小郭式忧郁的毛病,觉得自己衰老的样子还是不要让好久不见的人看见会比较好。于是对他只有回忆。他没去北京之前我们常见面,他那时已经买了一辆车,估计他现在也不愿提那辆车,因为经过改装,根本看不出是神龙富康。他开车在我眼里是很野蛮的,所以我拒绝坐他的车。那时候一起的还有刘嘉俊,我们三个人常在上海的某个地方晃荡,有一次去吃日本料理,他吃了无数个寿司,说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他的饮食习惯是低阶的,酸酸甜甜的东西,比如中餐里的糖醋排骨和番茄炒蛋,速食里的肯德基是他的最爱。我去北京的时候,非常不满那里的食物,他说要请我吃顿好的,就带我去了一个吃上海点心的地方,我记得我们点的是小笼包之类的东西,味道当然和上海的差一截,何况在上海我也不会在晚餐的时候选择吃小笼包子。我心里很是懊恼,因为旁边的路边摊反而更吸引我。韩寒的趣味常常被我攻击,喜欢范晓萱,喜欢深田恭子,还有我不感兴趣的老狼和高晓松,后来则是朴树。我向他灌输达明一派,失败。比较夸张的是我有一次做头发,韩寒和刘嘉俊陪我,为了不让他们无聊,我挑唆韩寒收拾一下他没有修剪过的长发,于是他竟然在那里让发型师折磨了他3个小时,我现在想起来还暗暗发笑。我是个恐速度的人,一直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去当职业车手。有一次见面,他说文学这东西太虚幻,赛车就简单多了,谁在前面说明一切问题。这句话让我心痛了半天,这真是一句真理。到目前为止,韩寒写的东西都是玩票性质的,这一点我在发现他的时候完全没有料到。我以为我找到了一个适宜于写作的年轻人,但是他没有选择去做文学事业。对此我并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他的生活由他自己决定,我在认识他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信念。他是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这一点一定要熟悉他的人才知道,而这种聪明是处事上的,这更是与媒体里韩寒的形象大相径庭。通稿2003出版后不久,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面世。我和韩寒打了个赌,他赌通稿赢,我赌梦,赌注1000,结果是我赢,梦卖了一百多万册。2004年,我在杂志上开始连载韩寒的新武侠长安乱,8月份单行本出版,2个月销售近50万册。我现在怀疑,我再次见到韩寒会不会真的让他叹息地心引力对女人的偏爱。李海洋把李海洋拿出来说不是因为他够大牌,而是为自己打点广告。如果说郭韩是巨星的话,李海洋顶多是个二线歌手。但是天王巨星多少人里才出一个,几十个二线的也顶一个天王是不是。李海洋的小说粗糙但生动,就像他这个人,天王也许可遇不可求,但是李海洋这样的大活人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如果你自认不比李海洋差,可以来找我。我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