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的感动。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所有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第四段的段首句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王国维对蝶恋花的解读,证明他是第三层次的读者。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牡丹的拒绝张抗抗(1)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2)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涌进洛阳城。(3)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传说牡丹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4)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5)这一年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街上挤满了从远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6)你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自私地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7)然而,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8)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怎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牡丹怎么就能轻易改了性子?(9)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它积蓄了一年的精气,在这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10)此刻你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盛况。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牡丹的个性。(11)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下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12)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它有权为自己选择盛大的节日。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13)于是你在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的美。 (选自语文读本2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了一场未见花开又胜似花开的牡丹盛会,体悟到牡丹花傲慢的外表下掩藏的更为宝贵的品位、个性和精神。b文章第(10)段通过联想、想象虚写了牡丹盛放时的美,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花色与花香。c本文借牡丹托物言志,作者认为牡丹不应被作为“富贵”者膜拜,而应用“高贵”来颂扬,寄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d本文语言优美生动,饱含激情,措词精当,如写牡丹花苞“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赋予花以人的动作和神情,形象可感。5文章全篇未写牡丹的盛开,却铺写了牡丹的一次坠落场景,请分析这个场景描写的作用。(6分)6理解标题“牡丹的拒绝”在文中的含义(6分)三、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杨烈妇传(唐)李 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选文来自语文读本1李文公集)注爨(cun):烧火做饭。陴(p):城上的矮墙。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b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c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d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当其欣于所遇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阿母为汝求c非若吏人百姓然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于卑幼有慈爱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9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5分)(2)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诗歌选自语文读本2)【注释】问遗:赠与。绍缭:缠绕,装饰。拉杂:堆集。妃呼狶:妃,悲;呼狶,歔欷。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雉鸡常晨鸣求偶。高:同“皓”,东方发白。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b“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后的情感态度。 d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呜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12.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6分)(三)13名篇名句默写(6分)(1)赤壁赋中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 , 。(2)离骚中与“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一样的两句是: , 。(3)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写女子容颜美丽、婚姻幸福的两句: , 。第卷 课内文言知识及语言表达题四、课内文言文知识(共12分)14下面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君既若见录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客有吹洞箫者 渺渺兮予怀 仰观宇宙之大 甚矣,汝之不惠 渐见愁煎迫 寄蜉蝣于天地 相与枕藉乎舟中 还必相迎取a/ b. /c. / d.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项是(3分)a舞幽壑之潜蛟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淇水汤汤,渐车维裳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或取诸怀抱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亦将有感于斯文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如鸿门宴中的樊哙。b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c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d.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文化自信,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礼敬、继承、创新性发展的一种基本立场和态度。它首先来源于博大精深的、_的中华文明,是那种融入民族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灵魂和基因的文明。其次来源于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时,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_的艰苦奋斗。第三个来源,是在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后,特別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立得起来,关键在于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_。还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是在中华民族遭受外部势力欺凌的历史背景下,相当部分中国人产生的文化自卑、文化虚无的极端思想导致的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对本土文化的全盘否定。另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人中产生的文化自负。只有我们努力恢复和加强中华文化曾经有过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吐故纳新,_,这样的文化自信才会表现出一种“自信而不自负,自豪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傲”的新格局,( )。总而言之,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培育全体国民健康的文化心理,坚持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跨越时空,超越国度,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之路。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渊源流长 救亡图存 推陈出新 集思广益b源远流长 存亡继绝 标新立异 博采众长c源远流长 救亡图存 推陈出新 博采众长d渊源流长 存亡继绝 标新立异 集思广益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论哪一个立不起来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因为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b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这个国家和民族是立不起来的。c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立得起来,关键是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d无论哪一个立不起来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因为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造成的。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的文化就会是一种对世界产生更大影响力的伟大文化b一种对世界产生更大影响力的伟大文化就会诞生c一种对世界产生更大影响力的伟大文化就是这样的文化d我们的文化才会成为一种对世界产生更大影响力的伟大文化21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5分)竞渡深悲千载怨,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玉漏银壶切莫崔,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 )22.请你从论语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家四部名著中选择一本向同学们推荐,并写出三点推荐理由,每点不少于10个字。(6分) 六、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所有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2d项,“对比论证”错。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故选d。3d 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对作品的理解越感悟能力”错误。b项,“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中“都”错。结合文本内容“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第二、第三层次的读者也能够做到的这一点。c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故选d。4b(没有比喻手法)5(1)内容:交代了作者喜欢牡丹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欣赏与赞美之情。(2)凸显牡丹花落时的惊心动魄的美高贵之美、个性之美、品位之美。(3)结构:与上文想象中的牡丹盛开的场景相呼应,写出牡丹或盛开、或坠落,生命都极其壮丽而热烈的风姿。(4)为下文作者对牡丹生命品格的感悟和议论做铺垫。(每点2分,答满3点即可得满分)6在文中“牡丹的拒绝”的字面意思是洛阳的牡丹在天寒的情况下未按时绽放。隐含的意思是拒绝苟且、妥协和媚俗,不为荣耀和赞颂改变自我的品质。作者是用“牡丹的拒绝”作标题,是概括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对人格自由与尊严的赞美。【每点2分】7c8a a.均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事”。b.第一个“为”是介词,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关系;第二个“为”是“替”c.第一个“然”是代词,可译为“那样”;第二个“然”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过”“但是”。d.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第二个“于”是介词,可译为“被”。9d【“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错误】10.【答案】(1) 把落入叛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使唤/差遣不怕牺牲的勇士,那一定能成功。(“食”“以”“济”各1分,句意2分)(2) (5分)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用来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亟”“徒”“”无益”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本文选自语文读本1)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克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军队几千人抵达项城。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获捆绑这里的壮丁和妇女,而后到陈州会师。县令李侃不知道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你是县令,叛贼到犯就应当坚守;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你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坚守,县城将会被叛贼抢夺去了。粮仓储藏的粮食都成了他们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把落入叛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那一定能成功。”于是在官府的庭院里召集差吏百姓,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差吏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向大家宣布:“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叛贼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叛贼的,奖赏他万钱。”征募到了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杨氏让李侃对城下的敌人喊话说:“我们项城的父老,坚守道义而决不为贼效力,都全力死守。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还会坚守阵地呢!跟那些士兵一起战死在城上,不胜过死在家里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个小城,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武器,也没有险固的高城深沟。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而攻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正好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上奏李侃的功劳,朝廷下令升任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今还健在。作为妇人女子,奉养父母公婆能做到竭尽恭敬孝顺,对奴婢下人和幼辈能做到体恤慈爱的,那就是品德贤良了。至于明辨战阵部署、进攻防守之道,勇猛刚毅,这即使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朝廷施恩表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服务能力考试练习题库-导游服务规范知识考试试卷(160题)含答案
- 【《我国目前关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分析概述》3900字】
- 2025地形图保密承诺合同适用于无人机航拍数据采集
- 特殊工种换证培训课件
- 电销经理培训课件
- 家庭礼仪培训课件
- 蝴蝶效应课件模板购买
- 2025年创伤外科创伤应急处置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V型护理查房
- 塔吊安全检查培训课件
- 佛寺院内部管理制度
- 光伏电站入股分红协议书
- 【行星齿轮的强度校核计算过程案例】1800字
- 轻度认知障碍 - 教学课件
- 十大国企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30吉林省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山香教育协议班合同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典当黄金合同标准文本
- 内镜中心标本遗失警示教育
- 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