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鞘叶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技术】大球盖菇做好吃_第1页
【茭白鞘叶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技术】大球盖菇做好吃_第2页
【茭白鞘叶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技术】大球盖菇做好吃_第3页
【茭白鞘叶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技术】大球盖菇做好吃_第4页
【茭白鞘叶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技术】大球盖菇做好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茭白鞘叶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技术】大球盖菇做好吃 摘要 介绍了利用茭白鞘叶进行大球盖菇栽培的各个技术环节,包括栽培季节与栽培场地选择、培养料处理、铺料与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茭白鞘叶;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S646.9 B 1007-5739(xx)13-0110-01 茭白为禾本科植物,其鞘叶所含的营养成分与同为禾本科植物的稻、麦草相类似,以纤维素为主,而稻、麦草等农作物秸秆是栽培蘑菇等草腐菌的理想原料。利用茭白鞘叶栽培蘑菇试验表明,茭白鞘叶是蘑菇等食用菌1种潜在的良好的栽培原料。生产1季茭白平均产出的生物产量约40.5 t/hm2,其中茭白鞘叶产量占35%左右,每季产生的茭白鞘叶残体约14.1t/hm2。在茭白采收季节,大量的茭白鞘叶被遗弃在村道、公路、溪边,随意堆放,造成环境污染。 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原产欧美,国际市场畅销,也是 _粮农组(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栽培设施简易,产量高,可达52.567.5t/hm2。其菇鲜品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味清香鲜美,营养丰富,尤其B族维生素烟酸和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烟酸是人类抗糙皮病因子,在医疗上,烟酸可用于糙皮病、舌炎、口炎及其他皮肤病的防治;烟酸又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可降甘油三酯,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大球盖菇营养丰富,肉嫩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力发展高山茭白,为了结合利用茭白鞘叶资源,该县于xx年引进大球盖菇品种,进行大球盖菇栽培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将茭白鞘叶栽培大球盖菇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与栽培场地选择 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景宁县气候条件和高山茭白收割期,栽培季节安排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宜。选择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荫,靠近水源,排水方便且土质偏酸、肥沃、疏松的田块种植。把畦整成高20cm、宽1m、长度不限的龟背形畦床,畦间留40cm宽的人行道。 2 培养料处理 培养料选用茭白鞘叶、谷壳、锯木屑,要求培养料新鲜、干燥、不发霉。播种前将茭白鞘叶浸水2d,使其充分吸水软化,然后捞起,让其自然滴水24h,谷壳浸水渗透均匀后使用,锯木屑加水搅拌均匀后使用。用干料810kg/m2。 3 铺料与播种 土壤干燥的应先喷水后铺料,铺料要在1d内完成。采用一次性铺料,先铺1层厚度15cm茭白鞘叶,再均匀铺1层5cm厚的谷壳、锯木屑,压实。采用穴播法,梅花型,间距810cm,用种量2.02.5瓶/m2,播种后再铺1层1015cm厚茭白鞘叶,压实。播种后,在料面上要加盖覆盖物,可选用旧麻袋、无纺布、草帘、旧报纸等覆盖,其中以单层湿旧麻袋片覆盖效果最好,既保湿又易操作。 4 发菌期管理 主要是调整好温、湿度,使其保持在菌丝生长较适宜的范围内,即保持料温在2228、含水量70%75%。在播种后应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菌丝的恢复和生长;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4.1 水分调节 播种后2周内一般不直接喷水于畦床上,平时补水只是喷洒在覆盖物上保持湿润,不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为了防止料堆被雨淋,需备好塑料薄膜,特别是播种后3周内,谨防雨水渗入料内,造成料堆内湿度过大,因此雨天要及时盖薄膜,雨后及时掀膜,同时注意排除菇床四周的积水。当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此时若草料出现干燥发白现象,应适当喷水。喷水应掌握轻喷,当湿度已达到要求不必再喷水,以免因水分过多造成菌丝衰退。 4.2 堆温调节 当堆温在20以下时,应在早晨及夜间加厚覆盖物,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待日出后再掀去薄膜;反之,当料内温偏高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如堆温达到30,则应把覆盖物掀掉,并在料堆中心部位每间隔一定距离打洞,洞口直径掌握在810cm以利散热。 4.3 覆土管理 当菌丝长满培养料2/3时应及时进行覆土,覆土厚度35cm。覆土后再铺1层稻草或茭白秆叶,覆土材料选用土质肥沃、富含腐殖质、疏松的土壤。覆土后1520d即可出菇。 5 出菇期管理 此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控水分、温度和通风量。喷水应把握少量多次,水滴宜细;菇多多喷,菇少少喷;覆土干多喷,覆土湿少喷;喷水后要进行通风。当气温低于15时,应采取增设拱棚、增加覆盖物、减少喷水等措施以提高料温。进入霜冻期,在增加覆盖物的同时停止用水,使小菇蕾安全越冬。 6 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生料栽培中主要竞争性杂菌为鬼伞、粪碗等,若栽培时发现鬼伞,需尽早拔除烧毁或深埋,以防止消耗料内养分和蔓延扩散。常见的虫害有螨类、跳虫、菇蚊、蚂蚁、蛞蝓等,可在铺料前,撒石灰粉,并在畦上及四周喷洒干菇净或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蚂蚁可用红蚁净撒在蚁路或蚁窝内杀灭。软体动物蛞蝓可于傍晚或清晨捕捉,也可用5%食盐水喷洒菇畦四周驱赶,或用密达进行诱杀。 7 适期采收 菇蕾形成至采收一般需510d,视温度高低而变化。大球盖菇子实体开伞后,易因菌褶变黑而丧失商品价值。其采收适期为盖外菌膜欲破而尚未破裂,盖内卷未开伞时。采菇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小菇蕾。用手指握住菌柄基部,轻轻扭转,再用另一只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切除带土的菇脚或消除菇脚泥巴后,轻摆入筐中,即可上市鲜售或晒干,也可就地用盐水腌制加工。采菇后要及时清除残留的菇脚和填补覆土。第1潮菇采收结束,应补足料内含水量,经1012d又可出第2潮菇,管理方法同上。一般可采收34潮菇。 8 _ 1 蔡为明.利用茭白鞘叶栽培食用菌J.浙江农业学报,xx(3):84-87. 2 符长焕,郑良义.茭白鞘叶栽培蘑菇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xx(9):20-21. 3 黄年来.大球盖菇的分类地位和特征特性J.食用菌,1995,17(6):11. 4 陈秀琴,吴少风.大球盖菇冬闲田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xx(4):46-47. 5 王蕾,凌文华.烟酸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际内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