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讲评,.,2,历史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一、审题1.要阅读创设情境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要求回答内容。2.要注意细节,找出试题中的条件限定语,准确理解试题的要求,即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二、回归知识点即将题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与课本或所学知识“挂钩”,进行知识迁移,借助课本或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三、正向选择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3,15(2010年北京东城区期末)被称为“书写材料一次伟大革命”的我国古代发明是()A甲骨文(0)B造纸术(51)C印刷术(1)D小篆(0),正向选择,.,4,“书写材料一次伟大革命”,考察的知识点:古代科技,必修三P27: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5,15(2010年北京东城区期末)被称为“书写材料一次伟大革命”的我国古代发明是()A甲骨文(0)B造纸术(51)C印刷术(1)D小篆(0),正向选择,B,.,6,17(2010年长春调研)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4)(0)(3)(45),正向选择,.,7,秦朝官方文献,考察的知识点:古代艺术之书法艺术,必修三P31: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必修三P31图:秦始皇廿六年诏铭,.,8,17(2010年长春调研)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4)(0)(3)(45),D,正向选择,.,9,历史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一、审题1.要阅读创设情境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要求回答内容。2.要注意细节,找出试题中的条件限定语,准确理解试题的要求,即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二、回归知识点即将题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与课本或所学知识“挂钩”,进行知识迁移,借助课本或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三、正向选择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四、逆向排除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10,4(2010年扬州模拟)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7)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11)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34)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0),逆向排除,.,11,“仁”,考察的知识点:百家争鸣之孔子和早期儒学,必修三P4: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12,4(2010年扬州模拟)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7)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11)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34)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0),逆向排除,C,.,13,8(2010年镇江一模)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BCD(0)(52)(0)(0),逆向排除,.,14,理学,考察的知识点:宋明理学,导与练113,8(3):1、积极: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15,8(2010年镇江一模)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BCD(0)(52)(0)(0),逆向排除,C,.,16,14(2011年安徽联考)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9)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8)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10)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25),错误率最高NO.1逆向排除,A,.,17,培根原话: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考察的知识点:中国古代科技之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影响。,必修三P2730结合导与练P17:表格,.,18,20(2011年广州测试)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的强化(39)B商品经济的发展(12)C拜金主义的盛行(0)D轻商思想的淡化(1),错误率最高NO.2,.,19,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考察的知识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之明清小说,结合导与练P24:特别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20,20(2011年广州测试)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的强化(39)B商品经济的发展(12)C拜金主义的盛行(0)D轻商思想的淡化(1),错误率最高NO.2,B,.,21,13(2010年潍坊模拟)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12)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24)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2)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14),错误率最高NO.3,.,22,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导与练P11:产生条件: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的思想。,导与练P11:评价: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主张未跳出明君贤臣的理想统治模式。,导与练P11:特别提示:他们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考察的知识点:明清进步思想,.,23,13(2010年潍坊模拟)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12)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24)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2)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14),错误率最高NO.3,D,.,24,7(2010年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12)B发明本心(20)C知行合一(5)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5),错误率最高NO.4,.,25,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考察的知识点:宋明理学,必修三P16:他(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必修三P15:(朱熹)“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必修三P16:(陆九渊)主张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必修三P16:(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甲的观点:,必修三P14:(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26,7(2010年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12)B发明本心(20)C知行合一(5)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5),B,错误率最高NO.4,.,27,1(2010年临沂模拟)2010年是孔子诞辰2561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推出高2561m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0)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6)C“君子和而不同”(16)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30),错误率最高NO.5,D,.,28,6下图主要反映了()A董仲舒向皇帝提议倡导儒学(1)B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C儒家经典备受汉代学校教育的重视(46)D各个学派讨论学术思想(2),图片材料题,.,29,汉画像石“讲经图”,考察的知识点:汉代儒学,必修三P11汉画像石“讲经图”解读:画像石是西汉晚期至东汉末的雕刻有各种不同图像的石刻,其中“讲经图”生动再现了儒学讲经的场面和形式,反映了讲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0,6下图主要反映了()A董仲舒向皇帝提议倡导儒学(1)B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C儒家经典备受汉代学校教育的重视(46)D各个学派讨论学术思想(2),图片材料题,C,图片材料有时效性。图片只能反映图片时代的特征,而不能有超前意识。,图片材料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内容,不能强加自己的想象。,.,31,举一反三,(2010年浙江会考16题)右图是出土于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开始使用铁锄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图片材料有时效性。图片只能反映图片时代的特征,而不能有超前意识。,图片材料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内容,不能强加自己的想象。,D,.,32,19(2011年兖州模拟)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BCD(1)(8)(3)(40),时间相关,.,33,北魏孝文帝(467-499),考察的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骚:公元前4世纪,静夜思:唐.李白(701762),蝶恋花:北宋.柳永,.,34,19(2011年兖州模拟)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BCD(1)(8)(3)(40),时间相关,D,.,35,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时曹操的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几项()纸张屈原的离骚雕版印刷的金刚经王羲之的兰亭序吴承恩的西游记ABCD,举一反三,A,.,36,11(2010年广东测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批判君主专制(46)B反对经世致用(5)C提倡重农抑商(0)D主张学习西方(1),综合分析,.,37,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考察的知识点:明清进步思想,必修三P19: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处,是他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必修三P20:顾炎武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锋芒所向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必修三P2021: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必修三P1920:(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一样,都是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38,11(2010年广东测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批判君主专制(46)B反对经世致用(5)C提倡重农抑商(0)D主张学习西方(1),A,综合分析,.,3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维护君主专制B提倡经世致用C提倡重农抑商D主张学习西方,举一反三,B,.,4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5:DDCCB6-10:CBBCB,11-15:ADDAB16-20:BDBDB,.,41,历史材料题答题方式的一般解题技巧,第一类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第二类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第三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第四类对比两则材料,进行说明或分析异同第五类简述的启示或认识,从指定材料中得出答案,从指定材料中及书本中得出答案,从书本中得出答案,从指定材料中得出答案,从自己脑子中得出答案,.,42,二、紧扣题意:“问什么答什么”;“问什么”时间、关键词。如“原因、背景”还是“过程”“结果、作用、影响等”;“怎么问就怎么答”。“怎么问”答题方式,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等”“指出”“分析”“评价”“简要说明”等。,.,43,三、解读信息(文字材料信息的获取解读),(1)带着问题读材料。(先看问题后看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2)读材料时,要重视材料出处;重视导读词;重视标点符号。,(3)结合所学知识即用试题所涉及的教材内容,(4)谈认识启示一定围绕材料及试题所涉及的主题。,.,44,21(2010年盐城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巨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5分),(l)为政以德。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分),.,45,(l)为政以德。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分),考察的知识点:孔子思想和汉代儒学,必修三P4:(孔子)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必修三P10: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他认为文化的“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必修三P10: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46,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4分),(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4分),.,47,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7分),(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7分),.,48,(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7分),考察的知识点:宋明理学之朱熹的学说和明清进步思想之李贽的反正统意识,必修三P15: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家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必修三P18: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必修三P13第一目(阅读)导与练P12: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49,(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4分),(4)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4分),(3月月考,34)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它学说的衰落,A,.,50,2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瞩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材料一的哪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1)图二。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6分),.,51,(1)图二。(造纸术)大大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