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之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含解析)_第1页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之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含解析)_第2页
(全国通用)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之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之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如图所示,选取甲、乙、丙、丁四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a.l甲=l乙l丙=l丁 b.l甲=l乙l丙=l丁c.l甲=l丙l乙=l丁d.l甲=l丁l乙=l丙2.小强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的关系”时,先把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a.b.c.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把橡皮筋的下端b用细线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上端a通过细绳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一个重为2n的钩码通过细绳挂在橡皮筋的a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将橡皮筋的a端拉到o点,并在竖直放置的白板上标记o点的位置,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挂钩码的细绳对a端的拉力f2;摘掉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a端仍拉到o点,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先后两次都将橡皮筋的a端拉伸到o点,是为了让f与f1和f2的作用效果相同b.实验中先后两次都将橡皮筋的a端拉伸到o点,是为了让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c.如果以上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4.8n,则f=6.8nd.如果以上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4.8n,则f=2.8n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4.小华在实验室利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记录的相应实验数据如下:拉力/n00.51.01.52.02.53.03.54.0指针位置/cm2.03.04.05.06.07.07.57.57.5(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3)小华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5.某同学在做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他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 _ 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_ 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_ cm(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 _ 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选填“a”或“b”)(3)将本实验中的两根橡皮筋并联(如图丙)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_ n7.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物理学上把弹簧在外力作用下每伸长1m受到的拉力叫做弹簧的强度系数,则该弹簧的强度系数为 _ n/m;分析图象中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_ 8.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 钩码重力g/n024681012弹簧长度l/cm3456788.5(1)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_ n;弹簧的原长是 _ cm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到的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是: _ 9.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大小/n04569101112弹簧全长/cm3.55.566.58910.514(1)经分析数据得知: _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每增加1n的力弹簧应伸长 _ cm (3)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_ 10.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量增加 _ 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_ (3)分析图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该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1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_ n,此时它的示数为 _ n,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_ (填甲/乙,下同);若要制作测量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_ 12.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大小/n04569101112弹簧全长/cm3.55.566.58910.514(1)经分析数据得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 _ 比(填写“正”或“反”);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每增加1n的力弹簧应伸长 _ cm (3)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_ 13.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_ cm拉力为6n时,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 _ cm,弹簧发生了 _ 形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_ n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_ 14.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_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明确了测力计量程和分度值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_ 15.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 _ 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做成的弹簧测力计能否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 _ 16.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a、b、c、d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d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c、d原来的长度均为l0,且a、b、c、d的横截面均相同;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目增加了l1、l2、l3和l4,如图(a)、(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图(a)和(b)或(c)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_ 分析比较(a)和(c)或(b)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7小题,共222.0分)17.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g=10n/kg)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 (1)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弹簧的原长为 _ cm;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弹簧的使用范围内, _ (3)小华做出了如图乙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图 _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若用此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量程是 _ 18.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_ 进行实验后小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_ 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89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78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1.701.602.002.403.204.20(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表中错误的数据改正后应约为 _ 由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前6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是 _ 的(填“正确”或“错误”);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及图象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如果用与这根弹簧相同的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_ (5)要想将测力计的量程提高,初步拟定了以下几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_ a换一根相同的弹簧,然后改变刻度达到要求 b加一根相同的弹簧,然后改变刻度,提高量程 c直接改变刻度 d在刻度之外按比例加刻度19.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也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为6n的钩码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_ 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_ 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测力计,则用橡皮筋 _ 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 _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选填“a”或“b”) (3)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a并联起来可以制成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_ n20.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0l23456甲弹簧的长度/cm6912182124表二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0l23456乙弹簧的长度/cm67.5910.51213.515(1)表一中空缺的数据为 _ cm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精确度较高的是 _ (选填“a”或“b”)测力计,量程较大的是 _ (选填“a”或“b”)测力计21.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总重/n00.51.01.52.02.53.03.54.0指针位置/cm2.53.03.54.04.55.05.55.85.8(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_ n的情况下,弹簧的 _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这项研究的应用是 _ (2)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 _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 22.在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n)00.511.522.534弹簧的长度/(cm)2345677.57.5弹簧伸长/(cm)0(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_ (2)乙图的三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关系的是 _ 图 (3)这项研究的实际应用是制作 _ 在太空中,用同样的器材 _ 完成该研究(选填“能”还是“不能”) (4)有a、b两个弹簧,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见下表 拉力f/(n)123456789101112a弹簧伸长/(cm)12345678910.512.515.5b弹簧伸长/(cm)2468111417.52020202020如果用这两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量程较大的是 _ 弹簧,精确度较高的是 _ 弹簧23.某学生在探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变化的关系”时,利用图甲所示器材和数只钩码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拉力(钩码总重)f/n00.51001.01.52.03.03.5弹簧的总长度l/cm4.55.145.76.37.58.39.2弹簧伸长的长度l/cm00.621.21.83.03.84.7没有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0= _ cm 分析表格数据,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限度内,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_ n 请你根据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拉力之间的关系图象 24.学了“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内容后,小明准备自制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下面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弹簧的伸长l(l=l-l0),实验数据如下: 拉力f(n)0123456长度l(cm)2.102.502.903.303.704.104.50伸长l(cm)00.400.801.201.602.002.40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伸长l和拉力f的关系为: _ 25.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小明组的同学们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也来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实验时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n/kg 砝码质量m/g0306090120150弹簧总长度l/cm6.07.28.39.510.611.8(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关系的图象; (2)根据上述数据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_ n/m26.某学生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甲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下表 (1)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_ (2)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3)该同学作出了弹簧受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_ (填序号) (4)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选用橡皮筋进行了相似的探究他们选了a、b两种规格不同的橡皮筋进行测试,绘出如图丙所示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测力计,应选橡皮筋 _ ;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测力计,应选橡皮筋 _ ,每伸长1cm所需要的拉力是 _ 2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_ 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_ 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 _ 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 _ 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a/b) (3)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 _ 起来代替弹簧秤,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_ n28.小贺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她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贺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甲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_ 进行实验后小贺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_ 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1.202.102.002.40(2)去除错误的一组,在乙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象 (3)由图象可验证小贺的猜想是 _ 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贺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以下简称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她先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 (a)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 _ n若此时她将一个4n重的物体悬挂于挂钩上,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 _ 4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b)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小贺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丁所示的位置,此时物体的重力g= _ n29.生活中我们常用到各种弹簧,某同学发现,用手拉不同的弹簧时,虽然都使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但是所用拉力的大小不同因此,他猜想:使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所需拉力的大小可能与弹簧原来的长度有关 (1)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找来了细线、支架、钢丝钳和一根均匀长弹簧(可裁剪),还需要准备的测量工具是 _ 和 _ ; (2)实验前,需要用钢丝钳将弹簧裁剪成长度 _ (“相同”、“不同”)的甲、乙两段; (3)实验时,拉伸两段弹簧,使它们都伸长相同的长度,测量对应的拉力,记录在下表: 序号弹簧序号弹簧长度l/cm拉力f/n1甲1002甲123.23甲146.44乙1205乙143.26乙166.4对比表中第 _ 组和第 _ 组数据可知,使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所需的拉力和弹簧的原长 _ (“有关”、“无关”)30.为制作弹簧测力计,小明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如表是小明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甲弹簧的长度/cm6.06.57.07.58.08.5乙弹簧的长度/cm6.07.08.09.010.011.0(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_ ; 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_ (大/小) (2)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分析如表数据可知:量程较大的是 _ (a/b)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_ (a/b)测力计31.小红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拉力的大小f/n03691215弹簧的长度l/cm1516.51819.52123弹簧的伸长l/cm01.534.58(1)请依次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当所加拉力为5n时,弹簧的长度应为 _ cm; (3)测量结束后,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是否成正比?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有 _ (填字母) a做出f-l图象,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b计算拉力f和l的比值,若为一定值,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c每当拉力f增加3n时,弹簧的伸长量l相应增加1.5cm,则说明二者成正比d当拉力f变为原来的n倍时,伸长量l也总是变为原来的n倍,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4)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可写成l=,则此处k= _ 32.若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下表: 钩码重力g/n024681012弹簧长度l/cm3456788.5(1)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_ n;弹簧的原长是 _ cm (2)请你分析表中这些实验数据,你得到的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是: _ (3)某同学做探索弹簧的弹力和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他先把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为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然后用竖直向下的力f拉弹簧下端,测出弹簧的长度为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0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作出的f-x图象,可能是下图中 _ 图正确(其它操作都正确) 33.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顿,弹簧的伸长增加 _ 厘米; (2)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_ 34.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范围内,弹簧的 _ 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 _ 的大小 如果一根弹簧长度为5cm,受到2n拉力后长度为11cm,如果受到的拉力为4n后,伸长 _ cm,长度为 _ cm35.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 _ ,它的分度值是 _ (2)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表,请在图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象 悬挂物质量/g050100150200250弹簧伸长量/cm012345(3)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_ n (4)由图线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 _ 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_ 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_ 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 _ 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 _ 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选填“a”或“b”)37.谋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次数12345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n弹簧的长度l/cm(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格内做出弹簧伸长长度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象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_ (4)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38.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测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的作用,所产生的力叫做 _ (2)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弹簧伸长量l与它受到拉力f的关系式为 _ ;若在该弹簧下挂一个3.5n重的钩码,则弹簧的长度应为 _ cm(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钩码重g/n00.51.01.52.02.5弹簧长度l/cm456789(3)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储存的能量叫 _ 能 (4)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 _ (短文中的实例除外) (5)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重力、测拉力、测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用二力平衡知识来测量的是图 _ 39.小华“探究弹簧的伸长跟外力的关系”时,数据如表: 拉力n01.02.03.04.05.06.08.0指针cm2345677.57.5(1)这项研究的实际应用是 _ ; (2)该弹簧原长是 _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_ n,当指针指在5.8cm时,拉力为 _ n; (3)根据数据作出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_ 0 (4)图b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_ 40.肖林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他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如表: 弹簧受到的拉力f/n024681012弹簧长度l/cm3456788.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_ n,弹簧的原长是 _ cm41.某学生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下表 (1)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_ (2)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且量程是 _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3)该同学作出了弹簧受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_ (填序号) (4)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下所示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_ ;量程是 _ 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_ ,每伸长1cm所需要的拉力是 _ 42.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01234567甲弹簧的长度(厘米)6.06.67.27.88.49.09.610.6乙6.07.08.09.010.011.012.013.0丙9.09.910.811.712.613.514.415.9(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_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_ 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 _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若他们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可以选用原长更 _ (选填“长”、“短”)的 _ (选填“甲”、“乙”)种材料43.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弹簧的伸长跟外力的关系”时,记录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g0100200300400500指针位置/cm24681014当去掉钩码后,指针指在2.5cm刻度线处 (1)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 _ ; (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_ ; (3)根据实验数据他们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_ (a/b/c/d)44.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甲弹簧的长度/cm6.09.012.015.018.021.024.0表二: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乙弹簧的长度/cm6.07.59.010.512.013.515.0(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_ ; 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_ (选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_ (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_ 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_ 45.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_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_ 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1.701.602.002.40(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_ 的(填“正确”或“错误”) (4)另一组小华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 拉力f/n123456789101112长度l/cm2.502.903.303.704.104.504.905.305.706.106.607.30伸长量l/cm0.400.801.201.602.002.402.803.203.604.004.505.20从这次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 _ n时,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如果用这根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它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 _ n46.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_ cm,受到拉力时发生了 _ 形变; (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_ n; (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_ 47.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 拉力f/n00.51.01.52.02.53.04.0弹簧长度l/cm2346788(1)请帮小明同学填写漏掉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2)由数据可知,弹簧的原长l0是 _ cm; (3)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 (4)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 (5)小明作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f-l图象,其中 _ 图是正确的48.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伸长大小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伸长的长度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伸长的长度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伸长的长度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cm,丙原长为9cm,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如图表一是实验数据记录 表一: 弹簧受到的拉力01234567甲弹簧的长度(cm)6.06.67.27.88.49.09.710.8乙6.07.08.09.010.011.012.013.0丙9.09.910.811.712.613.514.415.9(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_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_ 两组弹簧的数据 (3)请根据上表中弹簧甲的数据,将下表填写完整 表二: 弹簧受到的拉力f/n01234567弹簧甲的伸长l/cm00.61.21.83.03.7(4)分析数据可知: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_ 比 (5)进一步综合分析数据还可得出:弹簧的伸长不仅跟拉力大小有关,还跟弹簧的 _ 和 _ 有关49.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l(l=l-l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f/n1234567l/cm2.502.903.303.704.104.504.90l/cm0.400.801.201.602.002.402.80(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_ ;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l的关系是: _ ; (3)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f/n89101112l/cm5.305.706.106.607.30l/cm3.203.604.004.505.20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 _ 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 _ n50.小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_ 进行实验后小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_ 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89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78弹簧伸长量l/cm00.400.801.701.602.002.403.204.20(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表中错误的数据改正后应约为 _ 由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前6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是 _ 的(填“正确”或“错误”);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及图象发现,在 _ 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如果用与这根弹簧相同的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_ 51.小帆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她先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1)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 _ n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帆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物体的重力g= _ n (3)小娟想要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除了需要如图丙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_ 进行实验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第 _ 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弹簧伸长量l/cm00.40.81.71.62.02.4(4)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 _ (5)若将两根同样的弹簧并排使用,更 _ (选填“易”或“难”)拉伸,则两根同样的弹簧并排使用做成的弹簧测力计比一根同样的弹簧做成的弹簧测力的量程 _ (选填“大”或“小”) (6)选取a、b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a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a的右端;在b弹簧 左右两端均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当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时(如图丁),此时弹簧的长度la _ l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该小组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_ 52.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1)弹簧未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 _ ; (2)当弹簧的伸长达到4cm时,弹簧的拉力为 _ n (3)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_ ; (4)根据数据,我们可知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是否成正比 _ (选“是”或“否”)53.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验中,小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 _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 _ 2、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