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A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B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C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D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2 .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数,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ABCD3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督战拨款催枯拉朽震耳欲聋B仲裁由衷锐不可当眼花缭乱C潇洒浩翰白手起家惊心动魄D桅竿默契迎风招展梦想成真4 . 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惊骇(hi)举箸(zh)气氛(fn)B差使(chi)愠色(yn)憧憧(cng cng)C女红(gng)歉疚(ji)倔强(ju)D查氏(zh)执袂(mi)挟着(xi)5 .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 )A他们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捣乱的。这是一个转折复句。B“今天去医院呢?还是明天去医院呢?我实在是犹豫。”这句话标点使用无误。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都与音乐相关,其中“雅”属于祭祀时候使用的歌谣。D“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北京。”这句话中“一次”充当状语二、现代文阅读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因为那里面有父亲的爱。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极为细腻的一面。提肉羹回家只是一端,他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好的东西一定带回给我们,所以我童年时代,父亲每次出差回来,总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父亲是影响我最深的人,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过这些工作,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例如我们家种竹笋,在我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就曾仔细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笋,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没有出青的竹笋。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访笋农,曾在竹笋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竹农大为佩服。其实我已二十年没有挖过笋,却还记得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可见父亲的教育对我影响多么大。父亲从小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有一回我面临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恼说给父亲听。他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我说:“你种了四十多年的香蕉,当然还要继续种呀!”他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我自以为比别的作家用功一些,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省的。我每天每夜向菩萨祈求,保佑父亲的病早日康健,母亲能恢复以往的笑颜。但愿,但愿,但愿父亲的病早日康复。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时候,看我不会农事,他会跑过来拍我的肩说:“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人。”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我多么怀念父亲那时的笑。也期待再看父亲的笑。6 .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父亲对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 .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从修辞的角度)8 .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9 . 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刘汉杰立秋是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节气。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结束,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在宋朝,立秋这一天,宫廷里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内,待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围绕着“秋来了”这一节气,古有帝王迎秋的仪式,后世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秋有“三候”,分别有3种“候应”:“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中也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凉风吹来;5天之后,降下白色的露水;再过5天,寒蝉开始鸣叫。如果上述3种“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国家就会出现政令无威严、百姓多患咳喘之疾、大臣们会以力逞强等灾异。立秋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但仍然会有暑热的气候出现。民众称立秋后的这种回热天气为“秋老虎”,也称“秋傻子”。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也说:“土俗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谚云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自是以后,或有时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民众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的凉热有关: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晚上立秋,天气则会比较闷热。先秦之时,立秋就已经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周代天子要举行迎秋的仪式。立秋之前,天子要斋戒;立秋当天,天子亲率僚属到西郊迎秋,祭祀白帝少昊。祭礼过后,天子在朝堂上要赏赐将帅和勇士。至东汉时,此俗发展成了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祀活动。其中,立秋日帝王要迎秋于西郊,祭祀白帝和蓐收。白帝即少昊,是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主西方之神。蓐收是少昊的辅佐神,又说是少昊之子,是神话传说中的秋神,他左耳盘一条蛇,右肩扛一柄巨斧,驾乘两龙。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礼在唐宋时期仍有存续,明清以来则废弛不举。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间立秋日也要“标秋”。所谓标秋,就是祭祀土地的一种仪式。人们先于家中献瓜果祭祀,继而把纸幡插到田地里,祈求庄稼丰收。在有些地方,田家则干脆备办酒肉在田边祭祀。标秋其实与古人的“春祈秋报”有关。所谓春祈秋报,即在春秋两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风调雨顺,秋季则要报答地功。立秋之日,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北京,若立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在浙江,“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在江苏,立秋日忌雷,谚云“秋礴碌,损万斛”。民间又有“睁眼秋、闭眼秋”之说,立秋交节气在白天为“睁眼秋”,交节气在晚上则为“闭眼秋”。俗信,睁眼秋兆丰收,闭眼秋主歉收。农谚说:“睁眼秋,收了收;闭眼秋,丢了丢。”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七月初七又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时的降雨也被注入了人文色彩。据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时人以七月初六日的雨为“洗车雨”,以初七日的雨为“洒泪雨”。唐代诗人杜牧有七夕诗,其中有“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的咏叹。后世民间,也有以初七日降雨为“洗车雨”的。谚云:“七夕不洗车,八月依旧车。”意思是说,如果初七这一天不下雨,八月田必旱,民众就要戽水浇田。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10 .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选文段从节候表征、段_、段从_、段从_四个方面介绍了立秋的相关知识。11 . 试分析文章首尾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12 . 古人为什么喜欢凭梧桐报秋?13 . 选文中介绍的立秋习俗、谚语大多和什么有关?14 . 根据本文的知识,解释下列“立秋”谚语里的物候现象。【材料一】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材料二】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5 .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2)往送之门,戒之曰(3)居天下之广居(4)与民由之16 . 翻译下面的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7 .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四、句子默写18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为山九仞,_。愚者暗于成事,_。_,欲上青天揽明月。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语文,用文字把五彩( bnln )的世界(chng xin)在我们的面前 A四季的美景使人 B(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科学世界令人 C(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美好情感让人感动回味。语文不仅让我们的情操得到陶冶,更让我们领略到文学世界的绚烂多姿。一个疑问的提出,一句妙语的解读,都会带给我们快乐和( shuhu )。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语文的天地,去探寻无尽的宝藏,我们的心灵将在 D(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19 . 根据括号中的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0 . 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21 . 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六、综合性学习22 . 某中学九年级(1)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我写班训)班训一般具有导向、规范、激励的功能,请仿照下面的示例,拟一则班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一: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示例二:一步两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2)(我爱班徽)班徽能够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反映同学们的共同追求,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归属感。下图是该班同学设计的班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内容及寓意。(3)(我改板报)黑板报是一个班级的重要宣传窗口和教育平台。下面是王惠同学拟的黑板报内容,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三年磨一剑,志向凌绝顶。决战六十天,雄风斩涛浪。听,中考的冲锋号已经打响,青春的我们必将高翔。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中考是我不懈的追求,拼搏六十天是我庄严的承诺。是雄鹰,就得搏击长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