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每到夜幕降临,好吃一条街便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大排档、夜啤酒、麻辣烫、串串香好不热闹。B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C案件虽然扑朔迷离,但公安人员不急不躁,通过细心调查,终于真相大白。D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2 .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A这是豪壮的选择 这是执着的选择 这是高雅的选择B这是执着的选择 这是豪壮的选择 这是高雅的选择C这是高雅的选择 这是执着的选择 这是豪壮的选择D这是执着的选择 这是高雅的选择 这是豪壮的选择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C课堂上,老师向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中华文化 (A.烟波浩渺B.浩如烟海),历经沧桑,仍min yn( )不绝,密码就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自觉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信念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时代新人”开拓创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装备”。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沐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学习先辈事迹,汲取( )精神的力量。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 (A.志同道合B.齐心协力)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min yn( )汲取( )(2)结合处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3)对文中加点的“装备”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外部条件。B.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A指实现民族复兴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B指实现民族复兴的相关配备,如武器、军装、器材等。(4)仿照上文,为第二段横线处部分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三、现代文阅读阅读刘建超的尺子,完成后面小题(1)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2)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3)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4)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5)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6) “一米二!”(7) “一米一!”(8)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9) “一米二!”(10) “一米一!”(11)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12) “一米二,你再给我量。”(13) 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14)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15)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16)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17)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18)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19)郑祺喜欢尺子,还将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装成精美的礼品,送给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选个好尺子送给人家的,寓意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赤子,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说他抠门儿,他呵呵一笑,礼轻寓意重。(20)郑祺再次见到老同学王大头是个午后。王大头已经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手眼通天的人物。(21)郑祺知道王大头约他喝茶的目的。王大头开发的几个小区竣工验收,有人举报单元实际面积与施工图纸有差异,却被王大头打通关节过了关。郑祺带着调查组去了现场,查看了情况。郑祺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误差,果真工作人员再次测量的结果是百分之二点一,每个单元面积少了二点七三平方米。大家都惊奇地咋舌。(22)茶过三泡 ,王大头沉不住气了:“老同学,你就大度些,我不会亏待你。”(23)郑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学,你这两个小区,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万啊,这钱你就挣得安心?”(24)王大头说:“老同学,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也不为难你,误差总会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给个面子。”(25)郑祺摇摇头。(26)王大头拿出一个纸袋放在郑祺眼前:“美金,五万,一平方米!”(27) “二点七三平方米!”(28)王大头的脸有些扭曲了:“老同学,别把事情做绝,处世小心为妙。”(29)郑祺站起身,说:“老同学,我又不是没有挨过你的枝条,呵呵。谢谢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辞!”(30)郑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5 . 小说的第(2)段对小郑祺“抓周”进行了详写,有何用意?6 .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5)段。7 .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郑祺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8 . 小说里两次提到王大头,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9 . 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对文章以“尺子”为题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特殊考察徐嘉青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着玩。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名。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是负责捐赠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转过天是个休息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活,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要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车“吱呀”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校园里。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问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做了回答。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问:“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捐对象,你能不能保证用好这批捐赠器材?”刘林一脸严肃地说:“能,绝对能。”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说:“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一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了受捐对象。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挂上电话,刘林心里疑惑不解。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个篮球,叹了口气说:“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我怎么食言了?”中年男子说:“你没有用好捐赠的篮球。”刘林说:“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说:“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信的。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胳膊,大声地说:“先生,为啥要取消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中年男子猛然被拉了个趔趄,回过身来后十分不悦地说:“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敲门砖,也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新的,说明了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听到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篮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道:“这节上体育。”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只见前排的十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篮球递给了后排的同学,然后每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蹲下身子,把篮球放到布上面,仔细地包了起来。原本只是一种颜色的篮球,现在变得五颜六色了。在刘林的哨声指挥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拍起了篮球,过了一会儿刘林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传球练习。这节课结束后,刘林让学生把包着篮球的布收起来,重新把篮球放回到车上。他对有些目瞪口呆的中年男子说:“实不相瞒,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听完这番解释,中年男子的眼圈儿不由得红了,他一把握住刘林的手说:“刘校长,对不起,我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那样说。其实,这捐赠活动是我和几个朋友组织的,但之前几次起到的效果甚微,我们这才想出了这个考察的办法。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大家的,争取在后续捐赠中为你们学校送来更多的器材!”(选自故事会,2018年3月)10 .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阅读全文,完成表格。情节结果刘林没抱多大希望报名接受捐赠刘林接到了捐赠方的电话捐赠的仪式很隆重篮球使用一段时间中年男子深受感动,争取为学校送来更多器材11 . 文中的刘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分析。12 . 本文神态描写很有特色,试分析文中下面句子中“笑”的不同含义。(1)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2)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13 . 文章题目为“特殊考察”,请说说本次考察的特殊之处,并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思考。四、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报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笑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哉,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媚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三山,一播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传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蜀之鄙有二僧)(注)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诗:凭借。瓶:水瓶。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血。顾:难道,反而。14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甚矣;汝之不惠_(2)子何恃而往(3)越明年(4)年且九十15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安陵君其许寡人B而山不加增日出而林霏开C以告富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吾欲之南海辍耕之垄上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7 . (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8 . 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五、句子默写19 . 古诗文名句默写。(1),鲜克有终。(诗经)(2)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3)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4)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5)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焕凉州词)(6),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7),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9)请写出杜甫望岳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