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为政,原文是“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前面的横木上。车子没有它们,自然无法套住牲口,也就不能行走。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德,就好比大车小车没有车辕前面的横木一样,如何能立身处世呢?孔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了信德的重要。从字形构造上看,“信”字左边是“人”字,右边为“言”字,“人言为信”表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所以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由言语真实、守信进而建立起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信德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一失信,必然害及他人,危及社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说明“忠信”是立人之本,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信德也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论语学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推心置腹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孟子提出“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汉武帝的第一次策问中,董仲舒就指出:“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不仅直接决定着生民百姓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兴衰。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不仅是一个人立世之本、立业之根,更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权威不立,必将祸及国家天下。所以,个人要讲信,社团要讲信,为政者更要讲信。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说:“信,国之宝也。”论语颜渊篇载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选择是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他认为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吕氏春秋贵信说得很好:“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是如此重要。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信德是人的法宝,因为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可见,“信”在齐家治国中是何等重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来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认为信德在人的为人处世中有重要作用。b.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是孔子在论语为政用的一个比喻,目的为了说明了信德的重要。c. “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这些关于“信”的论述,是从“信”依赖于人的言语来表达的角度作出的。d. 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如果人一旦失信,其结果会害及他人,危及社会。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信德是朋友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孔子就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b. 论语学而中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观点,说明友情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之上的,交朋友要推心置腹。c. 在汉代,儒家就把“信”列入“五常”之中,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d. 信德不仅是个人道德,更是政治道德,因此一个国家、政府如果缺乏信用、丧失公信力,则会祸及国家天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信”字从字形构造上看,依赖于人言语的表达,表言语的真实,进而建立了信誉、信赖、信任、信心等含义。b. 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选择去兵、去食而保留民信,这是基于他认识到,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为政者的信任,国家政治的根本就没有了。c. 信德在个人的立身处世、朋友的交往、国家的政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每个人必须重视它的作用。d. 人民保卫着国家,信誉保护着人民,可见信德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所以只要重视“信”,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答案】1. d 2. a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三段)是“信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选项为“根本原则”,程度在加重。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张冠李戴,“把朋友有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是孟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题详解】试题分析:d曲解原文意思,说法过于肯定,原文只在说明“信“在治国中很重要。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篱秋色扁豆花周寿鸿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中秋前后,扁豆藤蔓上一串串像宝塔似的花穗,纷纷落了,长出了一串串月牙状的扁豆。扁豆生长很快,不久便挂满了豆棚或篱笆。前面的花落了,结了豆荚,后面的花又开了,总有一串串宝塔似的花穗在风中摇曳。秋意渐深,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它还在且落且开,不知疲倦似的,要不是霜冻来了,真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寒霜时节,藤蔓干枯了,花朵萎落了,风吹打着发黄的叶片,还有不少没吃完的扁豆皱巴巴地耷拉在枝头,好像在幽幽叹息。秋尽了,冬天真的要来了。汪曾祺喜欢扁豆花的世俗与淡泊。在小说钓鱼的医生中,他写王淡人的家:“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济世救人的王淡人医生,喜欢郑板桥的满架秋风的淡泊。他有一帮穷朋友,经常聚到一起品尝他钓的鱼,还有他种的扁豆、瓢菜。王淡人的原型是汪曾祺父亲汪淡如,也包含了他自己的“人间送小温”情怀。在老家,清炒扁豆角、扁豆烧芋头、扁豆烧土豆,是乡亲们秋季的主打菜肴。来了客人,可以在豆棚下现摘扁豆,做“扁豆红烧肉”。扁豆的清香,肉的肥腴,融合在一起,味道极美。这是待客的好菜。家常的做法,是红烧酱焖。将扁豆撕去两头筋脉,下素油锅煸炒。然后倒了酱油,盖上锅盖,改文火焖至扁豆酥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现采扁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信然。扁豆荚粗粝多筋,以红烧酱焖,重油相调,适其味也。扁豆入诗,古今多有佳句。扁豆也是入画的,有不少名家喜欢以之作小品。白石老人也爱画扁豆,寥寥数笔,扁豆花红红白白,扁豆荚随风摇曳,再加上只蚂蚱,或者蟋蟀,或者小鸟,满纸秋色喜人。“文革”期间,汪曾祺处境窘迫,一家五口住在一个拥挤霉湿的大杂院。他用破缸种了一架扁豆,扁豆藤疯长,爬墙过壁,遮住了前屋人家的窗户。秋天,扁豆长成了,他摘了几斤送给人家。对方说,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曾祺连忙答应。后来,这幅扁豆花,一直挂在前屋人家的显眼处。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3期)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典雅,并融入了郑板桥、汪曾祺、汪淡如等人的典型事例,形象鲜明,可读性强。b. “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独句成段,突出强调了扁豆花美丽,抒发了对扁豆花的赞美之情,并引出下文。c. 文中多处写汪曾祺及其作品,巧妙地将汪曾祺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开朗平和的人生态度与扁豆花的品格融为一体。d. 文章围绕“扁豆花”展开,主要突出扁豆花的特点与品格,而文中宕开一笔写高筑的院墙代替篱笆,写城市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带来的诸多不便,从而使主题多元化。5. 赏析第五自然段划线的句子。6. 文章结尾写道“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4. d 5. 比喻,将扁豆花比作“云”“霞”“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扁豆花美好的形状、颜色、姿态;拟人,扁豆花“发出”“笑声”,表现扁豆花在深秋季节里积极乐观,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排比,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6. “人生秋至”,暗指人生处境窘迫、遭遇逆境;文中写到汪曾祺在“文革”遭遇困境,“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指有精神支撑,要坚韧顽强,乐观热情、心怀希望地生活处世。【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句段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d项,“写城市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带来的诸多不便,从而使主题多元化”分析错误,拔高了主题。原文中“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指现代人生活习惯与过去的不同,并不能据此没有说明城市文明代替农业文明。故选d。【5题详解】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表达技巧等方面赏析。“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比喻,描写了扁豆花美好的形状、颜色、姿态。“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拟人,结合文本内容“数扁豆花最美”分析,表现扁豆花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排比,节奏鲜明,韵律和谐。【6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基本答题思路为:用什么手法、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在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本题,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要特别结合人生经历进行分析。“人生秋至”突出人生处境窘迫、遭遇逆境;结合汪曾祺在“文革”期间,的处境分析,“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突出人要有精神支撑,要有坚强韧劲,要有一颗淡薄的人生心态,且能够积极乐观处世的人生态度,考生据此分析即可。【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的句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点明主旨的句子,即“文眼”句;显示结构层次的句子,即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结论句等;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而言,句子的表层意义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也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所在;句子的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考查在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一般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语句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言在此而意在比的含意,这也是高考中常考的。(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年中国游客的足迹覆盖了157个国家,除了传统热门目的地,更多小众的冷门国家正在被中国游客发现和喜欢。目前,中国出境游呈现生活化和品质化的趋势。美食、自然探索、户外运动、避寒避暑、疗养休闲等当地化的旅游体验内容日益受中国游客所青睐。购物内容趋向日常用品,消费行为向理性转变。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团队游,半自助、自助游等出游方式都受到中国游客的广泛欢迎。其中,半自助的优点是既自由,又省心;自助游则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自由、主动、诗意,利用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却又不受商业的束缚。现在,中国游客已普遍利用智能手机使用翻译软件、电子地图、移动支付、预约当地中文向导、租车、移动wifi等服务,使得出境游像国内游一样,越来越便利。境外支付方式的升级也为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带来了更多便利。以中国银联为例,目前银联卡受理网络已延伸至16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境外超过2300万商户和164万台atm机。而手机支付使境外消费更加便捷。目前,中国游客可以在全球40个国家使用支付宝移动支付。(摘编自中国人:出境游很轻松)材料二:(摘编自旅游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材料三:在“一带一路”倡议、“旅游年”的推动下,旅游合作更加紧密,跨越国境的旅行越来越便利。走出国门旅游,去别人的城市住上几天,换一种生活方式。游客越来越强调对城市生活方式的体验,目的地则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中国游客就是行走的中国名片,丰富着世界对中国人和中国的认识。中国正在加快出境旅游市场的成熟,以期获得更高的利益。随着相关出境政策不断改进和松动,有了坚实的国家经济和政治基础以及国外相关组织的参与协作,相信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将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中国出境行业黄金增长周期大方向不变,随着不利因素的渐消,国人出境旅游的需求依然潜力巨大:中国目前持有护照人口为1.2亿,占总人口比例仅8.5%,远低于美国39%和日本24%的护照持有率,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才刚刚起步。(摘编自中国出境游发展前景材料四:第三十八届世界旅游交易会日前在伦敦举行。在今年的世界旅游交易会上,中国出境游市场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客数量不断增长,消费能力逐步上升,许多国外的旅游部门、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都希望了解中国游客出境游趋势的最新动态,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出境游客以“80后”“90后”为主力,他们通过网络在线购买旅游服务或查询旅行攻略成为常态,同时中国出境游客更加注重旅游品质以及旅游内容的个性化。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出境游市场地位也迅速提升,中国游客拉动了许多地区的消费和就业,同时也展现出较强的消费引导力。由于不少中国游客不再满足于逛景点、喝下午茶等大众化的旅游内容,一些旅游机构也在“绞尽脑汁”出新出彩,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如今,各国为了吸引中国游客纷纷设置中文旅游网站、餐厅提供中文菜单、酒店客房提供中文电视台、车站设置中文标识、景点提供中文导游等服务。随着家庭亲子、自由行客人的明显增多,当地向导成为出境游的“网红”,他们主要提供陪游讲解、包车接送、特色体验等服务。如何在细微之处做出改变,让更多中国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是诸多境外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机构正在努力改善的方面。(摘编自强薇中国出境游需求市场影响力渐长)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现行数据分析,目前参与出境旅游的人中,“80后”“90后”是主力军,他们大都采用网络购买旅游服务或查询旅行攻略的方式。b.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数逐年上升,2017年就将近二千八百万人次。c. 出境旅游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自助游受到了中国人的广泛欢迎,因为它让游客感觉到自由、主动、诗意,不受商业的束缚。d. 近年来,出境旅游呈现生活化和品质化趋势,中国人不再热衷前往一些传统热门目的地,而是开始青睐一些冷门的小国家。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智能手机在现在的出境旅游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服务形式多样,包括翻译软件、电子地图、移动支付、预约当地中文向导、移动wifi等服务。b. 从图表看,“四大航”国际线增速并不均衡,2014年快速上升,2015、2016年增速有所下滑,但从2017年全年来看,增速呈现上升势头。c. 中国持有护照的人数为1.2亿,远低于美国、日本,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出境游市场地位的提升,出境旅游的中国人将越来越多。d. 现在不少的中国出境游客不再满足于逛景点、喝下午茶等大众化旅游内容,于是一些旅游机构想方设法,为游客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当下中国人出境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答案】7. d 8. c 9. 科技发展让出境旅游像国内游一样,越来越便利;“一带一路”倡议、“旅游年”的推动下,旅游合作更加紧密;坚实的国家经济和政治基础,以及国家相关出境政策的不断改进和松动;各国提供各种针对中国游客的个性化服务。【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中,d项,“中国人不再热衷前往一些传统热门目的地”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1段原文“除了传统热门目的地,更多小众的冷门国家正在被中国游客发现和喜欢”,可知传统热门目的地依旧受到喜欢。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本题中,c项,“中国持有护照的人数为1.2亿,远低于美国、日本”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3段原文“中国目前持有护照人口为1.2亿,占总人口比例仅8.5,远低于美国39和日本24的护照持有率,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才刚刚起步”,可知文中是说在总人口的占比远低于美国、日本,而不是“持有护照的人数”。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做答此类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谈谈当下中国人出境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原因无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根据材料本题主要是客观原因。根据材料一 “现在,中国游客已普遍利用智能手机使用翻译软件、电子地图、移动支付、预约当地中文向导、租车、移动wifi等服务,使得出境游像国内游一样,越来越便利”“而手机支付使境外消费更加便捷”可以归纳出第点;根据材料三 “在一带一路倡议、旅游年的推动下,旅游合作更加紧密,跨越国境的旅行越来越便利”,可归纳出第点;根据材料三 “中国正在加快出境旅游市场的成熟,以期获得更高的利益。随着相关出境政策不断改进和松动,有了坚实的国家经济和政治基础以及国外相关组织的参与协作,相信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将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可归纳出第点;根据材料四“中国游客拉动了许多地区的消费和就业,各国为了吸引中国游客纷纷设置中文旅游网站、餐厅提供中文菜单、酒店客房提供中文电视台、车站设置中文标识、景点提供中文导游等服务。主要提供陪游讲解、包车接送、特色体验等服务”,可归纳出第点。【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诗文阅读(36)(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b. 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d. 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b. “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c. “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 “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12. 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 “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c. “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d.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不一会儿,月亮从东面的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互相对饮。【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d项“不知东方之既白”,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所以“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露出白色的曙光”。故选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错误,应该是“斗宿和牛宿之间”。故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没有“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应是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少焉”,不一会儿;“出”,升起来;“徘徊”,(明月)停留;“于”,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个状语后置句。第二句关键词:“渔樵”,捕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侣”,以为伴侣、与结伴;“友”,以为朋友、和做朋友;“而”,连词,表并列关系;“属”,劝酒、敬酒。【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题。饮 酒(其十四)陶渊明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注 班荆:在地上铺开荆条。行次:次序,辈行。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老友携酒而来,宾主铺荆于地,欢饮松下,自然而又亲切,颇有隐逸的恬淡之趣。b. 父老也一同饮酒,既醉之后,大家更是随意言笑,忘乎所以,以至场面混乱失控。c. 全诗围绕“饮酒”二字展开,叙事中融情寓理,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浑然成篇。d. 诗歌语言自然而醇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有真趣,与归园田居风格类似。15. 作者说“酒中有深味”,他体会到了哪些“深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美好的人情味:故人、父老欢聚,随意酣畅;归隐生活的恬淡愉悦:铺荆而坐,醉饮松下,其乐融融;超越尘俗、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醉酒后“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b项,“失行次”是指失去了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而非“场面混乱失控”。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与友人畅饮,旨在表现饮酒之中物我皆忘、超然物外的乐趣。“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句,老朋友赏识我志趣,提壶结伴而来,欢聚一堂,随意酣畅,这体现了美好的人情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老朋友一起荆柴铺地,松下就坐,酒过数巡已酣醉,醉饮松下,其乐融融。由此可见,诗人归隐生活过得恬淡而愉悦。“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呢?这是醉酒后所想,反映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超越尘俗、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本题分以上三点回答诗人在酒中体会到的“深味”。【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三)名篇名句默写(13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卫风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 ,_。(3)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_,_(4)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5)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_,_”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以言志。(6)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了他对于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已经达到了无话可说的程度的句子是“惨象,_;流言,_”。(7)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羁鸟恋旧林 (4). 池鱼思故渊 (5). 譬如朝露 (6). 去日苦多 (7). 况修短随化 (8). 终期于尽 (9). 携来百侣曾游 (10).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1). 已使我目不忍视 (12). 尤使我耳不忍闻 (13).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与现代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沃、羁、譬、峥、嵘、稠。【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第卷(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加点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侣鱼虾而友糜鹿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方其破荆州,下江陵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考查。是名词作动词;是形容词作名词;是形容词作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故选a。18.下列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月出于东山之上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不能喻之于怀c. 相与枕藉乎舟中d. 亦自缢于庭树【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句式特点,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句式特点,例句及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被动句。故选a。【点睛】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例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b. 亦将有感于斯文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 共事二三年【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古今异义现象的考查。a项,茫然:(古)旷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项,斯文:(古)这篇文章/(今)文雅;c项,“幽暗”古今同义,都是“昏暗”;d项,共事:(古)一起生活/(今)在一起工作。故选c。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各式各样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b. 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c. 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d. 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b. 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c. 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d. 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奇景瀚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b. 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c. 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如此壮阔,瀚如星海。d. 你一定会慨叹如此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答案】20. a 21. d 22. c【解析】【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啧啧称奇”,表示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老龄化政策国际比较研究-洞察及研究
-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代码片段生成-洞察及研究
- 医学文本信息抽取技术-洞察及研究
- 植物生长环境模拟-洞察及研究
- 基因重复频率的生物学影响-洞察及研究
- 多核处理器可靠性模型构建-洞察及研究
- 生物制药过程控制-洞察及研究
- 健康管理算法优化-洞察及研究
- 生物材料在骨化治疗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问题研究-以云南S物流有限公司为例》8200字(论文)】
- GB/T 24720-2009交通锥
- GB/T 15065-2009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 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
- 陈嘉庚生平介绍(中文+英文版)
-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轻质隔墙工程施工课件(-)
- DB21T 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我和我的祖国课件
- 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 肉制品加工技术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最新)
- 《基因组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GB∕T 11032-202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