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徙木立信,商鞅,求贤令,课标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一: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材料二:,材料三:,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奠定国家基础,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霸西戎,秦国状况,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史记秦本纪,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秦穆公时比较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野蛮落后的国家,很少让它参与盟会。魏国曾经兵渡黄河,占领秦国大片领土,秦国无力还击。,战国初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一、变法的前夕变法的历史背景,1、时代特征(战国时期):大变革井田制、分封制瓦解,土地私有,战争频繁,百家争鸣,各国变法汇成时代潮流2、秦国现状:,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虎狼之师?,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材料二;在战斗中士兵若怕死退缩,要受黥刑(在脸上刺字)或劓刑(割掉鼻子)。,材料三:凡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2)建立什伍制,庞大军队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撑。商鞅用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呢?,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强制分家。,二、变法的主要内容(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变法),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作用: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保证兵源。,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1、军事上:(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2)建立什伍制2、经济上:(1)废除井田制,(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3)统一度量衡(4)强制分家(P24阅读与思考),作用: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便利各地经济交流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1、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2、土地税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来源3、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为吸取周天子弱干强枝的深刻教训,加强对地方和人民的控制,商鞅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建立县制,官吏国君任免,2)推行什伍连坐法,4)焚烧诗书,3)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3、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变法内容,设立军功爵制度建立什伍组织,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为争霸战争提供了兵源,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招徕移民垦荒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确立私有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战争的物质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县制建立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任免权、政治、经济、军事权力),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强兵,重农富国,集权,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制度?,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措施?,三、评价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消极影响,积极作用,对秦国:收富国强兵之效,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政治;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权;中央集权制度从此开始经济:发展地主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军事:壮大了军事力量;对后世: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轻罪重刑,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商君虽死,秦法未亡由于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车裂。但新法没有废除。,思考: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变法立信立威于民,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重用。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强决心。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根本原因,保证推行,重要条件,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探究: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核心内容:鼓励“农战”,实行“法治”,地位: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影响: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思考:我们从商鞅的身上能学习到一种什么精神?,勤奋好学取信于民有威信、坚决果断大无畏精神社会责任感顺应潮流。,启示园,我看变革,变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变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只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终将取得成功变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变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按功授爵,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反作用,思考:试以商鞅变法为例,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封建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国逐步强盛起来,思考:商鞅变法体现了哪家学派的主张?,思考: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法家。,梭伦,商鞅,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扩大平民政治权利,富国强兵,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道路,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比较,关于奴隶问题:雅典:提高奴隶地位,禁止把公民沦为奴隶;战国:强化了对奴隶的控制,使奴隶数量增加。关于工商业政策:雅典:鼓励发展工商业;战国: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关于人民权利问题:雅典:打击贵族势力,扩大民主基础,让更多的人享有民主权利;战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君主集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比较,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具体措施,“破”,“立”,文化,军事政治,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军功爵制度什伍组织县制,焚烧诗书,什伍连坐轻罪重刑,法律,作用,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当时;后世,最彻底影响最深远,核心内容,法治,农战,风俗,局限性,性质: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主观)也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客观),1.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B、C、D、,C,D,【实战演练】,3.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A.兼并战争B.变法运动C.国家统一D.发展生产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B,B,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A、军功爵制B、什伍制度C、废除井田D、建立县制,C,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D,7.对右图历史人物的四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B、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C、主张变法改革,富国强兵,D、在秦穆公支持下全面变法,D,8、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顺应历史潮流商鞅不畏强权,执法如山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B、C、D、,A,7.商鞅把礼乐、孝悌、仁义等看做亡国之俗,将其统称为“六虱”,因“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燔诗书而明法令”,从“六虱”内容看出其所焚诗书应多为A、道家学说B、儒家学说C、墨家学说D、诸子百家学说8.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C、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D,D,D,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内容有关A、允许工商者人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10.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A、宣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战国时期商鞅的人生结局商鞅战国中期政治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卫国人,与卫国国君同族,故称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在秦有功封于商,又称商鞅。他曾在魏国做过小官,熟悉李悝、吴起等变法理论及实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商鞅见秦孝公,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帝道,帝指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讲他们的治国之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走后,秦孝公就把景监叫过来,臭骂一顿,然后给商鞅下了一个结论,两个字:妄人,就是只会说大话的人,所以第一次见面没谈成。隔了几天,第二次见面,这一次商鞅给秦孝公谈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夏禹,商汤,文、武周公的治国之道,秦孝公还是没听进去。第三次见面,讲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公听得比较兴奋,但还没有完全听进去。第四次,讲的是强国之道,秦孝公听傻了,先秦时期人们坐的姿势就像我们今天跪的姿势一样,秦孝公听着听着,不自觉就把他坐的垫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交通项目开发权及交通信号控制转让合同
- 教育信息化软件升级与智能维护服务合同
- 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议策划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在测绘质量监控-洞察及研究
- 互动式文化遗产体验设计-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智慧旅游度假区跨境运营模式创新与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骨科骨科手术并发症护理处理应急演练考察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评估报告
- 农业育种技术及服务协议签署
- 2025温州市瓯海区仙岩实验小学公开招聘编外心理教师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心内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
- 闭经中医课件
- 煤粉锅炉培训课件
- 面塑教学 课件
- 2025年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 急性心肌梗死2025诊疗指南总结
- 建筑业标准员培训
- CNC初级技术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价值报告
- 水处理故障应急预案
- 学校徒步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