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15 女娲补天练习卷(3)_第1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15 女娲补天练习卷(3)_第2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15 女娲补天练习卷(3)_第3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15 女娲补天练习卷(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四年级上册15 女娲补天练习卷(3)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填空题1 . 照样子,写词语。轰隆隆(ABB)_熊熊大火(AABC)_零零星星(AABB)_2 . 照样子,写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至少三个)。1金灿灿_2葡萄灰_3半紫半黄_二、语言表达3 . 按要求写句子。(1)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用加点的词造句)_(2)奶酪被他吃了。(改成“把”字句)_4 .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话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各是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第一组林冲(水浒传)与武松(水浒传)第二组: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 所选内容:第_组相同点:_不同点: 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放风筝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放风筝。几十年来,我一直保留着美好的记忆,对放风筝也格外留心。在春天的郊外,在碧蓝如洗的晴空,常常会看到我们放飞的“沙燕儿”。慢慢地,我们也学会了辨认“沙燕儿”的种类:有的叫“肥燕”,翅膀和尾巴都很肥大饱满;有的叫“瘦燕”,体态修长窈窕;有的叫“雏燕”,样子天真稚拙;还有一种叫“比翼燕”,是两只燕子并肩飞行。记得我还放过一种叫“黑锅底”的风筝,它的色彩是单一的黑色,样子像“沙燕儿”。不知为什么,见到“黑锅底”我总会联想到京剧里包公的脸谱。与“黑锅底”相近的,还有“红锅底”“蓝锅底”,色彩也单一,分别为红色和蓝色。它们的色彩虽然单一,但给人凝重简洁的印象,飞上晴空,黑、红、蓝互相映衬,别有情趣。我们那时放风筝,除了看谁的风筝飞得高远以外,还在放飞时,玩一种叫“送饭的”游戏。所谓“送饭的”,就是选用彩色的纸片或纸环,把它套在风筝线的下端,借着风力把纸片或纸环,沿着风筝线吹上去,或直达风筝。我们常常望着“送饭的”,一面旋转着,一面直奔风筝,越飞越远。我们欢呼雀跃,好像真的把“饭”送给天上的风筝吃了。童年的风筝,一直在我记忆的天空里飞翔。至今,在我家的墙上,还挂着一只风筝,它常常带着我飞回我的童年。5 . “欢呼雀跃”的意思是。它的近义词是,它的反义词是。6 . “沙燕儿”有很多种类:有的叫,有的叫有的叫。还有一种叫。7 . 什么是“送饭的”游戏?在文中找出来,用“”画下来。8 . 简要概述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_9 . 文中结尾:“我家墙上挂着的那只风筝常常带我飞回我的童年。”那只风筝怎样带作者飞回童年?说说你的理解。_阅读叶公好龙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10 .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喜欢龙?_11 .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的原因是什么?_12 . 文中可见叶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四、信息匹配13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拼(pn bng)命嘀(d d)咕禁(jn jn)令蹭(cng zng)来蹭去压(y y)根 晾(ling shi)尿布模(m m)仿发疯(fng fng)差(ch c)不多百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