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28 枣核 教案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28 枣核 教案设计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 枣核教学目标1.会认“核、妻、爹、犁、困、牲、府、罢”这8个生字。读准“折、涨”这2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学策略1.识字教学从图片入手认读“核、犁”;联系生活体验认读“妻”和“爹”;根据上下文理解并认识“罢”;将音、形、义相结合,认读“困、牲、府”。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折、涨”。2.朗读教学在识字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读,然后通过师生读词串,帮助学生在理解中阅读,体会人物的语气。3.复述故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用哪种方法辅助复述故事。全班交流比赛,评选星级故事家。教师在这些环节中有针对性地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图片导入,质疑激趣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枣核图片激趣。(课件出示枣核图片)这是什么?(这就是小小的枣核)(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枣核)(3)识记“核”字。指导识记字形。你怎么记住“核”字?“核”字可以怎么组词?(枣核、果核、核心、核电站、核武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形近字的辨析。师:你能找出“核”字的形近字朋友吗?换上不同的偏旁能“变出”新字来呢?如“该、孩、咳、刻”。课件出示:2.读题质疑。课文题目里所说的枣核可不是你们刚才看到的图片上的枣核,而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人,他的名字叫枣核。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讲述了枣核的什么事情?3.扩充课文题目,提取内容。师:要是在“枣核”前面加个字,你要加什么?(小)【设计意图】由图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识字,发散出不同偏旁的形近字,遵循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揭示课文题目后,鼓励学生质疑,引起阅读期待。板块二 学习字词,感受故事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标注段落和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注段落,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音频,纠音。(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要求和提示。课件出示:l 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l 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学习字词,初步感知课文。(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夫妻 爹娘 枣核 勤快指导读准“妻、爹”。说说这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预设:有一对夫妻没有孩子,后来终于有了一个枣核大小的孩子,他们就给孩子取名叫“枣核”。“爹娘”就是指的这对夫妻有了孩子后孩子对他们的称呼。这个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2)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官府 衙役 官粮 折腾指导读准“折腾”这个词的读音。“折”有的时候读二声,组词:折纸、打折、折叠。在“折腾”这个词语里读一声,在文中表示翻过来倒过去地反复做某件事:衙役们一会儿起来搜人,一会儿去睡觉,反反复复不能停歇。它还有一种读音,读,可组词:折本。(课件出示多音字组词)课件出示:(zh)折叠折(zh)折腾(sh)折本读准“衙役”这个词。衙门,旧时称官署为衙门;衙门里的差役就是衙役。什么是官粮?官粮是指旧时向官府交纳的税粮。课文中谁折腾谁?预设:枣核折腾衙役;官府折腾老百姓。请你用“折腾”再说一句话。示例:哭闹的弟弟折腾得妈妈一夜没有睡好。(3)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扶犁 钱褡 惊堂木认识“犁”。(课件出示犁的图片)师:猜猜“犁”是干什么用的?(犁田)犁是个形声字,上声下形。(出示钱褡的图片)钱褡:褡,衣字旁,跟衣物相关。这里指装钱物的口袋。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县官举起惊堂木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让堂下若干人等安静下来。(4)理解“善罢甘休”。出示词语“善罢甘休”。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师: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一句中?请你读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善罢甘休”是什么意思。用分解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善:好好地;甘:情愿,乐意;罢、休:停止,了结。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不让文字脱离语言。指导生字时以词串的形式呈现,既有层次地指导了生字,又借助词串简单地梳理了课文。在识记生词的同时,还不忘学习运用新词。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认识了生字,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部分讲了什么。课件出示: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要求5分钟内完成全篇阅读。教师巡视,适当延长个别学生的默读时间。(2)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枣核”名字的由来。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一年大旱,衙役把庄稼人的牛、驴都牵走了,枣核趁着天黑用计把牛、驴赶回了村子。县官和衙役们不肯善罢甘休,把枣核带回县衙治罪,在大堂上,小巧灵活的枣核反而巧妙地惩治了县官,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家了。2.自由读文,感悟人物。(1)读了课文后,你觉得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枣核是一个既勤劳又聪明的孩子。(2)教师指名朗读感兴趣的部分,相机指导。(3)读相关片段,感受枣核的聪明。衙役们之所以没有发现他,是因为枣核很小,整个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课件出示: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枣核是怎么戏弄衙役们的?(从铁链缝里蹦出来,嘲笑衙役)课件出示: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提醒学生:“涨”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如:涨红了脸。课件出示: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最后挨打的是谁?课件出示: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4)读到这里,你还认为枣核小吗?(不小,有大勇气,有大智慧,有大能力)(板书:大能力)【设计意图】三年级新课标中提出在重视朗读的同时要求进行持续的默读练习,在默读的同时思考问题,为学生提升阅读品质、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打下良好基础。此板块设计默读环节,有要求,有检验,落实了教学目标,夯实了阅读基础。板块四 选用方法,交流复述1.选用合适的方法提示故事主要内容。(1)小组合作讨论学过的提示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预设:表格、示意图、关键词、关键句、时间变化、地点变化、人物关系等。(2)学生选用方法,完成内容提示。(3)教师指导方法。方法一:表格法。内容人物表现衙役枣核县官牵走牲口智赶牲口勇担责任智惩县官方法二:关键词法。白天、到了晚上、天一亮。方法三:关键句法。A.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B.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4)班级“擂台赛”:小组间复述故事。(5)集体交流点评。教师公布评比规则,看看谁是五星级故事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故事完整表达流畅恰当运用表情、动作2.拓展延伸,说写训练。(1)出示枣核大摇大摆地离开县衙的图片。教师让学生描述此时枣核和县官的心情。(2)师:想象一下,聪明的枣核帮助村民们还干了哪些有意义的事?请你写下来。(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小结。小枣核不畏强暴,与县官和衙役斗智斗勇。别看有些人渺小不足道,但是他们身上却有巨大的能量。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再去读一些斗智斗勇的故事。【设计意图】本板块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复述课文。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复述方法,然后找出关键词,理清课文的脉络,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组织语言,在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的同时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复述故事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探究。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2.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课堂上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了解小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县官、教训衙役,为百姓们做好事的经过。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了复述故事的难点,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