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主讲陈元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篇词,一、明确考试内容本课程所用指定教材共分十四章。第一至第七章为古代诗文部分,第八至第十一章为现代诗文部分,这两部分应作为复习重点;第十二章是影视文化,第十三章是汉语应用知识,这两部分复习时只要求一般的知识性了解;第十四章是写作,偏重应用文的模仿训练。其中论文写作特别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部分,不做考试要求,只供进一步学习时参考。,开篇词,具体地说来,前十二章都有一个概述部分,每一部分概述中的有关知识,包括文学基本常识、作家和作品知识,有关的名词概念,都是必须知道的,尤其是其中黑体字标出的知识,是必须记忆的。统考中的填空题、选择题和名词解释要考的内容主要包括在这一部分中。,开篇词,课文本身的内容首先要基本熟悉,统考中的简答与默写题中的内容主要在这一部分。但是有些同学不看课文,尤其是文言文部分的课文,有些同学往往有畏难情绪。虽然统考不考文言字词的解释,但并不意味可以不看课文。课文内容不熟悉,你就无法理解课后的阅读提示部分的有关内容,以及课后的思考题和答案,也不利于你对有关内容的记忆。,开篇词,课后的阅读提示部分,是帮助你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有关内容的,也是帮助你回答课后的思考题的。对这一部分内容,要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加以理解,课后思考题的答案大多在这一部分。理解了这一部分的内容,课后思考题的记忆就比较容易了。,开篇词,课后的思考题和答案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列出的,也是统考中要考的一个主要部分。统考中的简答题、论述题要考的内容主要在这一部分。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必须记忆。但是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文学有一些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方法,掌握了这些基本术语和表达方法,就可以摸索出一定的答题规律,这样记忆起来就较为容易。,开篇词,二、掌握学习方法由于“大学语文”课要参加全国统考,因此就决定了这门课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特殊性。首先一点就是要紧扣考试大纲。由于统考的特殊性,决定了无论教和学都不可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必须紧紧扣住考试大纲,熟练地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否则,即使你的知识相当丰富,但大纲上的知识不熟悉,你也不可能通过统考。,开篇词,其次,带着问题听课。建议大家在每一堂课之前,先把这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在大纲中提到的要求熟悉一下,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知道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效果会更好。当然,重要的内容,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师也会在课件上体现出来,要特别注意课件上红色字体的内容,都是必须背诵的。,开篇词,再次,处理好记忆与理解的问题。应该说,任何知识都应该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但相对来说,有些知识偏重于记忆,有些知识偏重于理解,有些知识则是两者的结合。教材中每一章概述中的有关知识和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需要理解得很少,主要靠记忆,而课后的思考题则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开篇词,最后,认真完成课件上每一部分的思考与练习题。为了帮助大家掌握所要求的内容,我们根据大纲的要求,将教材中每一部分的知识都变成了思考与练习题。如果你还不知道该掌握哪些内容,你就掌握思考与练习题所要求的知识,只要把思考与练习题能够熟练地回答出来,通过考试就基本不存在问题。,开篇词,简捷的学习方法。可以主要地掌握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教材上所有的黑体字要求的内容,二是课后的思考题所要求的内容。在方法上就是反复地做课件上每一部分的思考与练习题,直到熟练地掌握为止。,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160篇(大多为民间歌谣)、“雅”105篇(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40篇(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共305篇。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背景材料,返回,齐,山东,卫,郑,陈,桧,司马迁:“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班固:“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书食货志),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六义”。“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诗经原称诗。齐(辕固)、鲁(申培)、燕(韩婴)、赵(毛苌)四大家。诗经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诗经的影响。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建安风骨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比兴手法的影响。大雅和颂的影响。,诗经,周南汉广,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分析,题材与主题:爱情诗歌。表现江汉间一位男子痴心追慕一位女子,结果却不能遂愿的无限忧伤。,诗经周南汉广分析,艺术手法:起兴:乔木之下不可止息。比兴手法:“南有乔木,不可求思”兴中兼比,暗喻男主人公对自己所爱恋的女子求之不得,难以共处的遗憾。“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象征爱而不得。,诗经周南汉广分析,企慕情境:“企慕情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可以向往追求却永远达不到目标的一种境界,它反映了人生中一种普遍的境界。周南汉广是诗经中表现“企慕情境”的代表作。“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写浩瀚的江水难以逾越,实际是爱而不得的象征。游女形象之迷离,江上景色之浩渺,诗人思慕之痴迷,皆融注于这一象征性的境界之中。,诗经周南汉广分析,想象:“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写的是幻想境界,想象游女一旦来嫁于自己,如何做好准备。重点词语:思:语尾助词。错薪:错落丛生的杂草。刈:割。秣:喂。,诗经,邶风燕燕,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经邶风燕燕,题材与主题:送别诗歌,万古送别之祖。通过卫国君主送别妹妹远嫁南国,表现兄妹之间骨肉同胞之情。同类题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何景明河水曲。,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景情相衬,人物对比,表现了词人不堪承受的悲苦。,诗经邶风燕燕,艺术特征:1、以物衬人。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头,着重渲染依依惜别的情境。从形态、动作、声音等方面生动逼真地描绘燕子的形象,形神兼备。以燕子的双行双飞、不忍离去的情态,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兄妹分别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景情相衬,人物对比,表现了词人不堪承受的悲苦。,诗经邶风燕燕,2、典型细节描写。“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运用典型细节描写,以兄长的久久伫立、潸然泪下表现分别之际的感伤和惜别之情。,伯兮朅兮,邦之杰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卫风伯兮分析,题材与主题:思妇诗,表现一位女子对丈夫远征东方,久而未归的深切思念。层次分析:第一章为一层,后三章为一层。,诗经卫风伯兮分析,艺术特色:1、典型细节描写。“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写自己无心打扮。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杜甫新婚别:“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装”。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起来慵自梳头”。,诗经卫风伯兮分析,2、层递手法。后三章中写丈夫出征后女子的深切思念之情,情感循环往复,逐层推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始则首如飞蓬,发已乱矣,然犹未至于病也。继则甘心首疾,头已痛矣,而心尚无恙也。至于使我心痗,则心更病矣。其忧思之苦何如哉!”,诗经卫风伯兮分析,3、铺叙与直抒胸臆结合。铺叙事实,直抒胸臆,感情真挚,感人至深。4、反问句的使用。“岂无膏沐,谁为适容”。“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强化忧思痛苦的表达。,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图与稷图,题材与主题:感慨亡国之作。表现诗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黍离之悲:亡国之痛!其他解释:1、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郭沫若2、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余冠英。3、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忧世忧国的怨战之作。蓝菊孙。4、抒写诗人在迁都时难舍家园之情。程俊英。,艺术特色:1、写景和抒情交融,情景相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每章诗的开头都描写诗人行至西京都城镐京所见的景物,触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正所谓触景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2、心理描写。“中心摇摇”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写内心的悲伤。“中心如噎”“中心如醉”用形象的比喻表现诗人在亡国之后精神的恍惚和忧愤。,诗经,陈风月出,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诗经陈风月出分析,题材与主题:月下相思的爱情诗歌。通过月夜迷离境界的描写,表现女主人公内心深沉的忧思。同类题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月夜、张九龄的望月。陈风月出为第一首。,诗经陈风月出分析,艺术特色:1、重章的手法。2、环境描写。“月出皎兮”。每章第一句都是环境描写,皎洁的月光构成了一种迷离的境界。3、人物描写。肖像描写:每一章的中间两句,运用诸多美好的形容词描绘女子窈窕的形象。心理描写: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表现女子内心的怅恨。,诗经陈风月出分析,4、语言艺术。委婉概括的言辞美和繁音促节的韵律美的统一。A、“兮”字的运用。“兮”字声调委婉,语气平和,与诗中迷离、惆怅的情调相得益彰。B、较多运用形容词。形容月色、容貌和心理。,诗经陈风月出分析,C、句法独特。每章四句,其中前两句和第四句都是二字一顿,而第三句是上一字一顿,下二字一顿,构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之美。D、叠韵词的运用。“窈纠”、“忧受”、“窈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题材与主题:征战诗。通过一位离家远征的士兵在归途中的咏叹,表现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和矛盾的心理。同类诗:杜甫新安吏。,层次分析:全诗分三层。前三章为第一层,描写士兵的征战之苦和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四、五两章为第二层,写艰苦紧张的军旅生活,同时也表现勇于征战的豪迈情感。第六章为第三层,表达士兵归家途中的复杂心境。,1、起兴手法的运用。前三章以“采薇”发端,暗含时间的推移,表现士兵连年征战,归期遥遥的内心忧伤。2、重叠手法的运用。句式的重叠,如前三章的前四句。词语的重叠,如“烈烈”,“业业”、“骙骙”、“翼翼”,“依依”、“霏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1、写景抒情巧妙结合,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融情入景,借景抒情。2、在情景结合上,运用艺术上对立统一原则,不仅意思上前后相对,在句式上也是前后相对。,楚辞,楚辞的产生。江汉一带的民歌。楚辞的形式。句式上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不齐,参差变化,多用语气词“兮”字。楚辞的结集。西汉刘向结集,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作注,包括屈原和宋玉(九辩)的作品。楚辞的地位。,宋玉九辩,名平,字原。出身贵族。怀王初年,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后怀王信谗,流放汉北。顷襄王继位,再度放逐沅湘一带。秦兵攻破楚都,屈原怨愤绝望,自投汨罗江。,凡二十三篇: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以美政(举贤任能、以民为本、修明法度)为理想的儒家色彩以改革为追求的法治主张道家思想及其他,离骚,屈原,离骚经,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离骚的含义:1、遭受忧患的意思。司马迁、班固。2、离别的忧愁。王逸。3、楚国歌曲劳商,即牢骚之意。游国恩。4、抒发忧愁之情。总的来说,“离骚”二字表现屈原在被楚怀王放逐之后,内心极度忧愤的情感。,主要内容:一篇忧愤之作。1、表现屈原与楚国黑暗腐朽政治势力的矛盾冲突。2、表现屈原不愿同黑暗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抒发了对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以及为国家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和自己遭遇不公的哀怨之情。3、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于君王、热爱祖国的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艺术特征:1、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2、比兴象征手法。香草美人。王逸:“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3、结构宏伟严密。突破时空限制,幻想与现实、叙述与讨论、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4、创造了一种新诗体。A、突破四言形式,句式参差,富于变化,更加有效地塑造形象和抒发情感。B、通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形成一种正式的艺术感。,湘夫人,九歌,巫山神女图,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惠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夕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选自于九歌。九歌是一组祭祀中用于娱神的乐歌,共11首。湘夫人与湘君是九歌中的姊妹篇。传说湘君与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后人将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附在他们身上。,主要内容:主要描写湘君等待湘夫人而湘夫人迟迟不来时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表现了湘君对真挚爱情和美好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层次分析:全诗分五层。,结构:以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感情变化为中心线索。层次分析:全诗分五层。1、见不到湘夫人的忧伤。2、以反常景象写湘君内心的懊恼。3、写湘君追悔过去未能向湘夫人当面倾诉衷情。4、写湘君在恍惚中产生的幻境。5、写湘君离开约会地点时的自我宽慰。,首节的艺术特色:情景交融。1、用抒情点染法借秋景渲染愁情。“愁”字点明这一节的感情基调,下面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愁情。2、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是典型的秋天景物,审美心理积淀很容易触发人的悲秋之情。3、“秋风”、“波”、“木叶下”三种景物融合无间,构成悲秋图。,心理描写:对湘君赴约时心理活动变化的描写比较细致,不见湘夫人忧愁,久等未至懊恼,由追悔到神志恍惚,以致产生幻想,再由幻想回到现实,心理活动波澜起伏。,浪漫主义特征:1、取材于神话传说。2、强烈的抒情性。3、富于理想色彩,描写了假想景物和幻想境界。,第一章思考题,一、填空题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篇。2、诗经分为、三部分,主要运用、三种表现手法。3、是继诗经后的一种新诗体,由西汉学者编订。4、周南汉广是一首诗歌。5、被称为万古送别之祖的是。,第一章思考题,6、卫风伯兮是一首诗。7、自伯之东,。岂无膏沐,。8、知我者,;不知我者,。9、陈风月出是一首诗。10、小雅采薇是一首诗。11、离骚是一首诗,描写香草美人,运用了手法?12、湘夫人选自,写对湘夫人的期待。,第一章思考题,二、选择题1、诗经以几言为主()A、四言B、五言C、六言D、七言2、小雅采薇以“采薇”发端,用的手法是()A、起兴B、重叠C、比兴象征D、细节描写、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改写而成的是()A、离骚B、九章C、九歌D、九辩,第一章思考题,三、名词解释赋、比、兴企慕情境黍离之悲离骚四、简答与默写、楚辞的形式特征、周南汉广一诗中象征和想象的诗句有哪些?,第一章思考题,、邶风燕燕以物衬人的艺术特征。、卫风伯兮一诗的行为描写和细节描写。、默写卫风伯兮一诗中的反问句。、王风黍离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默写王风黍离一诗中心理描写的句子。,第一章思考题,、陈风月出一诗的环境、肖像和心理描写。、陈风月出一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小雅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离骚的比兴手法。、湘夫人首节的艺术特征。,第一章思考题,五、论述题、论述周南汉广一诗的企慕情境。、论述离骚的主要内容。、论述离骚的艺术特征、论述湘夫人一诗中湘君的心理变化过程。、论述湘夫人一诗的浪漫主义特色。,此章结束,谢谢大家!,先秦诸子概述,诸子百家与诸子散文,儒、道、墨、法四大显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论语,语录体散文。孟子:孟子,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桥梁。荀子:荀子,专题论文,劝学、赋。,先秦诸子概述,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子,先秦最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韩非子。商鞅、申不害、慎到。,先秦历史散文,产生原因代表作品“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纪事本末体。,至圣,孔子,孔子与论语,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政治上,为政以德,治国以礼;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学上,兴观群怨。著作:论语,语录体散文,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春秋,第一部私人编订的史书。修订“六经”。,季氏将伐颛臾,背景介绍文体:语录体的驳论文。主旨:通过孔子与冉有的三次对话,表明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态度,阐明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层次分析:三层。,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1、颛臾曾受到先王的礼遇,因而不可伐。2、在鲁国境内,构不成威胁,不必伐。3、是鲁国之臣,臣未叛君,不应伐。,季氏将伐颛臾,论辩方法以驳论为主,驳中有立。比喻和反问手法的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意。成语陈力就列、开柙出虎、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焏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予。”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欲见孔子,背景介绍“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孔子思想“仁”,“克己复礼”。“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义”与“礼”的冲突。,阳货欲见孔子,“日月逝矣,时不我与”的含义1、珍惜时间2、珍惜生命“逝者如斯夫”,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楚狂接舆章,背景介绍西周领土封建制的瓦解。“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宏伟理想。周游列国的行为。累累如丧家之狗的遭遇。,楚狂接舆章,选自论语微子接舆的形象一位隐居避世、苟全性命于乱世而又未能忘情的隐士。孔子的形象一位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楚狂接舆章,对两人的评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庄子: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得之至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启示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章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子。”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长沮、滐溺耦而耕章,选自论语微子主旨通过问路的故事,表现孔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济世精神。长沮、滐溺的形象躬耕垄亩的隐士。,长沮、滐溺耦而耕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运用语言、行动和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行动:“耰而不辍”。表情:“怃然”。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孔子和长沮、滐溺的人生态度,一傲慢冷漠,一饱尝辛酸却坚定执著。,亚圣,孟子,孟子介绍,名轲,战国邹国人。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反对“霸道”,宣传“王道”。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作品:孟子七篇,由孟子和他的门徒共同完成。散文特点:连类设比,“欲擒故纵,引君入毂”。,天时地利人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1、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重视“人和”的作用,是孟子“仁政”的体现。,天时地利人和章,论证方式先提出论点,然后用战例加以证明,进而从理论上加以推论,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中心论点。修辞手法排比、对偶、顶针警句格言,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大丈夫形象1、区别于毫无节操、见风使舵的纵横家人物。2、有崇高理想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人。“为天下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今世开太平。”张载3、身处逆境而不失其志,身处困境而不改变人格,面对强暴而不失掉气节。,富贵不能淫,比较孟子的“大丈夫”与孔子的“仁人志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舍生取义排比句和对偶句警句格言,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选自孟子告子下全文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方法:例证法、归纳法。修辞手法排比、对偶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说明人怎样才能成才,才能担负重大使命。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才能培养出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意志,也才能有担负起重大使命的素质与能力。“居安思危”。警句格言。,孟子尽心下,民为贵君为轻章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民为贵君为轻章,选自孟子尽心下主旨:以民为本。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左传“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荀子”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表现手法层递手法、排除论证方法。,民为贵君为轻章,孟子民本思想的含义1、民本思想是孟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2、民本思想表明对民众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有充分的认识。3、孟子这一思想在古代和当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警句格言,第二章思考题,一、填空题1、在诸子百家中,、被称为四大显学。2、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散文。3、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桥梁。4、荀子是成熟的。5、老子又名。,第二章思考题,6、先秦时最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是。7、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8、提出性恶论,主张礼法兼治。9、孔子是伟大的、。10、孔子在政治上强调、,在教育上主张、,提倡,在文学上提出。11、修订了鲁国编年史春秋。,第二章思考题,12、不患寡而患不均,。13、盖均无贫,-、。14、日月逝矣,。15、往者不可谏,。16、孟子主张实行,提出了的思想。17、的散文常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毂“的手法。,第二章思考题,18、天时地利人和章的中心论点是。1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20、富贵不能淫章描写了的形象。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的中心论点是。22、故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3、民为贵君为轻章着重阐述了孟子的思想。,第二章思考题,二、选择题1、提出性恶论的是()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2、论语的编辑者是()A、孔子B、孔子及弟子C、弟子D、弟子和再传弟子3、长沮、滐溺是()A、纵横家B、大丈夫C、隐耕者D、避世狂人,第二章思考题,三、名词解释诸子散文语录体散文民本思想四、简答与默写1、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3、季氏将伐颛臾体现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第二章思考题,4、季氏将伐颛臾通过什么方式展开议论的?采取怎样的论辩方法?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的启示意义。6、接舆的形象。7、长沮、桀溺的形象。8、天时地利人和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9、大丈夫形象。10、富贵不能淫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第二章思考题,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3、民为贵君为轻章的表现手法14、默写民为贵君为轻章一文。五、论述题1、长沮、滐溺耦而耕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第二章思考题,2、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3、论述孟子民本思想的意义。4、解释画线词的意思。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章结束,谢谢大家!,史记与汉书,史记简介,史记,司马迁著,褚少孙补。记载上自黄帝,下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传记文学。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130篇。,史记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的文学价值。,汉书简介,汉书,东汉班固著,班昭等续。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西汉一代的历史,共100篇。收录了大量辞赋散文。,史传文概述,先秦: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以纪事为中心。两汉:史记、汉书。以写人为中心。奉旨修史,文学性减弱。魏晋以后:三国志、后汉书等。,史记周亚夫传,(节选),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公元前108年,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因为李陵辩解而被铺下狱。太始元年(前96)被赦,任中书令。征和初年(前92)左右完成史记。,史记周亚夫传,主要内容前段记载周亚夫任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事迹。后半部分书写周亚夫在平吴战役中的机智表现。刻画人物的手法对比、反衬手法:细柳军营和霸上、棘门军营的军纪,周亚夫与霸上、棘门的将领。,史记周亚夫传,周亚夫性格的主要特点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果敢冷静、善于把握战机,用兵如神。,史记周亚夫传,本文的叙述特点语言明白晓畅、简洁精练,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加以刻画,不平铺直叙,用词准确、言约意丰、感情色彩强烈。,班固画像,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承父志,继续撰写史记后传。后有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超上书为之申辩得释。明帝召为兰台令史,典校秘书,遂得以再从事著作,积二十年增补而为汉书。后窦宪被诛,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其时汉书由其妹昭与马续奉诏续成之,为西汉一代之断代史。著有诗文四十余篇,以两都赋最为人传诵。,从这幅西汉反击匈奴图可以看出,公元前100年之前的20多年,是汉与匈奴矛盾最严重的时期,双方国力消耗十分大,暂时无力再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天汉元年(前100年)前后,双方处于冷战状态,互派使者刺探虚实,而又经常互扣使者,以观其变。十多年前的战争,在匈奴人心中埋下了刻骨铭心的仇恨,此时每一批出使匈奴者,都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苏武传即从这里写起。,奉命出使,会缑王、虞常谋反,张胜参与,事发,苏武受牵连,引刀自刺。卫律救。卫律以恐吓、引诱的手段劝降,苏武坚拒。大窖囚禁,不死。北海流放,顽强生存。,李陵以私情劝降,以自身遭遇说服苏武,苏武不为所动。昭帝时,汉使者依常惠之计,使单于承认苏武在世。李陵诀别苏武,苏武归汉。拜为典属国。,苏武性格特点忠勇无比、坚强不屈、大义凛然、高风亮节、忠君报国。,1、通过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环境描写北海牧羊坚贞不屈细节描写引刀自刺、啮雪食鼠忠勇无比,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鲜明的个性。,3、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情态。,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第三章思考题,一、填空题1、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史记包括五部分,为、。4、汉书由等人续成。5、先秦史书以为中心。多采用体形式。史记和汉书以为中心,采用体形式。6、班固因为,所以影响了汉书的文学性。,第三章思考题,7、班固的辞赋代表作是。8、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伟大历史著作。9、史记形成了文学的高潮。二、选择题1、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A、班固B、苏轼C、鲁迅D、巴金2、以私情劝降苏武的是()A、李广B、卫律C、李陵D、虞常,第三章思考题,三、名词解释史传文学四、简答与默写1、周亚夫性格的主要特点。2、刻画周亚夫形象的手法。3、史记的文学价值。4、苏武的形象特征。5、刻画苏武形象的手法。,第三章思考题,五、论述题史记和汉书的人物描写方法有何异同?,唐诗,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概述,全唐诗:诗人2200余,作品近五万首。唐代诗歌分期:四期:初唐(618713)、盛唐(713766)、中唐(766835)、晚唐(836907)。五体: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唐诗概述,初唐诗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修竹篇序提倡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盛唐诗歌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等,承陶渊明、谢灵运之风。边塞诗:高适、岑参。,唐诗概述,“双子星座”:“诗仙”李白,诗风豪放飘逸;“诗圣”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分别代表了唐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高峰。中唐诗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等,追求奇绝险怪。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等,追求通俗易懂。“新乐府运动”。晚唐诗歌杜牧:晚唐七绝圣手;李商隐:“无题”爱情诗。,唐诗概述,唐诗形式(格律)律诗:1、一首基本为8句,七言的叫七律,五言的叫五律。2、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的两句和颈联的两句必须对仗。3、同一联的两句在平仄上要“对”,相邻联间在平仄上要“粘”。4、排律:十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对仗。绝句:4句,平仄对仗。,张若虚,约生于660720年间,扬州人。开元初(713741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二首。代答闺梦还(五言排律)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此诗抒写闺中少妇的春思之情,语言绮丽,对仗工整,平仄谐调,但尚未脱尽齐梁诗的脂粉气息。,春江花月夜赋予了乐府旧题以新的内涵,具体表现在:1、形式上改过去此题的五言为七言,变短章为长篇歌形。2、内容上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哲理,写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完全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3、体现出净美纯洁的格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内容分析,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一种纯洁的情感。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在结构上,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月色和江水互衬,春色和离情相映。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结构特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又称孟襄阳。曾隐居鹿门山,南游江湘,北去幽州。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举,落第,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元二十五年入张九龄荆州幕,三年后病故。孟浩然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人,在当时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禀性孤高,终身不仕,其山水田园诗更贴近生活,诗中的情景,常常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诗的语言也自然纯朴,不假雕饰。,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形式:五言律诗。情感:1、称颂故人的友情。2、赞美田家的生活。风格:平淡自然。1、得陶渊明平淡自然的神韵。2、其命意平淡而又丰实。3、谋篇运作自然流离。4、意境浑融而又明洁自然。,过故人庄孟浩然,层次分析首联写应邀访友,叙事点题。颔联写农庄风光,透出诗人对作客环境的惬意和对农庄环境的喜爱。颈联写田园情趣,表现宾主俱饮的畅快和对农事的关心。尾联写约定再见,使人感受到故人间亲密交融和诗人对田家的陶醉依恋。,过故人庄孟浩然,颔联中“合”与“斜”二字形神兼备从“形”上看,形态上是一平一斜,色泽上是一浓一淡,距离上是一近一远。从“神”上看,化静为动,绿树簇拥,青山相伴,默默无语而又悄然含情。,王维(700761),字摩诘,山西祁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其宁静之美与空明境界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作受到禅宗思想很深的影响,他的山水诗中往往包含深远的禅意,他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去观察大自然,抒写于笔端,作成绝佳的诗句。,王摩诘文图,王维长江积雪图,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格律形式:五言律诗。内容情感写终南山的宏伟气势和变化万千的韵致,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艺术特征:情景交融。1、“近”的感情色彩。2、尾联人的出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在清幽静穆的境界中衬托出诗人的现实之情。,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写终南山的位置和气势。“夸张而见真实”。,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神在云海的景象。真切描写了山中的奇妙境界,“维妙入神”。,。,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写终南山的高远雄阔。此联高度概括,可谓尺幅万里。,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自己问路投宿,情景交融。,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一联概括描写的特点1、概写终南山的位置及其山势。2、“太乙近天都”一句,指出终南山靠近长安的地理位置。3、“连山接海隅”一句,写终南山的绵延相连和气势。,全诗深得画理,移步换形。,变换视角,从各个角度描写终南山,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边塞图,边塞图,边塞图,边塞图,岑参(715770),祖籍南阳,生于江陵。曾两度赴西部边塞。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诗歌除描写军旅生活外,还描绘了神奇瑰丽的边塞风物和异域风情。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与高适齐名,并称“岑高”。边塞诗主要内容有: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E、厌战怨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题目意思1、走马川:地名。2、行:歌行,诗歌体裁之一。3、出师:出兵。西征:向西征战。4、意即为封常青领兵西征送行。全诗主旨描写部队出征的场景,表现军队将士不畏艰难寒苦,英勇前进,争取胜利的精神。,层次分析第一部分,“君不见”至“石乱走”,总写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分写“沙”、“石”、“风”等边地的典型物象。第二部分,“匈奴草黄”至“砚水凝”,写行军过程。出征原因,行军艰辛,天气寒冷。第三部分,“虏骑”至“献捷”,写预祝西征凯旋。,写作手法上的特点一、描写准确,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写风大,写天寒,似夸张而真实。如第一部分,描写边地奇特景物,准确而又见“奇”。杜甫:“岑参兄弟皆好奇”。二、声调激昂,用韵新颖。1、全诗句句用韵。2、三句一换韵。3、平仄相隔。,李白画像,宋刻本李太白集,李白墓园,(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后迁四川江油。开元十三年(725),离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唐玄宗征召进京。天宝三载,被赐金放还。在洛阳结识岑参、杜甫。安史之乱期间,李白随永王李璘平叛,后受牵连,被流放夜郎。大赦之后,居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病死,年62岁。,李白简介,李白是盛唐著名诗人,诗风豪放飘逸,擅长七言古诗,结构起伏跌宕,句式参差错落,想象奇妙、夸张大胆,充满激情,体现出盛唐的时代精神。浪漫主义风格,被称为“诗仙”。,李白简介,背景介绍此诗写于天宝五载(746),李白准备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思想情感1、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2、隐喻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著追求光明的愿望。3、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趋炎附势的人格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解释吟:诗歌体裁之一。留别:留给分别的人作纪念。结构特点全诗以“梦”为线索,由入梦、梦中、梦后三部分组成。“海客”至“东南倾”,写梦前,为梦境的出现作烘托。“我欲”至“列如麻”,写梦中,梦中热烈反衬梦醒后的失望。“忽魂悸”至“开心颜”,写梦后,抒发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的象征意义梦游第一层“渡湖登山”,轻松愉快,暗示征召进京时的踌躇满志。梦游第二层“观奇历险”,惊诧恐惧,象征在京时的遭谗见逐。梦游第三层“探洞游仙”,欣喜激荡,表明对理想的追求,反衬现实的悲凉处境。,梦游天姥吟留别,夸张的手法写梦境,主要采用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市场研究分析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非营利组织管理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集
- 火车、飞机、高铁接送服务补充协议
- 数字调音台租赁及网络直播音视频制作一体化服务协议
- 展会期间商标使用权及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生物实验动物养殖场地租赁与实验动物健康监测合同
- 游艇租赁业务保险经纪服务合同
- 股权转让及股权激励计划登记协议
- GB/T 45403-2025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
- 咸宁叉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春 新人教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下册走进旧时光
- 腹腔引流管护理查房
- 利用导函数研究极值点偏移(4题型+高分技法+限时提升练)-2025年北京高考数学复习专练(原卷版)
- 渣土公司运输车辆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电力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中石化员工合同范例
- 2025中考语文常考作文押题(10大主题+10篇范文)
- YY频道模板文档
- 汽车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