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10年第43号,关于实施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已由卫生部2010年第5号公告颁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现就实施中国药典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中国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二、凡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自执行之日起,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卫生部颁布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新药转正标准和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的同品种药品标准同时废止。药品注册标准不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对于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的检验项目多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或质量指标高于中国药典要求的,在执行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应同时执行原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中国药典品种项下未收载的制剂规格,其质量标准按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三、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中国药典的增修订内容,按照我局相关规定及程序变更药品说明书和标签。2010年10月1日起生产的药品必须使用变更后的说明书和标签。对于通用名称已作修订的药品,其原名称可作为曾用名过渡使用。四、中国药典所收载的相同品种,如含有中国药典规定以外的杂质,应当增加杂质控制项目。,五、中国药典关于眼用制剂无菌要求的具体执行时间将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要求另行规定。六、药品生产企业应积极做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准备工作,对在中国药典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应不断加强质量标准研究,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七、各级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配合做好中国药典的宣贯工作,加强中国药典执行中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问题和意见。,八、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中国药典执行中的具体指导等有关工作。九、我局将在政府网站开辟中国药典执行专栏,答复各地反映的有关问题,并适时组织对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特此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一年六月十七日,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总则,最大亮点增设凡例总则浓缩精华1、首次在范例中设置总则一节。增加了“总则”一节,集中阐明药典中最重要、最原则、最通用、最基础的内容。统一部间凡例的体例、结构,保留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各自特点、有了统领全书的总则,药典真正具有了技术法典的经典形式。2、首次明确药典指定颁布依据。明确中国药典依据“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之前无此类描述,与药品管理法未做文字衔接,只在颁布件中说明。新版药典实现了法律标准和技术标准的有机链接,成为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法定标准、技术法典、,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范例总则,3、首次阐明药典基本结构内容。明确“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强化了中国药典的结构性、系统性、整体性及其不可分割的特点。4、首次明确增补本的药典地位。明确“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明确“增补本”是中国药典的组成部分,解决了“增补本”的模糊地位问题,为建立“增补本”形成机制提供了依据,打破了中国药典五年一轮回的惯性,增强了药典形成的灵活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总则,5、首次在药典中规范国家标准。明确“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组成”:依法规定,中国药典只是国家药品标准之一。此规定一是解决了“国家药品标准”与中国药典之间的“模糊”关系,确立了中国药典在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此处之“国家药品标准”已经超越了中国药典并扩大到整个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此处之“凡例”、“附录”特指中国药典之“凡例”、“附录”。二是明确了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组成,而不是仅仅是正文本身,任何脱离凡例和附录来谈药品标准的行为都是片面的。药典标准与注册标准标准正文与凡例附录6、首次扩大凡例的法律约束力中国药典2005版凡例中只规定“凡例中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但并未明确其约束范围,只能理解为对药典本身具有约束力。但是新版药典明确药典收载的“范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国家药品标准具有同等效力”,因此,扩大了凡例的约束范围。,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总则,8、首次界定药典与行为标准的关系。规定“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药品标准类型:从广义上讲,药品质量标准随着依法治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品质量特性逐步形成了行为特性和技术特性两种形式,因此,质量标准实际上也形成了行为标准和技术标准两种标准:行为标准:又称外在标准、形式标准、法律规范;技术标准:又称内在标准、实质标准、技术规范。中国药典属于技术标准并应于行为标准结合应用才能成为判定药品质量的依据。新版药典实现了技术标准与行为标准的衔接,反映了监督实践对药品质量及其判定依据的认识升华。合格的假劣药符合Ch.P.与符合GMP,总之,“凡例总则”浓缩了我国当今药品标准编修理念和理论的精华,其制定颁发使中国药典具备了统领国家药品标准的功能与作用,成为国家药品标准的“标准”。正是由于有了这个核心“标准”,我国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才真正的成为有机的、联动的整体。,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总则(变化大的地方)总则,二、国家药品检验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化学药品国家标准具有同等效力。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ofThePeopleRepublicofChina;英文简称为Chienese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正文(增加正文),八、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征,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的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2)来源;(3)处方;(4)制法;(5)性状;(6)鉴别;(7)检查;(8)浸出物;(9)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10)含量测定;(11)炮制;(12)性味与归经;(13)功能与主治;(14)用法与用量;(15)注意;(16)规格;(17)贮藏;(18)制剂;(19)附注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附录(凡例中增加附录),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名称与编排),十一、药材和饮片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及拉丁名,其中药材和饮片拉丁名排序为属名或属名+种加词在先,药用部位在后;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名称不设拉丁名。十二、正文中未列饮片和炮制项的,其名称和药材名相同,该正文同为药材和饮片标准;正文中饮片炮制项为净制、切制的,其饮片名称或相关项目亦与药材相同。,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名称与编排),十三、正文分为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三部分。饮片系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饮片除须要单列者外,为减少正文篇幅,一般并列于药材的正文中,先列药材的项目,后列饮片的项目,中间用“饮片”分开,与药材相同的内容只列出项目的名称,其要求用“同药材”表述;不同的药材的内容逐项列出,并规定相应的指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系指从植、动物中制得的挥发油、油脂、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其中,提取物包括以水或醇为溶剂经提取制成的流浸膏、浸膏或干浸膏、含有一类或数类有效成分的有效部位和含量达到90%以上的单一有效成分。,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名称与编排,十四、正文的三个部分分别按照中文名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的顺序排列;单列的饮片排在相应药材的后面;制剂中同一正文项下凡因规格不同而致内容不同须单列者,在其名称后加括号注明;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别按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顺序排列。,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项目与要求),十五、单列饮片的标准【来源】项简化为“本品为的加工炮制品”,并增加【制法】项,收载相应的炮制工艺,其余同药材和饮片标准。十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制定,需用鲜品的,另制定鲜品的质量控制指标,并规定鲜品用法和用量。十七、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均属药材的来源范畴。药材的原植物的科名、拉丁学名的主要参照依据为FloraofChina和中国高等植物等。药用部位一般系指已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采收(采挖等)和产地加工系对药用部位而言。,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凡例(项目与要求),十八、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如下:(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得,用“干燥”;(2)不宜用较高的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暴晒”或“及时干燥”。制剂中的干燥方法一般用“干燥”或“低温干燥”,采用特殊干燥方法的,在具体品种项下注明。二十、【制法】项不等同于生产工艺,只要求规定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必要的技术参数,一般只明确提取溶剂的名称和提取、分离、浓缩、干燥等步骤的必要的条件。,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范例项目与要求,二十二、【鉴别】项下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显微鉴别中的横切面、表面观及粉末鉴别,均指经过一定方法制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特征。理化性质包括物理、化学、光谱、色谱等鉴别方法。二十四、本版药典用于计算两个图谱相似程度的计算机软件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发行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二十五、【性味与归经】项下的规定,一般是按中医理论和经验对该饮片性能的概括。其中对“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表述,系沿用历代本草的记载,此项内容作为临床用药的警示性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范例项目与要求,三十一、制剂处方中的药,均指饮片,需经炒、蒸、煮等或加辅料炮炙的,处方中用炮制品名;同一饮片炮炙方法含两种以上的,采用饮片名称后加注(制)来表述。某些毒性较大或必须注明生用者,在名称前,加注“生”字,以免误用。(中成药的说明书要按此条进行修改)三十二、除另有规定外,凡饮片均按照本版药典规定的相应方法炮制;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处方中规定的药量,系指正文制法项规定的切碎、破碎或粉碎后的药量。三十三、涉及国家秘密技术和有特殊原因的,处方和制法从略;或只写出部分药味,不注明药量;或写出处方药味和简要制法,不注明药量。检验方法和限度,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范例项目与要求,三十六、药品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的含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按每一计量单位(1片、1丸、1袋、1ml等)的重量计;单一成分制剂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本版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误差,并非实际含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能超过101.0%。,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范例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三十七、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对照片应按其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方法处理后按标示含量使用。对照品与标准品的建立或变更批号,应与国际对照品、国际标准品或原批号对照品、标准品进行对比,并经过协作标定和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技术审定。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与标准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批号、用途、使用期限、贮存条件和装量等。,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主要增修订内容,一、主要报告内容,1、附录增修订原则2、拟增修订项目3、主要增订项目内容4、主要修订项目内容5、评价与展望,三、拟增修订项目,1、一部共16项,其中新增6项:电泳测定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大孔树脂有机残留物测定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中药特征图谱指导原则,四、主要增订项目内容,重金属检查与测定法1、重金属检查法(化学法)一法硫代乙酰胺比色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或乙醇等的药物甲(Pb)乙(样品)加设监控管丙(Pb+样品)要求丙甲乙合格如丙甲采第二法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比色法适用于芳环、芳杂环以及难溶于水、稀酸或有机溶剂的药物。配成溶液后同一法操作。三法硫化钠比色法适用于碱溶性药物,同附录未加监控管。,四、主要增订项目内容,制药用水1、生产工艺纯化水饮用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方法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按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2、修订后质量标准增二项检查a、电导率检查新增附录用于检查各种阴阳离子的污染程度b、总有机碳检查控制有机污染(有机小分子、微生物)c、上述两项检查的在线检测科对制水系统进行实时流程监控,五、主要增订项目内容,可见异物检查法1、合并原附录XH及可见异物检查法补充规定10ml及以下规格,每次手持不得超过2支3、目视检测时间不超过20秒4、所检样品必须系随机抽取,六、评价与展望,1、新版药典就采用的技术手段而言,已完全实现与国际接轨;各附录的技术要求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2、农药残留测定法与重金属检查法的增、修订使中药安全性检查的技术水平得以大大提升,不仅实现了方法学与国际接轨,而且所涉及的农药品种和重金属种类也涵盖了国际上主要控制的品种3、总有机碳和电导率检查法的增修订以及在制药用水质量标准中的实施,是制药用水的化学污染与微生物污染得以有效控制4、PCR扩增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附一,农药残留量检测法1、方法学由单一的GC法扩大为GC、HPLC、GC/MS和LC/MS2、农药品种由24种(其中有机氯9、拟除虫菊酯12)扩充为色谱法124种(其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57、有机磷54和氨基甲酸酯13),按色-质联用法统计则为128种。;3、测定方法分为两个层次一为色谱法(GC/HPLC)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提取、净化)、色谱测定、色谱验证和质谱确证二为色-质联用法(GC/MS、LC/MS)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提取、净化)、色-质联用机测定,中国药典2010版制剂通则增修订概况与解读,制剂通则增修订总体原则,注重一个“严”字新立项较多(如指导原则、质量评价、新增辅料等增修订慎重如方法有争议、数据不完整、本门协调等定稿时稳重如上版无明显问题或有争议时暂缓增修订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二、制剂通则(一部)增修订概况,修订总数:14种制剂通则具体内容固体制剂: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液体制剂:搽剂、涂剂、涂膜剂、糖浆剂、酊剂灭菌与无菌制剂:注射剂、眼用制剂膏剂:贴膏剂、煎膏剂(膏滋)其他制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凝胶剂,(一)附录A丸剂增修概况与解读,丸剂系指(药材)饮片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量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所有制剂通则中统一修订为饮片。规范、提高)除另有规定外,丸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与二部制剂通则统一,全部制剂通则统一)【重量差异】统一“丸数和重量”的一、二法,客观合理评价。检查法以10丸为1份(丸重1.5g及1.5g以上的),取供试品10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每份标示重(总)量(每丸标示(重)量称取丸数)(或标示重量)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按表1的规定(表1中删除标示总量,并删除表2)【装量】以丸数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不检查装量(增加说明)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及研碎、咀嚼等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附录C颗粒剂增修概况与解读,定义: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饮片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分类:可溶颗粒、混悬颗粒和泡腾颗粒【融化性】泡腾颗粒检查法方法不变,供试品由1袋修订为3袋(要求提高),均应符合规定。取供试品3袋,分别置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水温为1525,应(能)迅速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5分钟内颗粒均应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附录D片剂增修概况与解读,片剂系指提取物、提取物加(药材)饮片细粉或(药材)饮片细粉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或用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有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分类: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咀嚼片、泡腾片、阴道泡腾片盒肠溶片等。统一“含片、咀嚼片”定义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化(出)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咀嚼片系指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融化)后吞服的片剂,附录K滴丸剂增修概况与解读,滴丸剂系指(药材)饮片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后、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凝介质(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后类球形制剂。一般要求中第四点:与二部一致,增加必要时,薄膜包衣丸应检查残留溶剂。凡进行装量差异检查的单剂量包装滴丸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滴丸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检查法去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2的规定对单剂量包装,表2装量从.05g-3.0g以上,分为五档限度标准检查,附录L胶囊剂增修概况与解读,定义:系指将(药材)饮片用适宜的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的辅料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主要供口服用。基本分类: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硬胶囊系指提取物、提取物加(药材)饮片细粉或(药材)饮片细粉与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等。除另有规定外,胶囊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二)液体制剂增修概况与解读,附录IH糖浆剂1.附加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改为羟苯酯类:装量检查:校正的干燥量筒改为标化的量入式量筒: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2.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强调必要性,与二部一致)附录IN酊剂1.药材饮片;除另有规定外,酊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2.【甲醇量】口服酊剂照甲醇检查法(附录T)检查,应符合规定附录IV搽剂洗剂涂膜剂1.药材饮片;除另有规定外,搽剂、洗剂、涂膜剂应进行2.【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洗剂、涂膜剂,照无菌检查法(附录B)检查,应符合规定(增加限制项目),(三)无菌与灭菌制剂增修概况与解读,附录U注射剂1.药材饮片;分散相球粒或球粒乳滴;量具量入式量筒2.一般要求内容增加:原辅料注射要求、辅料与抑菌剂标注要求、安全性检查与项目、容器与胶囊要求、非水溶剂用量与检查、【渗透压摩尔浓度】等均参照一部要求修订附录Y眼用制剂1.药材饮片;除另有规定外2.所有的眼用制剂均检查无菌(用于伤口的眼用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型滴眼剂增加【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虽然容器要求等未在一般要求中列出,但总体要求应与二部一致!,(四)膏剂增修概况与解读,附录F煎膏剂(膏滋)1.药材饮片;除另有规定外2.【不溶物】取供试品5g,加热水200ml,搅拌使溶化,放置3分钟后观察,不得有焦屑等异物(微量细小纤维、颗粒不再此限)附录I贴膏剂1.巴布膏剂凝胶膏剂;药材饮片;除另有规定外2.【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C)检查,凝胶膏剂和贴剂应符合规定,橡胶膏剂每10cm2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仅原贴剂要求),(五)其他制剂增修概况与解读,附录Q凝胶剂1.药材饮片:除另有规定外2.【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凝胶剂,照无菌检查(附录B)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参照二部增加)附录Z气雾剂喷雾剂1.粒度粒径;爆破压力;药材饮片;除另有规定外2.【喷出总量】;【每瓶总撳次】(按二部简单修订)3.无吸入制剂评价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材和饮片标准介绍,主要内容,一、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编制概况二、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技术要求三、中药材和饮片标准概况四、主要特色与创新五、凡例和附录六、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发展思路七、显微鉴定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与标准中的应用,一、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编制概况二、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技术要求三、中药材和饮片标准概况,三、中药材和饮片标准概况,1、药材和饮片品种概况,2、药材和饮片检测项目概况,3、对照物质概况,4、整体增修订项目概况,四、主要特色与创新,(一)体现中医药特色,表达中药特点的内容大幅度增加(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有效性方面安全性方面(三)科学应用新技术(四)保护野生资源的导向(五)标准规范(六)与其他国家药典比较的先进性与创新,(一)体现中医药特色、表达中药特点的内容大幅度增加,1、饮片有了明确定义“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2、解决了长期以来饮片缺乏国家标准的问题饮片标准数量大幅度增加,由2005年版的13个,增加至822个,基本覆盖了中医临床常用饮片目录。,3、定位:解决了配方和投料究竟是用药材还是饮片问题,明确入药者均为饮片,并将中成药处方中药味全部改用饮片名表述。4、属性:从标准收载体例上明确了【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为饮片的属性。使中医药理论在质量标准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1、标准修订不打“补丁”首次对标准收载(包括新增品种和2005年版全部修订品种)的方法进行了全面验证和复核,使质量标准整体水平和系统性、可行性、规范性大大提高。,(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2、“填平补齐”对药材、饮片中的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有关物质等有可能影响中药质量和安全的一般检查项目全面增补完善,标准不缺项。2005年版收载各类检查831项2010年版新增各类检查1184项,(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3.专属性鉴别进一步加强根据中药特点,重点加强专属性鉴别的建立,确保临床用药和中成药投料的真实性,成为中药质量标准的特色。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人参,显微特征本品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图1、2),图1人参(Panaxginseng根)横切面Fig1TransversesectionofrootfromPanaxginseng1.木栓层(Cork)2.栓内层(Phelloderm)3.韧皮射线(Phloemray)4.裂隙(Cleft)5.树脂道(Resincanals)6.韧皮部(Phloem)7.形成层(Cambium)8.木射线(Xylemray)9.草酸钙簇晶(Clustersofcalciumoxalate)10.木质部(Xylem),图2示树脂道Fig2Showingresincanals,图3人参(Panaxginseng根)粉末Fig4PowderofrootfromPanaxginseng1.树脂道碎片(Fragmentsofresincanals)2.草酸钙簇晶(Clustersofcalciumoxalate)3.木栓细胞(Corkcells)4.导管(Vessels)5.淀粉粒(Starchgranules),图1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花蕾)横切面Fig1TransversesectionofflowerbudfromEugeniacaryophyllata1.表皮(Epidermis)2.皮层(Cortex)3.油室(Oilcavities)4.双韧维管束(Bicollateralvascularbundles)5.通气组织(Aerenchyma)6.中心轴柱维管束(Stelevascularbundles),丁香CARYOPHYLLIFLOS,图2双韧维管束放大Fig2Bicollateralvascularbundlemagnified1.纤维(Fibres)2.韧皮部(Phloem)3.木质部(Xylem),图4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花蕾)粉末图Fig4PowderofflowerbudfromEugeniacaryophyllata1.纤维(Fibres)2.花粉粒(Pollengrains)3.草酸钙簇晶(Clustersofcalciumoxalate)4.油室(Oilcavities),薄层色谱鉴别技术广泛应用2005年版收载薄层色谱鉴别339项2010年版新增薄层色谱鉴别713项,3种黄连的薄层色谱图像,味连雅连云连,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北五味子FructusSchisandriaechineses,南五味子FructusSchisandriaesphenantherae,g-schisandrin(五味子乙素)Schizandrin(五味子甲素)Schisantherin(GomisinC)(五味子酯甲)Schisandrin(五味子醇甲),白芷RADIXANGELICAEDAHURICAE,1白芷(浙江)2白芷(磐安)3白芷(杭州)4白芷对照药材5、6白芷(四川遂宁),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4.符合中药特点的有效成分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品种明显增加2005版含量测定收载高效液相色谱法175项2010版新增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412项检测指标更加趋于合理、更具专属性。,独一味为藏药原标准测定的木犀草素为水解后的黄酮苷元类成分,既无专属性又无质量控制意义现改测专属的有效成分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并规定二者含量之和不低于0.50%,有效成分:皂苷类、口山酮类、寡糖酯类原标准:测定远志酸,水解后结构变化,副产物很多现测定:细叶远志皂苷(碱水解后产物单一)、远志口山酮III、3,6-二芥子酰基蔗糖,polygalaxanthoneIII,3,6-disinapoylsucrose,含量限度:含皂苷以细叶远志皂苷计,不得少于2.00%。含远志口山酮III不得少于0.15%,3,6二芥子酰基蔗糖不得少于0.50%。,决明子,2005年版药典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并规定其含量不得少于0.080%,大黄酚为游离蒽醌类物质,具有药理活性,是决明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但非决明子的专属性成分,此成分为大黄、何首乌、虎杖、芦荟等多种药材的共有活性成分,不能体现决明子的特异性和专属性,故新版药典用HPLC测定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含量,规定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含量不得少于0.20%和0.080%。其中橙黄决明子素为决明子特征性成分,使质量标准更具专属性。,(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5.安全性检测得到进一步提高(1)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量检查的方法更加先进,品种进一步增加ICP-MS法:测定枸杞子、山楂、人参、党参等品种的砷、汞、铅、镉、铜等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根据国际上日摄入量的有关规定,制定限量标准。,(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2)首次建立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检查方法品种:僵蚕、酸枣仁、桃仁、胖大海、陈皮等限量检查。规定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g,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g。(3)中药内在有毒成分的限量检查更加先进、精确HPLC法限量检查:川乌、草乌、马钱子等剧毒性加工饮片,(二)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4)绿色质量标准的概念得到普遍应用所有采用含苯的分析方法均进行了重新修订(5)部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得到发达国家的承认穿心莲、积雪草、肉桂、灵芝、青蒿等五个中药标准作为第一批中美国际互认标准拟收入美国药典。,(三)科学应用新技术,(1)液质联用(LC-MS)技术首次在具体品种质量标准中得到应用千里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阿多尼弗林碱(adonifoline)的限量检查规定千里光不含adonifoline或含adonifoline不得超过0.004%苦楝皮:川楝素的含量测定,千里光药材中阿多尼弗林碱含量测定SIR色谱图,川楝素,川楝子药材SIR色谱图,(2)DNA分子鉴定技术在药材鉴定中得到应用蛇类药材的鉴别,10个不同批次的乌梢蛇药材PCR鉴别结果1.阳性对照2-11.乌梢蛇12.阴性对照13.空白,乌梢蛇药材及其混淆品PCR鉴别结果1.阳性对照2.乌梢蛇3.虎斑颈槽蛇4.三索锦蛇5.双全白花蛇6.灰鼠蛇7.滑鼠蛇8.红点锦蛇9.王锦蛇10.赤链华游蛇11.中国水蛇12.短吻蝮蛇13.百花锦蛇14.眼镜蛇15.赤练蛇16.铅色水蛇17.金环蛇18.山烙铁头蛇19.黑眉锦蛇20.环纹华游蛇21.蕲蛇22.金钱白花蛇23.阴性对照24.空白,酒乌梢蛇PCR分子鉴定,图10个不同批次的乌梢蛇炮制品PCR鉴别结果1.阳性对照;2-11乌梢蛇;12.阴性对照;13.空白,(三)科学应用新技术,(3)首次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TLC-Bioautography)建立中药材的鉴定方法和生物活性测定相结合使薄层色谱分离得到的结果,除了鉴别真伪之外,还能知道其中哪些成分有生物活性。生地黄,图地黄药材TLC图谱1.河北祁州(河南),2.陕西(浙江),3.山西(浙江),4.河南(上海),S.麦角甾苷对照品,(三)科学应用新技术,(4)“一测多评”方法在中药材多成分含量测定中得到应用2005版薄层扫描小檗碱不低于3.6%,2010版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标多测”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可控成分达到9.6%整体上体现黄连有别于黄柏等的活性关系,小檗碱在多种植物中均有大量分布,作为黄连唯一的指标,客观性和专属性较差。,(四)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导向,石斛“栽培品及同属植物近似种”。川贝母新增两个川贝母的栽培种:瓦布贝母、太白贝母,(四)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导向,独一味原标准:“带根的全草”修订为:“地上部分”,(五)标准规范,1、整体修订药材拉丁名,订正部分药材原植物拉丁学名甘草原标准:RadixetRhizomaGlycyrrhizae修订为:GlycyrrhizaeRadixetRhizoma炮制品附子:整体修订药材拉丁名,将药用部位与药材名的顺序调整2005版属名或属名+种加词在后,药用部位在前2010版属名或属名+种加词在前,药用部位在后原标准:RadixAconitiLateralisPraeparata修订为:AconitiLateralisRadixPraeparata,(五)标准规范,川乌AconitiRadix制川乌AconitiRadixPraeparata草乌AconitiKusnezoffiiRadix制草乌AconitiKusnezoffiiRadixPraeparata,(五)标准规范,(2)订正部分药材原植物拉丁学名依据:FloraofChina、中国高等植物、中国植物志等修订29种原植物的拉丁学名(拼写错误16处,定名人错误2处,删除1处,异名10处)铁皮石斛:05版:DendrobiumcandidumWall.exLindl.修订为: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吴茱萸05版: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修订为:Euodiarutaecarpa(Juss.)Benth.罗汉果由苦瓜属(Momordica)改为罗汉果属(Siraitia)赤小豆由菜豆属(Phaseolus)改为豇豆属(Vigna)等。,(五)标准规范,2、规范功能与主治饮片的临床标准规范化功能要体现治法治则,符合中医药学的习惯用语。功能表述以中医术语为主,不得使用西医术语。主治病证要与功能相呼应,要做到病、证、症的统一。,(五)标准规范,(六)与其他国家药典比较的先进性与创新性,1.世界上率先应用于国家标准的技术LC-MS测定DNA分子鉴定技术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2.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或方法多成分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方法TLC法鉴别一个中药的法定多来源品种,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成药标准增修订内容介绍,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内容,含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要求(两份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容量法,不得大于2%;重量法,不得大于3%;氮测定法,不得大于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照品比较法,不得大于2%;比色法不得大于3%;,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内容,薄层色谱扫描法,不得大于5%;高效液相色谱法,不得大于2%;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时不得大于5%;气相色谱法,不得大于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般不得大于20,检测限附近可放宽至50或以上。,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内容,5、方法验证“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准确度实验,其回收率的测定结果应在95%105%范围内,其中对于一些前处理较复杂的方法,其回收率的测定结果可在90%110%范围内;准确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小于5%;,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要求内容,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小于3%;专属性实验,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试验,其含量测定数值应小于同样条件下供试品测定数值的5%。,2010版药典品种和项目收载总体情况,(一)增修订品种,2010年版收载总数:10632010年版新增品种数:4992005年版收载总数:5642010年版修订品种数:254,(二)增修订项目,1、鉴别项-新增各项鉴别2165项,(二)增修订项目,2、检查项-新增各项检查628项,(二)增修订项目,3、指纹图谱2010年版收载总数:6项均为新增,4、含量测定-新增含量测定773项,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HPLC法,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GC法,(三)增订剂型品种,新增露剂品种:金银花露涂膜剂品种:疏痛安涂膜剂,增修订内容与特点,(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2005版收载中成药564种2010版收载中成药1063种,(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大量增加收载基本药物目录及医保目录中的品种,使临床常用品种标准得到提高。本版中成药新增品种数量在一、二、三部药典中占首位,也是历版药典中新增品种数量最多的一版。,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HPLC法,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GC法,(三)增订剂型品种,新增露剂品种:金银花露涂膜剂品种:疏痛安涂膜剂,增修订内容与特点,(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2005版收载中成药564种2010版收载中成药1063种,(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大量增加收载基本药物目录及医保目录中的品种,使临床常用品种标准得到提高。本版中成药新增品种数量在一、二、三部药典中占首位,也是历版药典中新增品种数量最多的一版。,(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1、对原标准收载的方法进行了全面验证和复核,使质量标准整体水平和系统性、可行性、规范性大大提高。,(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2、标准起点高、可控性强,质量标准中鉴别、含量测定、检查等项目均较前几版有大幅度增加。,(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2010版药典共收载检测项目6236项,其中新增检测项目3553项,是历版药典中新增检测项目数量最多的一版。制剂中可控项目平均超过所含药味的1/3。90%以上的中药制剂均有定量检测指标。,(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大幅度的增加了TLC鉴别对原标准无含量测定项的标准大部分增加了含量测定。,(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3、对原专属性不强的测定方法(紫外、重量法、容量法)修改为HPLC、GC等专属性强的方法。,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HPLC法,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GC法,(三)增订剂型品种,新增露剂品种:金银花露涂膜剂品种:疏痛安涂膜剂,增修订内容与特点,(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2005版收载中成药564种2010版收载中成药1063种,(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大量增加收载基本药物目录及医保目录中的品种,使临床常用品种标准得到提高。本版中成药新增品种数量在一、二、三部药典中占首位,也是历版药典中新增品种数量最多的一版。,(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1、对原标准收载的方法进行了全面验证和复核,使质量标准整体水平和系统性、可行性、规范性大大提高。,(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2、标准起点高、可控性强,质量标准中鉴别、含量测定、检查等项目均较前几版有大幅度增加。,(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2010版药典共收载检测项目6236项,其中新增检测项目3553项,是历版药典中新增检测项目数量最多的一版。制剂中可控项目平均超过所含药味的1/3。90%以上的中药制剂均有定量检测指标。,(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大幅度的增加了TLC鉴别对原标准无含量测定项的标准大部分增加了含量测定。,(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3、对原专属性不强的测定方法(紫外、重量法、容量法)修改为HPLC、GC等专属性强的方法。,(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例如:戊已丸05版:UV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含量10版: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和芍药苷含量,(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黄氏响声丸05版:TLC-S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10版:HPLC法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4、HPLC用于乌头碱限量检查如:原乌头碱限量检查基本用TLC,二十五味珊瑚丸、木瓜丸用HPLC检查乌头碱限量,(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5、含量测定增加了较多的新对照品青叶胆片测定獐牙苦苷金莲花润喉片测定荭草苷,(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增加剂型安全性要求: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公告:中国药典关于眼用制剂无菌要求的具体执行时间将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要求另行规定。)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HPLC法,2005版与2010版含量测定项目比较,GC法,(三)增订剂型品种,新增露剂品种:金银花露涂膜剂品种:疏痛安涂膜剂,增修订内容与特点,(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2005版收载中成药564种2010版收载中成药1063种,(一)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大量增加收载基本药物目录及医保目录中的品种,使临床常用品种标准得到提高。本版中成药新增品种数量在一、二、三部药典中占首位,也是历版药典中新增品种数量最多的一版。,(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1、对原标准收载的方法进行了全面验证和复核,使质量标准整体水平和系统性、可行性、规范性大大提高。,(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2、标准起点高、可控性强,质量标准中鉴别、含量测定、检查等项目均较前几版有大幅度增加。,(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2010版药典共收载检测项目6236项,其中新增检测项目3553项,是历版药典中新增检测项目数量最多的一版。制剂中可控项目平均超过所含药味的1/3。90%以上的中药制剂均有定量检测指标。,(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大幅度的增加了TLC鉴别对原标准无含量测定项的标准大部分增加了含量测定。,(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3、对原专属性不强的测定方法(紫外、重量法、容量法)修改为HPLC、GC等专属性强的方法。,(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例如:戊已丸05版:UV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含量10版: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和芍药苷含量,(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黄氏响声丸05版:TLC-S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10版:HPLC法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4、HPLC用于乌头碱限量检查如:原乌头碱限量检查基本用TLC,二十五味珊瑚丸、木瓜丸用HPLC检查乌头碱限量,(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5、含量测定增加了较多的新对照品青叶胆片测定獐牙苦苷金莲花润喉片测定荭草苷,(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增加剂型安全性要求: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公告:中国药典关于眼用制剂无菌要求的具体执行时间将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要求另行规定。)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口服酊剂增订甲醇限量检查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检查要求等;,(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在标准中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害成分、树脂残留等的控制,加强了有害物质的检测,使标准的安全性控制加强。,(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重金属检测标准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残留物检测标准的研究毒性成分的限量控制雄黄、朱砂中有害成分的控制,(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例如:树脂残留物检查(复脉定胶囊)铅镉砷铜检查(紫血散)重金属、砷盐检查(黄连上清片等7个品种)乌头碱限量(固肾定喘丸等32个品种)三氧化二砷检查(六应丸等10个品种),强化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控制一部附录新增了异常毒性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过敏反应检查法以及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等5个附录方法,提高对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性控制技术要求如:注射用灯盏花素相关物质、注射剂有关物质、异常毒性、降压物质、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检查增补本将对中药注射剂剂中的铅、镉、汞、砷、铜分别进行了的限定,改变过去仅仅笼统地测定重金属总量的质量控制方式,(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均制定了含量上下限度。处方中含化学药的品种均建立化学药成分的含量测定并制定含量限度范围。,(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如:平消片(胶囊)测定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并制定含量上下范围消渇丸测定处方中的化学药格列本尿,按标示量计维银翘片测定处方中的化学药维生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均按标示量计,(三)药品安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脂肪畜禽加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皮毛护理产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络安全产品定制化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站SEO内容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物联网(IoT)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函授本科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范文
- 青马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电工低压考试题及答案
- 窗帘维修服务工艺优化及技术措施
-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课堂创新计划
- 《发热护理》课件
- 《班级植物角我养护》(课件)-二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 五金O2O模式-洞察分析
- 反恐防暴应急知识培训
-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第5版)》 课件 第2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常用标准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JTGT3650-01-2022)
-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及结果判读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家长会课件:小学一年级家长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