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旷怀,玩水是为了寻真,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乎(j)提炼B强调(qing)淘冶C特殊(sh)鼓厉D匹夫(p)夸耀(2)顺其思路,请在加横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二、现代文阅读草房子(节选)曹文轩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好吧。”桑桑接过纸条。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乙】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耗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选自曹文轩草房子)【注】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2 .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3 . 【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任选一段作简要赏析。4 . 结尾“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指的是谁?有什么含意?5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选文开头前三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B演出时,台下的掌声,评委们的感觉,都反衬了陆鹤表演的成功。C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心情。D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体现了曹文轩小说的写作特色。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独一无二的国宝级丝绸面料香云纱电视剧延禧攻略虽已播放完毕,但其热度还没未褪去,剧中低饱和度的色调和精致的传统服饰受到不少剧迷的追捧。这种传统服饰,正是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用天然植物薯莨汁,加上珠三角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泥,经过多道工序染整而成的一种丝绸面料,这种面料缘何叫做香云纱?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它的制作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香云纱名字的来由,有人说是因茛纱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起路来沙沙作响,所以一开始被叫作“响云纱”,后来人们根据谐音又称之为“香云纱”,也有人说,因为那时的香烟颜色暗黑,和莨纱的颜色接近,上海人就把莨纱称为“香烟纱”,这名字回到珠三角,根据粤语的读音变成了“香云纱”。香云纱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布料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穿着滑爽、凉快、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民国到解放初,香云纱广受欢迎,很多文人都偏爱香云纱。早在1933年巴金写的机器的诗里就有了“香云纱”的身影,而让香云纱名声大噪的则是张爱玲写于1943年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被誉为民国十大才女之一的史良是“七君子”里唯一的女君子,也是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在法庭上,她常穿香云纱连衣裙,喜欢水红色压白花的花色,质地温存纤柔,而香云纱最忠实的用户,要数宋庆龄女士,因为她的影响,很多怀旧的华侨现在还是喜欢用香云纱做衣服。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由于需要反复晾晒,天气晴好是制成香云纱必不可少的关健因素之一,一年之中只有清明节至中秋节这段时间适合,而在这半年时间里,制作一匹香云纱布料需要经过30道工序,俗称“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有几道非常重要。“茛”,是莨纱莨绸染色的原料,叫薯莨,是两广地区山地常见的植物,取其根茎榨汁即可成为染料。过茛水,把纱绸漫入薯莨液体里,反复抚弄拍打,让纱绸充分吸收署莨液体,几十次浸莨水之后,白色的坯料就变成红褐色。晒莨。织好的白坯纱绸,拿到晒莨场,开始了它最为独特的晒茛历程,这也是一个和阳光、水、泥土发生接触与反应的过程,在平整的草地上,把莨纱拉得绷直,然后压上竹竿,让莨纱暴晒,向阳的一面保持一直向阳,晒干后再过莨水再晒,直到变成赭红色,就转下个工序“过乌”。过乌,是将搅匀的河涌泥浆,均匀地抹在向阳那一面纱绸上,经过一个白天,傍晚时洗去污泥,摊直在晒布场上打雾。打雾也叫滩雾,是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绸匹在日落后平摊在草地上,因为草根吸收了地里的水分,滋润到草身,绸匹由此也吸收了草身的水分而软化。最后完工的香云纱会一面红色一面褐色。由于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湛,香云纱成为中国历史上“身价”最高的丝织品,被称为“软黄全”和“丝绸皇后”,是真丝中的极品,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而也正是这纯天然的工艺技术,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国宝级丝绸面料香云纱。(选自网络,有删改)6 . 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_7 . 选文第段为什么不能调换顺序?_8 . 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9 . 请分析选文第段加点词语“软黄金”和“丝绸皇后”的妙处。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务:_(2)见往事耳见:_(3)必先苦其心志苦:_(4)空乏其身空乏:_11 . 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 . (甲)文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出来。13 . 联系(乙)文相关观点来说一下吕蒙的学有所成带给你的启示?四、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狼。B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D料峭春风吹酒醒,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E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F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根据课本内容,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范仲淹岳阳楼记)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描写塞外风光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五、名著阅读15 . 名著阅读。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鞋子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这段文字节选自苏联作家_的_,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_精神。六、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1)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2) 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材料二)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他医术全面,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为寻求好的麻醉效果,他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待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16 . 在(材料一)的(1)(2)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汉字文化圈继承B汉字文化圈承载C汉语文化圈继承D汉语文化圈承载17 . 右图是一所医学院为华佗修建的雕像,底座还没有刻字。请结合(材料二)用一个四字词语作为底座的题字,并注明这样题字的理由。(1)题字:_(2)理由:_18 . 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无论中医学科,还是华佗个人,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_和_。(每空限2字)19 . 阅读(链接材料)“刮骨疗毒”的故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华佗是如何诊病和治病的。(链接材料)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