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是很合适的两项是( )( )。A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B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C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D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E电话或短信给亲朋好友拜年问候。F全家逛庙会或参加社区文娱活动。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人们留恋一座城市,除了留恋它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血 (A.xi B.xu)脉和美丽的人文景观外,还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的追求。毕竟,绿荫婆su 、鸟语花香、莺飞堞舞从来都是现代人城市生活所喜闻乐见的。近年来,随着保护力量的壮大,城市生态功能越来越健全,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甲(A.绿意盎然B. 生机勃物)。找到城市发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平衡点,需要以绿色发展为杠杆,以绿色生活为乙 (A.起点B.支点),撬动城市生态文明更多源头活水。虽然人人行动起来,与自然共生,诗意栖居才会走进现实。(1)请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请在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处_ 处_(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只填序号。甲处_乙处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句:_3 .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赏读左边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1)关于这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楷书B篆书C隶书D行书(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写在米字格内。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读书莫忘做笔记汤欢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4 .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表达的观点。5 . 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何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6 . “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并简述理由。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命最后时光里的求知欲吕不同三年前,没上过一天学的外公,被肺心病折磨了八年后,自己在医院里拔掉鼻管,不理在床边跪成一排的三个舅舅的哀求,强行要求出院。救护车把他送回家后,他在自己亲手做的那张帆布椅上,平静地交代完后事,把我叫到身旁说:不同,这个肺心病到底是什么病啊?好几年了,也没搞明白。我摸出手机搜了一下肺心病,告诉他这病的全名叫什么,有哪些症状。我每说一个症状,他就嘿嘿笑着说,对对对,一点儿都没错。我念完后,他又问:那这病最后把人“弄死”是因为什么?我鼻子一酸,不忍再念。外公看着我说,孩子念啊,这有什么关系。我犹豫了一会儿说:多器官衰竭。外公闻言点了点头,喃喃说了句,听起来好像很厉害。沉默了一会儿,他眯着眼睛看了看对门门框上贴的春联对我说:你们年轻人现在还写对联吗?我点点头说,也有人写。外公扭头看我一眼,伸手叫我把他扶起来,然后叫外婆拿来眼镜和纸笔。一屋子人见状围了上来,还有人连忙搬来一张小桌子。外公没有理会他们,戴上眼镜弓着背,把本子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颤抖着手,一笔一画写了一副对联阴阳两隔哀思能抵人间疾苦天府可消我看了后说:外公,这好像是葬礼上才会用的。外公笑着说:“对啊,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挽联。”一屋子人传阅这副对联时,外公又对我说:你看这个“消”字是用三点水的好还是用金字旁的“销”好?我还没说话,他突然兴奋起来,叫外婆帮他把那本已经翻烂的新华字典拿来。拿到字典后,他先是用力地咳嗽了一下,吐出一口痰,然后扶了扶眼镜,右手食指在舌头上蘸了点口水,一页一页地翻开字典,郑重的样子像一个第一次查字典的小学生。他查了十分钟。查到结果后他把纸拿回去,在“消”字上打了个叉,在旁边写了个“销”字。写完后,他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笑着说,嗯,这就对了。半小时后,他坐不住了,躺到了床上。一个小时后,他喝了一小碗粥。两小时后,他开始胡言乱语。四个小时后,说了几个简单的音节,他的嘴轻轻合上,脑袋微歪,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一岁。那天,我看着(骨瘦如柴、精神抖擞、行将就木)的外公坐在灰暗的光线下,弓着背,眯着眼,像完成一个仪式一样,虔诚地去搞清楚两汉字之间的区别时,我忘记了悲伤,忘记了去想如何在他人生最后的时间里取悦他、安抚他。我只觉得全身的毛孔豁然张开,心里暖流涌动。那一刻我没觉得他是我的亲人、我的长辈,我只庆幸自己能看到一个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毫无恐慌,在人生的终点还充满求知欲的生命。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努力学习,但至少此时此刻,我还对未知的一切有着充足的兴趣,对那些不顾一切去探寻未知的人充满敬意和向往。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可能参透生死和永恒。但终归,我还是想多知道一点,多看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面积,尽量多挤压一点,使之变得黑白分明,是非可见。如果死亡是一面镜子,那我希望有朝一日,在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也能够像外公一样,不羞不愧,不怨不恼。外公,?7 . 联系上下文内容,第段横线处应选择的恰当词语是_;文中谈到“消”和“销”两个字的细微区别,请你用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恰当的词语:_。8 . 选文最能突出外公在“生命最后时光里的求知欲”的两件事是什么?9 . 选文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0 . 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反问句,以表达“我”对逝去的外公深沉的怀念之情。(要求:借用文中外公写的挽联的上联改写)11 .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12 . 多读好书是帮助我们丰富知识、提升见识的最好途径。本学期课外你读过哪本好书?请把书名写下来,并简介你的收获(30字以内)。四、句子默写1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遥望是君家,_。 (2)关河梦断何处?_。(3)_,坐断东南战未休。(4)_,波撼岳阳城。(5)晨兴理荒秽,_。 (6)俗子胸襟谁识我?_。(7)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9)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语句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4 . “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_。15 .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心酸劳作。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的生活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六、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曩nng:以往,过去。16 . “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17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即可)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18 .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七、名著阅读19 . (题文)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古往今来,中外名著名篇影响、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异彩纷呈而又水乳交融。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05 首中的第一首是_(作品);现代作家鲁迅的雪,选自_(文体)集野草;而伟大的悲剧出自奥地利作家_(人 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2)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 在初中段的名著阅读中,你接触到了一些令人艳羡的或让人唏嘘的爱情,你意在追随和坚持的是谁与谁这种类型的爱情?抗拒和放弃的是谁与谁这种类型的感情生活?为什么? 从名著骆驼祥子水浒简爱中择例简要回答。_八、作文20 .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有价值的东西就称之为财富。金钱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这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还有些常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看不见的财富:宽容是财富,让我们体会到人性之美;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