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六)(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六)(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六)(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六)(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六)(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六)(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第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八月颁奖词:八月是一部气质独特的作品,全片以黑白影像呈现,透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旁观大人的世界,然而它不只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更是对人情世故、体制变革以及时代记忆的回眸与反思。评委:像契诃夫的戏剧,x n的黑白光影,让演员的调度不着痕迹。影评人:不提供准确时间点和地域的做法,配合大量使用全景、很少运用特写镜头的拍摄和黑白画面预留出的想象空间,让影片极为奇妙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人的普遍梦境和记忆。媒体人:影片聚焦于大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转型期国企工人下岗的困境,这些遭遇了如此大变故的人们,都在积极地寻找出路,并且能够相互体恤和wi ji。他们饱满的神情、豪爽的作派、普普通通的善良,竟是那样动人心魄。八月回到那个新旧交替的时刻,不是为了展现某种历史悲情,而是为了还那个时代的人以尊严。(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眸(m)供(n)B眸(mu)供(n)C眸(m)供(n)D眸(mu)供(n)(2)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横,横,竖撇,横折弯钩,竖B“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撇,横,横,横折弯钩,竖C“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横,横,竖撇,横折弯钩,竖D“再”字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那”字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撇,横,横,横折弯钩,竖(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上。二、现代文阅读2 . 阅读下面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各题。凤凰花开(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凤凰花开得如此灿烂,我们却要注定分离。(2)那一天,和任何一个夏天中的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凤凰花的花香更加浓郁,似乎也为我们的分别而悲伤,三年前,命运之轮的转动使我们这一群意气凌霄不知愁的少男少女分到了同一间教室,有过吵闹,有过不和,有过嬉戏,有过谈笑,然而在凤凰花开落了三次之后,一声再见终究要说出口,模糊的脸庞也挽留不住,那一半向左一半向右匆匆的脚步。(3)转了一圈终究回到彼此陌路的起点,只有校园还记忆着我们共同的过去,这里的风吹过我的脸庞,这里的雨打湿了你的衣裳,这里的阳光照耀着他的眼睛,这里的花香沾染了我们的衣襟,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说英语,道函数,讲古今纵横,为了一个电路吵得不可开交(A),直到他人丢来一个赞赏的眼神。(4)从当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仅仅一千零九十五个日夜,就已经贪恋上那样的温暖。再也不习惯独来独往,唱忧伤的歌,而习惯了在凤凰树下捧一本课本,邀三两个好友以学习出去说笑打闹,那样的香气,已从衣襟染到了我的心底。他们的陪伴给当时三点一线平淡、乏味的生活,添上了一抹馨香。(5)我们谁也回不到过去,就像我们谁也无法阻止日子从一百一十三变成一十三,想要回到起点,却发现它已被三年的时光磨得踪影全无,微笑着面对也许已成了唯一的办法。(6)三年的日子终究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蒸发在七月的阳光下,哪一个人说过大家一定要幸福?(B)哪一个人说过其实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哪一个人说过希望永远不分开?那么平常的日子,却都在时光的催化下,发酵成一坛醇酒,愈久弥香。(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那些日子,索然无味(C),却始终沾有凤凰花的香气,明明平淡的日子,此时想来却如此温馨美好,虽然这是梦,那就让我永远不要醒来吧(D)淡淡的日子,馨香依旧。(1)文中加点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_A句应改为“模糊的泪眼也挽留不住,那一半向左一半向右匆匆的脚步”。B句中“赞赏”应改为“责备”。C句应改为“邀两三个好友以学习为目的出去说笑打闹”。D句中的“虽然”应改为“如果”。(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的标题可以改为“淡淡的日子也飘香”。B第(4)段在段首加上“三年了”。C第(5)段和第(6)段位置对调。D第(7)段删去最后一句“淡淡的日子,馨香依旧”。(1)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2)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3)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4)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5)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6)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3 . 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 .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 . “年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6 . 第(3)段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7 . 结合文意,说说下面这句话中“感慨”的具体内涵。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8 . 赏析第(8)段画线的句子。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9 . 作者肖复兴说年灯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点亮中国人的家国梦,请你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家庭过春节时的风俗。三、句子默写10 .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1)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2)春蚕到死丝方尽,_。 (李商隐无题)(3)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4)_,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5)沿河求之,_。(纪昀河中石兽)(6)以中有足乐者,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7)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8)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9)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领着我们向前去。 (朱自清春)(10)后来啊,_。 (余光中乡愁)四、诗歌鉴赏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1 . 12 .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一个“情”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B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折柳后思念家乡的感情。C诗人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D“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用典,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13 . 14 .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诗中“暗”和“满”中任选一词赏析其的表达效果。五、名著阅读15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本段选自_,主人公是_。(2)主人公身上_、_的精神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六、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九鼎重器,百炼乃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材料二:“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是我国法治实践的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之中。1982年第四部宪法公布施行后,进行了5次修改。通过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材料三:(图一)(图二)16 .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宪法修改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B宪法修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C宪法修改是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进行的。D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共颁布过四部宪法,每部都进行过5次修改。17 . 根据材料二,说说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