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少见病例介绍ppt课件_第1页
超声少见病例介绍ppt课件_第2页
超声少见病例介绍ppt课件_第3页
超声少见病例介绍ppt课件_第4页
超声少见病例介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少见病例介绍,1,病例1,患者:男,47岁,发现右腰部胀痛3月于2010年04月04日来我院就诊。 体检:右侧腰部轻微叩击痛,无特殊情况。 尿常规无异常。 行黑白超声检查: 2,右肾下极可见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3,右肾下极可见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4,右肾中极可见低回声团,5,左肾实质回声均匀,6,病例1,超声表现:右肾实质可见低回声团:大小约b超检查:右肾实质异常回声:性质未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7、病例1,患者转入当月东莞市某三医院。 进行超声波、MR、同位素等检查。 b超检查:右肾混合性占位性病变:性质未定。 同位素诊断意见:右肾供血下降,肾功能中度受损,排泄迟缓左肾供血,功能正常,排泄迟缓。 8、病例1,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骨代谢异常表现。 MR表明,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考虑肾恶性肿瘤和淋巴结肿大的双肾多发可疑异常信号:性质未定,结合临床相关检查,建议必要时通过穿刺活检排除转移。 9、右肾切除术,介绍10、11、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定义:罕见、严重的慢性细菌性肾盂肾炎。 该病可引起弥漫性肾实质性破坏,一般仅涉及单侧肾脏,双侧病变少见。 特点肾实质损害、肉芽肿性脓肿及肾间质巨噬细胞聚集。 无论什么年龄都能发病,5070岁的女性患者比男性明显多。 病因: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12、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介绍,临床表现为:肾区疼痛,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不规则发热,乏力,厌食,消瘦等。 结石,尿路梗阻史多,半数患者可触及腰部肿瘤,伴高血压。 13、分析显示患者无尿路结石病史,无慢性尿路感染史,无高血压,尿常规无异常,真的是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吗?临床症状不支持。 14、病例1、术后2个月,患者自觉上腹胀痛,伴眼黄染、发热5 d再次来我院就诊。 肝、胆、脾、肾超声检查:15、16,病例1,超声检查提出:1 .胰腺肿大、胰头可疑占位,进一步检查,排除胰头ca2.考虑胆总管扩张、胆囊肿大、肝内胆管扩张、胆道系统下段梗阻3 .左肾代偿性增大(右肾切除术后),17,病例1, 磁共振检查印象:胰腺弥漫性肿大、胰头肿块、脾脏、左肾肿大、信号异常、肝门、左肾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其他肿瘤性病变和转移瘤不排除,伴胆道梗阻性扩张。 胆囊增大,门静脉下段破坏,伴门腔侧支循环形成。 18、病例一,本患者回我院行超声检查:图示:19,胆总管上段扩张,内径约13mm,内见稍强回声团,大小约27mmx10mm。 前行右肾切除时肝胆脾b超检查无异常,20、胆总管下段管腔变细,不清楚。 21,胆总管下段近胰头部的管壁变厚,内可见低回声团,大小约为25mmx10mm,22, 肝内胆管树枝、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枝干、 内镜、超声造影、磁共振、PTCD、穿刺介入等,28例1,电子超声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稍大,胆总管扩张,最大直径16mm,内可见高回声团,无声影,胰腺实质上散在高回声条索,未见占位性病变。 29,b超造影,30,病例1,全腹盆腔MR增强提示:1.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壶腹部改变考虑慢性炎症,目前未见肿瘤表现。 2 .慢性胆囊炎,胰管稍有扩张。3 .考虑左肾多发结节影、慢性炎症和肾梗死的变化。 4 .认为直肠右侧壁增厚,慢性炎症的可能性高,建议进一步检查直肠镜。 31、病例1、穿刺活检:胰腺:胰腺腺泡结构不明显,可认为是炎症性病变。 左肾:纤维组织增生,呈慢性炎症改变,未见肿瘤。 32、肿瘤5项检查未见异常,33、病例1、患者自2010年4月发现此病至2013年3月,曾在广州多家医院就诊,在风湿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介入科等科住院治疗,多项检查尚未确定最重要的是治疗无明显效果,仍反复低热腹痛,试图放弃治疗时,错误的教授说治疗了类似疾病,继续治疗,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34、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超声影像如下:35、左右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36、37、胰腺大小正常,胰头无明显肿大,回声均匀,38、胆总管未见扩张, 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团,39,左肾实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低回声团,40,胆囊比以前明显减小,但内仍有胆汁淤积免疫组化显示免疫球蛋白IgG4升高,该教授治疗过程中以IgG4值指标为主激素治疗后IgG4明显降低,43例1,出院诊断: IgG4相关疾病当时在东莞某医院右肾组织检查玻璃,行IgG4染色等,玻璃病理检查与肾脏IgG4相关疾病(IgG4相关肾盂肾炎)一致。 44、病例1、服用激素治疗1年以上,症状明显好转,但遗憾的是激素治疗逐渐减少近2个月,患者自觉不适症状。 今年5月30日患者复查b超,影像为:45,胆总管宽度达27mm,内可见弱回声团和强回声斑。 46、胆总管下段不清,47、胆囊明显肿胀,约142mmx48mm,内见胆汁淤滞,经过反复,48、IgG4相关疾病,医学无限,有时甚为困难的疾病出现在我们面前:“看起来像肿瘤,但不像肿瘤”IgG4相关疾病是普通的“癌症可能不是癌症”。 49、IgG4相关疾病,IgG4主要是组织或器官肿胀或局部肿瘤形成,在体内任何部位发生,常用数百元超声波检查或千元CT、磁共振检查甚至数万元PET-CT检查误判为肿瘤,病理活检否认肿瘤的诊断。 认识到50、IgG4相关疾病的历史,1995年,Yoshida于自身免疫胰腺炎(AIP)2001年首次介绍AIP与IgG4浆细胞的关系,提出唾液腺、胆管、腹膜后组织等类似病变,活检标本显示IgG4阳性淋巴细胞浸润大量。 2003年Kamisava等首次引入IgG4相关疾病概念,又称IgG4阳性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 2010年AutoimmumRev杂志发表了这种疾病的诞生。 51、IgG4相关疾病的病因、IgG4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组织和多个器官中广泛的IgG4阳性淋巴细胞浸润。 此外,研究了与lgG4相关的肺疾病,发现长期石棉暴露可能是引起该病的诱发因素。 52,IgG4相关疾病,IgG是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75%,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馀分布于组织中。 IgG : IgG 160 %-70 % IgG 215 %-20 % IgG 35 %-10 % IgG41 %-7 % IgG 4的比例较少,但越多则影响越大,53、IgG 4相关疾病特征,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肿胀增大,类似肿瘤的病变器官:泪腺、胰腺2、IgG4阳性淋巴细胞大量增殖淋巴细胞增殖性浸润和硬化; 3、血清IgG4细胞水平显着升高(1350mg/L ),4、该类疾病对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54、IgG4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1 .发病年龄: 50岁以上,男性多见2 .病程:发病隐匿,呈慢性或亚急性3 .症状:全身症状不多,症状与障碍器官有关,局部压迫症状,相应腺体功能障碍如腹痛、黄疸等。 有些患者是在意外的检查中被发现的。 55,IgG4相关疾病的超声表现,超声表现:因病变器官组织而异,伴有器官肿大。 1、颌下腺及腮腺: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片状低回声区2,胰腺:伴弥漫性肿大及周围晕影,内见多个低回声区,呈结节状、片状,胰管扩大。 56、IgG4相关疾病超声表现,3、胆道系统:硬化性胆管炎的超声改变; 胆道狭窄:长连续性,狭窄上段扩张胆道壁肥厚:对称性,管内可见低回声团,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灌注口周围癌和胆管癌类似,但超声内镜检查可见弥漫性,对称性胆管壁环肥厚,内外壁光滑,回声均匀,非狭窄段(无近端扩张胆管和胆管造影异常节)胆管壁也增厚(0.8mm ) 57、IgG4相关疾病超声表现,4、肝脏: a炎性肿瘤(淋巴浆细胞型炎性假瘤) b集区炎症(硬化性胆管炎)应与其他肝脏恶性肿瘤区别开来。 5、肾脏:a多发性低回声团(类圆形,呈楔形,遍及肾被膜)最常见的b两肾弥漫性肿大应与肾脏肿瘤区别开来。 58、IgG4相关疾病的治疗,迄今为止没有IgG4相关疾病的统一治疗标准:的临床治疗,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脏器组织肿胀明显消失,血清IgG4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长期激素治疗副作用增多,停药后复发这个病例在治疗一年后病情反复发作。 如何看待、经历、经历、IgG4相关疾病是近年来发现的病例,比较“新鲜”,今后在工作中遇到多器官障碍的病例想考虑这种病的可能性。 由于其多器官功能障碍,早期无特异性,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应与结节病、淋巴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恶性肿瘤等进行鉴别。 60、风景图,缓解视觉疲劳,61,病例2 :颈部b超检查,患者,女,35岁,无特殊不适,甲功五项检查正常。 在颈部甲状腺解剖区扫描,音像图如下:62,甲状软骨下,在正常甲状腺位置探查,发现了什么? 纵向扫描63、右侧未见甲状腺音像,纵向扫描64、左侧未见甲状腺音像,65、探针横向下颌下部方向继续扫描未见正常甲状腺音像,66、 本例病变,颌下部近舌根区探查,颌下部略靠左侧寻找2种圆形低回声团,约18mmx11mm,探针向后向上扫描67,颌下部近舌根区探查,颌下部略靠右侧寻找圆形低回声团,大小约23mmx18mm,67 CDFI探测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V:39CM/S,ri :0.52,69,右侧颌下腺,该低回声团回声与相邻颌下腺回声相似,70,颌下腺回声相似,腺体回声,左侧颌下腺,71, 鼻咽CT扫描,正常区未见甲状腺、72、鼻咽CT扫描,检查结果:舌骨上方舌根区多块状高密度影,CT值116HU,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部分向后突出口咽腔。 双侧甲状腺正常解剖区未见甲状腺影。 增加胸部CT胸腔未见甲状腺密度影。 检查结论舌骨上方舌根区多数块状高密度影为异位甲状腺。 73、异位甲状腺,定义:正常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的前下方,气管两侧呈蝶状,正常甲状腺位置以外出现的甲状腺组织称为异位甲状腺。 异位甲状腺是胚胎发育畸形,甲状腺不出现在颈部正常位置,出现在甲状腺下降途中的其他部位,如咽、舌内、舌骨上、舌骨下、喉前、胸骨上、气管内、食道内、胸骨后、胸腔内等。74、异位甲状腺,病因:异位甲状腺病因不明。 分类:1.迷走甲状腺:颈部正常部无甲状腺组织。 2 .甲状旁腺:除异位甲状旁腺外,颈部正常部位存在甲状旁腺组织者,是临床少见的疾病。 75、异位甲状腺临床表现,年龄30-50岁多见,女性多见,男性:女性: 1:9部位:舌根:占80%90%,其他:1.颈中线、近中线舌非贯通孔至胸骨切除任意位置(肿瘤淋巴结)2.脊髓及卵巢内3 .颌下腺及腮腺等多见于女性生长发育期症状:慢,早期无症状,或只有咽异物感和刺激性咳嗽。 76、异位甲状腺,本例患者无不适症状,因麻醉插管时发现舌根部隆起后行咽CT检查,其CT值较高,但甲状腺碘含量较高,血液供应丰富,CT值常超过100HU,双侧甲状腺正常解剖区未见甲状腺影像,胸骨后甲状腺影像也见于胸部CT 超声检查证明正常甲状腺解剖区有无甲状腺及其大小和内超声的变化等ECT是诊断异位甲状腺的最佳方法。 该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在当地行ECT检查证实为异位甲状腺。 77、病例启发,1.b超检查颈部或颌下部包块,影像为类腺体组织回声实质包块,应加以颈部甲状腺检查排除异位甲状腺的可能性。 2 .咽部无法行甲状腺检查,正常位置未见甲状腺时,应扩大范围检查,特别是颈部中线颌下部等检查,可能意外发现。 此时,给临床医生进行CT、ECT、甲功五项等相关检查,通知其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有利的依据,78、病例3、79、刚出生,几乎无异常发现。 孕妇: 29岁,末次月经2013-11-02,正常生育检查。 既往史及婚姻史:孕3产0,夫妻健康,无不良嗜好,无放射线及畸形药物接触史。 81、产检经过,孕24周级产前检查三维影像:双顶径: 56mm,头围210mm,腹围200mm,股骨长44mm,肱骨长41mm,小脑横径: 25mm,胎儿生长径线参数测定与停经时间一致,约24周。 82、83、孕36周孕期超声检查:双顶径: 82mm,头围306mm,腹围325mm,股骨长69mm。 发现脑测量值小(双顶径,头围相当于34周)。 腹围,股骨长度相当于36周)。 经84、85、朋友介绍在我院再次测定,86、38-1周超声检查,头小,颅内结构无异常,87、88、股骨长70mm、89,产检经过,孕38-1周晚期孕期检查:双顶径: 82mm,头围300mm,腹围330mm,股骨长78 mm 孕妇进一步进行产前咨询,90、生儿后2014-08-05胎膜早破,胎心难行剖宫产术,切出1个2.4Kg男孩,除头小外,外观无异常。 91、母子平安无事,几乎没有发现异常。 92、婴儿出生后约1个月患儿吐奶严重到新生儿科就诊,体检发现患儿头围小,前22239门关闭,疑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