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贝类的生态,一、贝类的分布二、贝类的生活习性三、贝类的食性四、贝类的繁殖五、贝类的灾害与敌害,一、贝类的分布,1)水平分布:腹足纲分布最广,丛平原到高山,从海洋到湖川,从热带到两极都有分布;其次是瓣鳃纲,海洋和淡水中均有;其余几个纲完全生活在海洋广温性贝类:地理分布广广盐性贝类:水域分布广狭温狭盐性贝类:水平分布受限制2)垂直分布:潮间带到1万多米(菜豆蛤),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3)地理分布:长江口以北的黄渤海,暖温带性质主要分布温带种和暖水种特点:温带种种群量大,一般不进入东海;暖水性种群量小,暖水性较强的种一般不进入黄渤海。,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长江口以南东海及部分南海北部沿岸,亚热带性质主要是暖水性种类特点:没有寒带种没有典型热带种,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台湾东南、海南岛南端,南海及南海诸岛。典型热带性主要分布热带种特点:有部分暖水种广泛分布典型的热带种与珊瑚礁紧密相联系,二、贝类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温度适温范围:生存的温度条件最适范围: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条件北方的种类耐低温,南方的种类耐高温,盐度外海海水平均盐度35左右近海海水平均盐度31左右河口附近1025盐度的变化影响贝类的生长,幼体的发育,足丝的分泌盐度骤降造能成贝类大批死亡,水质条件pH:一般7.58.6,外海7.98.2浊度:影响贝类生活,过大造成呼吸障碍和窒息毒性物质:破坏生理机能,影响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死亡游离氯、氨氮、硫化氢、酸、碱、重金属离子、农药、原油、洗涤剂等应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续1),底质分为:泥底,泥砂底,砂泥底,砂底,沙砾底,岩礁底等贝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底质要求不同潮流潮汐,波浪,海流,饵料不同贝类食性不同,所需的饵料不同瓣鳃类:主要以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腹足类:草食性的以藻类为主;肉食性的以运动能力差的动物为食头足类:肉食性,以鱼、甲壳动物为主,贝类的生活型与运动方式,游泳型头足类:靠漏斗喷水游泳游泳能力强的种类身体纺锤型或流线型近海生活的种类胴部近球型浮游型海蜗牛靠浮囊异足类靠鳍足贝类的浮游幼虫靠面盘浮游,底栖生活型(1)底上生活型匍匐型在岩石的表面或泥、沙滩以及海藻上面匍匐生活的种类,多数腹足类,多板纲的动物。固着生活型部分双壳类。如:牡蛎等;腹足类的蛇螺。属于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都较退化,甚至完全消失,但贝壳坚厚而粗糙,或者是壳面长有棘、刺。附着型双壳类的一些种类,以足丝附着于固体生活。,(2)底内生活型大多数双壳类。潜居于底质中营埋栖生活潜居泥砂底的种类:足发达,体长而扁,水管的长短、有无因种不同潜居泥底的种类:常两端开口,抗浊力强(3)凿穴生活型凿岩:海笋、住石蛤等凿木:船蛆,(4)寄生、共生、群聚寄生:内寄螺,内寄蛤共生:大岛恋蛤等群居:贻贝,牡蛎等,三贝类的运动和发光1游泳头足类的十腕目漏斗瓣鳃纲剑蛏、蛏螂、锉蛤和扇贝等2爬行、跳动和漂浮3迁移4趋光性和趋食性5钻泥沙6凿石和凿木7贝类的发光,四、贝类的食性,食微小生物的种类双壳类,滤食食料: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主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桡足类幼体,贝类幼体有机碎屑:浮游动物肢体,动物腐屑,植物碎屑,草食性主要是腹足类,食料:褐藻,绿藻,红藻有齿舌、颚片,消化道长(有的有嗉囊)动物食性头足类和部分腹足类食料:甲壳类,鱼类,贝类,水母等消化道短,唾液腺发达,法螺食海星类骨螺食蟹类冠螺食海胆类芋螺食环虫荔枝螺食牡蛎、藤壶玉螺食滩涂贝类4兼食其它杂物的贝类有的种类吞食石灰质或木质,浮游幼虫食性,单胞藻为主,兼食有机碎屑、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自然海区以硅藻类为主人工培育以金藻,绿藻,硅藻,底栖硅藻为主,贝类的摄食方式,舔食:腹足类滤食:瓣鳃类捕食:头足类,瓣鳃类的滤食和选食,在外套膜、鳃以及唇瓣等的配合下进行的,以牡蛎为例分述如下1外套膜的作用带食物的水流因进水孔狭小流速降低,最大的悬浮颗粒沉淀在外套膜上,被外套膜纤毛运至进水孔壳缘,由突然的闭壳运动排出2鳃的作用(1)一般的颗粒和海水继续前进,经鳃的过滤作用,海水在鳃的上前纤毛的协助下,通过鳃丝进入出水孔。(2)悬浮在水中的颗粒被鳃上的侧前纤毛和前纤毛筛下。,(3)由前纤毛中个别较大的纤毛形成纤毛道,起着运送颗粒的作用。把颗粒运向鳃的游离边缘的食物运送沟中,被进一步选择。较重较大的颗粒从沟中落出,掉在外套膜上,排出。较小的颗粒继续由食物运送沟运至唇部。3唇的作用来自鳃游离边缘的颗粒,被送至内面或称褶皱面的中央,而由基部运来的颗粒送至唇间的侧口沟中,再转送到近口沟,最后入口。,四、贝类的繁殖、发生和生长,(一)性别与性比1.雌雄异体瓣鳃类两性区别不明显,无第二性征,一般从生殖腺颜色区分腹足类的性别可以以交接器的存在与否来决定;有的种类壳口和厣的形态不同头足类以茎化腕区分,有的种类两性异型显著2.雌雄同体无板类、瓣鳃类、腹足类某些种类3.性比雄性先熟,随年龄增加雌性有增多趋势,(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一般满一龄性成熟少数多年才有繁殖能力有一年一次繁殖也有一年两次繁殖繁殖季节多在高温低盐度时期,大潮期形成繁殖高峰,(三)繁殖方式,产卵:雄性排放精子的诱导(瓣鳃类)交尾:腹足类、头足类受精:异体受精(少数自体受精)孤雌生殖:拟黑螺卵胎生:多板类、腹足类,(四)产卵环境(五)卵群(六)产卵量,(四)贝类的发生,1贝类发生过程(1)受精体外受精体内受精(2)卵裂螺旋型卵裂右旋分裂左旋分裂贝类器官的形成,四个四集体参与了不同器官的形成:,第一个四集体参与幼虫上半球皮肤的形成。第二个四集体形成口前纤毛细胞,外胚层间质,而分裂球d则形成幼虫下半球的大部分外胚层。第三个四集体既参与了幼虫皮肤的形成,又参与了外胚层间质的形成。第四个四集体小分裂球中,d即内外胚层母细胞,由它左右分裂为两个大细胞进入胚内之后,即进一步分裂而成条中胚层带。第四个四集体的其余个分裂球和所有的大分裂球,一起形成内胚层原基。,()原肠腔的形成外胚层内胚层原肠胚形成方式内陷消化管外包肝脏原肠壁,(4)消化管外孔的形成原口在原胚孔的关闭点上,或在原胚孔保持开口的种类,在其开口部的周围,生成一个外胚层的凹陷,使原肠与外界相通,这就形成了原口,食道由此形成。肛门开始于原肛的内陷,原肛短与原肠的后部相通,由此所形成的外孔即肛门。,(5)中胚层的形成中胚层的产生,是由原胚孔附近的内胚层陷入附近细胞内;或由大分裂球产生其它细胞滑入内、外胚层中间形成的。体腔由中胚层细胞生出对称的中胚层细胞带,即第三胚叶。由此形成的细胞带,本身再分为两层:一为体壁层,一为脏壁层,在此两层之间形成一个或两个对称的腔,即为体腔。,(6)外胚层器官和外部器官的形成外部器官包括由外胚层形成的足、外套膜和鳃。外胚层形成的器官还包括神经中枢、眼和平衡器(7)中胚层器官的形成包括体腔、肾、生殖腺和心脏,2瓣鳃纲的发生(1)发生特点(2)瓣鳃类发生例一贻贝的发生受精分裂囊胚原肠胚期担轮幼虫面盘幼虫直线铰合幼虫早期壳顶幼虫后期壳顶幼虫变态,器官的形成包括壳腺和幼虫壳、外套膜、面盘、顶板、神经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退耕宣传方案范本
- 语言运用之成语教学课件
- 音乐教学课件制作方法
- 售后客服年中工作总结
- 文旅项目设计汇报
- 运输企业安全培训资料课件
- 运输企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脑震荡的护理查房
- 部编灰雀教学课件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成本管理探索与实践
- 电烙铁焊接技术培训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出纳课件 转账支票pptx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商务礼仪情景剧剧本范文(通用5篇)
- 2021年东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某县干部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