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祝福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祝福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祝福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祝福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成都市华阳中学 李 涛教学目标1、 初读文本,梳理小说的情节,掌握倒叙的情节结构及理解倒叙的作用。2、 初读文本,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命运,感知人物形象。一:导入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有一篇著名的演讲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我觉得对今天的青年学子来说很有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温教授演讲中的一些句子,来开始今天的祝福之旅。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到今天恐怕还是新鲜的。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是第一人,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中国人还要发现?是要发现的。鲁迅的眼光不一样,他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些问题、弊病,现在还大量存在于社会中。鲁迅的出现是个艺术,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流砥柱。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帕斯捷尔纳克、布罗斯基这些思想家,是同一水准的。把中国的病根看出来了,这是鲁迅的伟大。 希望同学们今后有意识地多看一些富含哲思的书,让自己成为有思想的高中生。二:作家作品介绍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2、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热风1、 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1) 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2)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等。(3) 彷徨简介: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示众、长明灯等。参考资料:公冶孤独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名作欣赏2001年5期,总第126期)一文中对彷徨的评价是色貌如冰,肝肠似火。他还说: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三:解题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公顷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四:初读文本、梳理情节1、读完了这篇小说了,它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位同学能来为我们复述一些整个故事。设计这一步的意图是:学生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的采用顺叙的方法,以此引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倒叙手法的思考。2、复述故事的时候,同学们可能在复述重点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感兴趣和情感触发点都不相同。但是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活动的情节,是表现作家写作主题的情节,那它是一个客观的所在。我们要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仔细的梳理概括,看看作者在情节设置上的用心之处和意图。教师点拨: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学生自行概括情节。 明确:序幕鲁镇的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死在大雪中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祥林嫂死后鲁镇的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3、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出小说的情节结构热点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说明了这篇小说的结构为倒叙。4、思考:为什么鲁迅在祝福的结构设置上采取倒叙的手法? 明确:(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与作品的写作意图有关系。五:初读文本,感知人物1、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小说的阅读,首先是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继而才是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同学们读了这篇小说后,主人公祥林嫂给你留下怎样的初步印象?学生自由发言,结合情节谈对祥林嫂的初步感受。可能有的感受:1、命运悲惨,被压迫、被摧残的可怜人 2、勤劳善良、隐忍顽强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扣着情节来仔细看看,祥林嫂到底有没有幸福的春天。 明确:祥林嫂的人生:快乐与幸福 苦难与不幸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被婆家卖掉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拼死反抗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有自己的房子 她又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生了儿子胖了 被鲁镇的人歧视(阿毛、额头上的疤) 被鲁四老爷歧视 对地狱的恐惧捐门槛赎罪 参加祭祀仪式被拒绝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接着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祥林嫂悲惨的人生结局。同时,把祝福景象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连在一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也设置了强烈的悬念。然后对悲剧的主体内容,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