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镇江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a. 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b. 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c. 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d. 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第一空:洒脱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语境中用来评价歌德的字迹,应选“潇洒”。第二空:狂放不羁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强调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语境中指你尼采的性格,与前文的“最怪异”相一致,应选“狂放不羁”。第三空: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语境中与“板正”“木讷”相一致,应选“拘谨”。分析可知,b项的词语全都恰当。故选b。【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 ,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也许还跟着个小孩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天”“月亮”“远看山顶的谷子”等分析,根据写景顺序判断;结合“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分析,排最后才能与后句衔接。综合分析c项正确。故选c。【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3.下列四句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b.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c.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d.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四句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需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判断。a项,抓住“彭泽”“菊花”分析,为重阳节;b项,抓住“插茱萸”分析,为重阳节;c项,抓住“酩酊”“登临”分析,为重阳节;d项,抓住“穿针”分析,为七夕节习俗。故选d。4. 对下列材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a. 写文章先结构,选材料。b. 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c. 写文章打好基础,注重积累。d. 写文章围绕中心,收放自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其实是考查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只要抓住“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这句话,便可以分析本句话的主旨,即:安排结构和选定材料两个方面的内容。本题据此回答即可。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长生传张惠言余故居南郊德安里,邻有陈长生者,与兄奉母以居,无妻子,有室一楹,园地以稜计者十。兄偻且病,常给爨守舍。而长生力治地种菜,卖之得钱,且为人赁佣以充食。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校。其为佣,勤甚。他佣所苦弗欲,悉任长生,长生皆为之无怠。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笑曰:“此足矣。”固与之,则又笑委之去。及其于所价直皆然。人谓长生痴也。余幼时儿嬉,日过其门,门前树瓜瓠之属,夏秋之交,编竹为架,垂垂然。时见长生兄弟奉母坐其下,手一盂饭,蔬一盆,且语且食。长生或时时抗声歌,则格格笑,母与兄皆笑。其后予徙居城中,岁时至旧庐,恒过访焉。十余年,其母死,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而葬于其室前。家益贫,兄病益甚。长生晨则食其兄,而出力作,暮归,扶持之甚备。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年余,兄死,则又鬻其园地以敛,而葬于母旁。数月,长生亦死。邻人鬻其居以葬焉。论曰,孟子之言曰:人性善。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何哉?余故述其事,将以待考风俗者有取焉。(选自茗柯文补编)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常给爨守舍 爨:烧饭b. 未尝校 校:计较c. 长生晨则食其兄 食:吃饭d. 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 鬻:卖掉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长生无妻无子,和母亲、哥哥一室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哥哥驼背患病无法营生,长生只能靠种地种菜和为人赁佣来养家糊口。b. 陈长生沉默寡言,逢人爱笑。这样性格,使得村里无人欺负他。他还吃苦耐劳,别的佣工不愿做的事情,长生没有怨言,从未懈怠。c. 长生孝顺母亲,敬爱兄长。他曾在门前瓜瓠架下,高声歌唱,格格而笑,以娱乐家人。后来母亲和哥哥相继去世,他把他们安葬在室前。d.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陈长生勤劳淳朴、恪守孝悌的形象,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指出了乡人对他的矛盾性评价。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2)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8. 结合最后一段,分别概括作者和乡人对陈长生的评价。【答案】5. c 6. b 7. (1)主人认为他善良,有时多给他工钱,(他)却计算自己被雇佣的工时收取钱财,并返还多出的部分。(2)哥哥生命垂危,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发怒责骂长生,常常从晚上一直到天明。听到的邻居都感到不满,但长生不曾说什么。 8. 作者认为陈长生不懂礼义之说,其行为却完全符合君子标准;对于陈长生侍奉母亲和兄长的行为,乡人认为是善行;对于陈长生取财之法和待人之道,乡人认为是痴行。【解析】【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食”,结合“其兄”分析,译为动词,喂食。“吃饭”错误。句意:长生早上起来就喂他哥哥吃饭。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这样的性格,使得村里无人欺负他”错误。结合“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校。其为佣,勤甚”分析,原文有人欺凌他。故选b。【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善”,意动,认为善良;“之”,代词,他;“或”,有时;“直”,通“值”,价值,此处意译为工钱;“则计其佣之数取之”(省略句),补充“他”;“计”,计算;“取”,收取;“而”,连词,表承接;“反”,通“返”,返回;“余”,多出的部分。(2)“兄困”,哥哥生命垂危;“辄”,连词,就;“詈”,责骂、叱骂;“彻旦”,达旦,直至天明;“比”,等到;“咸”,全、都。【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最后一段,分别概括作者和乡人对陈长生的评价”,立足文本最后一节内容,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分析。结合“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分析,就像长生这样的人,他耳闻目见不多,难道曾经学习过礼仪教化的主张吗?但是他的言行多么符合君子的标准啊。作者认为陈长生不懂礼义之说,其行为却完全符合君子标准。结合“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长生侍奉母亲和哥哥,同乡的人了解他并认为他善良;结合“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然而对于他舍利取义,谦虚退让,却认为他是不聪明的。【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我以前住在南郊德安里时,有个邻居名叫陈长生,他和哥哥一起住,共同侍奉母亲,他没有妻子儿女,只有一间房子,有一块十稜大小的菜园。他的哥哥脊背弯曲,且身患疾病,经常在家中做饭和看门。长生辛勤耕地种菜,靠卖菜赚钱,并且还得受雇他人来补贴家用。长生这个人话少而笑多,即使有人欺负他,内心很愤怒,也会立即又笑起来,当时就结束了,过后不再计较。他作为佣工,十分勤劳。其他佣工不想做的苦差事,全交给长生去做,长生都去做没有一点懈怠。主人认为他善良,有时多给他工钱,他却计算自己被雇佣的工时收取钱财,并返还多出的部分,还笑着说:“这就够了。”主人如果坚持给,他又会笑着丢下多给的钱离开。和他相关的报酬都是这样。人们都认为长生不聪明。我小时候玩耍,每天路过他家,他家门前种有瓜果一类的植物,夏秋交替之际,用竹子编成藤架,枝叶纷纷低垂。我经常看见长生兄弟侍奉母亲坐在藤架下面,手里端着饭和菜,一边说一边吃。长生有时会大声歌唱,唱完格格而笑,母亲和哥哥都笑了。后来我搬家住在城里,每年固定的时间回老家,还经常拜访他。十多年后,长生的母亲去世,他卖掉一半的菜园来治丧,并且把母亲埋在房子的前面。此后家境更加贫寒,哥哥的病情也更重了。长生早上起来就喂他哥哥吃饭,然后离家努力劳作,傍晚才回来,照顾哥哥很周到。哥哥生命垂危,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发怒责骂长生,常常从晚上一直到天明。听到的邻居都感到不满,但长生不曾说什么。过了一年多,他哥哥去世,就又卖了菜园来治丧,并把哥哥安葬在母亲的墓旁。几个月后,长生也去世。邻居卖掉他的房子来安葬他。我认为,孟子“人性善”的主张是对的。就像长生这样的人,他耳闻目见不多,难道曾经学习过礼仪教化的主张吗?但是他的言行多么符合君子的标准啊!长生侍奉母亲和哥哥,同乡的人了解他并认为他善良;然而对于他舍利取义,谦虚退让,却认为他是不聪明的,这是为什么呢?因此我记述他的事迹,等待将来考察风俗的人看到。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喜陈兄至白居易黄鸟啼欲歇,青梅结半成。坐怜春物尽,起入东园行。携觞懒独酌,忽闻叩门声。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从容尽日语,稠叠长年情。勿轻一杯酒,可以话平生。9. 本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作者迎友之喜的?请简要分析。10. 从全诗来看,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答案】9. “春物尽”和“长年情”对比,突出了友情的持久;“懒独酌”和重“杯酒”对比,突出了情感的真挚;闲人之至和陈兄之至对比,突出了关系的亲密。 10. 春天易逝的感伤;现实生活的孤独;朋友到来的惊喜;往日友情的珍视。【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作者迎友之喜的”,本题主要考查对比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结合“坐怜春物尽”“稠叠长年情”分析,“春物尽”和“长年情”对比,突出了友情的持久。结合“携觞懒独酌”“勿轻一杯酒”分析,“懒独酌”和重“杯酒”对比,突出了情感的真挚;结合标题“喜陈兄至”“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分析,闲人之至和陈兄之至对比,突出了关系的亲密。【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结合“坐怜春物尽”分析,春天易逝的感伤;结合“携觞懒独酌”分析,抓住“独”,此处主要写生活的孤独;结合“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分析,陈兄到来的惊喜;结合“稠叠长年情”“从容尽日语”等分析,和朋友有说不完的话,突出感情的深厚,对往日友情的珍视。【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乘骐骥以驰骋兮,_!(屈原离骚)(2)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3)吾尝终日而思矣,_。(荀子劝学)(4)_,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李白蜀道难)(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从今若许闲乘月,_。(陆游游山西村)(8)春冬之时,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答案】 (1). 来吾道夫先路 (2). 银瓶乍破水浆迸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绿云扰扰 (5).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6). 雄姿英发 (7). 拄杖无时夜叩门 (8). 则素湍绿潭【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道”“迸”“扰”“叩”“湍”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华威先生张天翼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天翼兄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我阿威。”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天翼兄。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要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救亡工作实在太多了。”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车上的踏铃踏它一下:叮!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微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窸窸窣窣的。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救亡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括了一根洋火。“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大家团结起来,统一起来。也只有在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救亡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他往下说:“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坦白,很不客气。大家都要做救亡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我”与华威先生的交往,以“我”的视角观察华威先生,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感。b. 华威先生虽有种种缺点,可是他让“我”称他“威弟”、“阿威”,推辞不当难民救济会的主席,显示出他谦和民主的一面。c. 小说借助传神的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节,不动声色地刻画华威先生的形象特点,含蓄深沉,发人深思。d. 小说塑造了抗战时期华威先生这样典型的官僚形象,带有强烈的讽刺性,表现出了高超的讽刺艺术。13. 概括三处划线句子分别体现了华威先生怎样的形象特点。14. 华威先生处处宣扬自己很忙,没有时间。你如何看待华威先生的“忙”?【答案】12. b 13. 装腔作势、矫揉造作。目中无人,傲慢无礼。骄妄专制、虚伪霸道。 14. 华威先生忙而无功,对工作毫无帮助,甚至耽误真正工作者的时间。华威先生处处浮夸自己的“忙”,其实是显摆自己的重要性。华威先生忙忙碌碌只是为了攫取领导权,具有强烈的领导欲。【解析】【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显示出他谦和民主的一面”错误。华威先生言行前后矛盾,恰恰表现出他的虚伪造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分析,此处是对华威先生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他的装腔作势、矫揉造作。结合“他在门口稍微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还点点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等分析,他在会场处只看天花板,点点头等,写出了他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结合“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摆摆手”“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等分析,写出了他骄妄专制、虚伪霸道。【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华威先生处处宣扬自己很忙,没有时间。你如何看待华威先生的忙”,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他立刻戴上了帽子: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天翼兄。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要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救亡工作实在太多了”等分析,华威先生忙而无功,对工作毫无帮助,甚至耽误真正工作者的时间。结合“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可总是没有时间”“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等分析,华威先生处处浮夸自己的“忙”,其实是显摆自己的重要性。结合“工人救亡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等分析,华威先生忙忙碌碌只是为了攫取领导权,具有强烈的领导欲。【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解“执”余英时一谈到执,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固执”、“执迷不悟”等概念,于是我们对“执”字便有了恶感,以为“执”总是要不得的。尽管破“执”者如此之多,“执”在各方面之存在却依然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世间万事万物之存在都有其存在之理由,“执”自然也不能例外。婴儿初出世时即有“猿握”的本能,而此种“猿握”也就是“执”的表现。如此说来,“执”倒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古代讲“执”字最为中肯者是儒家。中庸说“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故儒家是反对“执一无权”,孟子亦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这便是儒家反极端、反调和的中庸之道。关于这一点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持有同样的见解,亚氏的中庸说认为一切美德都是处于两极端之间。我们把儒家与亚氏的中庸理论比附而观之,可见他们都是不反对“执”的,问题乃在于所“执”者是否正当而已。问题谈到这里,我们对“执”的种种看法可以加以澄清了。首先,我认为绝对地破“执”是不可能的,即便超脱如佛家,也还要另悬一涅槃的境界,终还是有“执”,算不得真解脱。禅宗说佛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把极端的“执”改变为中庸的“执”,依然承认了“执”的存在价值。哲学地说,“执”是有,极端地破“执”是无;欲以无来代替有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感受了苦痛,转而向宗教领域中去求得精神上的抚慰,并不等于说人们已从“执”走向了“无执”,而是人们的物质之“执”转化成精神之“执”,而其为“执”则根本无殊。其次,“执”的本身却无好坏之分,但视所执者的性质而定。我们不又常听到所谓“择善固执”的成语吗?可见即使是固执也还不打紧,如果它真的是择善的话,问题亦在于标准如何。据我的看法,中庸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关键,固执极端总是要不得的事。我们平常做人喜讲“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正是“有所固执”,如果一个人毫无个性,没有一点固执之处,即便是孔子所说的乡愿了。大凡能坚持真理到底的人都是最固执的人,但因为他所坚持的是真理,所以固执不仅不足为他诟病,倒反而增加了他的伟大。同时,真能择善固执的人是最不固执的人他的良知不允许他做违反真理的事,故发现自己错误之后,便会毅然悔改。最后,“执”的本身容易引起冲突多方面的冲突。善恶之“执”固然要发生抵触,同是善之“执”或恶之“执”,也一样会造成龃龉。因此,“执”须有容忍来协调之,即人人都有所“执”而同时也承认他人之执。只愿坚持自己的理想或权利,而忽视甚至妨害他人的理想或权利,即使所“执”者是真理也是一种不可饶恕的错误。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充满着各式各样的错误的“执”,于是有心的人不免要想用破“执”的方法以救“偏执”或“执一”之弊,殊不知问题并不起于“执”的本身,而是源于所“执”者非善,以及“执”之权利仅存在于极少数人之手。如果人人都能“择善固执”并各有所“执”,那正是人间天堂的到来、人类理想世界的实现,“执”之罪恶果何在乎?因噎废食毕竟是世间最愚蠢的事哩!(有删改)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婴儿初生即有“猿握”的本领,说明“执”与生俱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b. 在谈到择善的标准时,作者既主张中庸之道,又赞同“有所固执”,这二者是不矛盾的。c. 个人之“执”只要承认且宽容他人之“执”就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d. 作者认为如果人人都能“执善固执”并各有所“执”,就能实现人类理想世界。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由人们对“执”这一概念的偏见谈起,引出关于“执”的话题。b. 作者认为儒家和古希腊哲学家的中庸之道可以化解偏执之弊。c. 作者举宗教的例子来论述“破执”无法实现,并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物质之“执”即使转化为精神之“执”,其根本没有变。d. 人们之所以对“执”有恶感,是源于所“执”者非善。17. 请简要概括第四段中“择善固执”的内涵。【答案】15. c 16. d 17. 摒弃固执极端,深谙中庸之道;固守真理,保有个性;知错即改,不违真理。【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个人之执只要承认就不会”与文意不符,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指出:善恶之“执”固然要发生抵触,同是善之“执”或恶之“执”,也一样会造成龃龉。故选c。【16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d 项,“是源于所执者非善”与文意不符,原文中指出:“执”的本身却无好坏之分,但视所执者的性质而定。大凡能坚持真理到底的人都是最固执的人,但因为他所坚持的是真理,所以固执不仅不足为他诟病,倒反而增加了他的伟大。故选d。【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全文,读懂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阅读全文并重点考察第段,“择善固执”有以下几层意思:(1)中庸是其中的重要关键,固执极端总是要不得的事。(2)大凡能坚持真理到底的人都是最固执的人,但因为他所坚持的是真理,所以固执不仅不足为他诟病,倒反而增加了他的伟大。(3)真能择善固执的人是最不固执的人他的良知不允许他做违反真理的事,故发现自己错误之后,便会毅然悔改。【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万物互联,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来支持,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向我们走来。5g的商用将推进哪些领域的发展?日前在英特尔(中国)举行的“加速通向5g之路”行业沙龙上,学界和业界专家给出了解答。英特尔(中国)通信与设备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说,5g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在4g上加1g。5g不仅能带来快的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也将带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说。当前一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的高可靠性、低延迟,4g没法满足,5g能够实现延迟低于1毫秒,峰值传输速率高达10gbac比特每秒。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像第六感一样近乎实时地获取与周围环境的信息。无人驾驶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为未来5g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的智能设备都能正常接通,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所以存在多制式标准并行的情况。工信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推进组专家罗振东表示,进入5g时代后,市场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选自5g4g+1g,人民日报2017年5月26日,有删改)材料二:在5g标准之争中,中国阵营已经成为为全世界5g标准的重要力量。在部分领域,中国技术实力雄厚,奠定了5g标准之争的基本格局。制定通信标准首先要看国家实力,这是政治、经济、技术实力综合体的较量,今天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5g标准走向世界最坚实的基础。而且,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实力非一般国家可比。中国4g基站数占全世界4g基站数的60%。同时,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华为是世界第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此外。中国的手机制造业近年也有了较大发展,全世界绝大部分手机由中国生产。目前,世界十大手机品牌中国已经占据7席。近年来,中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共享单车、共享出行、o2o业务发展风生水起,也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自己的角色。这些元素,帮助中国在5g标准的制定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选自中国成5g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央广网2018年5月22日)材料三:有报告称:5g技术将为文化产业带来广阔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5g技术的应用,会优化文化产业的生产流程,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5g技术也会为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创造条件,促进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进入2019年,技术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加强,从数字出版的个性定制到今日头条的算法推送,从b站的二次元视频创作到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从陪伴机器人到娱乐机器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全面渗透到传统文化产业,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陈少峰预测,2019年随着5g的试商用,传输成本大大降低,“平台十技术十内容+垂直运作”将形成文化产业的新生态,产生巨大的商机,文化企业要走出“舒适区”,打破“思维定式”,提前布局,打通线上线下,连接技术和内容,融合传统和现代,经风雨、见彩虹,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选自5g与文化产业会碰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光明日报2019年3月5日)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5g不仅带来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也将带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它不是4g基础上的简单升级。b. 5g时代,万物互联,高速海量数据将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c. 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能够像第六感一样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从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用化发展。d. 研究者倾向于指定5g全球统一标准,从而让各种智能设备,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都能正常接通,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在5g标准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是综合国力、电信运营商实力、通信设备制造水平、手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以及互联网业务迅速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b. 从1g时代走向5g时代的发展过程中,5g时代的传输速率较之以往产生了飞跃,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c. 随着5g的试商用,传输成本大大降低,“平台+技术+内容+垂直运作”将形成文化产业的新生态,产生巨大的商机。d. 进人2019年,从数字出版的个性定制到今日头条算法推送,从b站的二次元视频创作到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从陪伴机器人到娱乐机器人,都是5g商用后在文化领域展现的成果。20.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央广网、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8. c 19. d 20. 第一问:(1)人民日报侧重介绍5g商用将会带来的各领域的发展。(2)央广网侧重介绍中国成5g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的具体原因。(3)光明日报侧重介绍5g技术对文化产生带来的深度影响。第二问:(1)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2)报道的时间不同;(3)报道的重点随着时间的推移、5g技术的发展而调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能够像第六感一样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错误, 属于绝对化的错误。原文是“近乎实时获取”,选项改为“实时获取”,再快的速率传输都会有短暂的延迟。故选c。【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项,“都是5g商用后在文化领域展现的成果”错,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5g尚未完全投入商用,部分也只能是试商用,这样的结论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万物互联,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来支持,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向我们走来”“5g不仅能带来快的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也将带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等分析,人民日报侧重介绍5g商用将会带来的各领域的发展。结合“在5g标准之争中,中国阵营已经成为为全世界5g标准的重要力量”“制定通信标准首先要看国家实力,这是政治、经济、技术实力综合体的较量,今天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5g标准走向世界最坚实的基础”等分析,央广网侧重介绍中国成5g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的具体原因。结合“5g技术将为文化产业带来广阔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5g技术的应用,会优化文化产业的生产流程,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5g技术也会为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创造条件,促进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等分析,光明日报侧重介绍5g技术对文化产生带来的深度影响。第二问:结合“人民日报2017年5月26日”“央广网2018年5月22日”“光明日报2019年3月5日”等分析,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报道的时间不同,报道的重点随着5g技术的发展而调整。【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国产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